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傷寒醫訣串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少陽篇

(少陽主半表半裡。)

何謂少陽經症。曰。口苦。咽乾。目眩。是也。有虛火實火二症之辨。

寒熱往來於外。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為虛火症。宜小柴胡湯。

寒熱往來於外。心中痞硬。鬱郁微煩。嘔不止。為實火症。宜大柴胡湯。

何謂少陽腑症。曰。少陽主寒熱。屬於半表則為經。屬於半里則為腑。其症雖無寒熱往來於外。而有寒熱相搏於中。有痞痛利嘔四症之辨。

因嘔而痞。不痛者。半夏瀉心湯。

胸中有熱而欲嘔。胃中有邪氣。而腹中痛。宜黃連湯。

白話文:

什麼叫做少陽經病症?回答:口中苦味、咽喉乾燥、眼睛昏花,就是這種病狀。它又分虛火和實火兩種病症。

在外部出現冷熱交替的症狀,並且胸部兩側疼痛難忍,沒有食慾,心情煩躁並容易嘔吐的是虛火症狀,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在外部出現冷熱交替的症狀,在心臟部位感到阻塞並且情緒低落,輕微煩惱,嘔吐不停止的是實火症狀,應服大大柴胡湯。

什麼是少陽臟器病症呢? 回答說: 少陽主管冷熱, 屬於表面的就是經絡,屬於內部的就是臟器。這種病症雖然沒有在外面出現冷熱交替的現象, 但是卻存在中間冷熱交戰的情況。分爲四種病症:

因爲噁心而導致腹部脹滿,但無疼痛感的人,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

如果胸口發熱而且想吐,胃裏面有邪氣,導致肚子疼的話,則適合黃連湯。

邪已入里。則膽火下攻於脾而自利。宜黃芩湯。

膽火上逆於胃而為嘔。宜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以上四方。寒熱攻補並用。仍不離少陽和解法。

經云。少陽之上。相火治之。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又曰。少陽從本。又曰。少陽為樞。又熱病論曰。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其經脈出耳前後。下循胸脅。故為脅痛耳聾等症。

傷寒論云。少陽之為病。口苦。苦從火化。咽乾。火勝則干。目眩。風火相煽。則眩也。此節為少陽證之提綱。主少陽之氣化而言也。柯韻伯云。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亦不可謂之裡。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裡是也。三者能開能闔。恰合樞機之象。苦幹眩三者。

白話文:

如果疾病已經深入到身體內部,那麼肝臟產生的火氣就會向下侵襲脾胃,導致腹瀉,應該服用黃芩湯來治療。

如果肝臟產生的火氣向上逆行至胃部引起嘔吐,應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進行治療。

上述四個方子都是冷熱兼顧、攻補並重的方法,但仍然遵循了小腸經的調理方法。

《內經》說:“小腸之上,心火統管。”這就是“本”。在“本”下面的是“中”,也就是現在所看到的情況。“中”的下面是“氣”,也是疾病的根源。另外,《內經》還提到,“小腸跟隨‘本’的方向”,“小腸是人體的中心”。

根據《熱病論》,三天之後,小腸會受到影響。因為小腸主管膽囊,它的經脈沿著肋骨向耳朵延伸,所以當小腸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出現胸部和腰部疼痛以及聽力下降等症狀。

《傷寒論》指出: “小腸的主要病症包括口腔發苦、咽喉乾燥和眼睛模糊。這些症狀是由於火氣過盛引起的。”

柯韻伯認為,口腔、喉嚨和眼睛三個部位既不能算作皮膚表面也不能算是深層組織,它是介乎二者之間的位置,即半表半裏的地方。它們能夠打開也能夠關閉,正符合小腸作為人體中心的功能特徵。因此,口腔乾燥、眼花癡茫等症狀都與小腸有關。

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也。此病自內之外。人所不知。惟病人自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三證為少陽病機。兼風火雜病而言。

少陽標陽本火。標本不異。故從本經云。少陽為甲木。主風火之為病。論中止十節。第一節言口苦咽乾目眩。為少陽之總綱。皆就氣化而言也。以下補言經脈。第二節云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者。以少陽之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也。目赤者。以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也。

胸中滿而煩者。以樞不運則滿。相火合於君火則煩也。不可吐下者。恐傷上下二焦之氣也。吐下則悸而驚者。以手少陽三焦合於手厥陰心包。足少陽膽合於足厥陰肝。吐則傷心包而為悸。下則傷肝而為驚也。此少陽自受之風邪。戒其不可吐下。從總綱中分出一綱也。第三節云傷寒脈弦細者。

白話文:

這些都是因為相火向上跑到身體各個孔穴而出現病症。這種疾病是由內部向外發展,其他人不知道,只有患者自己知道。因此,醫生在看診時不能沒有詢問的方法。這三個症狀是少陽病的主要特徵,同時也是與風火混和疾病的綜合描述。

少陽屬表陽,原本就是火性,所以它跟其他經絡不同。根據《黃帝內經》中的記載,少陽屬於甲木,主要負責風火引起的疾病。在討論中只提到了10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提到口腔發苦、喉嚨乾燥以及眼睛模糊等症狀,這是少陽病的一般概述,都基於氣化的角度來說明。接下來的部分補充了對經脈的描述。第二種情況指出如果出現小腸感染,會導致雙耳聽不到聲音的情況,因為小腸的經脈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中心,然後穿過耳朵前面。如果眼睛紅腫,那是因為小腸的經脈起源於眼角尖端。

胸部充滿且感到困擾的人,可能是由於軸承無法正常工作,使胸部充滿;也可能是在相火結合到君火之後產生困擾。不要嘔吐或排便,以免損傷上下的兩個腔室。嘔吐或排便可能會引起恐慌或驚嚇,因為手部的小腸和心臟包膜相連,腳部的小腸和肝臟相連。嘔吐可能損傷心臟包膜並引發恐慌,排便可能損傷肝臟並引發驚慌。這是小腸自身受到風邪侵襲的警報,告誡人們不要嘔吐或排便。第三種情況指出了感冒時脈搏呈弦細狀態。

以弦為少陽之本脈。而細則為寒邪傷經之脈也。頭痛發熱屬少陽者。以少陽之脈。上頭角而為痛。少陽之火。發於外而為熱。此屬少陽自受之寒邪也。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者。以少陽主樞而不主表。若發表汗。則耗傷其津液。以致胃不和而譫語。故特申之曰。此屬胃。言所以運此樞者胃也。

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者。言胃和則能轉樞而病愈。胃不和則手少陽三焦之火氣上逆而為煩。足少陽膽氣失職而為悸也。此少陽自受之寒邪。戒其不可發汗。從總綱中又分出一綱也。但二者為少陽自受之風寒。而更有少陽轉屬之風寒。又從總綱中續分出一綱。第四節云本太陽病不解。

白話文:

以弦脈為少陽經脈的基本脈象,而細脈則是表示寒邪傷害了經脈。如果出現頭痛發熱的情況,且屬於少陽的範疇,這是因為少陽的脈象上達頭部而引發疼痛,少陽的火氣在外部表現為熱。這些都是由少陽自己受到的寒邪所引起的,因此不宜發汗治療。如果發汗,可能會導致神志不清,因為少陽主要調節中軸,而不是表皮。如果過度發表(即過度發汗),會耗損津液,進而導致胃部不適,引起神志不清。因此,特別強調,這種情況屬於胃部問題,因為胃部是運行中軸功能的主要器官。

當胃部功能正常,病情就會好轉;反之,如果胃部功能不調,就會感到煩躁和心悸。當胃部功能正常時,可以順利運轉中軸,病情得以恢復。但如果胃部功能不佳,則會導致手少陽三焦的火氣上沖,引發煩躁;以及足少陽膽氣失常,導致心悸。這是由少陽自己受到的寒邪所引起,並且需要注意不能發汗治療。在總原則中,又進一步分出了一個原則。然而,這兩個都是少陽自己受到的風寒,還有一種是由少陽轉移而來的風寒,這在總原則中再次分出一個原則。在第四節中提到,原本的太陽病如果沒有得到解決。

轉入少陽者。轉入即轉屬。言少陽病自受外而又有轉屬之證也。脅下硬滿者。以少陽之脈。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也。乾嘔不能食者。以木火相通。而膽喜犯胃也。往來寒熱者。以少陽居表裡之間。進而就陰則寒。退而從陽則熱也。此三句為少陽病大略。尚未吐下者。

以未經吐下。猶幸中氣之未傷也。脈沉緊者。以邪氣向內則沉。太陽傷寒其本寒。與少陽火熱相搏。則脈緊。言外可悟太陽中風。其標陽與少陽相合則脈緩。既入少陽。無論傷寒中風皆為樞。逆於內不得外達。均宜小柴胡湯達之。故曰。與小柴胡湯。見汗吐下皆非所宜。惟此湯為對證之的劑也。

白話文:

當病情進入少陽期時,也就是說原本屬於其他症狀的疾病現在已經轉移到了少陽期。在這個時期,患者會出現肋骨下方腫脹的情況,這是因為少陽經絡的一支分支從胸部向下延伸到腋窩和季肋部。此外,患者還可能有口苦、噁心不適等症狀,這是由於肝臟和膽囊相互影響,且膽汁容易侵犯胃部所致。另外,患者還可能會感到身體忽冷忽熱,這是因為少陽位於人體內部和外部之間的位置,如果它向前移動靠近陰性能量就會感覺寒冷,反之若後退接近陽性能量就會感到發燒。以上三個症狀是少陽病症的主要特徵之一,但目前並沒有使用催吐或瀉藥治療。

由於病人尚未接受催吐或瀉藥治療,因此他們的脾胃功能仍然完好無損。如果患者的脈象深沈且緊張,那可能是因為邪氣侵入體內導致脈象下沈,同時太陽經絡受到寒邪侵害,使得脈象變得緊繃。由此可以推測出太陽經絡受到風邪侵害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是脈象放鬆。一旦病情進入少陽期,不管之前是否受到了寒邪或風邪的侵害,都應該用小柴胡湯進行調理。所以醫生才會說:「給予小柴胡湯」,表示這種情況下只有小柴胡湯纔是最適合使用的方子。

然而汗吐下三禁外。又有溫針為尤忌。第五節云。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者。承上節尚未吐下句而言。庸醫誤行吐下。且更發汗溫針。大傷中氣。竭其胃液而譫語。其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之柴胡湯證反罷。胃壞全無樞象。正與第三節所言屬胃。

胃和則愈之旨相反。故特儆之曰。此為壞病也。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者。言病無樞象。斷不可用小柴胡之樞藥。當知所犯何逆而救治之也。且也自受轉屬誤治證。各節既詳其義。而合病之脈證。不可不明。傳經之同異。不可不講。欲已欲解之日時。不可不知。曷言合病。第六節云。

白話文:

但是除了禁止使用出汗、催吐和瀉下的方法之外,還有特別禁忌的是溫針治療。第五段說:如果已經進行了催吐、洩下、發汗和溫針等治療方法後,病人開始出現譫語的情況,並且柴胡湯證的症狀消失了,這就是所謂的壞病。這是接續前一段話所說的還沒有進行催吐或洩下治療時所說的話。醫生誤用了催吐、洩下以及發汗溫針的方法,嚴重損傷了脾胃的功能,耗盡了胃中的液體而導致譫語症狀的發生。患者的脅部變得堅硬並且有噁心嘔吐的現象,而且還有往來寒熱等症狀,這些都是屬於柴胡湯證的表現,但現在這些症狀都消失了。因爲脾胃功能已經完全破壞,沒有樞機的作用,這與之前提到過的“胃氣調則痊癒”的原則相違背,所以特別提醒說這是一種壞病。要瞭解患者是因爲什麼原因導致病情惡化,然後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此外,在自我診斷的過程中也要避免錯誤地判斷疾病類型,對於疾病的脈診和病症表現都要明確清楚;在考慮是否治癒或者緩解的時候,還要考慮到時間因素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第六節中有這樣的描述:“”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寐者。以太陽之浮。陽明之大。二脈俱上於少陽之關上。則二陽之氣。不得少陽樞轉而俱行於陰。故但欲眠寐也。目合則汗者。以開目為陽。合目為陰。陽氣乘目合之頃內行於陰。則外失所衛而汗出也。曷言傳經。第七節云。傷寒六七日。無大熱。

其人煩躁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蓋以七日來復於太陽。太陽與少陰。一腑一臟。雌雄相應之道也。若少陽病當太陽主氣之期。樞有權則外轉而出。樞失職則內入而深。去太陽則身無大熱。入少陰則其人煩躁。此表裡相傳之義也。第八節云。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情況進行的簡要解讀:

  • "三陽合病":指太陽、陽明和少陽三個經絡同時受到疾病的影響。
  • "脈浮大上關上":脈搏跳動強烈且在手腕處明顯可見。
  • "但欲眠寐者":患者只想睡覺,可能因為疾病導致身體疲憊或精神不振。
  • "目合則汗者":眼睛閉著時會出汗,可能是由於體溫過高或者皮膚排泄功能異常所致。
  •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感冒發燒已經持續了六到七天,但是沒有出現嚴重的發熱症狀。
  • "其人煩躁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病人情緒焦慮不安,這是由於疾病從陽性向陰性的轉變引起的。
  • "若少陽病當太陽主氣之期,樞有權則外轉而出,樞失職則內入而深":如果是在太陽主氣期間發生少陽病症,那麼病情可能會向外發展;但如果太陽主氣不足,病情就有可能往內部深入發展。
  •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感冒發燒三天後,太陽、陽明和少陽三個經絡都受到了感染,接下來就要考慮是否進入到了三陰經絡(即心包、肺和腎)之中。

以上是根據古文中的描述做出的一些推測和理解,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診斷確認。

其人反能食而不嘔者。此為三陰不受邪也。蓋以三日為三陽之終。太陰為三陰之首。能食不嘔。太陰不受邪。便知三陰俱不受邪。此以次第相傳之義也。曷言欲已之日。第九節云。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為欲愈也。言少陽本弦之脈。轉而為小。小則病退。其病欲已。不但三陰不受邪也。

曷言欲解之時。第十節云。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蓋以少陽之氣旺於寅卯。至辰時上。其氣已化。陽氣大旺。正可勝邪故也。少陽全篇止此十節。而病之源流分合。無有弗備。治之經權常變。無有弗該。熟讀而玩味之。方知其妙。門人問曰。少陽篇止十節。夫子逐節引其原文。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可以進食但沒有嘔吐,這表明三陰部位沒有受到邪氣的侵擾。因為三天可以視為三陽的終結,太陰是三陰的開始。既然他可以進食且沒有嘔吐,說明太陰部位沒有受到邪氣的影響。由此推斷,三陰部位都沒有受到邪氣的影響。這是按照順序傳遞的原則來理解的。古人說,當病癥開始緩解時,第九節提到,傷寒發作三天後,如果少陽脈變小,那麼病情可能已經開始好轉。這是因爲少陽原本的弦脈變得較小,小脈表明病情正在減輕。少陽篇結束在第十節,它描述了少陽病癥緩解的時間,從寅時到辰時。因為少陽的氣息在寅卯時刻最旺盛,到了辰時,氣息已經轉換,陽氣強盛,正是可以勝過邪氣的時候。整篇少陽篇只有十節,但對於病癥的起源、發展、分類和治療方法,都有詳細的描述。治癥的方法和原則會根據情況變化,這篇文獻包含了所有應有的知識。仔細閱讀並品味這些內容,你就能夠領略其中的精妙。我的學生問道,少陽篇只有十節,夫子(這裡指的是醫學典籍的作者或教師)對每節都引用了原文。

析其疑義。與各家之妄逞臆見。及畫蛇添足者不同。第有論無方。學者無從摸索。本篇中止於第四節云。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與小柴胡湯一方。其實此方詳於太陽篇中。與陽明篇及各篇亦有之。未可謂為少陽之專方。然則治少陽病。將何從下手乎。曰。太陽篇傷寒五六日中風。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以此數證。為小柴胡之的證。其餘兼證尚在或然或不然無定之間。統以小柴胡湯主之。論中謂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即此意也。以下凡十五節。皆論柴胡湯之證治。不可謂為少陽之正方。然少陽主風火之氣。而所重在樞。

白話文:

解析疑問,這與其他學派的盲目主觀臆測和多此一舉的做法不同。這段文字只有理論,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學習者難以理解和實踐。文章到第四節結束,提到原本的太陽病如果沒有得到解救,轉而進入少陽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的方子。實際上,這個方子在太陽病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並出現在陽明病和其他篇章中,不能單純認為是專門針對少陽病的方子。那麼,面對少陽病,該如何進行治療呢?答案是:太陽病的傷寒症狀在五六天後會出現,表現為反復發燒和寒冷,胸部和肋骨有不適感,心情煩躁,喜歡嘔吐。根據這些症狀,可以確定為小柴胡湯的確切診斷。其他的相關症狀還在可能出現和不可能出現之間,可以總體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文章中提到,只要有符合小柴胡湯的證狀,即使只有一個症狀,也可以使用,不必完全符合所有條件。這是文章的核心意思。以下的十五節都是關於小柴胡湯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能認為這是少陽病的標準方子。然而,少陽病主要涉及風火之氣,重點在於機體的運轉。

柴胡為轉樞之藥。故後人取之以為和解之方。汗下俱在所禁也。然和解中亦兼及汗下。時賢謂為權變法。大抵證兼太陽之表。則宜兼汗。證兼陽明之裡。則宜兼下。如柴胡加桂枝湯。柴胡加芒硝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等方是也。然寒熱遊行於外。則有柴胡等法。而寒熱互搏於中。

則為痞嘔。又有諸瀉心湯。黃連湯。黃芩湯等法。柯韻伯論翼已詳言之。至於少陽為樞。而所以運此樞者胃也。小柴胡湯中之參棗。是補胃中之正氣以轉樞。柴胡龍骨牡蠣湯是驅胃中之邪氣以轉樞。補正即所以驅邪。驅邪即所以補正。一而二之。二而一之。不可姑待其樞折而救治無及也。

白話文:

柴胡是一種能調節身體平衡的草藥,因此後世的人用它來製作能夠協調身心的藥方。出汗和排泄都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然而,在協調過程中也可能涉及到出汗或排泄。有些當代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靈活應對的方法。如果病情涉及太陽經脈的表面,就應該同時考慮出汗;如果病情涉及陽明經脈的內部,就應該同時考慮排泄。例如柴胡加上桂枝、柴胡加上芒硝、大柴胡湯以及柴胡桂枝湯等等都是這樣的做法。但是如果是冷熱交替在外,可以採用柴胡等方法治療;但是如果冷熱交戰在內,就會出現胸悶嘔吐的情況,還需要用其他一些像瀉心湯、黃連湯、黃芩湯等方法進行治療。柯韻伯已經詳細地討論過這些問題了。對於少陽這個關鍵部位來說,使其正常運作的是胃部的功能。小柴胡湯中的黨參和大棗就是為了增強胃部的正氣從而使少陽得以調整。柴胡加上龍骨和牡蠣也是為了清除胃部的邪氣從而使少陽得到調整。增強正氣就能夠排除邪氣,排除邪氣也能夠增強正氣。這兩件事是一回事,不能等到少陽受到損傷纔去救急。

且也黃耆一味。得初陽之氣。初陽者少陽也。手少陽三焦之氣。上逆則為煩。足少陽膽氣。失職則為悸。凡少陽樞折之壞症。必重用此藥以救之也。少陽寒熱往來。病形見於外。苦喜不欲。病情得於內。有苦喜欲三字。非真嘔真滿真不能飲食也。看往來二字。即見有不寒熱時。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是無形之表。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食。是無形之裡。其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咳者。此七證皆偏於里。惟微熱為在表。皆屬於無形。惟脅痛痞硬為有形。皆風寒通證。惟脅下痞硬屬少陽。總是氣分為病。

白話文:

黃芪是一種中藥,在中醫理論中有許多功效和應用。根據這段古文中所述,黃芪具有補氣、昇陽的作用,並能治療一些與膽經有關的症狀,如煩熱、心跳等。此外,它還可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症狀,例如發熱、頭痛、咳嗽等。總的來說,黃芪被認爲可以調節人體氣血運行,增強免疫力,有助於身體健康。

非有實熱可據。故從半表半裡之治法。

少陽為遊部。其氣遊行三焦。循兩脅輸腠理。是先天真元之正氣。正氣虛。不足以固腠理。邪因其開。得入其部。少陽主膽。為中正之官。不容邪氣內犯。必與之相搏。搏而不勝。所以邪結脅下也。邪正相爭。即往來寒熱。更實更虛。所以休作有時。邪實正虛。所以默默不欲飲食。

仲景於表證不用人參。此因邪正分爭。正不勝邪。故用之扶元氣。強主以逐寇也。若外有微熱而不往來寒熱。是風寒之表未解。不可謂之半表。當小發汗。故去參加桂。心煩與咳。雖逆氣有餘。而正氣未虛。故去人參。如太陽汗後身痛而脈沉遲。與下後協熱利而心下硬。是太陽之半表裡證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描述的是中醫理論中的「少陽病」症狀和治療方法。「少陽」是指人體的一個經絡系統,它的能量在身體各部位流動,包括胸腔、腹部以及皮膚等處。如果人的正氣(也就是免疫力)不足,就容易受到外部邪氣入侵,導致疾病發生。因此,在治療上要考慮到邪氣和正氣之間的對抗關係,並根據病情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會出現一些症狀,例如寒熱交替、胃口不好等等。為了增強正氣的力量,可以使用人參會來幫助身體恢復健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狀比較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的熱象,則不適合用人參來進行治療。此外,對於不同類型的病症,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太陽經絡出現的問題可能需要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進行處理。總的來說,中醫強調個體差異性和整體性,所以在診斷和治療時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和技術。

表雖不解。裡氣已虛。故參桂並用。是知仲景用參。皆是預保元氣。更有脈證不合柴胡者。仍是柴胡證。本論云。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半在裡半在表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此陽微結之治法也。夫陰不得有汗。亦須活看。然亡陽與陰結。其別在大便。亡陽則咽痛吐利。陰結則不能食而大便反硬也。亡陽與陽結。其別在汗。亡陽者衛氣不固。汗出必遍身。陽結者邪熱閉結郁。汗止在頭也。且陽微結者。謂少陽陽微。

故不能食而大便硬為的證。非若純陽結為陽明陽盛。以能食而大便硬為的證。則陽結陽微結之辨又在食也。故少陽之陽微結證。欲與小柴胡湯。必究其病在半表。然微惡寒。亦可屬少陰。但頭汗出。始可屬少陽。故反復講明頭汗之義。可與小柴胡而無疑也。所以然者。少陽為樞。

白話文:

雖然外在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體內的氣已經虛弱了,所以會使用黨參和肉桂一起使用。這表明張仲景使用黨參,主要是為了預防和保護元氣。如果脈象和症狀不符合柴胡的標準,那麼這仍然符合柴胡的症狀。根據論述,傷寒病五到六天後,頭部出汗,微微畏寒,四肢寒冷,心下滿脹,不想吃東西,大便乾硬,脈象沈緊。這表示陽氣被阻結在體內和表面之間。即使脈象沈緊,也不能認為是少陰病。因為少陰病沒有汗液。然而,現在頭部出汗,所以可以知道這不是少陰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這是陽氣被阻結的治療方法。關於沒有汗液,也需要靈活地觀察。然而,失血與陰氣阻結的區別在於大便。失血會導致咽喉疼痛和嘔吐,陰氣阻結則會導致不想吃東西而大便反而乾硬。失血與陽氣阻結的區別在於汗液。失血時衛氣不穩定,出汗必定全身都出汗。陽氣阻結時邪熱閉塞,汗液只停留在頭部。而且,陽氣被阻結時,指的是少陽的陽氣微弱。因此,不想吃東西和大便乾硬是確診的症狀。不像陽明的陽氣過盛,以能吃東西和大便乾硬為確診的症狀。所以,區分陽氣被阻結和陽氣微弱被阻結就在於是否想吃東西。因此,對於少陽的陽氣被阻結的症狀,想要使用小柴胡湯,必須追究其病在半表。然而,微微畏寒也可以歸屬於少陰。但是,頭部出汗才能歸屬於少陽。所以,重複說明頭部出汗的意義,就可以肯定地使用小柴胡湯了。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少陽是身體運轉的關鍵。

少陰亦為樞。故見證多相似。必於陰陽表裡。辨之真而審之確。始可以一劑而瘳。此少陽少陰之疑似證。又柴胡證之變局也。

脅居一身之半。故脅為少陽之樞。岐伯曰。中於脅則下少陽。此指少陽自病。然太陽之邪。欲轉屬少陽。少陽之邪。欲歸迸陽明。皆從脅轉。如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者。是太陽少陽並病。將轉屬少陽之機也。以小柴胡湯與之。所以斷太陽之來路。如陽明病。

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而不去者。是少陽陽明並病。此轉屬陽明之始也。以小柴胡湯與之。所以開陽明之出路。若據此次第傳經之說。必陽明而始傳少陽。則當大便硬而不當大便溏。當曰胸脅始滿。不當曰滿而不去矣。又陽明病脅下硬滿。大便硬而嘔。舌上白苔者。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中醫對疾病的診治方法和理論觀點:

"少陰亦為樞。故見證多相似。必於陰陽表裏。辨之真而審之確。始可以一劑而瘳。此少陽少陰之疑似證。又柴胡證之變局也。”

“脅居一身之半。故脅爲少陽之樞。岐伯曰。中於脅則下少陽。此指少陽自病。然太陽之邪。欲轉屬少陽。少陽之邪。欲歸併陽明。皆從脅轉。如傷寒四五十天。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者。是太陽少陽並病。將轉屬少陽之機也。以小柴胡湯與之。所以斷太陽之路。如陽明病。” “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如。胸部及肋部脹痛但未消退的人。這是少陽、陽明兩經同時患病的情況,也是疾病開始向陽明經轉移的表現。給予小柴胡湯治療,目的是打開陽明經的排泄通道。如果按照這種按次序傳經的說法,必須先有陽明經的症狀(即便祕),然後才能出現少陽經症狀(即腹部不適)。然而,在實際病例中,並非如此簡單明確。例如在陽明病症候羣患者中,可能會出現脅下堅硬且伴有腹脹感、腹瀉以及嘔吐等症狀。"

此雖已屬陽明。而少陽之證未罷也。蓋少陽之氣遊行三焦。因脅下之阻隔。合上節之治節不行。水精不能四布。故舌上有白苔而嘔。與小柴胡湯轉少陽之樞。則上焦氣化始通。津液得下。胃不實而大便自輸矣。身濈然而汗出解者。是上焦津液所化。故能開發腠理。熏膚充身澤毛。

若霧露之溉。與胃中邪熱症不同。故以小柴胡湯主之。所謂樞機之象。宜熟玩者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和原理。簡而言之就是:如果病人的病情已經屬於陽明經脈,但是還有少陽經脈的病症沒有消失。這是因為少陽經脈中的氣在人體內流動時受到了阻礙,導致身體某些部位的功能失調,出現了口乾、噁心等症狀。因此需要用小柴胡湯來調整少陽經脈的機能,使上焦(胸腔)的氣化功能恢復正常,讓水分能夠向下運送,從而改善病人的情況。這樣一來,病人的腸道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排泄物也會自然排出。同時,由於上焦的津液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所以會產生出汗的效果,並且這種汗水是有益於皮膚和頭髮生長的。相比之下,如果是胃部有炎症或者感染的話,用小柴胡湯就不太適合了。所以在使用藥方之前要仔細考慮其適用範圍以及效果。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中醫治療疾病的靈活性和個性化特點,並提醒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