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傷寒論輯義》~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原注】花。一作眵。)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花下。玉函。有眼胞赤三字。千金翼。作痂胞赤花。巢源。作眯。)

〔成〕大病新瘥。血氣未復。餘熱未盡。強合陰陽得病者。名曰易。男子新病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得病。名曰陽易。婦人新病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得病。名曰陰易。(案以上。出巢源。)以陰陽相感動。其餘毒相染著。如換易也。其人病身體重。少氣者。損動真氣也。

少腹裡急。引陰中拘攣。膝脛拘急。陰氣極也。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者。感動之毒。所易之氣。熏蒸於上也。與燒褌散。以道陰氣。〔錢〕男女一交之後。自然元氣空虛。餘邪錯雜於精氣之中。走入精隧。溢入經絡。乘其交後虛隙之中。入而浸淫於臟腑筋骨脈絡俞穴之間。

則正氣因邪而益虛。邪氣因虛而益盛。故有此陰盛陽衰之諸證也。邪入陰經。身體必重。真陽虧損。三焦不運。宗氣不行。所以少氣。邪從陰竅。而溜入少陰厥陰。故少腹裡急。若裡急之甚。或引陰中拘攣。皆陰邪之所致也。陰邪在下。而虛陽上走。故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

眼中生花。下焦虛冷。所以膝脛拘急也。此真所謂陰陽之患。故以燒褌散主之。

肘後方。兩男兩女。並不自相易。則易之為名。陰陽交換之謂也。

方云。傷寒。包中風而言也。易猶交易變易之易。言大病新瘥。血氣未復。強合陰陽。則二氣交感。互相換易。而為病也。

燒褌散方

婦人中褌近隱處。取燒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婦人病。取男子褌燒服。(成本。玉函。作上取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剪當燒灰。)

〔錢〕男女之交媾。易所謂二氣感應。以相與也。以未淨之邪。隨交合之情。精神魂魄。無不動搖。翕然而感。感而遂通。混入於少陰之裡。故以近隱處之裩襠。引出其陰中之邪。所謂物從其類。同氣相求之義也。〔鑑〕男女裩襠。濁敗之物也。燒灰用者。取其通散。亦同氣相求之義耳。

服後或汗出。或小便利則愈。陰頭微腫者。是所易之毒。從陰竅而出。故腫也。

傷寒蘊要曰。陰陽易。仲景治以燒裩散。活人書。以豭鼠屎湯。栝蔞根竹茹湯。竹皮湯。當歸白朮散之類主之。易老分寒熱而治。若傷在少陰腎經。有寒無熱者。以附子湯。調下燒裩散。若傷在厥陰肝經者。以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附子。送下燒裩散主之。如有熱者。以鼠屎竹茹湯之類。送下燒裩散主之。要在審察脈症。分其冷熱而治矣。

白話文: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傷寒導致陰陽失調而生病。患者身體沉重、氣短、小腹裡急,可能伴隨陰部拘攣、熱氣上衝胸部、頭重如裹不想抬頭、眼睛分泌物增多(或眼瞼紅腫、長瘡痂)。膝蓋和小腿拘急者,可用燒褌散治療。

大病初癒,氣血尚未恢復,殘餘的病邪未盡,強行行房事而導致陰陽失調生病,稱為「易」。男子大病初癒尚未痊癒,與女子行房事而生病,稱為陽易;女子大病初癒尚未痊癒,與男子行房事而生病,稱為陰易。陰陽相互影響,病邪互相感染,如同互相交換一樣。患者身體沉重、氣短,是因為損傷了真氣。小腹裡急、陰部拘攣、膝蓋和小腿拘急,是陰氣極盛的表現。熱氣上衝胸部、頭重如裹不想抬頭、眼睛分泌物增多,是病邪的影響,導致失調之氣上衝所致。使用燒褌散,可以疏通陰氣。

男女交合後,元氣自然虛弱,殘餘的邪氣混雜在精氣之中,進入經絡,趁著交合後虛弱的時機,侵襲臟腑、筋骨、經脈和穴位。

因此,正氣因邪氣而更加虛弱,邪氣因虛弱而更加旺盛,所以出現陰盛陽衰的各種症狀。邪氣入侵陰經,身體必然沉重;真陽虧損,三焦氣機不暢,宗氣運行受阻,所以氣短;邪氣從陰部入侵,進入少陰經和厥陰經,所以小腹裡急。如果裡急甚劇,可能導致陰部拘攣,都是陰邪造成的。陰邪在下,虛陽上走,所以熱氣上衝胸部,頭重如裹不想抬頭;眼睛分泌物增多是因為下焦虛寒,所以膝蓋和小腿拘急。這是典型的陰陽失調的疾病,所以用燒褌散治療。

《肘後方》中記載,即使男女雙方都不是在病癒後不久就發生性行為,只要是男女交合後發病,也可稱為「易」,意指陰陽交換。

方中所說的「傷寒」,包含了中風。 「易」指交易、變易,意指大病初癒,氣血尚未恢復,強行行房事,則陰陽之氣相互影響,互相轉換而致病。

燒褌散方:

取婦人內褲靠近隱私處的部分燒成灰。

用法:用水調服一錢匕,每日三次。小便通暢,陰部略微腫脹,即表示痊癒。婦女患病,則取男子內褲燒灰服用。

男女交合,所謂的「易」是指兩種氣息的感應,相互影響。未淨的邪氣隨著交合的行為,精神、魂魄都受到影響,感應而相通,混入少陰經的內部。所以用靠近隱私處的內褲,引出陰部之邪,這是物以類聚,同氣相求的道理。

男女內褲是污濁之物,燒成灰使用,是取其通散之效,也是同氣相求的道理。

服藥後,或出汗或小便通暢則痊癒。陰部略微腫脹,是病邪從陰部排出,所以腫脹。

《傷寒蘊要》記載,陰陽易證,仲景用燒褌散治療。《活人書》則用豬鼠屎湯、栝樓根竹茹湯、竹皮湯、當歸白朮散等治療。治療陰陽易證要根據寒熱分治。如果病邪在少陰腎經,有寒無熱,則用附子湯,配合燒褌散;如果病邪在厥陰肝經,則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附子,配合燒褌散;如果有熱,則用鼠屎竹茹湯等,配合燒褌散。關鍵在於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根據寒熱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