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輯義》~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傷寒論有二本。一為宋本。系宋治平中高保衡等校定。一為金成無己註解本。而金匱玉函經。亦是傷寒論之別本。同體而異名者。蓋從唐以前傳之。大抵與千金翼所援同。(外臺。柴胡加芒硝湯方後。引玉函經。方與今本符。)脈經外臺秘要所引。互有少異同。方有執以降諸家注本。
盡原成本。(案成本。今收醫統正脈中。而又有汪濟川王執中張遂辰等校本。余家所藏。獨為元版。蓋系聊攝之舊本。)而又有小小異同者。蓋各家以意所改。非敢有別本而訂之。方氏所謂蜀本。程氏所謂古本。未知何代所刊。特可疑耳。今行宋板。明趙開美所翻雕。雖非原本。
白話文:
一傷寒論有二本。一為宋本。系宋治平中高保衡等校定。一為金成無己註解本。
現在有兩個版本的《傷寒論》,一個是宋朝治平年間高保衡等人校定的宋版,另一個是金朝成無己註解的版本。
而金匱玉函經。亦是傷寒論之別本。同體而異名者。蓋從唐以前傳之。大抵與千金翼所援同。(外臺。柴胡加芒硝湯方後。引玉函經。方與今本符。)
而《金匱玉函經》也是《傷寒論》的另外一個版本,只是名稱不同。這些版本都是從唐朝以前流傳下來的,內容和《千金翼》引用的內容大多相同。例如《外臺祕要》在柴胡加芒硝湯方後引用了《金匱玉函經》的內容,與現在的版本一致。
脈經外臺祕要所引。互有少異同。方有執以降諸家注本。
《脈經》、《外臺祕要》中引用的內容,有一些差異。現在流行的版本大多是後人注釋的,例如王執中的注釋本。
盡原成本。(案成本。今收醫統正脈中。而又有汪濟川王執中張遂辰等校本。餘家所藏。獨為元版。蓋系聊攝之舊本。)
現在也有一些版本保留了最原始的版本,例如《醫統正脈》中收錄了成本,還有汪濟川、王執中、張遂辰等人的校訂本。我家裏收藏的版本是元朝的版本,應該算是流傳下來的舊本。
而又有小小異同者。蓋各家以意所改。非敢有別本而訂之。方氏所謂蜀本。程氏所謂古本。未知何代所刊。特可疑耳。
雖然這些版本都有細微的差異,但大多都是後人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修改,而不是刻意創造出不同的版本。方氏的所謂“蜀本”和程氏的所謂“古本”,年代不明,非常可疑。
今行宋板。明趙開美所翻雕。雖非原本。
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宋版的翻刻本,是明朝趙開美翻刻的。雖然不是原本,但也是比較可靠的版本。
文字端正。不失治平之舊格。(成氏注本。又有少異。唯明理論所載。或有與宋本文同者。又案李時珍本草綱目。人參柴胡。惟張仲景傷寒論。作人蓡茈胡。今世未見此本。唯成註釋音。載蓡音參。茈音柴。的知古本如此。)今原文一遵宋版。而諸本異同。盡注各條下。以備參考。
一書名輯義。每條必鑽研諸家註解。虛心夷考。衡別是非。採輯其最允當於本文者。或一條止一二家。或一條兼眾說。大抵以文義相須為先後。不敢拘注家之世次。刪冗語節要義。不致彼此迭見。眩惑心眼。要使文義較著。旨趣融貫而已。但其中脫文誤字。其義難領會者。則姑舉數說。
白話文:
書中文字皆以正體呈現,並保留了古籍的傳統格式。部分內容可能與其他版本略有差異,但都參考了宋版及其他版本,並在各條目下註明異同,方便讀者比對。
書中對於每條文字都參考了多位醫家的註解,並經過嚴謹的考證和分析,選擇最符合本文的解讀。有些條目只引用一兩個醫家的觀點,有些則兼顧眾說,以文義相輔相成為順序,不拘泥於醫家地位。刪去冗餘文字,精簡要義,避免重複,讓文章清晰易懂,融貫整體脈絡。部分脫文誤字難以理解的,則列舉數種說法供參考。
不敢判其然否。以俟來哲。所輯入諸家。一仿金壇王氏之義例。〔成〕者。無己也。(傷寒論註解)〔趙〕者。嗣真也。〔宸〕者。沈亮宸也。(以上二家。系仲景全書中所引。)〔兼〕者。張兼善也。(系準繩所引。)〔王〕者。宇泰也。(傷寒準繩)〔方〕者。有執也。
(傷寒條辨)〔喻〕者。昌也。(傷寒尚論篇)〔徐〕者。彬也。(傷寒原方發明)〔程〕者。應旄也。(傷寒後條辨)〔錢〕者。潢也。(傷寒溯源集)〔柯〕者。琴也。(傷寒論注)〔周〕者。揚俊也。(傷寒三注)〔張〕者。璐也。(傷寒纘論)〔志〕者。張志聰也。
(傷寒論集註)〔印〕者。傷寒宗印也。(張志聰著)〔錫〕者。張錫駒也。(傷寒直解)〔魏〕者。荔彤也。(傷寒論本義)〔三〕者。王三陽也。(傷寒綱目)〔汪〕者。琥也。(傷寒辨注)〔閔〕者。芝慶也。(傷寒闡要編)〔林〕者。瀾也。〔沈〕者。明宗也。〔鄭〕者。
白話文:
不敢断言其是否正确,留待后来的学者评判。所收录的各家观点,一是仿效金坛王氏的义例。标注“成”者,指成无己;“赵”者,指赵嗣真;“宸”者,指沈亮宸。以上两位,出自《仲景全书》所引。标注“兼”者,指张兼善,出自《伤寒准绳》所引;“王”者,指王宇泰,出自《伤寒准绳》;“方”者,指方有执。
“喻”者,指喻昌,出自《伤寒尚论篇》;“徐”者,指徐彬,出自《伤寒原方发明》;“程”者,指程应旄,出自《伤寒后条辨》;“钱”者,指钱潢,出自《伤寒溯源集》;“柯”者,指柯琴,出自《伤寒论注》;“周”者,指周扬俊,出自《伤寒三注》;“张”者,指张璐,出自《伤寒纘论》;“志”者,指张志聪。
“印”者,指《伤寒宗印》,张志聪所著;“锡”者,指张锡驹,出自《伤寒直解》;“魏”者,指魏荔彤,出自《伤寒论本义》;“三”者,指王三阳,出自《伤寒纲目》;“汪”者,指汪琥,出自《伤寒辨注》;“闵”者,指闵芝庆,出自《伤寒阐要编》;“林”者,指林澜;“沈”者,指沈明宗;“郑”者,指郑……。
重光也。〔知〕者。程知也。〔駒〕者。吳人駒也。(以上六家。系金鑑所引。)〔鑑〕者。乾隆御纂醫宗金鑑也。〔吳〕者。儀洛也。(傷寒分經)〔舒〕者。詔也。(再重訂傷寒論集註)此余不專疏釋。而別立論。以闡發本經之義者。作注外之注。附各條後。其姓氏書目。
以涉繁瑣。今不揭示於此。
一注家有為新奇之說者。遽見之則似可依據。然其實大眩惑後人。如是者。則略加辨駁。亦注於各條之後。
一古今方書。用仲景方立醫案。及為之加減者。足以啟發運用之機。故隨所見。而附各方後。
一文字訓釋。非醫家可深研。然𠘧𠘧溫溫劑頸擗地之類。不究其義。於臨證施理之際。不無疑滯。故細檢查考。多方引、證。亦附條末。非敢騖博也。
一論中誤文脫字。不敢妄加刪改。並注各條後。本漢儒尊經之遺意而已。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介紹《傷寒論》的注釋情況。其中提到六家注釋的作者姓名,以及注釋的內容,還有作者的姓氏書目等。另外,作者也提到了一些其他相關資訊,例如古今方書、文字訓釋、誤文脫字等,並說明了自己對於這些內容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