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傷寒論輯義》~ 序

回本書目錄

1.

許叔微曰。讀仲景論。不能博通諸醫書。以發明其隱奧。專守一書。吾未見能也。余蚤奉家庭之訓。讀傷寒論。間從一二耆宿。有所承受。然既無超卓之才。何有創闢之識。因循苟且。粗領會崖略。以為臨證處方之資。忽忽二十餘年矣。唯癖嗜聚書。以所入之贏。頗多儲蓄。

如傷寒一科。殆至四十餘家。以事務倥傯。不克顓心於抽繹。僅供一時披尋耳。會丙辰秋。為人講斯書。因顧世為仲景書者。或謂傷寒論。只當於原文中。字櫛句比。參證互明。以求其歸趣。別開心眼。後世注家。迂腐之談。無益方術。一概抹殺而可矣。是蓋性高明者。宜如此也。

如余則謂宋元而降。解釋此書者。亡慮數十家。深討搜窮。各竭其心。其間雖意見各出。得失互存。均之非無追溯仲景淵源者焉。嗚呼。余也才識不能逮今人。安能望於前賢。矧竭一人之心力智巧。乃孰與假數百年間。數十賢之所竭心力智巧。而以為吾有也。於是公私應酬之暇。

白話文:

許叔微說,讀了張仲景的著作,卻無法廣泛通曉其他醫學書籍,用來解開其中的深奧之處。專門守著一本書,我還未見有人能做到。我早年接受家庭的教育,讀了《傷寒論》,間接從一二位年長的師傅那裡學習了一些知識。然而,由於才能不足,又何談創新的見解呢?我只是遵循常規,大致理解一些基本概念,作為臨牀診治和配方的基礎。這樣過去了二十餘年。我對於收集書籍十分偏愛,用我獲得的盈餘,大都儲蓄起來。

像《傷寒論》這類的醫學典籍,我大概蒐集了四十餘種。但由於事務繁忙,未能專心研究,只是匆匆瀏覽。在丙辰年的秋天,為他人講解這本書。因此思考,世上對於張仲景著作的解讀,有的人認為,《傷寒論》只需要在原典中,逐字逐句比較,相互印證,以求得其歸宿和真義,開拓新的視野。後世的注釋家,多言迂腐,對醫術沒有實質幫助,應該全部摒棄。這種做法,適合於天賦高明的人。

至於我,則認為從宋代到元代,解讀此書的人不下數十家。他們深入研究,各盡其心。期間雖然觀點各異,得失相兼,但都能追溯到張仲景的理論根源。唉,我的才能和知識,無法達到當今人的水平,又怎能期望超越前輩?況且,單獨一人的心力和智慧,如何能與數百年間,數十位賢者的努力相比呢?因此,在公事和私人活動的空閒時間裡。

陳所儲蓄。逐條歷考。旁及他書。廣求密搜。沉思默想。竊原許氏之旨。而期闡發其隱奧。臨證以辨疑。處方得精當而已。遂錄以成一書。亦聊便於講肄。是吾志也。而取誚於高明者。吾不憂也。凡七卷。名曰傷寒論輯義。昔人云。易稿則技精。屢𠠇利則藝進。是書之成。但恐決擇未精。

或失繁蕪。輯以徯他日之刪汰云爾。歲享和紀元春二月望。直舍書。

丹波元簡廉夫

白話文:

傷寒論輯義序

陳某所儲蓄的資料,逐條歷經考證,並參閱其他書籍,廣泛搜尋,仔細探究。沉思默想,竊取許氏(指許慎)的精髓,期望能闡發其深奧之處,臨證時用來辨別疑難,處方能精準有效。於是將這些整理成一本書,也方便講授和學習,這就是我的心願。即使被高明之士批評,我也毫不擔心。此書共七卷,命名為「傷寒論輯義」。

古人說:「反覆修改就能精益求精,多次練習就能技藝進步。」此書的完成,只是怕我抉擇不夠精確,可能過於繁雜,才留待日後再刪減而已。

歲次享和紀元春二月望,直舍書。

丹波元簡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