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4)
卷下 (4)
1.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浮數脈皆陽也。陽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者。衛氣有所遏而不出也。夫衛主行營氣者也。而營過實者。反能阻遏其衛。若有痛處。則營之實者已兆。故曰當發其癰。癰腫之候。膿不成。則毒不化。而毒不聚。則膿必不成。故以手掩其腫上。熱者毒已聚。則有膿。不熱者毒不聚。則無膿也。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甲錯、肌皮乾起。如鱗甲之交錯。由營滯於中。故血燥於外也。腹皮急。按之濡。氣雖外鼓。而病不在皮間也。積聚為腫脹之根。脈數為身熱之候。今腹如腫狀而中無積聚。身不發熱而脈反見數。非腸內有癰。營郁成熱而何。薏苡破毒腫。利腸胃為君。敗醬一名苦菜。治暴熱火瘡。排膿破血為臣。附子則假其辛熱以行鬱滯之氣爾。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上三味。杵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腫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腫癰。疑即腸癰之在下者。蓋前之癰在小腸。而此之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致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而實非膀胱為害。故仍小便自調也。小腸為心之合。而氣通於血脈。大腸為肺之合。而氣通於皮毛。故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也。
脈遲緊者。邪暴遏而營未變。云可下者。謂可下之令其消散也。脈洪數者。毒已聚而營氣腐。云不可下者。謂雖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黃牡丹湯。腸癰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膿當下。無膿當下血。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出者云何。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血與汗皆陰也。陰亡。則血流不行。而氣亦無輔。故脈浮微而澀也。經云。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茲不汗出而身有瘡。則知其被刀斧所傷而亡其血。與汗出不止者。跡雖異而理則同也。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瘡。金刃所傷而成瘡者。經脈斬絕。營衛沮弛。治之者必使經脈復行。營衛相貫而後已。王不留行散。則行氣血和陰陽之良劑也。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甘草(十八分),黃芩(二分),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川椒(三分),厚朴(二分),乾薑(二分),芍藥(二分),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上九味。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灰存性。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陰乾百日。
排膿散方
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得芍藥則通血。得桔梗則利氣。而尤賴雞子黃之甘潤。以為排膿化毒之本也。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此亦行氣血和營衛之劑。
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浸淫瘡。義如臟腑經絡篇中。黃連粉方未見。大意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為粉粉之。苦以燥濕。寒以除熱也。
白話文:
浮數脈諸症
此類脈象皆屬陽象,應當發熱。然而卻出現畏寒和發熱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衛氣受阻無法順利運行了。衛氣掌管營衛氣血的運行,若營氣過盛,反而會阻遏衛氣的運行。如果有局部疼痛,則表明營氣的停滯已開始形成膿瘍。
老師說:所有的癰腫,欲知有無膿液,可以用手輕按腫處。感覺發熱的,表示有膿;不發熱的,表示無膿。
腸癰
腸癰的癥狀是:身軀僵硬不適,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像腫脹狀。腹中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象數。這是腸道內有膿瘍的表現,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
甲錯:皮膚乾癟起鱗,猶如甲片錯雜。這是因為營氣滯於體內,導致血液乾燥於體表。腹皮緊繃,按壓腫處感覺濕潤,說明氣血雖然外鼓,但病變不在皮膚之間。積聚是腫脹的根源,脈象數是身體發熱的徵兆。現在腹部像腫脹狀,但腹中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但脈象卻見數。這不是腸道內有膿瘍,營氣鬱結化熱又能是什麼呢?薏苡可以化解毒腫,利腸胃而為君藥;敗醬(又名苦菜)可以治療暴熱火瘡,排膿破血而為臣藥;附子則借其辛熱之性,以疏通鬱滯之氣。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薏苡仁(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研成散末。取一匙,加水二升煎取一半。頓服。小便就會排出。
腫癰
腫癰的癥狀是: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出,又畏寒。脈象遲緊的,表示膿未形成,可以攻下之。脈象洪數的,表示膿已形成,不可攻下。可以用大黃牡丹湯來治療。
腫癰,疑似腸癰在下焦者。蓋前之腸癰在小腸,而此之腸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如淋漓狀,實際上並非膀胱所致,故小便仍然正常。小腸為心之合,氣通血脈,大腸為肺之合,氣通皮毛。所以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又畏寒。
脈象遲緊的,表明邪氣暴烈,阻遏營氣,尚未化膿。說可以攻下,是指可以攻下以促其消散。脈象洪數的,表明毒邪已聚,營氣腐化。說不可攻下,是指即使攻下也無法消散。大黃牡丹湯,無論腸癰是否已成,皆可治療。故說有膿應當攻下,無膿應當攻血。
大黃牡丹湯
- 大黃(四兩)
- 牡丹(一兩)
- 桃仁(五十個)
- 冬瓜仁(半升)
- 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取一升,去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頓服。有膿應當攻下,如無膿應當攻血。
脈浮微而澀
問題:寸口脈浮微而澀,按理應當失血或出汗,如果沒有出汗,該如何解釋?
回答:如果身上有瘡傷,被刀斧所傷,就會失血。
血與汗皆屬陰。陰液虧損,則血流不暢,氣血也得不到滋養,所以脈象浮微而澀。經文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現在不出汗,身上卻有瘡傷,則知是因為被刀斧所傷而失血。與出汗不止的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
金瘡
金瘡的癥狀是:被金刃所傷而成瘡傷,經脈斷絕,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時必須使經脈再通,營衛氣血相貫才能康復。王不留行散,就是行氣血,和陰陽的良方。
王不留行散
-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 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 甘草(十八分)
- 黃芩(二分)
-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 川椒(三分)
- 厚朴(二分)
- 乾薑(二分)
- 芍藥(二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成灰,存性,分別研磨過篩。將所有藥材混合製成散末。每次取一匙服用。小瘡可以外敷藥粉,大瘡只須服用。產後亦可服用。若患風寒,則桑根不用。前三味藥陰乾一百天。
排膿散
- 枳實(十六枚)
- 芍藥(六分)
- 桔梗(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成散末。取雞蛋黃一枚,將藥散與雞蛋黃等量混合,揉勻。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
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藥。加入芍藥,可以活血;加入桔梗,可以利氣。尤賴雞蛋黃的甘潤,起到排膿化毒的作用。
排膿湯
- 甘草(二兩)
- 桔梗(三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溫服五合。每日兩劑。
這也是行氣血,和營衛的藥方。
浸淫瘡
浸淫瘡的癥狀是:從口腔開始流向四肢,可以治療;從四肢流向口腔,不可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
浸淫瘡的意義與臟腑經絡篇中類似。黃連粉方未見記載。大意是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研成粉末敷用。苦能燥濕,寒能除熱。
2.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師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腨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人身經絡。陽明行身之前。太陽行身之後。太陽傷。故不能卻也。太陽之脈。下貫腨內。刺之所以和利其經脈也。腨、足肚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此人身體瞤瞤者。藜蘆甘草湯主之。
濕痰凝滯關節則腫。風邪襲傷經絡則動。手指臂腫動。身體瞤瞤者。風痰在膈。攻走肢體。陳無擇所謂痰涎留在胸膈上下。變生諸病。手足項背。牽引釣痛。走易不定者是也。藜蘆吐上膈風痰。甘草亦能取吐。方雖未見。然大略是湧劑耳。(李氏)
白話文:
師曰:
疾病纏身,腳步遲緩無法後退。針刺小腿肚肌肉兩寸深,這是太陽經受損的緣故。
人體經絡中,陽明經走行於身體前側,太陽經走行於身體後側。太陽經受損,所以無法後退。太陽經的脈絡貫通小腿肚內側,針刺此處可以調和脈絡。小腿肚肌肉,又稱足肚。
病人常出現手指或手臂浮腫,身體僵硬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濕痰凝滯於關節中,就會導致腫脹。風邪侵襲經絡,則會導致疼痛。手指或手臂浮腫疼痛,身體僵硬,這是風痰在膈肌內作祟,進攻肢體所致。陳無擇說,痰液滯留在胸膈上下,會演變成各種疾病。手足、頸部、背部,都可能會出現牽引性的疼痛,而且位置不固定。藜蘆可以幫助吐出膈肌上的風痰,甘草也可以幫助催吐。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方劑,但大致上都是以催吐劑為主的藥方。(李氏)
轉筋的病徵是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而緊繃。轉筋進入腹部的,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肝臟主管筋骨,與風氣相應。肝病產生的風邪,就會導致轉筋。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緊繃。經文中說:「所有突然發生的僵直,都與風邪有關。」轉筋進入腹部的,是脾土虛弱,肝木過度亢盛所致。雞屎是木畜動物的糞便,具有利脾的功能,因此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且以相似相求,更能有效治癒。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研為細末,取一湯匙。加水六碗,調勻後溫服。
陰狐疝氣,會造成陰囊大小不一,時常上下移動。可以使用蜘蛛散來治療。
陰狐疝氣是寒濕之氣侵襲陰部,導致睪丸受損。可能會影響左側或右側,大小不等,時而升起時而下降,出沒不定,因此稱為狐疝。蜘蛛有毒,服用後會產生利尿作用。結合桂枝的辛溫,可以驅逐寒濕之氣。
蜘蛛散方:
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為細末。取八分之一湯匙,加水調服。一天二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問:**腹痛有蟲,脈象如何辨別?
**師曰:**腹中疼痛,脈象應當沉細如弦。但如果反而洪大,則表示有蛔蟲。
腹痛時,脈象多為伏脈,這是陽氣被阻於體內所致。有些則為弦脈,表示有邪氣入侵。如果脈象洪大,則不是正氣與外邪造成的疾病,而是蛔蟲活動導致氣血凝滯。但必須同時伴有吐涎、心痛等症狀,才會確定無疑。
**蛔蟲病的症狀:**吐涎、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難以治癒。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吐涎是指吐出清水,心痛是指疼痛如被咬噬,時而上時而下。發作時間不定,是因為蛔蟲吃飽後會暫時安靜,所以疼痛停止。蛔蟲飢餓覓食時,疼痛就會復發。毒藥指的是錫粉、雷丸等殺蟲藥。之所以稱為毒藥,是因為以毒藥抑制蛔蟲所喜食之物。甘草粉蜜湯則是用蛔蟲所喜好的東西誘騙它們。白粉即鉛白粉,可以殺死三蟲。將其混入甘草、白蜜中,引誘蛔蟲食用。甘甜味消失後,毒性就會發揮作用,蛔蟲就會死亡。這是醫藥中常用的變通手法。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兩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先煮甘草,取兩升後去渣,加入白粉和白蜜,攪拌均勻。煎煮至濃稠如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蛔厥:**需要催吐蛔蟲。如果病人時而平靜時而煩躁,這表示臟腑寒涼,蛔蟲侵入膈肌,所以煩躁。不久後又停止,進食後又會嘔吐,並且煩躁,表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應該自行催吐蛔蟲。蛔厥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
蛔厥是指蛔蟲活動導致厥逆,出現心痛、吐涎、手腳冰冷等症狀。蛔蟲活動逆行時,會導致嘔吐。蛔蟲在體內安靜後又復發,則病人也會時而平靜時而煩躁。然而,蛔蟲為何時而安靜時而逆行呢?因為蛔蟲喜溫,臟腑寒涼時,蛔蟲就會不安而侵入膈肌。蛔蟲喜食,臟腑虛弱時,蛔蟲就會上逆覓食。因此,可以使用人參、薑、附子等藥材補益虛弱的胃氣為主,並使用烏梅、椒、連等藥材的苦酸辛氣味,抑止蛔蟲逆行的趨勢。
烏梅丸方:
烏梅(300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過,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取出後去核。加入五升米飯蒸煮,至飯熟後搗成泥。加入藥材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日。加入蜂蜜,攪拌二千下。丸成梧桐子大小。先吃飯和喝湯後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臭等食物。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肝主筋。上應風氣。肝病生風。則為轉筋。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也。轉筋入腹者。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雞為木畜。其屎反利脾氣。故取治是病。且以類相求。則尤易入也。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陰狐疝氣者。偏有小大。時時上下。蜘蛛散主之。
陰狐疝氣者。寒濕襲陰。而睪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沒無時。故名狐疝。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溫入陰。而逐其寒濕之氣也。
白話文:
師曰:
疾病纏身,腳步遲緩無法後退。針刺小腿肚肌肉兩寸深,這是太陽經受損的緣故。
人體經絡中,陽明經走行於身體前側,太陽經走行於身體後側。太陽經受損,所以無法後退。太陽經的脈絡貫通小腿肚內側,針刺此處可以調和脈絡。小腿肚肌肉,又稱足肚。
病人常出現手指或手臂浮腫,身體僵硬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濕痰凝滯於關節中,就會導致腫脹。風邪侵襲經絡,則會導致疼痛。手指或手臂浮腫疼痛,身體僵硬,這是風痰在膈肌內作祟,進攻肢體所致。陳無擇說,痰液滯留在胸膈上下,會演變成各種疾病。手足、頸部、背部,都可能會出現牽引性的疼痛,而且位置不固定。藜蘆可以幫助吐出膈肌上的風痰,甘草也可以幫助催吐。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方劑,但大致上都是以催吐劑為主的藥方。(李氏)
轉筋的病徵是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而緊繃。轉筋進入腹部的,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肝臟主管筋骨,與風氣相應。肝病產生的風邪,就會導致轉筋。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緊繃。經文中說:「所有突然發生的僵直,都與風邪有關。」轉筋進入腹部的,是脾土虛弱,肝木過度亢盛所致。雞屎是木畜動物的糞便,具有利脾的功能,因此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且以相似相求,更能有效治癒。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研為細末,取一湯匙。加水六碗,調勻後溫服。
陰狐疝氣,會造成陰囊大小不一,時常上下移動。可以使用蜘蛛散來治療。
陰狐疝氣是寒濕之氣侵襲陰部,導致睪丸受損。可能會影響左側或右側,大小不等,時而升起時而下降,出沒不定,因此稱為狐疝。蜘蛛有毒,服用後會產生利尿作用。結合桂枝的辛溫,可以驅逐寒濕之氣。
蜘蛛散方:
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為細末。取八分之一湯匙,加水調服。一天二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問:**腹痛有蟲,脈象如何辨別?
**師曰:**腹中疼痛,脈象應當沉細如弦。但如果反而洪大,則表示有蛔蟲。
腹痛時,脈象多為伏脈,這是陽氣被阻於體內所致。有些則為弦脈,表示有邪氣入侵。如果脈象洪大,則不是正氣與外邪造成的疾病,而是蛔蟲活動導致氣血凝滯。但必須同時伴有吐涎、心痛等症狀,才會確定無疑。
**蛔蟲病的症狀:**吐涎、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難以治癒。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吐涎是指吐出清水,心痛是指疼痛如被咬噬,時而上時而下。發作時間不定,是因為蛔蟲吃飽後會暫時安靜,所以疼痛停止。蛔蟲飢餓覓食時,疼痛就會復發。毒藥指的是錫粉、雷丸等殺蟲藥。之所以稱為毒藥,是因為以毒藥抑制蛔蟲所喜食之物。甘草粉蜜湯則是用蛔蟲所喜好的東西誘騙它們。白粉即鉛白粉,可以殺死三蟲。將其混入甘草、白蜜中,引誘蛔蟲食用。甘甜味消失後,毒性就會發揮作用,蛔蟲就會死亡。這是醫藥中常用的變通手法。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兩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先煮甘草,取兩升後去渣,加入白粉和白蜜,攪拌均勻。煎煮至濃稠如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蛔厥:**需要催吐蛔蟲。如果病人時而平靜時而煩躁,這表示臟腑寒涼,蛔蟲侵入膈肌,所以煩躁。不久後又停止,進食後又會嘔吐,並且煩躁,表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應該自行催吐蛔蟲。蛔厥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
蛔厥是指蛔蟲活動導致厥逆,出現心痛、吐涎、手腳冰冷等症狀。蛔蟲活動逆行時,會導致嘔吐。蛔蟲在體內安靜後又復發,則病人也會時而平靜時而煩躁。然而,蛔蟲為何時而安靜時而逆行呢?因為蛔蟲喜溫,臟腑寒涼時,蛔蟲就會不安而侵入膈肌。蛔蟲喜食,臟腑虛弱時,蛔蟲就會上逆覓食。因此,可以使用人參、薑、附子等藥材補益虛弱的胃氣為主,並使用烏梅、椒、連等藥材的苦酸辛氣味,抑止蛔蟲逆行的趨勢。
烏梅丸方:
烏梅(300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過,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取出後去核。加入五升米飯蒸煮,至飯熟後搗成泥。加入藥材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日。加入蜂蜜,攪拌二千下。丸成梧桐子大小。先吃飯和喝湯後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臭等食物。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兩),
上二味為散。取八分一匕。飲和服。日再。蜜丸亦可。
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腹痛脈多伏。陽氣內閉也。或弦者。邪氣入中也。若反洪大。則非正氣與外邪為病。乃蛔動而氣厥也。然必兼有吐涎心痛等證。如下條所云。乃無疑耳。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者。甘草粉蜜湯主之。
吐涎。吐出清水也。心痛。痛如咬齧。時時上下是也。發作有時者。蛔飽而靜。則痛立止。蛔飢求食。則痛復發也。毒藥。即錫粉、雷丸等殺蟲之藥。毒藥者。折之以其所惡也。甘草粉蜜湯者。誘之以其所喜也。白粉即鉛白粉。能殺三蟲。而雜於甘草、白蜜之中。誘使蟲食。甘味既盡。毒性旋發。而蟲患乃除。此醫藥之變詐也。
白話文:
師曰:
疾病纏身,腳步遲緩無法後退。針刺小腿肚肌肉兩寸深,這是太陽經受損的緣故。
人體經絡中,陽明經走行於身體前側,太陽經走行於身體後側。太陽經受損,所以無法後退。太陽經的脈絡貫通小腿肚內側,針刺此處可以調和脈絡。小腿肚肌肉,又稱足肚。
病人常出現手指或手臂浮腫,身體僵硬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濕痰凝滯於關節中,就會導致腫脹。風邪侵襲經絡,則會導致疼痛。手指或手臂浮腫疼痛,身體僵硬,這是風痰在膈肌內作祟,進攻肢體所致。陳無擇說,痰液滯留在胸膈上下,會演變成各種疾病。手足、頸部、背部,都可能會出現牽引性的疼痛,而且位置不固定。藜蘆可以幫助吐出膈肌上的風痰,甘草也可以幫助催吐。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方劑,但大致上都是以催吐劑為主的藥方。(李氏)
轉筋的病徵是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而緊繃。轉筋進入腹部的,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肝臟主管筋骨,與風氣相應。肝病產生的風邪,就會導致轉筋。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緊繃。經文中說:「所有突然發生的僵直,都與風邪有關。」轉筋進入腹部的,是脾土虛弱,肝木過度亢盛所致。雞屎是木畜動物的糞便,具有利脾的功能,因此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且以相似相求,更能有效治癒。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研為細末,取一湯匙。加水六碗,調勻後溫服。
陰狐疝氣,會造成陰囊大小不一,時常上下移動。可以使用蜘蛛散來治療。
陰狐疝氣是寒濕之氣侵襲陰部,導致睪丸受損。可能會影響左側或右側,大小不等,時而升起時而下降,出沒不定,因此稱為狐疝。蜘蛛有毒,服用後會產生利尿作用。結合桂枝的辛溫,可以驅逐寒濕之氣。
蜘蛛散方:
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為細末。取八分之一湯匙,加水調服。一天二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問:**腹痛有蟲,脈象如何辨別?
**師曰:**腹中疼痛,脈象應當沉細如弦。但如果反而洪大,則表示有蛔蟲。
腹痛時,脈象多為伏脈,這是陽氣被阻於體內所致。有些則為弦脈,表示有邪氣入侵。如果脈象洪大,則不是正氣與外邪造成的疾病,而是蛔蟲活動導致氣血凝滯。但必須同時伴有吐涎、心痛等症狀,才會確定無疑。
**蛔蟲病的症狀:**吐涎、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難以治癒。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吐涎是指吐出清水,心痛是指疼痛如被咬噬,時而上時而下。發作時間不定,是因為蛔蟲吃飽後會暫時安靜,所以疼痛停止。蛔蟲飢餓覓食時,疼痛就會復發。毒藥指的是錫粉、雷丸等殺蟲藥。之所以稱為毒藥,是因為以毒藥抑制蛔蟲所喜食之物。甘草粉蜜湯則是用蛔蟲所喜好的東西誘騙它們。白粉即鉛白粉,可以殺死三蟲。將其混入甘草、白蜜中,引誘蛔蟲食用。甘甜味消失後,毒性就會發揮作用,蛔蟲就會死亡。這是醫藥中常用的變通手法。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兩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先煮甘草,取兩升後去渣,加入白粉和白蜜,攪拌均勻。煎煮至濃稠如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蛔厥:**需要催吐蛔蟲。如果病人時而平靜時而煩躁,這表示臟腑寒涼,蛔蟲侵入膈肌,所以煩躁。不久後又停止,進食後又會嘔吐,並且煩躁,表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應該自行催吐蛔蟲。蛔厥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
蛔厥是指蛔蟲活動導致厥逆,出現心痛、吐涎、手腳冰冷等症狀。蛔蟲活動逆行時,會導致嘔吐。蛔蟲在體內安靜後又復發,則病人也會時而平靜時而煩躁。然而,蛔蟲為何時而安靜時而逆行呢?因為蛔蟲喜溫,臟腑寒涼時,蛔蟲就會不安而侵入膈肌。蛔蟲喜食,臟腑虛弱時,蛔蟲就會上逆覓食。因此,可以使用人參、薑、附子等藥材補益虛弱的胃氣為主,並使用烏梅、椒、連等藥材的苦酸辛氣味,抑止蛔蟲逆行的趨勢。
烏梅丸方:
烏梅(300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過,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取出後去核。加入五升米飯蒸煮,至飯熟後搗成泥。加入藥材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日。加入蜂蜜,攪拌二千下。丸成梧桐子大小。先吃飯和喝湯後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臭等食物。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二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蛔厥。蛔動而厥。心痛吐涎。手足冷也。蛔動而上逆。則當吐蛔。蛔蹔安而復動。則病亦靜而復時煩也。然蛔之所以時安而時上者何也。蟲性喜溫。臟寒則蟲不安而上膈。蟲喜得食。臟虛則蛔復上而求食。故以人參、薑、附之屬。益虛溫胃為主。而以烏梅、椒、連之屬。苦酸辛氣味。以折其上入之勢也。
白話文:
師曰:
疾病纏身,腳步遲緩無法後退。針刺小腿肚肌肉兩寸深,這是太陽經受損的緣故。
人體經絡中,陽明經走行於身體前側,太陽經走行於身體後側。太陽經受損,所以無法後退。太陽經的脈絡貫通小腿肚內側,針刺此處可以調和脈絡。小腿肚肌肉,又稱足肚。
病人常出現手指或手臂浮腫,身體僵硬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濕痰凝滯於關節中,就會導致腫脹。風邪侵襲經絡,則會導致疼痛。手指或手臂浮腫疼痛,身體僵硬,這是風痰在膈肌內作祟,進攻肢體所致。陳無擇說,痰液滯留在胸膈上下,會演變成各種疾病。手足、頸部、背部,都可能會出現牽引性的疼痛,而且位置不固定。藜蘆可以幫助吐出膈肌上的風痰,甘草也可以幫助催吐。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方劑,但大致上都是以催吐劑為主的藥方。(李氏)
轉筋的病徵是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而緊繃。轉筋進入腹部的,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肝臟主管筋骨,與風氣相應。肝病產生的風邪,就會導致轉筋。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緊繃。經文中說:「所有突然發生的僵直,都與風邪有關。」轉筋進入腹部的,是脾土虛弱,肝木過度亢盛所致。雞屎是木畜動物的糞便,具有利脾的功能,因此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且以相似相求,更能有效治癒。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研為細末,取一湯匙。加水六碗,調勻後溫服。
陰狐疝氣,會造成陰囊大小不一,時常上下移動。可以使用蜘蛛散來治療。
陰狐疝氣是寒濕之氣侵襲陰部,導致睪丸受損。可能會影響左側或右側,大小不等,時而升起時而下降,出沒不定,因此稱為狐疝。蜘蛛有毒,服用後會產生利尿作用。結合桂枝的辛溫,可以驅逐寒濕之氣。
蜘蛛散方:
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為細末。取八分之一湯匙,加水調服。一天二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問:**腹痛有蟲,脈象如何辨別?
**師曰:**腹中疼痛,脈象應當沉細如弦。但如果反而洪大,則表示有蛔蟲。
腹痛時,脈象多為伏脈,這是陽氣被阻於體內所致。有些則為弦脈,表示有邪氣入侵。如果脈象洪大,則不是正氣與外邪造成的疾病,而是蛔蟲活動導致氣血凝滯。但必須同時伴有吐涎、心痛等症狀,才會確定無疑。
**蛔蟲病的症狀:**吐涎、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難以治癒。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吐涎是指吐出清水,心痛是指疼痛如被咬噬,時而上時而下。發作時間不定,是因為蛔蟲吃飽後會暫時安靜,所以疼痛停止。蛔蟲飢餓覓食時,疼痛就會復發。毒藥指的是錫粉、雷丸等殺蟲藥。之所以稱為毒藥,是因為以毒藥抑制蛔蟲所喜食之物。甘草粉蜜湯則是用蛔蟲所喜好的東西誘騙它們。白粉即鉛白粉,可以殺死三蟲。將其混入甘草、白蜜中,引誘蛔蟲食用。甘甜味消失後,毒性就會發揮作用,蛔蟲就會死亡。這是醫藥中常用的變通手法。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兩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先煮甘草,取兩升後去渣,加入白粉和白蜜,攪拌均勻。煎煮至濃稠如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蛔厥:**需要催吐蛔蟲。如果病人時而平靜時而煩躁,這表示臟腑寒涼,蛔蟲侵入膈肌,所以煩躁。不久後又停止,進食後又會嘔吐,並且煩躁,表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應該自行催吐蛔蟲。蛔厥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
蛔厥是指蛔蟲活動導致厥逆,出現心痛、吐涎、手腳冰冷等症狀。蛔蟲活動逆行時,會導致嘔吐。蛔蟲在體內安靜後又復發,則病人也會時而平靜時而煩躁。然而,蛔蟲為何時而安靜時而逆行呢?因為蛔蟲喜溫,臟腑寒涼時,蛔蟲就會不安而侵入膈肌。蛔蟲喜食,臟腑虛弱時,蛔蟲就會上逆覓食。因此,可以使用人參、薑、附子等藥材補益虛弱的胃氣為主,並使用烏梅、椒、連等藥材的苦酸辛氣味,抑止蛔蟲逆行的趨勢。
烏梅丸方:
烏梅(300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過,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取出後去核。加入五升米飯蒸煮,至飯熟後搗成泥。加入藥材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日。加入蜂蜜,攪拌二千下。丸成梧桐子大小。先吃飯和喝湯後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臭等食物。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曰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增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白話文:
師曰:
疾病纏身,腳步遲緩無法後退。針刺小腿肚肌肉兩寸深,這是太陽經受損的緣故。
人體經絡中,陽明經走行於身體前側,太陽經走行於身體後側。太陽經受損,所以無法後退。太陽經的脈絡貫通小腿肚內側,針刺此處可以調和脈絡。小腿肚肌肉,又稱足肚。
病人常出現手指或手臂浮腫,身體僵硬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濕痰凝滯於關節中,就會導致腫脹。風邪侵襲經絡,則會導致疼痛。手指或手臂浮腫疼痛,身體僵硬,這是風痰在膈肌內作祟,進攻肢體所致。陳無擇說,痰液滯留在胸膈上下,會演變成各種疾病。手足、頸部、背部,都可能會出現牽引性的疼痛,而且位置不固定。藜蘆可以幫助吐出膈肌上的風痰,甘草也可以幫助催吐。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方劑,但大致上都是以催吐劑為主的藥方。(李氏)
轉筋的病徵是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而緊繃。轉筋進入腹部的,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肝臟主管筋骨,與風氣相應。肝病產生的風邪,就會導致轉筋。四肢僵直,脈搏上下運行微弱緊繃。經文中說:「所有突然發生的僵直,都與風邪有關。」轉筋進入腹部的,是脾土虛弱,肝木過度亢盛所致。雞屎是木畜動物的糞便,具有利脾的功能,因此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且以相似相求,更能有效治癒。
雞屎白散方:
雞屎白研為細末,取一湯匙。加水六碗,調勻後溫服。
陰狐疝氣,會造成陰囊大小不一,時常上下移動。可以使用蜘蛛散來治療。
陰狐疝氣是寒濕之氣侵襲陰部,導致睪丸受損。可能會影響左側或右側,大小不等,時而升起時而下降,出沒不定,因此稱為狐疝。蜘蛛有毒,服用後會產生利尿作用。結合桂枝的辛溫,可以驅逐寒濕之氣。
蜘蛛散方:
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為細末。取八分之一湯匙,加水調服。一天二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問:**腹痛有蟲,脈象如何辨別?
**師曰:**腹中疼痛,脈象應當沉細如弦。但如果反而洪大,則表示有蛔蟲。
腹痛時,脈象多為伏脈,這是陽氣被阻於體內所致。有些則為弦脈,表示有邪氣入侵。如果脈象洪大,則不是正氣與外邪造成的疾病,而是蛔蟲活動導致氣血凝滯。但必須同時伴有吐涎、心痛等症狀,才會確定無疑。
**蛔蟲病的症狀:**吐涎、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難以治癒。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吐涎是指吐出清水,心痛是指疼痛如被咬噬,時而上時而下。發作時間不定,是因為蛔蟲吃飽後會暫時安靜,所以疼痛停止。蛔蟲飢餓覓食時,疼痛就會復發。毒藥指的是錫粉、雷丸等殺蟲藥。之所以稱為毒藥,是因為以毒藥抑制蛔蟲所喜食之物。甘草粉蜜湯則是用蛔蟲所喜好的東西誘騙它們。白粉即鉛白粉,可以殺死三蟲。將其混入甘草、白蜜中,引誘蛔蟲食用。甘甜味消失後,毒性就會發揮作用,蛔蟲就會死亡。這是醫藥中常用的變通手法。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兩兩),白粉(一兩),白蜜(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先煮甘草,取兩升後去渣,加入白粉和白蜜,攪拌均勻。煎煮至濃稠如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蛔厥:**需要催吐蛔蟲。如果病人時而平靜時而煩躁,這表示臟腑寒涼,蛔蟲侵入膈肌,所以煩躁。不久後又停止,進食後又會嘔吐,並且煩躁,表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應該自行催吐蛔蟲。蛔厥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
蛔厥是指蛔蟲活動導致厥逆,出現心痛、吐涎、手腳冰冷等症狀。蛔蟲活動逆行時,會導致嘔吐。蛔蟲在體內安靜後又復發,則病人也會時而平靜時而煩躁。然而,蛔蟲為何時而安靜時而逆行呢?因為蛔蟲喜溫,臟腑寒涼時,蛔蟲就會不安而侵入膈肌。蛔蟲喜食,臟腑虛弱時,蛔蟲就會上逆覓食。因此,可以使用人參、薑、附子等藥材補益虛弱的胃氣為主,並使用烏梅、椒、連等藥材的苦酸辛氣味,抑止蛔蟲逆行的趨勢。
烏梅丸方:
烏梅(300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各四兩),附子(炮)、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過,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取出後去核。加入五升米飯蒸煮,至飯熟後搗成泥。加入藥材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日。加入蜂蜜,攪拌二千下。丸成梧桐子大小。先吃飯和喝湯後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臭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