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素

《劉河間傷寒醫鑒》~ 論陽厥極深

回本書目錄

論陽厥極深

1. 論陽厥極深

《活人書》云:傷寒,陰盛隔陽,病人身冷,脈細沉疾,煩躁而不飲水者。又云:大抵陰毒,因腎氣虛寒,或因冷物傷脾,外感風寒,則陽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四肢逆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若誤服涼藥,則渴轉甚,躁轉急。有此病者,便須急服辛熱之藥。

或時鄭聲,指甲面色青黑。若陰毒已深,病勢困重,六脈附骨,浮之則有,按之則無,但於臍中用蔥熨法,或著艾三百壯,以來手足不溫者,不可治也。守真云:或下後熱不退,或蓄熱內甚,陽厥極深,以至陽氣怫鬱,不能營運於身表四肢,以致遍身清冷,痛甚不堪,項背拘急,目睛赤痛,昏眩恍惚,咽乾或痛,燥渴虛汗,嘔吐下利,腹滿實痛,煩冤悶亂,喘急鄭聲,以其蓄熱極深,而脈道不利,以脈沉細欲絕者,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傳為陰毒。或失下熱極,以致身冷脈微,而昏冒將死。

若急下之,則殘陰暴絕,陽氣後竭而立死,不下亦死。病人至此,命懸頃刻。然則治法當何如?曰:此當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養陰退陽,但欲蓄熱漸漸宣散,則心腹復暖,脈漸以生。至於脈復有力,可以三一承氣湯微下之,或解毒加大承氣湯尤良。俗未明此故,認作陰證,是以失其治也。

《素問·五運行大論》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不及則己所不勝乘而侮之,己所勝輕而侮之。木余則制土,輕侮於金,金氣不爭,故木恃其餘而欺侮之也。又,木少金勝,土反傷木,以木不及,妄淩之也。四氣本同。(侮,謂侮慢也,而凌忽之也。)又云:以火鍊金,熱極反化為水。

又云:亢則害,承乃制。

白話文:

論陽厥極深

《活人書》記載:傷寒導致陰氣盛盛於陽氣,病人身體冰冷,脈象細弱沉伏而有力,煩躁不安卻不願喝水。書中又說:大多數陰毒都是由於腎氣虛寒,或是因為吃冷物傷了脾胃,或外感風寒,導致陽氣不能固守體內,從而出現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痛、全身倦怠、四肢冰冷、汗出不止,或口渴多飲、精神恍惚等症狀。如果誤服寒涼藥物,則口渴和煩躁會加重。患有這種病症的人,必須立即服用辛溫的藥物。

有時還會出現聲音嘶啞、指甲和面色青黑。如果陰毒已深入,病情危重,六脈摸上去好像貼附在骨頭上,輕輕觸摸能感覺到,用力按壓則摸不到。只能在肚臍處用蔥白熨貼,或灸艾三百壯。手腳冰冷的病人,則難以治療。守真(指某位醫家)說:有時瀉下後,發熱症狀不退,或體內蓄積的熱邪非常嚴重,陽氣衰竭極深,導致陽氣鬱結,不能運佈於身體表面和四肢,因此全身冰冷,疼痛難忍,項背僵硬,眼睛又紅又痛,昏眩恍惚,咽喉乾燥或疼痛,口乾舌燥,虛汗淋漓,嘔吐腹瀉,腹部脹滿疼痛,煩悶不安,呼吸急促聲音嘶啞。因為體內蓄積的熱邪很深,但脈絡不通暢,脈象沉細欲絕,世人不明其道理,反而誤認為是陰毒。或者因瀉下熱邪過度,導致身體冰冷,脈象微弱,昏迷將死。

如果急於瀉下,則會損傷陰氣,陽氣隨後耗竭而立即死亡;不瀉下也會死亡。病人到了這個地步,性命危在旦夕。那麼,治療方法應該如何呢?應該使用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等藥物,滋陰退陽,只求體內蓄積的熱邪逐漸宣散,則心腹會逐漸溫暖,脈象也會慢慢恢復。等到脈象有力了,就可以服用少量的三一承氣湯略微瀉下,或者服用加味大承氣湯更佳。世人不明此理,誤認為是陰證,因此錯失了治療良機。

《素問·五運行大論》中岐伯說:氣盛則能克制其所勝之物,而侮慢其所不勝之物;氣虛則其所不勝之物反過來克制它,而侮慢其所勝之物。木氣盛則能克土,而輕慢金,金氣不與爭奪,所以木氣憑藉其盛而欺侮金。又,木氣不足則金氣勝之,土反而反傷木,這是因為木氣不足,而金氣妄加凌犯。四氣本是相通的。(侮,指侮慢;凌,指凌忽。)書中又說:用火煉金,熱到極點反而化為水。

書中還說:氣機亢盛則為害,陰陽相承則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