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傷寒醫訣串解》~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太陽篇

(太陽為寒水之經。主一身之表。)

何謂太陽經症。曰。頭痛項強。發熱惡寒是也。有虛邪實邪之辨。

脈緩。自汗惡風。為虛邪。宜桂枝。如八九日過經不解。如瘧狀。面熱。身癢。以其不得小汗故也。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因前此未汗。不得不發其汗。因日數頗久。故小發其汗。如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形如瘧。日再發者。以餘邪未盡故也。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大汗之後。不得再行大汗之法。而餘邪未盡。不得不從汗而竭之。但藥品宜輕耳。

白話文:

太陽經是寒冷水氣所屬的經絡,主宰全身表面。什麼叫做太陽經病症呢?回答:就是頭痛、脖子僵硬、發燒和怕冷等症狀。要區分虛邪和實邪的不同。

如果脈搏緩慢,出汗且畏風,那就是虛邪所致,應該服用桂枝;如果是第八或第九天經過治療仍然沒有好轉,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臉部發燙,身體瘙癢,那是因為不能微微地流汗導致的,適合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由於之前沒有出汗,所以必須引導出汗,但是已經拖延了很長時間,因此只需要稍微引導出汗即可。如果吃了桂枝湯後大量出汗,並且每天兩次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那是因爲餘下的病邪還沒有完全清除掉,適合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在大量出汗之後不能再用大量的出汗方法,但是如果還有餘下的病邪,就必須通過汗水來排泄出去,只是使用的草藥份量應較少而已。

脈浮緊。無汗惡寒。為實邪。宜麻黃。如無汗煩躁者。加石膏薑棗。名大青龍湯。如干嘔而咳。去杏仁。加五味乾薑半夏細辛芍藥。名為小青龍湯。此二湯。即麻黃湯之加減。總不出麻黃湯之範圍。

此二法。治表中之表也。

何謂太陽腑症。曰。表邪不去。必入於裡。膀胱為表中之裡也。有蓄水蓄血之辨。太陽病。其人口渴。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為膀胱蓄水症。宜五苓散。

白話文:

脈搏跳動強烈且緊張,沒有汗水、畏寒發冷,是因為身體受到邪氣侵襲,應該使用【麻黃】來治療;如果同時出現了沒有汗水和煩躁不安的情況,則可以加入【石膏】、生薑和紅棗一起服用,這就是「大青龍湯」。如果有噁心嘔吐並伴有咳嗽的情況,就去掉【杏仁】,加上【五味子】、【乾薑】、【半夏】、【細辛】以及【芍藥】,這就是「小青龍湯」。這兩種方劑都是在「麻黃湯」基礎上進行增減而成的,但都還是在「麻黃湯」的範疇內。

以上兩個方法主要是用來治療外感病症中的輕度病情。

什麼叫做太陽經絡病症呢?回答說:如果皮膚表面的邪氣不能被排除掉,就會進入到人體內部,而膀胱就是皮膚表面與人體內部之間的一個重要部位。根據不同的情況,它可以分為“蓄水”和“蓄血”的不同類型。如果是太陽經絡病症,患者會口渴、煩躁不安並且無法入睡,脈搏跳動較快,排尿不順暢,喝水後容易引起嘔吐等症狀,這種情況就被稱作膀胱蓄水病症,適合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太陽病。其人如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脈沉。為膀胱蓄血症。宜桃仁承氣湯。

此二法。治表中之裡也。

何謂太陽變症。曰。汗下失宜。從陰從陽之不一也。

不應下而下之。續得下利清穀。身疼痛。宜四逆湯。以救清穀之裡。又以桂枝湯。以救身疼痛之表。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

大汗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太陽病。發汗太過。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這個人表現出瘋狂的狀態。小腹緊繃且堅實,小便可以自由排出。脈象沈緩,這表示是膀胱蓄積了血液的病症。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這兩種方法,是用於治療表面問題所引起的內部症狀。

什麼是太陽病的變化?說的是:如果出汗或服藥不適當,會導致病情從陰轉陽,或者從陽轉陰,症狀不一致。

不應該下藥卻下了,之後出現下利清穀(大便稀薄),全身疼痛。此時,應使用四逆湯來治療內臟問題,並配合桂枝湯來治療表層的疼痛。

病人出現發熱、頭痛,但脈象反而沈澱,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出現全身疼痛的情況,則應著重治療內部問題。使用四逆湯來治療。

如果大汗淋灕、大便頻繁、並出現四肢冰冷的現象,應使用四逆湯來治療。

太陽病,過度出汗後導致出血不止,病人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輕微緊繃、無法伸展自如,應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

太陽病。發汗太過。動其榮血。而衛邪反內伏。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以上言汗下太過。傷正而虛其陽。陽虛則從少陰陰化之症多。以太陽少陰為表裡也。

陽盛於內。誤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大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為里症。頭痛發熱。為表症。外不解。由於內不通也。下之。里和而表自解矣。與承氣湯。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與大承氣湯。脈虛者。宜發汗。與桂枝湯。

白話文:

太陽病症狀出現後,如果用藥物使身體大量出汗,導致血液流失,反而會讓防禦系統(衛)受到影響,使得邪氣藏匿在體內。患者仍然有發燒、心跳加速、頭暈眼花、全身顫抖等症狀,可以使用「真武湯」治療。

如果因為服用藥物或手術等方式造成損傷,並且使陽氣衰弱,那麼就會產生許多屬於少陰經的疾病,因為太陽經和少陰經是互相關聯的。

當體內陽氣旺盛且不正常的情況下,錯誤地服用桂枝湯並引發大量的汗水排出,同時伴有嚴重的口渴和焦躁不安,脈搏強勁有力,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感冒或者嘔吐、腹瀉之後,經過了八天左右還沒有好轉,體溫高且集中在內部,皮膚表面也有發熱現象,經常感到怕風,非常口渴,舌苔乾燥且感覺到不舒服,想要喝很多水的人,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進行治療。

感冒持續六至七天未見改善,可能是胃腸道問題引起的,例如頭痛和發燒可能表示還有其他外部感染存在。透過排泄的方式可以使消化道恢復平衡,這樣就能夠解決外部感染的問題。「承氣湯」對於這種情況有效果。如果患者感到煩躁和發熱,而且出了汗就有所緩解,就像瘧疾一樣,在下午四點左右開始發作,這就是陽明經的特徵。如果是脈搏較硬的人,應該要清空腸胃,使用「大承氣湯」;若是脈搏較軟的人,則需要用發汗的方法,使用「桂枝湯」。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停者沉滯不起也。陰陽者尺寸也。必先振慄。汗出乃解。但陽脈微者。先汗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按此脈微。即上文脈停也。

以上言汗下失宜。熱熾而傷其陰。陰傷則從陽明陽化之症多。以太陽陽明遞相傳也。

何謂發汗利水為治太陽兩大門。曰。邪傷太陽。病在寒水之經。驅其水氣以外出則為汗。逐其水氣以下出。後為黃涎蓄水。前為小便長。

太陽為寒水之經。邪之初傷。必須發汗。麻黃湯發皮膚之汗。桂枝湯發經絡之汗。葛根湯發肌肉之汗。小青龍湯發心下之汗。大青龍湯發其內擾胸中之陽氣而為汗。此發汗之五法也。

白話文:

出汗後感到寒冷是因爲身體虛弱;不覺得冷只發熱是實證。應該調養脾胃氣,服用【調胃承氣湯】。

太陽經病症尚未解除,脈象陰陽兩部都停滯不動,陰是指尺部、陽是指寸部。一定會出現顫抖,然後出汗才能緩解症狀。如果只有陽脈稍微弱一些,則可以先發汗來解決問題;如果只是陰脈輕微減弱,則可以通過瀉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想要通過瀉下來治療的話,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這裏的“微微”就是指上面提到的“停滯”。

上述內容說明瞭出汗或瀉下不當會導致熱盛傷及陰液的情況發生,導致從陽明經產生更多的陽性症狀,因爲太陽與陽明之間會相互傳遞疾病。

什麼是用出汗和利尿的方法作爲治療太陽經兩大門?回答:當邪氣傷害到太陽經時,病情會在寒水經絡內發展。驅除體內的水分向外排出就會形成汗水,將水分向下排泄則會出現黃痰積聚以及小便增多的現象。

太陽經爲寒水經絡,在受到邪氣侵害初期必須進行出汗療法。麻黃湯能促使皮膚出汗,桂枝湯能使經絡出汗,葛根湯能讓肌肉出汗,小青龍湯可使心臟下方出汗,大青龍湯能夠乾擾胸部中的陽氣並使其轉化爲汗水。這就是出汗的五個方法。

若汗之而不能盡者。則為水。水在心下。乾嘔而咳。宜小青龍湯。發熱而煩。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宜五苓散。汗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病勢雖在腹中。而病根猶在心下。宜生薑瀉心湯。此水氣在上焦。在上者。汗而散之也。若妄下之後。

自心上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水與氣所結)脈遲。名大結胸。宜大陷胸湯。若項亦強。如柔痓之狀。宜大陷胸丸。蓋病勢連於下者主以湯。病勢連於上者主以丸是也。若其結止在心下。按之始痛。脈浮滑。名小結胸。邪氣尚在脈絡。宜小陷胸湯。若無熱症。名寒實結胸。

白話文:

如果用出汗的方法治療疾病但未能完全消除病症,那麼就可能是因為身體裡積聚了水分(水腫)。如果水分聚集在胸部下方的心臟部位,會出現口乾、咳嗽等症狀,適合使用「小青龍湯」來治療。如果有發燒和煩躁的情況,並且感到口渴想喝水,但是喝下去的水很快就又吐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水逆」症候羣,應該服用「五苓散」進行治療。 如果經過汗水療法後,胸部下方仍然感覺到癥塊且伴有噁心、食物腐敗的味道以及肋骨下的水汽聲、腹部中有打嗝或拉肚子的情況,雖然病情已經轉移到腹部,但病因仍舊出現在胸部下方,因此可以考慮使用「生薑瀉心湯」進行治療。這種情況表明水中毒症狀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用出汗的方式來消解它們。但如果胡亂地使用排便方法處理問題,

從胸口一直到小腹都充滿硬塊並疼痛難忍,無法靠近。(這是因水份和氣體凝固在一起造成的) 脈搏緩慢,被稱作“大結胸”。應當使用「大陷胸湯」進行治療。如果頸部也很僵硬,就像柔弱型痙攣一樣,那就要使用「大陷胸丸」。因為對於那些影響範圍延伸到下半身的病例來說,我們通常使用藥液;而對於那些影響範圍延伸到上半身的病例來說, 我們則傾向於使用藥丸來進行治療。如果只有胸部下面存在硬塊,並且觸摸時纔會感覺到疼痛,脈象浮滑,則被稱爲"小結胸"。此時邪氣還停留在經絡之中,應該使用「小陷胸湯」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發熱的症狀,那麼這就是所謂的 "寒實結胸" 症狀。

宜三物白散。若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三焦升降之氣。阻格難通。宜十棗湯。此水氣在中焦。中滿。瀉之於內也。若頭痛項強。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因膀胱之水不行。營衛不調。不能作汗。宜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之。

是水氣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內經云。太陽之上。寒氣治之。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又曰。太陽從本從標。又曰。太陽為開。又熱病論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白話文:

如果服用三物白散後仍然有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並且伴有口渴、噁心想吐和呼吸困難的情況,可能是由於三焦功能失常導致水分積聚在身體內部無法排出,可以使用十棗湯來治療。這種情況屬於水中毒引起的胃部問題,需要用藥物進行排泄處理。如果出現頭痛、頸部僵硬、低燒、沒有出汗、胸部輕度疼痛以及尿液不通暢等症狀,則可能與膀胱中的水分堆積有關,同時也可能存在著營養不良或代謝障礙等因素影響了皮膚的新陳代謝能力,因此應該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改善這些症狀。這是一種因為水腫引起的小腸疾病,在治療時要通過利尿的方法把多餘的水分排除掉。《黃帝內經》說:「太陽屬火,主溫煦;少陰屬水,主滋潤」。這裡所指的「太陽」是指人體外部受到寒冷刺激時產生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太陽之上,寒氣治之」就是說當外界環境變得非常冷的時候,我們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生病。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體內部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血液循環速度減慢等等。所以對於那些經常處於寒冷狀態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隻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及早發現病情就能有效地避免這些麻煩事。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感冒癥狀就應立即尋求醫生幫助,千萬不要拖延時間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期。

傷寒論云。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又云。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又云。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主一身之表。六經中最外一層。故表病俱屬太陽。但有表中之表。病在肌腠則有汗。宜桂枝湯。病在膚表則無汗。宜麻黃湯。兩法用之得當。一劑可愈。又有脈微惡寒。面色反有熱色而身癢。是邪欲出而未得遽出。必得小汗而解。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又有服桂枝湯。大汗出後。

白話文:

《傷寒論》說:太陽經所對應的疾病症狀包括脈象浮、頭部和頸部肌肉強直性疼痛以及怕冷。 又說:太陽經疾病的特徵爲發熱出汗、畏風、脈搏緩慢等症狀,則稱爲“中風”。 又說:“太陽中風”是指陽氣浮動且陰氣虛弱的情況。陽氣浮動會導致自發性的熱感;陰氣虛弱則會引發汗水自然流出。患者會出現緊縮狀惡寒、顫抖式畏風及全身發燙的症狀,並伴有鼻子發出聲音或乾嘔的現象,此時應使用桂枝湯治療。 另一種情況是,“太陽病”的表現形式爲頭痛發燒、身體痠痛、腰部疼痛、關節疼痛、畏風無汗並伴隨呼吸困難等現象時,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緩解病情。” 太陽經掌管人體表面的所有部位,在六個經絡系統中的最外部一層,因此所有與皮膚有關的問題都屬於太陽經範疇。但是根據病症的不同位置,可以分爲淺層(肌膚)和深層(皮下組織)。如果病變位於肌膚層面並且出現流汗現象,適合採用桂枝湯進行治療;若病變發生在膚表層次沒有流汗現象,應當選擇麻黃湯作爲治療方法。這兩種方法運用恰當的話,只需一次劑量即可治癒。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即脈搏輕微、臉色反而呈現出熱度較高而且身上瘙癢難耐的狀態,這表明病毒想要排出體外卻未能立即排出來,必須通過微微出汗才能得到解決。這時建議採取桂枝麻黃各一半組成的方劑來進行調理。還有另一種情況下,病人在接受了桂枝湯後大量出汗之後...

形如瘧。日再發。是肌病兼見表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是二方。即上兩法之佐也。然二方能治肌腠膚表之病。不能治經輸之病。太陽之經輸在背。內經云。邪入於輸。腰背乃強。論中以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用葛根湯。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用桂枝加葛根湯。二方亦上兩法之佐也。

但兩法俱是太陽本寒之症。故方中取用辛熱之品。若太陽標熱之自汗症。不得徑用桂枝湯。宜用芍藥甘草湯。以各症與桂枝症無異。惟腳攣急獨異。是太陽之標熱合少陰之本熱之病也。無汗症。不得用麻黃湯。宜用麻杏甘膏湯。以各症與麻黃證相似。惟初起口渴發熱而無惡寒。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和方法:

「形如瘧,日再發,是肌病兼見表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如果病情表現為像瘧疾一樣,每天發作兩次,這是皮肉疾病同時出現外感病症的情況,應該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治療。這個方子是由兩個不同的方劑組成,可以幫助改善皮膚、肌肉以及外表層的問題。

「然而這兩個方子只能夠治療皮膚表面的疾病,無法治療經絡系統的疾病」:但是這兩個方子只適用於治療皮膚表面的疾病,對於經脈系統的疾病並沒有療效。

「太陽經絡位於背部,根據《內經》所言,當邪氣侵入到經絡時,腰部和背部會變得僵硬」:太陽經絡的位置是在後背上,在《內經》中有提到,當邪氣進入到經絡的時候,人的腰部和背部就會變得非常緊繃。

「在《傷寒論》中,當頸部和背部僵硬且有畏風怕冷、不出汗等症狀時,可以用葛根湯;當頸部和背部僵硬且出汗多、畏風怕冷等症狀時,則需要用桂枝加葛根湯」:在《傷寒論》中,當人出現頸部和背部僵硬、畏風怕冷、不出汗等症狀時,可以使用葛根湯進行治療;當這些症狀加上出汗多、畏風怕冷等情況時,就需要使用桂枝加葛根湯了。

「以上兩個方子也是對應前兩個治療原則的輔助方子」:上面介紹的兩個方子都是為了配合前面所述的兩個治療原則而使用的輔助性方子。

「但是這兩個治療原則都屬於太陽經絡本身的寒冷型症候羣,因此在配方中需要用到辛辣溫熱性的藥物」:但是這兩個治療原則都屬於太陽經絡本身屬於寒冷型的症候羣,所以在配方中需要用到一些辛辣溫熱性的藥材。

「如果是太陽經絡外部已經產生高燒不退、大量出汗等症狀,就不能直接使用桂枝湯,而是要用芍藥甘草湯」:如果太陽經絡已經出現高燒不退、大量出汗等症狀,則不能再直接使用桂枝湯,應該改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

「因為這種症候羣具有太陽經絡外部炎熱和少陰經絡內部炎熱的特點」:因爲這種症狀同時具備太陽經絡外部炎熱和少陰經絡內部炎熱的特點。

「對於無汗的症狀也不能直接使用麻黃湯,應

或發汗已身灼熱不似。論雖另別為溫病風溫之證。然節首冠以太陽病三字。蓋指太陽之標熱而言。明明為一隅之舉。不讀內經。不能解也。其云桂枝二越婢一湯。為標內陷於裡陰而化熱。故熱多寒少。而脈微弱。論曰無陽。言無在表之陽也。論曰不可發汗。言不可發太陽之表汗也。

故用此湯。直從里陰而外越之也。此又可借用為上兩法之佐也。

然太陽為表而亦有里。膀胱即太陽之裡也。如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不宜取汗。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令小便利則愈。又有發汗後。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之症。又有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為表症。渴欲飲水為里症。論名曰表裡症。

白話文:

如果已經發汗但身體仍然感到燥熱,這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雖然理論上有另外一種叫做“溫病”和“風溫”的疾病,但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是“太陽病”,指的是太陽系統中的熱量問題。這種情況只是一個特例,如果不瞭解《黃帝內經》,就無法理解它。文中提到了一個藥方——桂枝二越婢一湯,它是治療內部受熱影響導致的輕度高燒、低級寒冷以及微弱脈搏的方法。這個方法是說沒有外部的陽氣存在,也不能使用出汗來解決太陽表面的問題。

因此,應該使用這個藥方,讓熱能從內部向外排出。同時也可以作為上述兩個療程的輔助手段。

然而,太陽不僅代表皮膚表面,還包括深層組織。腎臟就是太陽深層的一部分。例如,在出現太陽病時,如果有發燒且不出汗的情況,並且感覺到胸部悶脅疼痛,排尿困難等症狀,就不適合通過出汗進行治療。可以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這樣就能改善排尿狀況並康復。此外,還有發汗後出現脈搏跳動強烈、排尿困難、微微發熱及口乾舌燥等症狀;或者患有中風引起的持續性發燒超過一週以上,伴有焦躁不安(屬於皮膚表面)和口渴想喝水(屬於深部組織)等症狀。這些都被稱作“表裡症”。

水入則吐。論名曰水逆證。兩證俱宜五苓散。多飲暖水以出汗。此表中里症之治法也。至若大青龍湯。因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為麻黃證之重者而設。小青龍湯。因表不解。水停心下而咳噎。變大青龍湯之大寒大散。而為發汗利水之劑。即是麻黃湯之加減。總不出麻黃湯之範圍。

即若桂枝去芍藥湯。因桂枝症誤下。脈促胸滿而設。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又因前症脈不見促而見微。身復惡寒而設。桂枝加附子湯。因發汗太過。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而設。此因大汗以亡陽。因亡陽以脫液。取附子以固少陰之陽。固陽即所以止汗救液也。

白話文:

當喝水後就嘔吐時,這個情況被稱作「水逆」病證。這兩個病症都適合服用五苓散。喝熱水可以幫助排汗,這是治療表面和內部疾病的療法。至於大青龍湯,是因為脈搏跳動強烈且身體疼痛、沒有流汗卻感到焦慮不安的情況所設計的,適用於麻黃病證嚴重的人羣。小青龍湯則是在皮膚未解開、水分在胸部下方堆積並引起咳嗽的情況下使用,它改變了大青龍湯的大冷大分散佈,成為一種能促使汗水排出和排水的藥物,基本上仍然屬於麻黃湯的範疇內。

對於桂枝去芍藥湯,它是為了處理桂枝病證錯誤地進行手術後出現脈搏快速、胸口悶脅的情況而設計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則是用來解決上述症狀但脈搏不再快速而是變得微弱以及全身怕冷的情況;桂枝加附子湯,則是用來對付由於大量出汗導致不停漏水、畏風、尿道困難、四肢微微僵硬無法自由彎曲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大量的出汗造成陽氣流失,進而又引致液體流失,因此採用了附子來加固腎臟中的陽氣,固定陽氣就是為了防止繼續出汗和輓救液體損失。

推之汗後。病已解復煩。及桂枝症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刺風池風府。卻再與桂枝湯則愈。其用甚廣。總不出於桂枝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八個字之外。須知太陽治法。不外桂枝麻黃二湯。服麻黃湯之後。復有再服桂枝湯之法。服桂枝湯之後。並無再服麻黃湯之法。更須知太陽為寒水之經。

病本寒者較多。病標熱者較少。若標本兼病。亦以熱多寒少為欲愈。治傷寒者當知所重矣。此論太陽病。以桂枝麻黃二湯為主。一線到底。千古注家。無此明晰。外此亦即二湯之更進一步。非離乎二湯之外而立法也。

太陽主一身最外一層。邪從外來。須要驅之使出。服上二湯。尚不能出。或留本經。或侵他經。必藉少陽之樞轉以達太陽之氣而外出也。故小柴胡湯。為太陽篇之要劑。今人不知。擅改為少陽主方。失之遠矣。故無論桂枝證麻黃證。若值三日。九日。十五日。少陽主氣之期。

白話文:

經過治療出汗後,病情已經有所緩解但又再次感到煩躁,或者出現了桂枝症狀的人剛開始服用桂枝湯反而更加煩躁且沒有好轉,可以使用針灸的方法刺激風池和風府穴,然後再服用一次桂枝湯就能痊癒。這種方法適用範圍很廣泛,但是主要都是在桂枝症狀中的頭痛、發燒、出汗和怕風這八個特徵之中。要知道太陽經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桂枝湯和麻黃湯兩種藥物,服用麻黃湯後還有可能需要再次服用桂枝湯;然而服用桂枝湯後就不再需要服用麻黃湯了。此外也要知道太陽經脈是屬於寒冷水性的經脈。

疾病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冷性疾病的比較多,表面的原因通常是熱性疾病相對較少。如果同時存在根本原因和表面原因,那麼通常是以熱性疾病居多、冷性疾病居少的情況下才會逐漸康復。因此,在治療感冒時應該瞭解哪些病症更重要。這個討論的是太陽經脈的疾病,主要依靠桂枝湯和麻黃湯兩個藥物進行治療,一直沿用到現在都十分清晰明確。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他藥物,而不是完全脫離桂枝湯和麻黃湯以外去制定新的療程。

太陽經脈負責身體外部的一層防禦,當病毒入侵時必須把它們排出體外。服用上述兩個藥物仍然無法排除病毒,或者是留在太陽經脈內,或是侵犯其他的經脈,就需要藉助少陽經脈作為轉換器,把太陽經脈的能量向外輸送出去。所以【小柴胡湯】是太陽經脈的重要藥物之一,現如今人們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擅自修改成為少陽經脈的主要配方,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點偏離正道了。所以在任何時候,不管是第三天、第九天還是第十五天,只要是在少陽經脈主宰的時候,不管是否患有桂枝症狀或麻黃症狀的人都可以用小柴胡湯來進行治療。

必藉其樞轉而出。或又見往來寒熱。樞不轉。現出開闔不利之象。胸脅苦滿。胸乃太陽出入之部。脅為少陽所主之樞。默默不欲食。心煩。默默必神機內郁。而心煩喜嘔不欲食。必胃氣不和而喜嘔。嘔則逆氣少疏。故喜也。或涉於心而不涉於胃。則胸中煩而不嘔。或涉於陽明之燥氣。

則渴。或涉於太陰之脾氣。則腹中痛。或涉於厥陰之肝氣。則脅下痞硬。或涉於少陰之腎氣。則心下悸而小便不利。或太陽藉少陽之樞轉已有向外之勢。則不渴身有微熱。或涉於太陰之肺氣。則咳者。皆以小柴胡為主。而隨其或然之證。加減而治之。若太陽病過經不解。先與小柴胡湯。

白話文:

必須依靠它的樞轉才能出來。或者又有往來寒熱的症狀出現。如果樞轉不動了,則會出現開闔不利的現象。胸部和脅部感到痛苦滿脹。胸部是太陽進出的地方,脅部則是少陽主管的樞機。心中默默地不想吃東西,並且煩躁不安。心中的煩悶一定是由於內臟機能受阻所致,而且不喜歡吃飯、容易嘔吐也是因爲胃氣不調導致的喜歡嘔吐。嘔吐則會使逆氣稍微疏散一些,所以會感覺舒服些。有時可能涉及到心臟而不是胃部,就會覺得胸口發癢但不會嘔吐;有時候可能會涉及陽明經絡中的乾燥氣息,從而口渴;有時候可能會涉及太陰經絡中的脾氣,從而腹部疼痛;有時候可能會涉及厥陰經絡中的肝臟氣息,從而使脅部下面變得堅硬;還有時候可能會涉及少陰經絡中的腎臟氣息,使人心跳加速並且排尿困難。當太陽藉助於少陽的樞轉動時已經有向外面的趨勢的時候,就不會口渴並伴有輕微發熱的情況發生。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與太陰經絡有關的肺氣問題,即咳嗽症狀的發生。所有這些病症都可以用小柴胡湯作爲主要藥物來治療,並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適當的增減處理。如果是太陽病經過一段時間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的話,應該首先使用小柴胡湯來進行治療。

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與大柴胡湯下之。以平其胃則愈。凡太陽篇有柴胡之方。或因其病象有從樞欲達之意。而以柴胡達之。抑因其久郁未解之邪。而以柴胡可以從樞達之。無非乘機利導之法。亦即麻黃桂枝二湯進一步之佐也。

推而言之。太陽之氣外行於胸膈。不能外而病於內。實則為大小陷胸湯證。虛則為諸瀉心湯證。且太陽之氣。上行而至於頭。下行而歸於腹。不能上而病於下。從背而下結於胞室。則為桃仁承氣湯證。從胸而下瘀於胞室。則為抵當湯證。何莫非桂枝麻黃二湯應用不用。或用之失法所致哉。

白話文:

如果嘔吐不停、胸口緊張不適、輕度焦慮不安,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清熱通便,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就能痊癒了。在《傷寒論》太陽病章節中有許多使用柴胡的處方,有的是因為病情表現出肝膽經脈循環系統想要疏洩的意思,所以用柴胡幫助疏洩;有的是因為長期積聚不解的邪氣,用柴胡能夠通過肝膽經絡進行疏洩。這都是順應時機引導的方法,也是對麻黃和桂枝兩種藥物更深入使用的輔助方法。

再來說說太陽經脈的功能:它在外運行到胸部和頸部,應該向外而不該向內生病。如果是實症就屬於【小陷胸湯】的範疇,虛症就是各種【瀉心湯】適用的情況。而且太陽經脈向上走動到頭部,向下延伸至腹部,如果不往上面去而在下面生病,那麼就會從背部往下發展到子宮部位,成為【桃仁承氣湯】的病症;如果從胸部往下淤堵到子宮部位,就成了【抵當湯】的病症。這些情況哪一個不是桂枝和麻黃兩味藥物是否使用得當或者使用方法錯誤所導致的呢?

蓋太陽經正治法。不過二十餘條而已。其他則皆權變法。斡旋法也。假使治傷寒者。審其脈之或緩或緊。辨其症之有汗無汗。則從而汗之解之。如桂枝麻黃等法。則邪卻而病除矣。其或合陽明。或合少陽。或合三陽者。則從而解之清之。如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葛根加半夏湯治合病不下利而但嘔者。

黃芩湯治太陽少陽合病而自利。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合病而嘔者。如白虎湯治三陽合病。其云腹滿者。為陽明經熱合於前也。其云身重者。為太陽經熱合於後也。其云難以轉側者。為少陽經熱合於側也。其云口不仁而面垢者。熱合少陽之腑也。其云譫語者。熱合陽明之腑也。

白話文:

大意是:太陽經正治的方法不過二十餘條,其他的都是權變法、斡旋法。如果治療傷寒的人能夠審察脈象或者緩或者緊,並且辨別病症是否有出汗的情況,則可以採用發汗和解散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例如使用桂枝湯和麻黃湯等等方法,那麼邪氣就會被驅逐出去,病情也就消除了。如果是合併陽明經、少陽經或者是三個陽經的話,則可以根據情況採取解除熱毒或是清除內火的方法來進行治療,比如用葛根湯治療太陽與陽明併發病出現腹瀉的症狀;用黃芩湯治療太陽與少陽併發病並且自己拉肚子的現象;用黃芩加上半夏生薑湯治療合併病但是嘔吐現象的發生;用白虎湯治療三個陽經合併病的時候,如果有腹部脹滿的情況是因爲陽明經熱氣在前面結合了,身體沈重則是由於太陽經熱氣在後面結合了,難以轉動側臥則是因爲少陽經熱氣在側面結合了,口中沒有感覺而且臉上長痘瘡的原因在於熱氣已經跟少陽的臟器相結合了,胡言亂語則是因爲熱氣已經跟陽明的臟器相結合了。

其云遺尿者。熱合太陽之腑也。既審其為三陽之合。又必得自汗出之的證。而後用白虎湯之的方。斯邪分而病解。此為正治之法。顧人氣體有虛實之殊。臟腑有陰陽之異。或素有痰飲痞氣。以及咽燥淋瘡汗衄之疾。或適當房室金刃產後亡血之餘。是雖同為傷寒之候。不得竟用麻桂之法矣。

於是有旋覆代赭石湯。治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是胃氣弱而未和。痰氣動而上逆之症。有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吐下後邪解。而為飲發之證。金匱云。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又云。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身瞤。劇者必有伏飲。

白話文:

古人說的「遺尿」,指的是熱氣聚集在太陽經絡的病症。如果已經確認是三陽經絡的合併症狀,並且有自己流汗的確切證據,接著使用白虎湯的確切方子,就能使邪氣分離,病情得到緩解。這就是正確治療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人們的體質有虛實的不同,臟腑也有陰陽的差異。例如,原本可能就有痰飲、痞氣,或者咽喉乾燥、淋瘡、出汗等疾病,或是剛好經歷過房事、金刃傷口、產後失血的情況。即使表現出傷寒的症狀,也不能完全按照麻桂的方法來治療。

因此,就有了旋覆代赭石湯,用來治療傷寒後的汗吐下解,出現心下痞硬、嘔吐不停,這是胃氣衰弱尚未恢復和調,痰氣被動向上逆襲的症狀。還有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用於治療吐下後邪氣解除,卻引發飲食過量的症狀。金匱記載,膈間有飲食積聚,會導致喘息滿脹,心下有硬塊;又說心下有痰飲,胸脅部感到堵塞不暢,頭暈目眩;還提到身體震顫、癱軟,嚴重的可能有潛藏的飲食積聚。

其云發汗則動經者。言無邪可發。而反動其經氣也。有承氣湯。治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必衄。以陽熱太重。以此湯承在上之熱氣而使之下也。有奔豚。以治傷寒二三日。心悸而煩。補中氣以生心血。有炙甘草湯。治脈結代。心動悸。啟腎陰以行於脈道。有四逆湯。

治發熱頭痛。脈反沉。身體疼痛。扶腎陽以救其虛陷。是為權變之法。而用桂枝麻黃等法。又不能必其無過與不及之弊。或汗出不徹。而邪不外散。則有傳變他經。及發黃蓄血之病。如中風以火劫汗。則兩陽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甚則見發噦譫語。捻衣摸床諸危症。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醫文字的簡要解說:

  • 發汗:指使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人出汗,通常用來治療感冒、流感和其他類似疾病。
  • 承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常被用來治療腸胃問題和消化不良。
  • 奔豚:是指一種病症,特徵是在胸悶、心跳加速時會感到恐慌和不安。
  • 炙甘草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常用來調理心臟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
  • 脈結代:是指脈搏跳動緩慢且不規律的情況。
  • 四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常被用來治療四肢冰冷、手腳麻木等情況。
  • 桂枝麻黃等法:指的是某些傳統中醫療法治療感冒的方法,例如服用桂枝、麻黃等草本植物製成的藥品。

這些都是中醫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治療方法,在現代醫學中有不同的解釋和應用方式,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並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

服藥得小便利者。方可治之。如桂枝證外不解。而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得自下乃愈。若小腹急結。有桃仁承氣湯之輕攻法。如麻黃證表不解。脈微而沉。其人狂。其邪反不結於胸。而直下於少腹而硬滿。為瘀熱在裡。又身黃脈沉結。小便自利。不為水而為血。其血不能自下。

必攻而始下。又有抵當湯之峻攻法也。或汗出過多而並傷其陽氣。則有振振擗地。肉瞤筋惕。為真武湯之證。有發汗後血液內亡。身疼痛。脈沉遲者。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證。有發汗過多虛其心氣。其人叉手冒心喜按者。為桂枝甘草湯證。有發汗後虛其腎氣。臍下悸。

白話文:

服用藥物後如果尿液變得通暢了,纔可以治療它。如果有桂枝證的症狀沒有解決,並且熱氣凝結於膀胱,病人表現出瘋狂的狀態,只有經血自然流出才能痊癒。但如果腹部緊張、結實,則需要用桃仁承氣湯來輕度攻擊。 如果是麻黃證的症狀未解,脈搏輕微並且下沈,病人的狀態表現爲瘋狂,那麼邪氣反而不會聚集到胸部,而是直接向下進入小腹並使其硬化和膨脹,這是因爲體內的淤積熱量導致的。同時身體發黃,脈象緊縮,雖然排尿正常但不是因爲喝水過多而導致的,是因爲體內出血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行猛烈的攻擊,可以使用抵當湯來進行劇烈的攻擊療法。 有時出汗太多會傷害陽氣,就會出現顫抖、肌肉鬆弛等症狀,這是真武湯的適應症; 發汗之後內臟失血會導致全身疼痛,脈搏緩慢的情況,這時應該用桂枝加大棗生薑人參的新方子——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大量發汗會使心臟功能虛弱,患者會出現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喜歡被按摩的現象,這說明該使用桂枝甘草湯; 發汗過後腎臟的功能也會變弱,臍部下方會有跳動的感覺。

欲作奔豚。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有發汗後傷其中氣。不能運行升降而腹脹滿。為厚朴生薑甘草人參半夏湯證。有發汗後反惡寒。陰陽兩虛。為芍藥甘草附子湯證。且有更發汗。小發汗。論中有論而無方。亦可以意會之。是為斡旋之法。學者宜究心焉。

白話文:

有人出現「奔豚」症狀,可能是因為服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引起的;有人在發汗治療後損傷了脾胃功能,導致腹部腫脅、全身浮腫,可能需要用【厚朴 生薑 甘草 人參 半夏 湯】來治療;有人在發汗治療後反而感到寒冷,可能是陰陽兩虛,可以用【芍藥 甘草 附子 湯】來調理。此外,還有其他情況下需要進行發汗治療,但有些情況沒有明確指出用什麼方劑,也可以根據病情自行判斷使用適當的方法。學習中醫的人應該要深入研究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