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5)
卷下 (5)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平脈。脈無病也。即內經身有病而無邪脈之意。陰脈小弱者。初時胎氣未盛。而陰方受蝕。故陰脈比陽脈小弱。至三四月經血久蓄。陰脈始強。內經所謂手少陰脈動者妊子。千金所謂三月尺脈數是也。其人渴。妊子者內多熱也。一作嘔亦通。今妊婦二三月。往往惡阻不能食是已。
無寒熱者。無邪氣也。夫脈無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熱邪氣。則無可施治。惟宜桂枝湯和調陰陽而已。徐氏云。桂枝湯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為化氣調陰陽也。六十日當有此證者。謂妊娠兩月。正當惡阻之時。設不知而妄治。則病氣反增。正氣反損。而嘔瀉有加矣。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絕之謂禁絕其醫藥也。樓全善云。嘗治一二婦惡阻病吐。前醫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絕之之旨。以炒糯米湯代茶。止藥月餘漸安。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癥、舊血所積。為宿病也。癥痼害者。宿病之氣。害其胎氣也。於法妊娠六月。其胎當動。今未三月。胎不當動而忽動者。特以癥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動者胎之常。三月動者胎之變也。夫癥病之人。其經月當不利。經不利。則不能受胎。茲前三月經水適利。胞宮淨而胎可結矣。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胎結故經斷不復下。乃未三月而衃血仍下。亦以癥痼害之之故。是血留養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變也。要之。其癥不去。則血必不守。血不守。則胎終不安。故曰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下癥之力。頗輕且緩。蓋恐峻厲之藥。將並傷其胎氣也。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脈弦發熱。有似表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惡寒而腹反惡寒。甚至少腹陣陣作冷。若或扇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臟開不能合。而風冷之氣乘之也。夫臟開風入。其陰內勝。則其脈弦為陰氣。而發熱且為格陽矣。胎脹者。胎熱則消。寒則脹也。附子湯方未見。然溫里散寒之意。概可推矣。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婦人經水淋瀝。及胎產前後下血不止者。皆衝任脈虛。而陰氣不能守也。是惟膠艾湯為能補而固之。中有芎、歸。能於血中行氣。艾葉利陰氣。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脈阻滯。血少而氣不行也。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按、說文㽲音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則胎失其所養。而反得其所害矣。
腹中能無㽲痛乎。芎、歸、芍藥。益血之虛。苓、朮、澤瀉。除水之氣。趙氏曰。此因脾土為木邪所客。穀氣不舉。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濕氣下流。搏於陰血而痛。故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亦通。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川芎(各三兩),芍藥(一斤),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半斤),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此益虛溫胃之法。為妊娠中虛而有寒飲者設也。夫陽明之脈。順而下行者也。有寒則逆。有熱亦逆。逆則飲必從之。而妊娠之體。精凝血聚。每多蘊而成熱者矣。按外臺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薑、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為治胃熱氣逆嘔吐之法。可補仲景之未備也。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小便難而飲食如故。則病不由中焦出。而又無腹滿身重等證。則更非水氣不行。知其血虛熱鬱。而津液澀少也。本草當歸補女子諸不足。苦參入陰利竅除伏熱。貝母能療鬱結。兼清水液之源也。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妊娠小便不利。與上條同。而身重惡寒頭眩。則全是水氣為病。視虛熱液少者。霄壤懸殊矣。葵子、茯苓滑竅行水。水氣既行。不淫肌體。身不重矣。不侵衛陽。不惡寒矣。不犯清道。不頭眩矣。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虛之變。不可不審也。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則愈。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妊娠之後。最慮濕熱傷動胎氣。故於芎、歸、芍藥養血之中。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丹溪稱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夫芩、術非能安胎者。去其濕熱而胎自安耳。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妊娠傷胎。有因濕熱者。亦有因濕寒者。隨人臟氣之陰陽而各異也。當歸散。正治濕熱之劑。白朮散。白朮、牡蠣燥濕。川芎溫血。蜀椒去寒。則正治濕寒之劑也。仲景並列於此。其所以詔示後人者深矣。
白朮散方
白朮,川芎,蜀椒(去汗),牡蠣(各三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傷胎。胎傷而病也。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而實非水也。所以然者。心氣實故也。心、君火也。為肺所畏。而妊娠七月。肺當養胎。心氣實則肺不敢降。而胎失其養。所謂太陰當養不養也。夫肺主氣化者也。肺不養胎。則胞中之氣化阻。而水乃不行矣。腹滿便難身重。
職是故也。是不可治其肺。當刺勞宮以瀉心氣。刺關元以行水氣。使小便微利。則心氣降。心降而肺自行矣。勞宮、心之穴。關元、腎之穴。
白話文:
平脈
中醫指身體有病但脈象正常。陰脈小弱表示胎氣初期尚未旺盛,陰分受到影響,因此陰脈比陽脈虛弱。到了懷孕三、四月,經血長期積聚,陰脈才會強盛。內經記載,手少陰脈搏動表示有身孕;千金方論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數次。孕婦渴可能是體內有熱。孕婦二、三個月時,常有噁阻反應,不能進食。
無寒熱表示沒有外邪。如果脈象正常卻有身體不適,又沒有外邪,就難以治療,只能用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湯外用可解肌和營衛,內服可化氣調陰陽。懷孕兩個月時,正值惡阻時期。如果不知情而亂用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氣,損傷正氣,導致嘔吐加劇。
絕之是指禁止服用藥物。樓全善記載,曾經治療過幾位孕婦惡阻嘔吐的疾病,前一位醫師治療後嘔吐更嚴重,聯想到仲景「絕之」的旨意,使用炒糯米湯代替茶飲,停藥一個多月後逐漸好轉。
桂枝茯苓丸
孕婦有舊疾,停經不到三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活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是癥痼害妊娠。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會動。前三個月經水來臨時,那是孕育胎兒的。後三月停經後出血的,則是下血。之所以血不止,是因為癥疾沒有消除。應當治療其癥疾,使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過去淤積的舊血,屬於宿疾。癥痼害妊娠,指宿疾之氣損害胎氣。根據醫理,懷孕六個月時,胎兒應該活動。現在不到三個月,胎兒不應該動卻突然活動,是因為癥痼害之。所以六個月胎兒活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兒活動是不正常的。癥疾患者,經期不會來潮。經期不來,就無法受孕。而現在前三個月經水來潮,說明子宮乾淨,可以受孕。
胎兒成形後,經期會停止不再來潮。但是不到三個月,下血卻仍然持續,也是因為癥痼害之。這是因為養育胎兒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不止是異常的。總之,癥疾不除,血液必定不穩固。血液不穩固,胎兒終究不安全。因此說應當治療其癥疾。桂枝茯苓丸治療癥疾的力量較為輕緩,因為擔心劇烈的藥物也會損傷胎氣。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除外殼和尖端,炒熟)、芍藥(各等份)。
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兔屎。每天飯前服用一丸,不知情者可增加至三丸。
附子湯
孕婦懷孕六、七月,脈象弦緊,發熱,胎兒愈來愈脹大,腹部疼痛,畏寒,小腹像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子臟。
脈象弦緊,發熱,類似外邪,但身體不痛,腹部反而痛。背部不畏寒,腹部反而畏寒。甚至小腹陣陣作痛,好像有人扇動一樣。這是因為子臟開閉失常,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臟開,風邪入,陰氣內勝,脈象弦緊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是因為胎熱則消,胎寒則脹。附子湯方未見,但溫裏散寒的用意,可以推測得知。
膠艾湯
孕婦有漏下、產後持續出血、妊娠出血的現象。這些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所導致的。所以只有膠艾湯能夠補益和固守陰氣。其中含有芎歸,可以在血液中行氣。艾葉補益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能治療妊娠胞阻。胞阻是指胞脈阻礙不通,血少氣不行。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熬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加入阿膠溶解後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熬煮服用。
當歸芍藥散
孕婦懷孕時,腹部絞痛,使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絞痛,腹部緊急的樣子。這是因為血不足,水液反過來侵害血脈所導致。血不足,水液侵害,胎兒就失去了滋養,反而受到傷害。腹部怎麼可能不絞痛呢?芎歸芍藥可以益血,茯苓、白朮、澤瀉可以去除水氣。
乾薑人參半夏丸
孕婦嘔吐不止,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這是益虛溫胃的方法,針對孕婦中虛有寒飲的情況而設。陽明脈順著往下走。有寒氣就逆行,有熱氣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定隨著陽明脈。孕婦的身體,精華凝聚,血液聚集,常常會蘊結成熱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
孕婦小便困難,飲食正常,使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小便困難,飲食正常,表示疾病不從中焦產生。而且沒有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所以更不是水氣不行所導致的。知道是血虛熱鬱,津液稀少所造成的。
葵子茯苓散
孕婦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身後頭暈,使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孕婦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而身體沉重,惡寒頭暈,則是完全由水氣引起疾病。相較於虛熱津液稀少的情況,簡直判若雲泥。葵子、茯苓能利尿通竅行水。水氣通暢後,就不會滯留體內,身體就不會沉重;不侵犯衛陽,就不會惡寒;不侵犯清道,就不會頭暈。
當歸散
孕婦懷孕時,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懷孕後,最擔心的就是濕熱傷及胎氣。所以芎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
白朮散
調養胎兒,使用白朮散。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
傷胎,胎兒受傷而產生疾病。腹滿小便不利,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狀,懷孕七個月。太陰本應養護胎兒,現在卻沒有養護,這是心氣實的緣故,應當針刺放血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後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