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翼》~ 卷上 (2)
卷上 (2)
1. 六經正義第二
按仲景自序云「雖未能盡愈諸病」,其留心諸病可知。故於諸病之表裡陰陽,分為六經,令各得所司。清理脈症之異同,寒熱之虛實,使治病者只在六經下手,行汗吐下和解溫補等法而無失也。夫一身之病,俱受六經範圍者,猶《周禮》分六官而百職舉,司天分六氣而萬物成耳。
傷寒不過是六經中一症,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經,是經界之經,而非經絡之經,妄引《內經·熱病論》作序例,以冠仲景之書,而混其六經之症治。六經之理因不明,而仲景平脈辨症,能盡愈諸病之權衡廢矣。夫熱病之六經,專主經脈為病,但有表裡之實熱,並無表裡之虛寒。
雖因於傷寒,而已變成熱病,故竟稱熱病,而不稱傷寒。要知《內經》熱病,即溫病之互名,故無惡寒症,但有可汗可泄之法,並無可溫可補之例也。觀溫病名篇,亦稱評熱病論,其義可知矣。夫叔和不於病根上講求,但於病名上分解,故序例所引《內經》,既背仲景之旨,亦舛岐伯之意也。夫仲景之六經,是分六區地面,所該者廣,雖以脈為經絡,而不專在經絡上立說。
白話文: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自序中說:「雖然無法完全治癒所有疾病」,但他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他將各種疾病按照表裡陰陽分為六經,讓每種疾病都歸屬於特定的經絡。他還詳細分析了脈症的異同、寒熱的虛實,讓醫生只要針對六經進行治療,使用行汗、吐下、和解、溫補等方法就能避免失誤。就像《周禮》將官員分為六個部門,就能管理所有事務;天地分為六氣,萬物才能生長一樣,人體的疾病也都在六經的範圍之內。
傷寒只是六經疾病中的一種,叔和不明白張仲景的六經是指經界,而非經絡,他錯將《內經·熱病論》作為序例,來冠名張仲景的著作,混淆了六經疾病的治療方法。由於對六經理論理解不夠,張仲景平脈辨症,能夠治癒所有疾病的權衡方法就被廢棄了。熱病的六經專門指經脈上的病症,只有表裡實熱,沒有表裡虛寒。
雖然是因傷寒而病,但已經發展成熱病,所以最終稱為熱病,而不是傷寒。要知道,《內經》中的熱病就是溫病的別稱,所以沒有惡寒的症狀,只有可汗可泄的方法,沒有可溫可補的例子。觀察溫病名篇,也稱為「評熱病論」,其意思可以理解了。叔和不從病根上探究,只在病名上做文章,所以序例中引用的《內經》,既背離了張仲景的本意,也違背了岐伯的思想。張仲景的六經是將身體分為六個區域,涵蓋範圍很廣,雖然以脈為經絡,但並不專門在經絡上論述。
凡風寒溫熱內傷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熱,或虛或實,無乎不包。故以傷寒雜病合為一書,而總名《傷寒雜病論》。所以六經提綱,各立一局,不為經絡所拘,弗為風寒劃定也。然仲景既云撰用《素問》,當於《素問》之六經廣求之。按《皮部論》云:「皮有分部,脈有經紀。
其生病各異,別其部分,左右上下,陰陽所在,諸經始終。」此仲景創立六經部位之原。又曰:「陽主外,陰主內。」故仲景以三陽主外,三陰主內。又曰:「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故仲景又以陽明主內。少陰亦有反發熱者,故仲景又於表劑中用附子,是固其滲也。
白話文:
無論是風寒溫熱、內傷外感,從表及里,寒熱虛實,各種病症都包含在內。因此,將傷寒和雜病合編為一本書,取名《傷寒雜病論》。書中以六經為提綱,分別建立各個病局,不受經絡限制,也不拘泥於風寒之分。但張仲景也說過要參考《素問》,因此應該從《素問》的六經中廣泛探究。根據《皮部論》所述,「皮膚有分部,脈絡有經紀,生病各有差異,要根據部位、左右上下、陰陽所在和經絡的起止來區分。」這就是張仲景創立六經部位的依據。又說「陽主外,陰主內」,所以張仲景以三陽主外,三陰主內。還說「在陽者主內,在陰者出,以滲於內」,因此張仲景又以陽明主內。少陰也有反發熱的情況,所以張仲景在表劑中使用附子,以固其滲漏。
又曰:「少陰之陰,名曰樞儒。其入於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部注於骨。」故仲景制麻黃附子湯,治發熱脈沉無里症者,是從陽部注經之義也;製附子湯治身體骨節痛、手足寒、背惡寒、脈沉者,是從陰內注於骨之義也。又《陰陽離合論》「太陽為開。」故仲景以之主表,而以脈浮、惡寒、頭項強痛為提綱,立言與熱病頗同,而立意自別。
陽明為闔,故以之主裡,而以胃實為提綱,雖有目痛、鼻乾等症,而所主不在是。少陽為樞,少陰亦為樞,故皆主半表半裡症。少陽為陽樞,歸重在半表,故以口苦、目眩為提綱,而不及胸脅痛硬。少陰為陰樞,其欲寐不寐,欲吐不吐,亦半表半裡症,雖有舌乾、口燥等症,而不入提綱,歸重在半里也。豈惟陽明主裡,三陰皆主裡,而陰陽異位,故所主各不同。
白話文:
古人認為,少陰經的陰面,名為樞儒,它進入經絡時,從陽部注入經脈,而從經絡流出時,則從陰部注入骨骼。因此,仲景用麻黃附子湯治療發熱脈沉無里症,正是從陽部注經的原理;而用附子湯治療身體骨節痛、手足寒、背惡寒、脈沉等症,則是從陰內注於骨的道理。
《陰陽離合論》中提到太陽為開,所以仲景以此主表,以脈浮、惡寒、頭項強痛為主要症狀,雖然跟熱病有些相似,但其用意卻不同。
陽明為闔,所以以此主裡,以胃實為主要症狀,雖然也會有目痛、鼻乾等症狀,但其主要症狀不在此。少陽為樞,少陰也為樞,所以都主半表半裡症。少陽為陽樞,主要症狀偏向半表,所以以口苦、目眩為主要症狀,而胸脅痛硬則不在其內。少陰為陰樞,主要症狀為欲寐不寐、欲吐不吐,也屬於半表半裡症,雖然會有舌乾、口燥等症狀,但這不是主要症狀,其主要症狀還是偏向半裡。
由此可知,不僅陽明主裡,三陰也都有主裡,但由於陰陽位置不同,所以其主要症狀也各不相同。
陽明主裡症之陽,陽道實,故以胃實屬陽明。太陰主裡症之陰,陰道虛,故以自利屬太陰。太陰為開,又為陰中之至陰,故主裡寒自利。厥陰為闔,又為陰中之陽,故主裡熱而氣逆。少陰為陰中之樞,故所主或寒或熱之不同,或表或里之無定,與少陽相似也。請以地理喻,六經猶列國也。
腰以上為三陽地面,三陽主外而本乎里。心者三陽夾界之地也。內由心胸,外自巔頂,前至額顱,後至肩背,下及於足,內合膀胱,是太陽地面。此經統領營衛,主一身之表症,猶近邊禦敵之國也。內自心胸至胃及腸,外自頭顱,由面至腹,下及於足,是陽明地面。由心至咽,出口頰,上耳目,斜至巔,外自脅內屬膽,是少陽地面。
白話文:
陽明經主宰身體內部的陽氣,陽氣充實,所以胃的實證屬於陽明經。太陰經主宰身體內部的陰氣,陰氣虛弱,所以腹瀉屬於太陰經。太陰經為六經之首,也是陰氣中最陰的經脈,因此主宰著體內寒冷導致的腹瀉。厥陰經為六經之末,也是陰氣中陽氣最盛的經脈,因此主宰著體內熱邪導致的氣逆。少陰經是陰氣中的樞紐,所以它主宰的病症既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熱邪,既可以是表證,也可以是里證,與少陽經相似。
可以用地理來比喻,六經就像列國一樣。腰部以上是三陽經的領域,三陽經主宰著身體外部,但根源在於內部。心臟是三陽經交匯的地方。太陽經從心胸內部開始,往外到頭頂,前面到達額頭,後面到達肩背,向下到達足部,內部與膀胱相連。太陽經主宰著營衛之氣,掌管著全身表證,就像邊境抵禦外敵的國家一樣。陽明經從心胸內部開始,到達胃腸,往外到頭顱,從面部到腹部,向下到達足部。少陽經從心臟到咽喉,出口在面頰,向上到達耳目,斜著到達頭頂,外側與脅肋相連,內部屬膽經。
此太陽差近陽明,猶京畿矣。腰以下為三陰地面,三陰主裡,而不及外。腹者三陰夾界之地也。自腹由脾及二腸魄門,為太陰地面。自腹至兩腎及膀胱溺道,為少陰地面。自腹由肝上膈至心,從脅肋下及於小腹宗筋,為厥陰地面。此經通行三焦,主一身之裡症,猶近京夾輔之國也。
太陰陽明,同居異治,猶周、召分政之義。四經部位,有內外出入,上下牽引之不同,猶先王分土域民,犬牙相制之理也。若經絡之經,是六經道路,非六經地面矣。六經之有正邪客邪、合病並病、屬脾屬胃者,猶寇賊充斥,或在本境,或及鄰國,或入京師也。太陽地面最大,內鄰少陰,外鄰陽明,故病有相關。
白話文:
太陽經接近陽明經,就像京城附近的區域一樣。腰部以下屬於三陰經的地盤,三陰經主要負責內部,而不及於外部。腹部是三陰經交界的地方。從腹部經脾臟到二腸魄門,屬於太陰經的地盤。從腹部到兩腎及膀胱溺道,屬於少陰經的地盤。從腹部經肝臟向上至膈膜,再從脅肋下到小腹宗筋,屬於厥陰經的地盤。這幾條經絡貫通三焦,主宰著全身的內部症狀,就像京城周邊的藩國一樣。
太陰經和陽明經,雖然同居一處,但治療方法不同,就像周朝和召公分治一樣。四條經絡的部位,有內外出入、上下牽引的不同,就像先王分封土地、互相制約的道理一樣。所謂經絡的「經」,指的是六經的道路,而不是六經的地盤。六經中會出現正邪客邪、合病並病、屬於脾臟或胃臟的病症,就像寇賊入侵,有的在本地,有的入侵鄰國,有的甚至進入了京城。太陽經的地盤最大,內部鄰接少陰經,外部鄰接陽明經,所以疾病會互相影響。
如小便不利,本膀胱病,少陰病而亦小便不利者,是邪及太陽之界也。腰痛本腎病,太陽病而亦腰痛者,是邪及少陰之界也。六七日不大便,及頭痛身熱者,是陽明熱邪,侵入太陽之界也。頭項強痛兼鼻鳴乾嘔者,是太陽風邪,侵及陽明之界也。心胸是陽明地面,而為太陽之通衢。
因太陽主營衛,心胸是營衛之本,營衛環周不休,猶邊邑之吏民士卒,會於京畿,往來不絕也。如喘而胸滿者,是太陽外邪入陽明地面而騷擾,故稱為太陽陽明合病。若頭不痛,項不強,胸中痞硬,氣衝咽喉,不得息者,此邪不自太陽來,乃陽明實邪結於胸中,猶盜賊聚於本境而為患也。心為六經之主,故六經皆有心煩證。
白話文:
如果小便不順暢,本是膀胱的毛病,但如果是少陰病也出現小便不順,就代表邪氣入侵了太陽的範圍。腰痛本是腎臟的毛病,但如果是太陽病也出現腰痛,就代表邪氣入侵了少陰的範圍。如果六七天沒有排便,而且頭疼發熱,就是陽明熱邪侵入太陽的範圍。如果頭頸部疼痛伴隨鼻塞、乾嘔,就是太陽風邪侵襲了陽明之界。心胸是陽明的區域,也是太陽經絡的必經之路。
因為太陽經主宰著營氣和衛氣,而心胸是營氣和衛氣的根本,營氣和衛氣不斷循環,就像邊境郡縣的官吏、百姓和士兵,匯聚在京畿,往來不絕。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就是太陽外邪進入陽明區域,造成騷擾,因此稱為太陽陽明合病。如果頭不痛,脖子也不僵硬,但胸中感到堵塞、堅硬,氣往上衝,呼吸困難,這種情況就不是太陽邪氣入侵,而是陽明實邪聚集在胸中,就如同盜賊聚集在本地,造成危害。心臟是六經之主,因此六經都會出現心煩的症狀。
如不頭項強痛,則煩不屬太陽;不往來寒熱,則煩不屬少陽;不見三陰症,則煩不屬三陰矣。故心憒憒,心怵惕,心中懊憹,一切虛煩,皆屬陽明,以心居陽明之地面也。陽明猶京師,故心腹皆居其地。邪在心為虛煩,在腹為實熱,以心為陽而屬無形,腹為陰而屬有形也。夫人身之病,動關心腹。
陽邪聚於心,陰邪聚於腹。肝為陰中之陽,故能使陰邪之氣撞於心。陽明主在裡之陽,故能使陽邪入聚於腹耳。更請以兵法喻,兵法之要,在明地形。必先明六經之路,才知賊寇所從來,知某方是某府來路,某方是某郡去路。來路是邊關,三陽是也;去路是內境,三陰是也。
白話文:
如果頭頸部沒有強烈疼痛,就不是太陽經的病症;如果沒有寒熱交替,就不是少陽經的病症;如果沒有三陰經的症狀,就不是三陰經的病症。因此,心神不寧、心慌、心中煩躁,以及一切虛煩,都屬於陽明經,因為心臟位於陽明經的地盤。陽明經就好比國都,所以心臟和腹部都位於陽明經的地盤。邪氣在心臟則表現為虛煩,在腹部則表現為實熱,因為心臟屬於陽性且無形,腹部屬於陰性且有形。人的疾病,大多與心臟和腹部有關。
陽邪聚集於心臟,陰邪聚集於腹部。肝臟屬於陰中之陽,所以能使陰邪之氣撞擊心臟。陽明經主宰著內部的陽氣,所以能使陽邪聚集於腹部。可以借用兵法來比喻,兵法最重要的是明瞭地形。必須先了解六經的運行軌跡,才能知道敵寇從哪裡來,知道某個方向是哪個府城的路徑,某個方向是哪個郡縣的路徑。來路就是邊關,也就是三陽經;去路就是內部,也就是三陰經。
六經來路各不同,太陽是大路,少陽是僻路,陽明是直路,太陰近路也,少陰後路也,厥陰斜路也。客邪多從三陽來,正邪多由三陰起,猶外寇自邊關至,盜賊自內地生也。明六經地形,始得握百病之樞機;詳六經來路,乃得操治病之規則。如以證論,傷寒大寇也,病從外來;中風流寇也,病因旁及;雜病盜賊也,病由中起。
既認為何等之賊,又知為何地所起,發於其境,便御之本境,移禍鄰郡,即兩路夾攻。如邪入太陽地面,即汗而散之,猶陳利兵於要害,乘其未定而擊之也。邪之輕者在衛,重者在營,尤重者在胸膈,猶寇之淺者在關外,其深者在關上,尤深者在關內也。麻黃為關外之師,桂枝、葛根為關上之師,大小青龍為關內之師矣。
白話文:
六條經脈的走向各不相同,太陽經是主要的道路,少陽經是偏僻的道路,陽明經是直線的道路,太陰經是靠近的主要道路,少陰經是後方的道路,厥陰經是斜向的道路。外邪大多從三陽經入侵,內邪大多從三陰經發起,就如同外敵從邊境入侵,盜賊從內地滋生一樣。明白六經的方位,才能掌握百病的關鍵;了解六經的走向,才能掌握治療疾病的原則。比如根據症狀來判斷,傷寒就像大軍入侵,病從外來;中風就像流寇,病因從旁影響;雜病就像盜賊,病從內部滋生。
既然知道了是哪種邪氣,也知道了它從哪裡入侵,那麼就應該在它入侵的地方阻擋它,如果它蔓延到其他經脈,就用兩路兵馬夾擊。比如邪氣入侵太陽經,就用發汗的方法驅散它,就像在要害之處布置精兵,趁敵人立足未穩就發起攻擊。邪氣輕微的在衛氣層,重的在營氣層,最重的在胸膈,就像外敵輕微的還在關外,深的在關上,最深的在關內。麻黃就像關外的軍隊,桂枝、葛根就像關上的軍隊,大小青龍湯就像關內的軍隊。
凡外寇不靖,內地盜賊必起而應之,因立兩解法,故有大小青龍及桂枝、麻黃加減諸方。如前軍無紀,致內亂蜂起,當重內輕外,因有五苓、十棗、陷胸、瀉心、抵當等湯也。邪入少陽地位,宜雜用表裡寒熱攻補之品,為防禦解利之法。如偏僻小路,利於短兵,不利於矛戟,利於守備,不利於戰爭也。
邪之輕者入腠理,重者入募原,尤重者入脾胃。小柴胡腠理之劑也,大柴胡募原之劑也。小建中、半夏瀉心、黃芩、黃連四湯,少陽之脾劑也;柴胡加芒硝加龍蠣二方,少陽之胃劑也。如太陽少陽有合併病,是一軍犯太陽,一軍犯少陽矣。用柴胡桂枝湯,是兩路分擊之師也。
白話文:
當外敵入侵不安寧時,國內盜賊必定趁機興起,因此制定兩種應對方法,分別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以及桂枝湯、麻黃湯等加減方。若前線軍隊紀律鬆散,導致內亂四起,就應該以內政為重,外部為輕,因此有五苓散、十棗湯、陷胸湯、瀉心湯、抵當湯等方劑。邪氣入侵少陽經脈,應該同時運用表裡寒熱、攻補之藥,以達到防禦解毒、利氣化濕的效果。就如同偏僻小路適合使用短兵器,而不適合長矛大戟,適合防守,而不適合進攻。
邪氣輕微時會侵入肌膚腠理,嚴重時會侵入臟腑募原,更嚴重時會侵入脾胃。小柴胡湯適合治療侵入腠理的邪氣,大柴胡湯適合治療侵入募原的邪氣。小建中湯、半夏瀉心湯、黃芩湯、黃連湯四種湯劑,適合治療少陽經脾臟的邪氣;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龍蠣湯兩種方劑,適合治療少陽經胃臟的邪氣。如同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現病症,就如同兩支軍隊,一支入侵太陽經,一支入侵少陽經。使用柴胡桂枝湯,就如同兩路軍隊分別進攻。
甚至三陽合併病,是三面受敵矣,法在獨取陽明。陽明之地肅清,則太、少兩路之陽邪,不攻自解。但得內寇寧而外患自息,此白虎之所由奏捷耳。若陽邪不戢於內地,用大承氣以急下之,是攻賊以護主。若陰邪直入於中宮,用四逆湯以急救其里,是強主以逐寇也。陽明為內地,陽明界上,即太陽少陽地面。
邪入陽明之界,近太陽地面,雖不犯太陽,太陽之師,不得坐視而不救。故陽明之營衛病;即假麻黃桂枝等方以汗之。邪近少陽地面,雖不入少陽,少陽之師,不得高壘而無戰。故陽明之腠理病,即假柴胡以解之。是陽明之失守,非太陽之不固,即少陽之無備,所以每每兩陽相合而為病也。
白話文:
即使三陽同時發病,也等於是三面受敵,治療策略應該集中在攻克陽明經。只要陽明經的病邪清除,太陰、少陰兩經的陽邪就會自然消退。內部病邪平息,外部病患也會跟著消失,這就是白虎湯奏效的原因。如果陽邪在體內無法消退,就需要用大承氣湯急瀉,以攻打病邪來保護正氣。如果陰邪直接侵入中焦,就需要用四逆湯急救,以增強正氣驅除病邪。陽明經是內部要地,陽明經的邊界,就是太陽經和少陽經的領域。
邪氣進入陽明經的範圍,靠近太陽經的領域,即使沒有侵犯太陽經,太陽經的正氣也無法坐視不管,必須出手救援。所以陽明經的營衛病,會用麻黃桂枝湯等方子來發汗驅邪。邪氣靠近少陽經的領域,即使沒有進入少陽經,少陽經的正氣也無法築起高牆而置之不理。所以陽明經的腠理病,會用柴胡湯來解表。也就是說,陽明經失守,不是因為太陽經的正氣不夠堅固,就是因為少陽經的防禦不足,因此常常會出現兩陽經同時發病的狀況。
若邪已在陽明地面,必出師奮擊,以大逐其邪,不使少留,故用梔豉瓜蒂之吐法以迅掃之。若深入內地,不可復驅,則當清野千里,使無所剽掠,是又白虎得力處也。若邪在內廷,又當清宮除盜,此三承氣所由取勝。如茵陳、豬苓輩,又為失紀之師立法矣。太陰亦內地,少陰厥陰是太陰之夾界也。
太陰居中州,雖外通三陽,而陰陽既已殊途,心腹更有膈膜之藩蔽。故寒水之邪,從太陽外屬者輕,由少陰內授者重;風木之邪,自少陽來侵者微,因厥陰上襲者甚。如本經正邪轉屬陽明而為實,猶師老勢窮,可下之而愈。如陽明實邪轉屬本經而成虛,則邪盛正衰,溫補挽回者甚難。
白話文:
如果邪氣已經侵入陽明經脈,就必須立即出兵奮力攻擊,徹底驅除邪氣,不留任何餘地。因此要用梔子、豉、瓜蒂的吐法快速清除邪氣。如果邪氣深入內部,無法驅趕,就必須清剿千里,讓邪氣無處可掠奪,這就是白虎湯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邪氣侵入內廷,就必須清宮除盜,這就是三承氣湯取勝的原因。像茵陳、豬苓等藥物,就如同失紀部隊的軍法一樣。太陰經也屬於內部,少陰和厥陰是太陰經的邊界。
太陰經位於中州,雖然與三陽經脈相通,但陰陽已經分道揚鑣,心腹之間還有隔膜的阻隔。所以寒水的邪氣,從太陽經外傳來的比較輕,從少陰經內傳來的比較重;風木的邪氣,從少陽經入侵的比較輕微,從厥陰經上來侵襲的比較嚴重。如果本經的正氣轉變為陽明經的實證,就像老兵勢力衰弱,可以用下瀉的方法治療。如果陽明經的實邪轉變為本經的虛證,則邪氣盛而正氣衰,用溫補的方法挽回非常困難。
蓋太陰陽明,地面雖分,並無阻隔。陽明猶受敵之通衢,甲兵所聚,四戰之地也。太陰猶倉廩重地,三軍所依,亦盜賊之巢穴也。故元氣有餘,則邪入陽明;元氣不支,則邪入太陰。在陽明地面,則陳師鞠旅,可背城一戰,取勝須臾。在太陰地面,則焚劫積蓄,倉廩空虛,枵腹之士,無能禦敵耳。
厥陰之地,相火遊行之區也,其本氣則為少火。若風寒燥濕之邪,一入其境,悉化為熱,即是壯火。其少火為一身之生機,而壯火為心腹之大患。且其地面通達三焦,邪犯上焦,則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消渴口爛,咽痛喉痹。逼入中焦,即手足厥冷,脈微欲絕,飢不欲食,食即吐蛔。
白話文:
太陰和陽明,雖然在地面上分開,但其實沒有阻隔。陽明就像敵軍必經的交通要道,軍隊聚集,四面受敵;太陰則像是糧倉重地,軍隊的依靠,但也可能是盜賊的巢穴。所以,元氣充足時,邪氣容易入侵陽明;元氣不足時,邪氣就容易入侵太陰。如果邪氣在陽明,就像在戰場上可以背城一戰,很快就能獲勝。但如果邪氣在太陰,就會像燒毀糧倉,導致空虛無力,無法抵抗敵軍。
厥陰,是相火運行的區域,其本來的氣是少火。如果風寒燥濕等邪氣入侵,就會轉化成熱,變成壯火。少火是人體的生機之火,而壯火卻是心腹的大患。而且厥陰通達三焦,邪氣入侵上焦,就會導致氣上衝心,胸痛發熱,口渴口爛,咽喉疼痛。邪氣入侵中焦,就會導致手腳冰冷,脈搏微弱,不願進食,吃東西就會吐出蛔蟲。
移禍下焦,則熱利下重,或便膿血,為害非淺,猶跋扈之師矣。仲景制烏梅丸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通理氣血,調和三焦,為平治厥陰之主方,猶總督內地之大帥也。其與之水以治消渴,茯苓甘草湯以治水,炙甘草湯以復脈,當歸四逆以治厥,是間出銳師,分頭以救上焦之心主,而安神明也。
用白虎、承氣輩,清胃而平中焦之熱實,白頭翁、四逆散,清脾而止下焦之熱利,是分頭以救腹中之陰,而扶胃脘之元氣耳。胃為一腑,而分陰陽二經,少陰一經,而兼陰陽兩臟者,皆為根本之地故也。邪有陰陽兩途,臟分陰陽二氣。
白話文:
若將病邪移至下焦,就會出現發熱、腹瀉、甚至排出膿血的嚴重狀況,危害極大,就像蠻橫的軍隊一樣難以控制。張仲景所創的烏梅丸,寒熱並用,攻補兼施,能通暢氣血,調和三焦,是治療厥陰病的主方,如同統領內地的統帥一般。另外,以水治療消渴,茯苓甘草湯治療水腫,炙甘草湯恢復脈象,當歸四逆湯治療厥症,這些方劑如同精銳的部隊,分別拯救上焦的心臟和神志,以安定精神。
白虎湯、承氣湯等方劑,能清熱解毒,平息中焦的熱盛;白頭翁、四逆散等方劑,能清熱止瀉,緩解下焦的熱利,這些方劑如同分頭救援腹中的陰氣,扶持胃脘的元氣。胃作為一個臟腑,分屬陰陽二經,而少陰經又兼具陰陽兩臟,所以胃是人體的根本所在。病邪有陰陽之分,臟腑也有陰陽之氣。
如陽邪犯少陰之陽,反發熱心煩,咳渴咽痛;陽邪犯少陰之陰,則腹痛自利,或便膿血;陰邪犯少陰之陽,則身體骨節痛,手足逆冷,背惡寒,而身蜷臥;陰邪犯少陰之陰,則惡寒嘔吐,下利清穀,煩躁欲死。
仲景制麻黃附子細辛、黃連阿膠、甘草、桔梗、傷寒、半夏、苦酒等湯,御陽邪犯少陰之陽也;其制桃花、豬苓等湯,御陽邪入少陰之陰也;附子、吳茱萸、四逆等湯,御陰邪犯少陰之陽也;通脈四逆、茯苓四逆、乾薑附子等湯,御陰邪入少陰之陰也。少陰為六經之根本,而外通太陽,內接陽明。
白話文:
如果陽氣入侵少陰經的陽氣部分,就會出現發熱、心煩、咳嗽、口渴、咽喉疼痛等症狀;如果陽氣入侵少陰經的陰氣部分,則會導致腹痛、腹瀉、甚至拉出膿血;如果陰氣入侵少陰經的陽氣部分,就會出現身體骨節疼痛、手腳冰冷、背部發寒、蜷縮著身體等症狀;如果陰氣入侵少陰經的陰氣部分,則會出現惡寒、嘔吐、腹瀉、清澈的稀便、煩躁不安,甚至想死。
張仲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用麻黃附子細辛、黃連阿膠甘草桔梗、傷寒、半夏、苦酒等湯藥來治療陽氣入侵少陰經的陽氣部分;用桃花、豬苓等湯藥來治療陽氣入侵少陰經的陰氣部分;用附子、吳茱萸、四逆等湯藥來治療陰氣入侵少陰經的陽氣部分;用通脈四逆、茯苓四逆、乾薑附子等湯藥來治療陰氣入侵少陰經的陰氣部分。少陰經是六經的根本,它外連太陽經,內通陽明經。
故初得之而反發熱,與八九日而一身手足盡熱者,是少陰陽邪侵及太陽地面也;自利純清水,心下痛,口燥舌乾者,少陰陽邪侵陽明地面也。出太陽則用麻黃為銳師,而督以附子,入陽明則全仗大承氣,而不設監製,猶兵家用嚮導與用本部不同法也。其陰邪侵入太陰,則用理中、白通加人尿豬膽等法,亦猶是矣。
嗟乎!不思仲景之所集,安能見病知源也哉?
白話文:
所以剛開始得病就發燒,或者八九天後全身手腳都發熱的,這是少陰寒邪侵犯太陽經脈;如果腹瀉清澈無色,心口疼痛,口乾舌燥,這是少陰寒邪侵犯陽明經脈。針對太陽經脈,就要用麻黃作為鋒利的武器,再輔以附子;針對陽明經脈,就要完全依靠大承氣湯,不需要其他藥物輔助,就像打仗一樣,嚮導和主部隊的策略是不一樣的。至於陰邪侵入太陰經脈,就要用理中湯、白通湯加入人尿和豬膽等方法,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唉!不學習仲景的醫術精華,怎麼能見病就能知道病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