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黃癉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脈浮為風。脈緩為濕。云為痹者。風與濕合而痹也。然非風痹疼痛之謂。故又曰痹非中風。所以然者。風得濕而變熱。濕應脾而內行。是以四肢不疼而苦煩。脾臟瘀熱而色黃。脾者四運之軸也。脾以其所瘀之熱。轉輸流布。而肢體面目盡黃矣。故曰瘀熱以行。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癉。

趺陽脈數為熱者。其熱在胃。故消穀。脈緊為寒者。其寒在脾。故滿。滿者必生濕。胃熱而脾濕。亦黃病之原也。尺脈浮為傷腎者。風傷腎也。趺陽脈緊為傷脾者。寒傷脾也。腎得風而生熱。脾得寒而生濕。又黃病之原也。濕熱相合。其氣必歸脾胃。脾胃者。倉廩之官也。谷入而助其熱則眩。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谷不消而氣以瘀。則胃中苦濁。濁氣當出下竅。若小便通。則濁隨溺去。今不通。則濁雖下流而不外出。於是陰受其濕。陽受其熱。轉相流被而身體盡黃矣。曰谷癉者。病雖始於風寒。而實成於穀氣耳。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腹如水狀。不治。

腎勞而熱。黑色上出。猶脾病而黃外見也。額於部為庭。靈樞云。庭者顏也。又云。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而氣通於心也。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也。膀胱急者。腎熱所逼也。小便自利。病不在腑也。此得之房勞過度。熱從腎出。故名曰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特陰傷。陽亦傷矣。故曰不治。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鬱悶不寧之意。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熏心而味歸脾胃也。此得之飲酒過多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谷化不速。谷化不速。則穀氣鬱而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而腹滿不去。傷寒裡實。脈遲者尚未可攻。況非裡實者耶。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酒之濕熱。積於中而不下出。則為酒癉。積於中則心中熱。注於下則足下熱也。酒黃癉者。心中必熱。或亦有不熱。靜言了了者。則其熱不聚於心中。而或從下積為腹滿。或從上衝為欲吐鼻燥也。腹滿者可下之。欲吐者可因其勢而越之。既腹滿且欲吐。則可下亦可吐。然必審其脈浮者。則邪近上。宜先吐。脈沉弦者。則邪近下。宜先下也。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有可下之例。然必審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不然。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也。然雖曰黑癉。而其原則仍是酒家。故心中熱氣熏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也。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而復以火劫之。以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也。而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里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郁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王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而虛者當復。即實者亦當通也。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也。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里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茵陳蒿湯主之。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郁之證。陽明既郁。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茵陳、梔子、大黃。苦寒通泄。使濕熱從小便出也。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也。

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硝石鹹寒除熱。礬石除痼熱在骨髓。骨與腎合。用以清腎熱也。大麥粥和服。恐傷胃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硝石礬石散方

硝石(熬黃),礬石(燒等分),

上二味為散。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梔子、淡豉徹熱於上。枳實、大黃除實於中。亦上下分消之法也。

梔子大黃湯方

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桂枝發散之中。必兼黃耆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桂枝加黃耆湯方(見水氣)

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云。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分⿸厂毛曲熱久則濕去而干也。本草豬脂利血脈。解風熱。亂髮消瘀。開關格。利水道。故曰病從小便出。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豬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千金云。太醫校尉史脫家婢黃病。服此。胃中燥糞下。便瘥。神驗。

黃癉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茵陳散結熱。五苓利水去濕也。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十分末),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大黃硝石。亦下熱去實之法。視梔子大黃及茵陳蒿湯較猛也。

大黃硝石湯方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便清自利。內無熱徵。則腹滿非裡實。喘非氣盛矣。雖有癉熱。亦不可以寒藥攻之。熱氣雖除。陽氣則傷。必發為噦。噦、呃逆也。魏氏謂胃陽為寒藥所墜。欲升而不能者是也。小半夏溫胃止噦。噦止然後溫理中臟。使氣盛而行健。則喘滿除。黃病去。非小半夏能治癉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小半夏湯方(見痰飲)

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

腹痛而嘔。病在少陽。脾胃病者。木邪易張也。故以小柴胡散邪氣。止痛嘔。亦非小柴胡能治諸黃也。

柴胡湯方(即小柴胡湯見嘔吐)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小便利者。不能發黃。以熱從小便去也。今小便利而黃不去。知非熱病。乃土虛而色外見。宜補中而不可除熱者也。夫黃癉之病。濕熱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發之。在裡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濕而燥者。則變清利為潤導。如豬膏發煎之治也。不熱而寒。不實而虛者。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

則變攻為補。變寒為溫。如小建中之法也。其有兼證錯出者。則先治兼證而後治本證。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仲景論黃癉一證。而於正變虛實之法。詳盡如此。其心可謂盡矣。

附方

瓜蒂散,治諸黃。(方見暍)

按刪繁方云。服訖。吐出黃汁。亦治脈浮欲吐者之法也。

千金麻黃醇酒湯,治黃癉。

麻黃(三兩)

上一味。以美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頓服盡。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

脈浮為風濕。脈緩為痹症。此痹症非中風痺痛,故稱「痹非中風」。因此風濕相合,導致四肢苦惱,脾色必黃,隨瘀熱而行。

趺陽脈緊而數

脈數為熱,致消穀食;脈緊為寒,致食即滿腹。尺脈浮為腎傷,趺陽脈緊為脾傷。風寒相搏,進食即眩暈,穀氣不消,胃中濁穢,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受其寒,陽受其熱,轉相流溢,全身皆黃,稱為「谷癉」。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

腎勞熱盛,黑色上出現,猶如脾病而黃色外顯。額於部為庭,古籍《靈樞》記載:「庭者顏也」,又說:「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氣通於心。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膀胱急者,腎熱所逼。小便自利者,病不在腑。此病因房事過度,熱從腎出,故名「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只陰傷,陽亦傷,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意為鬱悶不寧。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燻心,其味歸屬脾胃,此病因飲酒過量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胃弱,則穀物消化緩慢。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積生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腹滿不去。寒症裡實,脈遲者尚不可攻治,何況非裡實者呢?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若其脈浮,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癉下之,久久為黑癉。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酒癉雖可下之,但須審視其腹滿脈沉弦者而後下之。否則,濕熱乘虛陷入血中,則變為黑癉。目青面黑、皮膚不仁,皆血變而瘀之徵。雖曰黑癉,其原則仍是酒癉,故心中熱氣燻灼,如啖蒜狀,一如懊憹之無奈。且其脈當浮弱,其色雖黑當微黃,必不如女勞癉之色純黑而脈必沉。

師曰,病黃癉,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煩滿燥渴,病發於熱,又復因火劫之。熱遇熱,相得不解,則發黃癉。然非內兼濕邪,則熱與熱相攻,而反相散矣。何癉病之有哉?故曰「黃家所得,從濕得之」,明其病之不獨因於熱。治此病者,必先審其在表在裡,而施或汗或下之法。若一身盡熱而腹熱尤甚,則其熱為在裡,裏不可從表散,故曰當下。

脈沉,渴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脈沉者,熱難外泄。小便不利者,熱不下出。而渴飲之水與熱相得,適足以蒸鬱成黃而已。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腹滿舌痿,脾不行矣。脾不行者有濕,躁不得睡者有熱。熱濕相搏,則黃癉之候也。

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土無定位,寄居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黃者土氣也,內傷於脾,故即以土王之數為黃病之期。蓋謂十八日脾氣至,虛者當復,實者亦當通。治之十日以上瘥者,邪淺而正勝之則易治。否則,邪反勝正而增劇,所謂病勝臟者,故難治。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陰部者,裏之臟腑,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谷癉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

谷癉為陽明濕熱瘀鬱之證。陽明既鬱,營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

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乃不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腎熱所致,與酒癉、谷癉不同。酒癉、谷癉熱在胃,女勞癉熱在腎。胃淺而腎深,熱深則外反惡寒也。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熱而氣內蓄,非脾濕而水不行。惟是證兼腹滿,則陽氣並傷,而其治為難耳。

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小便利,則濕熱除而黃自已,故利小便為黃家通法。然脈浮則邪近在表,宜從汗解,亦脈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無外風而欲出汗,則發散之中,必兼固衛,斯病去而表不傷,抑亦助正氣以逐邪氣也。

諸黃

此治黃癉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雲,男子女人黃癉,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濕熱久則濕去而幹也。

黃癉病

此正治濕熱成癉者之法。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為裡實,自汗出為表和。

**黃癉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