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間傷寒醫鑒》~ 傷寒醫鑑 (3)
傷寒醫鑑 (3)
1. 傷寒醫鑑
春夏病為順,秋冬病為逆。冬月腎旺寒盛,多歸腎變黑。若妄下之,則內虛,多歸於腎。此則直以瘡疹為寒。守真云:閻孝忠不詳錢氏本方,斑疹黑陷,牛李膏、百祥丸,寒藥下之,多獲痊,不救必死,為熱豈不明哉!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及斑疹黑陷,無不腹滿喘急,小便赤澀不通,豈非熱極使然耶!此閻孝忠所以失錢氏之意也。守真如此分別,可謂醫者之龜鑑也。
學者當詳其說,無妄謂傷寒有陰毒之證,便投姜附之藥,使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以此誤人,不亦冤哉!每觀乎城翟公《序》曰:譬如宵行,冥冥迷路,不知其往。遇明燈炬火,正路昭然,此醫鑑之所作也。
然世俗惡寒好熱,蓋亦有說。守真云:病勢輕微,以熱藥強劫開發,誤中而獲效者有矣。如中酒熱毒,而復飲熱酒以投之,令鬱結得開,而氣液宣通,此謂以熱療熱,亦有痊者。世俗惑於病輕而易痊,謂大疾亦然,殊不知不中則反為害也。熱病以熱藥治之者,譬如驕主得佞臣縱恣,禍及滅亡,更不覺佞臣之惡,惟其同好之可樂,使熱勢轉甚,以至陽厥,身冷脈微,反陽為陰,雖死不悟。至於諸熱變證,十損八九,莫不皆然也。
如下利不止,瘀熱在裡,若使火艾熨烙,無不悅者也。此世俗好熱惡寒,所以滋肱書之失也。
又,守真云:病熱勢甚,依法治之而不退者,或失寒涼,或因失下,或熨烙熏灸,使熱極而妄為陽厥。切不可用銀粉、巴豆性熱大毒丸藥下之,反耗損陰氣而衰竭津液,使熱勢轉甚,而懊憹、喘滿、結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為淋閉、驚狂譫妄,熱證蜂起,不可勝舉。由此為瘕癥堅積之疾,誤人必多。然則世情亦不知醫者之過,未盡究守真之奇效。
嘗聞守真之言曰:正治者,以寒治熱,以熱治寒。病證輕微,可如此治之,若病危重,則當從反治之法。其反治者,亦名從治,蓋藥氣從順於病氣也,是故以熱治熱,以寒治寒,是謂反治。以熱治熱者,非謂病氣熱甚,而更以熱性之藥治之,本謂寒性之藥,反佐而服之。蓋謂病氣熱甚,藥氣寒甚,拒其藥寒,則寒攻不入,寒熱交爭,則其病轉加也,故用寒藥,反熱佐而服之,令藥氣與病氣不相忤。其藥本寒,熱服下咽之後,熱體既消,寒性乃發,由是病氣隨愈。
余皆仿此。然正治之法,猶君刑臣過,逆其臣性而刑之,故病熱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氣,而病自愈矣。反治之法,猶臣諫君非,順其君性,而以悅之,其始則從,其終則逆,可以諫君去其邪而歸於正。王冰曰:病微猶救人火,火得木而焫,得火而燔,得水而滅。病濕猶救龍火,火得濕而焫,得水而燔,以人火不逐之,則其火自滅耳。
白話文:
《傷寒醫鑑》白話文翻譯:
春天和夏天發病屬於順應自然,秋天和冬天發病則屬於逆於自然。冬月腎氣旺盛,寒邪盛行,很多病症都歸咎於腎臟受損。如果胡亂使用瀉下之藥,則會導致身體虛弱,病情更傾向於損傷腎臟。這就說明疹子發黑是寒症。守真說:閻孝忠不懂錢氏的本方,斑疹黑陷,用牛李膏、百祥丸等寒涼藥物治療,很多都痊癒了,那些沒治好的都必死無疑,這難道不是熱證嗎?經書上說,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而斑疹黑陷,沒有不伴隨腹脹、呼吸急促、小便赤澀不通的,難道不是熱極所致嗎?這就是閻孝忠沒有領會錢氏本意的地方。守真能這樣區分,堪稱醫者的典範。
學習者應該仔細研讀他的論述,不要一看到傷寒有陰毒的症狀就服用附子、乾薑等溫熱藥物,這樣會使實證更實,虛證更虛,損傷不足,增強有餘,以此誤人,不是很冤枉嗎!我常常看到城翟公在《序》中說:比喻在夜裡行走,迷失道路,不知去向,遇到明亮的燈火,正確的道路就清晰可見了,這就是《傷寒醫鑑》的用意。
然而世俗之人厭惡寒涼,喜歡溫熱,也有一定的道理。守真說:病情輕微,用溫熱藥物強行攻邪,雖然偶然能奏效,但也有誤診的例子。例如,因飲酒中毒,又喝熱酒來治療,使鬱結之氣得以疏通,氣血得以宣通,這叫做以熱治熱,也確實有治癒的案例。世俗之人迷惑於輕症容易治癒,就認為重症也一樣,殊不知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用溫熱藥物治療熱病,就像昏庸的君主縱容佞臣,最終導致滅亡,卻不覺察佞臣的罪過,只覺得與佞臣同好之樂,使熱勢更加嚴重,以至於陽氣衰竭,身體冰冷,脈象微弱,從陽轉陰,即使死了也不明白。至於各種熱病變證,十有八九都如此。
例如,下痢不止,瘀熱在裡,如果用艾灸熨烙,沒有不加重的。這就是世俗之人喜歡溫熱厭惡寒涼的原因,也是《傷寒醫鑑》所要糾正的錯誤。
此外,守真說:病情很嚴重,按照方法治療卻不見好轉的,可能是寒涼之藥用得不夠,或是瀉下藥用得不夠,或是熨烙熏灸過度,使熱極而導致陽氣衰竭。絕對不可用銀粉、巴豆等性熱毒性大的藥物瀉下,反而會損傷陰氣,耗竭津液,使熱勢更加嚴重,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胸悶、腹痛、下痢不止、吐血、便血,或者出現尿閉、驚狂、譫妄等,熱證蜂擁而起,不可勝數。由此導致瘕癥積聚等疾病,誤治的人一定很多。然而世俗之人也不了解醫者的錯誤,沒有充分認識守真療法的神奇功效。
我曾經聽說守真說:正治之法是用寒涼治療熱證,用溫熱治療寒證。病情輕微可以這樣治療,如果病情危重,就要採用反治之法。反治,也叫做從治,是指藥氣順應病氣。所以用溫熱治療熱證,用寒涼治療寒證,這叫做反治。用溫熱治療熱證,並不是說病情很熱,就用更熱的藥物治療,而是指寒涼的藥物反過來輔助使用。因為病情很熱,藥物很寒,會抗拒寒藥,寒邪不能入侵,寒熱交爭,病情就會加重,所以用寒藥,輔以溫熱之藥,使藥氣與病氣不互相抵觸。藥物本身是寒涼的,溫熱的藥物服下後,熱邪消除,寒涼藥物的功效才能顯現,從而使病情好轉。
我都是仿照這個方法。正治之法,如同君主懲罰臣子,逆著臣子的性情來懲罰他,所以病情不是很嚴重,用寒涼之藥治療,逆著病邪,病就好了。反治之法,如同臣子規勸君主,順著君主的性情來勸他,一開始是順從,最後是逆轉,可以勸君主去除邪惡,回歸正道。王冰說:治療輕微的熱病,就像救火一樣,火遇到木頭會更旺,遇到火會更烈,遇到水才會滅。治療濕熱的疾病,就像治療龍火一樣,火遇到濕氣會更旺,遇到水才會滅,人為的火如果不阻止,它自己也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