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 卷上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5)

1.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又中者四運之軸。而陰陽之機也。故中氣立。則陰陽相循。如環無端。而不極於偏。是方甘與辛合而生陽。酸得甘助而生陰。陰陽相生。中氣自立。是故求陰陽之和者。必於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裡急者。裡虛脈急。腹中當引痛也。諸不足者。陰陽諸脈。並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精、亡血等證。相因而至也。急者緩之。必以甘。不足者補之。必以溫。而充虛塞空。則黃耆尤有專長也。

黃耆建中湯方,即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余依上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下焦之分。少陰主之。少陰雖為陰臟。而中有元陽。所以溫經臟。行陰陽。司開闔者也。虛勞之人。損傷少陰腎氣。是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程氏所謂腎間動氣已損者是矣。八味腎氣丸補陰之虛。可以生氣。助陽之弱。可以化水。乃補下治下之良劑也。

八味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虛勞證多有挾風氣者。正不可獨補其虛。亦不可著意去風氣。仲景以參、地、芎、歸、苓、術補其氣血。膠、麥、薑、棗、甘、芍益其營衛。而以桔梗、杏仁、桂枝、防風、柴胡、白蘞、黃卷、神麯去風行氣。其用薯蕷最多者。以其不寒不熱。不燥不滑。兼擅補虛去風之長。故以為君。謂必得正氣理而後風氣可去耳。

薯蕷丸方

薯蕷(三十分),人參(七分),白朮(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十八分),當歸(十分),乾地黃(十分),芍藥(六分),芎藭(六分),麥冬(六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大棗(百枚為膏),桔梗(五分),杏仁(六分),桂枝(十分),防風(六分),神麯(十分),豆黃卷(十分),柴胡(五分),白蘞(二分),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人寤則魂寓於目。寐則魂藏於肝。虛勞之人。肝氣不榮。則魂不得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棗仁補肝斂氣。宜以為君。而魂既不歸容。必有濁痰燥火乘間而襲其舍者。煩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熱滋燥。茯苓、川芎。行氣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

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各二兩),芎藭(一兩),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人體的中焦如同四運的樞紐,也是陰陽運行的樞機。所以中氣充足,陰陽就能互相順循,如同環狀無始無終,不會偏向一方。因此,甘味與辛味合用能生陽,酸味得到甘味的輔助就能生陰。陰陽互相滋生,中氣就能自立。所以,想要調和陰陽,必須從中氣入手;想要中氣充足,必須依靠健脾益胃。

小建中湯方:桂枝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飴糖一升。以上六味藥,用水七升,煮成三升,去渣,加入飴糖,用微火慢慢溶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虛勞、裡急、諸不足等症,黃耆建中湯主治。

裡急是指裡虛脈急,腹部牽引作痛;諸不足是指陰陽諸脈都虛弱不足,而出現眩暈、心悸、氣喘、呃逆、遺精、失血等症狀。脈急的,用甘味緩解;不足的,用溫味補充,以充實虛弱之處,黃耆在這方面尤其擅長。

黃耆建中湯方: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黃耆一兩半,其他按照小建中湯的方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部脹滿者,去掉大棗,加茯苓一兩半;治療肺虛損不足,補益氣血,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主治。

下焦的生理功能由少陰經主管。少陰經雖然是陰經,但其中蘊藏著元陽,所以能溫煦經絡臟腑,運行陰陽,主管開合。虛勞之人,少陰腎氣受損,所以出現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狀,這正如程氏所說“腎間動氣已損”。八味腎氣丸能補益陰虛,從而生發元氣;也能扶助陽氣不足,從而利水消腫,是治療下焦虛弱的良藥。

八味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篇)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病,薯蕷丸主治。

虛勞的症狀大多伴有風邪,治療不能單純補虛,也不能單純祛風。張仲景用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苓、山藥補益氣血,用阿膠、麥冬、生薑、大棗、甘草、芍藥滋養營衛,再用桔梗、杏仁、桂枝、防風、柴胡、白蘞、黃卷、神麴祛風行氣。其中薯蕷用量最多,是因為它不寒不熱,不燥不滑,兼具補虛祛風的功效,所以作為君藥。意思是說,必須先調和正氣,才能祛除風邪。

薯蕷丸方:薯蕷三十分,人參七分,白朮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十八分,當歸十分,生地黃十分,芍藥六分,川芎六分,麥冬六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大棗一百枚製成膏,桔梗五分,杏仁六分,桂枝十分,防風六分,神麴十分,豆黃卷十分,柴胡五分,白蘞二分。以上二十一味藥,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丸藥,如彈子大小,空腹用酒送服一丸,一百丸為一劑。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治。

人清醒時,魂魄寄居於眼睛;睡覺時,魂魄歸藏於肝臟。虛勞之人,肝氣不足,魂魄不能歸藏,所以睡不著。酸棗仁能補益肝氣,斂收魂魄,宜為君藥。同時,由於魂魄不能歸位,容易導致濁痰燥熱乘虛而入,引起煩躁不安,所以用知母、甘草清熱滋陰潤燥,用茯苓、川芎行氣化痰,都是為了調理肝臟,使魂魄安寧。

酸棗仁湯方: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