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輯義》~ 卷七 (8)
卷七 (8)
1.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陰證略例曰。若陰陽易。果得陰脈。當隨證用之。若脈在厥陰。當歸四逆湯。送下燒裩散。若脈在少陰。通脈四逆湯。送下燒裩散。若脈在太陰。四順理中丸。送下燒裩散。證治準繩曰。嘗治傷寒病未平復。犯房室。命在須臾。用獨參湯。調燒裩散。凡服參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藥不可執一也。
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
〔錢〕凡大病新瘥。真元大虛。氣血未復。精神倦怠。餘熱未盡。但宜安養。避風節食。清虛無欲。則元氣日長。少壯之人。豈惟復舊而已哉。若不知節養。必犯所禁忌。而有勞復女勞復食復飲酒復劇諸證矣。夫勞復者。如多言多慮。多怒多哀。則勞其神。梳洗澡浴。早坐早行。
則勞其力。皆可令人重複發熱。如死灰之復燃。為重複之復。故謂之復。但勞復之熱。乃虛熱之從內發者。雖亦從汗解。然不比外感之邪。可從辛溫發散取汗也。故以枳實梔子豉湯主之。惟女勞復。雖為勞復之一。而其見證危險。治法迥別。多死不救。所以吳綬謂前人有大病新瘥。
如大水浸牆。水退牆蘇。不可輕犯之喻也。〔喻〕勞復。乃起居作勞。復生餘熱之病。方注作女勞復。大謬。
病源候論曰。傷寒病新瘥。津液未復。血氣尚虛。若勞動早。更復成病。故云復也。若言語思慮。則勞神。梳頭澡洗則勞力。勞則生熱。熱氣乘虛。還入經絡。故復病也。又大病之後。脾胃尚虛。穀氣未復。若食豬肉腸血肥魚。及久膩物。必大下利。醫所不能治也。必至於死。
若食餅𦻎黍飴餔炙膾棗慄諸果脯物。及牢強難消之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適以藥下之。則胃虛冷。大利難禁。不可下之。必死。下之亦危。皆難救也。
枳實梔子湯方。(○成本。玉函。子下。有豉字。)
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擘),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納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清漿水。千金。作酢漿。千金翼同。空煮取四升。玉函。作空煎減三升。納大黃。成本。作加大黃。子下。成本。有大字。無服之愈三字。五六枚。千金。外臺。作一枚。)
〔成〕勞復。則熱氣浮越。與枳實梔子豉湯以解之。食復則胃有宿積。加大黃以下之。〔汪〕勞復證。以勞則氣上。熱氣浮越於胸中也。故用枳實為君。以寬中下氣。梔子為臣。以除虛煩。香豉為佐。以解勞熱。煮以清漿水者。以瘥後復病。宜助胃氣也。〔周〕如果虛勞而復。
當用補矣。乃立此湯。雖曰勞復。實食復也。何也。新瘥未必大勞。或偶不慎起居。致食不能消化者有之。若有宿食。竟自過飽矣。故枳實寬中破結。梔子散熱除煩。香豉解虛熱微汗。合三物之苦寒。主勞傷之復熱也。如多食停滯。因生熱者。必按之痛。宜加大黃去之。快愈之速。
白話文: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陰虛證的例子:如果陰陽失調,確實是陰虛脈象,就應該根據具體症狀用藥。如果脈象在厥陰,就用「歸脾湯」並配合「燒裩散」服用;如果脈象在少陰,就用「通脈四逆湯」並配合「燒裩散」服用;如果脈象在太陰,就用「四君子湯」並配合「燒裩散」服用。治療原則:曾經治療過傷寒病未痊癒就過度房事,性命垂危的病人,用「獨參湯」配合「燒裩散」,總共服用參藥一、二斤以上,治愈三、四個病人。可見用藥不能死守一種方法。
大病痊癒後,勞累而復發的疾病,用「枳實梔子湯」治療。
凡是大病初癒,元氣大傷,氣血尚未恢復,精神倦怠,餘熱未盡,就應該好好休息,避免風寒,節制飲食,保持心境平和,這樣元氣才能逐漸恢復。年輕力壯的人,不僅能恢復到以前狀態,甚至還能更好。如果不懂得保養,必然違反禁忌,就會出現勞復、女勞復、食復、飲酒過度等症狀。所謂勞復,比如說話過多、思慮過多、生氣過多、悲傷過多,就會傷神;梳頭、洗澡、過早起床、過早行走等,則會傷身,都會導致再次發熱,如同死灰復燃,所以稱為「復」。但勞復的發熱,是虛熱由內而發,雖然也能通過出汗來緩解,但不同於外感邪氣,不能用辛溫藥發散以求出汗。所以用「枳實梔子豉湯」來治療。但是「女勞復」,雖然也是勞復的一種,但其表現的症狀危險,治療方法也完全不同,很多都無法救治。吳綬比喻大病初癒就像牆壁被大水浸泡,水退了牆壁也恢復了,但不能輕易觸碰,以免再次受損。勞復是指起居勞累,導致餘熱再次發作的疾病,「女勞復」的解釋有誤。
《病源候論》說:傷寒病初癒,津液尚未恢復,氣血仍然虛弱,如果過早勞動,就會再次生病,所以稱為「復」。如果說話、思慮過多,則傷神;梳頭、洗澡則傷身,勞累就會產生熱,熱氣乘虛而入經絡,所以再次生病。而且大病之後,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尚未恢復,如果吃豬肉、血腸、肥魚以及油膩的食物,必然會導致嚴重腹瀉,難以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
如果吃餅、糕、黍米、飴糖、炙肉、膾、棗、栗、果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然會再次積熱。如果用藥下瀉,則會導致胃虛寒,腹瀉不止,難以控制,不能下瀉,否則必死,下瀉也有危險,都很難救治。
枳實梔子湯方:
枳實(三個,炙烤)、梔子(十四個,掰開)、豉(一升,用棉布包好)
以上三味藥,用清水七升,先煎煮到四升,加入枳實、梔子,煎煮到二升,再加入豉,再煮五六沸,過濾去渣,溫服,分二次服用,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如果還有宿食,可以加入大黃,如同棋子大小,五六粒,服用,直到痊癒。
勞復,熱氣浮越,用枳實梔子豉湯來解;食復,胃有宿積,加大黃來瀉下。勞復的症狀,因勞累導致氣上逆,熱氣浮越於胸中,所以用枳實為主藥,以寬中降氣;梔子為臣藥,以除虛煩;香豉為佐藥,以解勞熱;用清水煎煮,是因為初癒復病,應該有助於胃氣恢復。如果屬於虛勞而復發,就應該補益,設立這個方子,雖然叫做勞復,實際上是食復。為什麼呢?新癒的人不一定很勞累,或者偶然不小心起居,導致食物不能消化,也有這種情況。如果還有宿食,其實就是過量飲食了。所以枳實寬中消積,梔子清熱除煩,香豉解虛熱,微微出汗,三味藥的苦寒之性,主治勞傷導致的復發熱症。如果因為多食停滯,導致生熱,一定會按壓疼痛,應該加大黃來瀉下,可以迅速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