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1)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餘臟準此。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鍼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澈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
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旺時而動,假令肝旺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問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
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裏,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
白話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有人問:高明的醫生治療的是還沒發生的疾病,這是什麼意思呢?
醫生回答:所謂治療未病,就是看到肝臟有病,知道它會傳染到脾臟,應該先去調理脾臟,如果四季脾臟都很強健,不受邪氣侵擾,就不需要特別去補養它。中等的醫生不了解這種傳染的關係,看到肝臟生病,不知道要先調理脾臟,只知道治療肝臟。
肝臟生病,可以用酸味的藥物來補養,用焦苦味的藥物來輔助,用甘味的藥物來調和。酸味進入肝臟,焦苦味進入心臟,甘味進入脾臟。脾臟會損害腎臟,腎氣虛弱就會導致水液運行不暢,水液運行不暢就會使心火過旺,心火過旺就會損傷肺臟,肺臟受損就會導致金氣運行不順暢,金氣運行不順暢就會使肝氣過盛,所以調理好脾臟,肝臟自然就會痊癒。這是治療肝病補養脾臟的精要之處。如果肝臟虛弱可以用這個方法,如果肝臟實證,就不需要使用這個方法。
經典上說:「虛則補,實則瀉,補不足,損有餘」,就是這個道理。其他臟腑的道理也和這個一樣。
人稟受自然的五種常理,因為風氣而生長,風氣雖然可以生長萬物,也可以傷害萬物,就像水可以使船漂浮,也可以使船翻覆。如果五臟的精氣通暢,人就會安康平和。如果受到外來的邪氣侵襲,人就會很容易死亡。各種疾病的發生,都逃不過這三種原因:第一種,是經絡受到邪氣侵襲,進入臟腑,這是內在的原因;第二種,是四肢九竅,血脈互相傳導,壅塞不通,這是受到外在皮膚的影響;第三種,是受到房事、刀劍、蟲獸等傷害。仔細分析這些原因,所有疾病的由來就都清楚了。
如果一個人能好好保養身體,不讓邪風侵擾經絡;在邪氣剛侵入經絡還沒有傳到臟腑的時候,就立即治療。如果四肢才剛感覺到沉重遲滯,就立即進行導引、吐納、針灸、按摩等方法,不要讓九竅閉塞;更要做到不觸犯法律,避免禽獸造成的災害,房事不要過度消耗,飲食要節制冷熱苦酸辛甘的味道,不要讓身體有衰敗的情況,這樣疾病就沒有辦法從皮膚紋理進入體內了。「腠」是三焦交會精氣的所在,是血氣匯聚的地方;「理」是皮膚和臟腑的紋理。
有人問:病人面部出現的氣色,想聽您說說。
醫生回答:鼻頭呈現青色,表示腹部疼痛,而且怕冷的人,是死症,也有人說是腹中寒冷,疼痛的人是死症。鼻頭呈現微微黑色,表示有水氣;呈現黃色,表示胸部有寒氣;呈現白色,表示失血過多,如果呈現不合時宜的微微紅色,也是死症;眼睛正圓,表示痙攣,無法醫治。另外,臉色呈現青色,表示疼痛;呈現黑色,表示勞累過度;呈現紅色,表示有風邪;呈現黃色,表示排便困難;呈現鮮明光澤,表示體內有積液。
醫生說:病人說話聲音很小,喜歡驚呼,表示骨節之間有病;說話聲音模糊不清,表示心膈之間有病;說話聲音細小而綿長,表示頭部有病。
醫生說:呼吸時肩膀搖動,表示心中有積聚;呼吸時胸部向上提起,表示咳嗽;呼吸時張口短氣,表示肺萎,並會咳出唾沫。
醫生說:吸氣時呼吸微微急促,表示疾病在身體的中焦,而且是實證,應該用瀉法來治療就會痊癒,如果是虛證,就無法醫治。如果疾病在上焦,吸氣就會很快,如果疾病在下焦,吸氣就會很遠,這兩種情況都很難治療。呼吸時身體震顫搖動,是無法治療的。
醫生說:在寸口這個部位把脈,脈動是因為它正處於旺盛的時期,例如肝臟旺盛時臉色會呈現青色,四時的顏色也會隨著變化。如果肝臟旺盛,臉色應該是青色,但卻呈現白色,這表示不是這個時節的氣色脈象,都是生病的表現。
有人問:有還沒到來就先來,有已經到來卻沒有到來,有已經到來卻沒有離去,有已經到來卻太過,這是什麼意思呢?
醫生回答:冬至之後,甲子日的半夜,少陽之氣開始升起,少陽之時,陽氣才開始產生,天氣會變得溫和。在還沒到甲子日,天氣就已經開始變溫和,這是還沒到來就先來;到了甲子日,天氣卻還沒有變溫和,這是已經到來卻沒有到來;到了甲子日,天氣卻還是寒冷沒有解凍,這是已經到來卻沒有離去;到了甲子日,天氣卻像盛夏五六月一樣炎熱,這是已經到來卻太過。
醫生說:病人把脈時,浮脈在前面出現,表示疾病在表面;浮脈在後面出現,表示疾病在內裏,腰痛背部僵硬不能行走,一定會呼吸短促而且很嚴重。
有人問:經典上說「厥陽獨行」,是什麼意思呢?
醫生回答:這是指只有陽氣沒有陰氣,所以才叫做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