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間傷寒醫鑒》~ 傷寒醫鑑 (4)
傷寒醫鑑 (4)
1. 傷寒醫鑑
此謂良醫之法也。夫逆治從治,皆是違性之藥,病人豈有不惡者。是藥病相爭,其氣所以得固也。然十救其十,不為醫之功,以謂人之有命也。如身冷脈微,終不省蓄熱在內,設以涼膈、解毒之藥調治,無有不惡。又如患形,不至有經年,終不曉瘀熱在裡,設以承氣。寒藥下之,無有不畏,雖得痊愈,尚不免於畏惡。
病勢大,藥力小,而致死者,亦不知杯水救車薪之火為非,只指為涼藥之過。此二者無他,存於世人是非不明,而惡寒好熱也。
白話文:
《傷寒醫鑑》譯文如下:
這正是高明醫者的治療原則。無論「逆治」或「從治」,用的都是違逆病勢的藥物,病人怎會不感到不適?正因藥物與病邪相抗,人體正氣才得以穩固。然而即便十人全數治癒,也並非醫者之功,畢竟生死本有天命。
例如:病人身冷脈微,始終未能察覺體內潛伏熱邪,若用涼膈散、解毒湯等寒涼藥調治,無人不會抗拒;又如病症未拖延至經年之久,醫者未能辨明瘀熱內結,此時投以承氣湯等寒藥攻下,病患無不恐懼。即使最終痊癒,仍難免心生畏懼。
若病情深重而藥力不足導致死亡,世人卻不明白「杯水車薪」本無濟於事,反而歸咎於寒涼藥物之誤。這兩種情況的根源,無非在於世人不明真相,一味畏懼寒藥、偏愛熱藥罷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