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類方》~ 卷四 (9)
卷四 (9)
1. 別症變症(附:刺法)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痓。此言痓脈。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此言痓象。
濕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似熏黃。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濕家下之,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納藥鼻中則愈。
風濕
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此言治法。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風濕脈浮,肢體痛重,不可轉側,額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腫。
濕溫
兩脛逆冷,胸腹滿,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不可發汗,治在太陰。見《活人書》。
溫毒
冬時觸冒疹毒,至春始發,肌肉發斑,癮疹如錦紋,或咳嗽心悶,但嘔青汁。見《活人書》。
暍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
太陽中暍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陰毒
手足厥冷,背強,臍腹築痛,咽痛,短氣,嘔吐、下利,身如被杖。或冷汗煩渴;或甲指面色青黑,煩燥而渴,脈沉細欲絕,而一息七至。宜灸氣海、丹田三、二百壯;或蔥熨臍中。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
陽毒
發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錦紋。或下利赤黃,脈洪實滑促;或舌卷焦黑,鼻中如煙煤,宜用布漬冷水,搭於胸上,蒸熱數換。《活人書》法。
溫病
冬時受寒,藏於肌膚,至春而發。
熱病
寒氣至夏而發,俱與傷寒相似。
兩感
太陽與少陰,陽明與太陰,少陽與厥陰。
風溫
其人素傷於風,因復傷熱,其脈尺寸俱浮。頭疼身熱,常自汗出,體重而喘,四肢不收,嘿嘿但欲眠,發汗則譫語煩躁、狀若驚癇。
白話文:
別的疾病引起的變症(附:針刺方法)
太陽病引起的痙攣 太陽病如果發汗太多,可能會導致痙攣。
太陽病,如果發熱但脈象沉而細,也叫做痙攣。這裡說的是痙攣的脈象。
病人身體發熱但腳卻是冷的,脖子僵硬緊繃,怕冷,有時候頭部發熱、臉色發紅,眼睛裡的血管也發紅,只有頭和臉在搖動,突然嘴巴緊閉,背部反張,這就是痙攣的症狀。這裡說的是痙攣的表現。
濕
太陽病,如果關節疼痛且煩躁,脈象沉而細,這就是濕痹的症狀。這種人小便不順暢,大便反而順暢,應該以利小便為主。
濕邪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全身疼痛、發熱,身體顏色像被熏黃一樣。
如果對濕邪引起的疾病用瀉下的方法,導致額頭出汗、輕微喘息、小便順暢的會死;如果腹瀉不止也會死。
如果對濕邪引起的疾病用瀉下的方法,患者只會頭部出汗、背部僵硬,想要用被子蓋住並靠近火爐。如果太早使用瀉下方法,會導致打嗝、胸悶、小便不順暢。如果舌頭上有像苔蘚一樣的東西,那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雖然口渴想喝水卻喝不下去,導致口乾煩躁。
濕邪引起的疾病,會導致身上疼痛、發熱、臉色發黃且喘息,頭痛、鼻塞且煩躁,脈象大,自己能吃東西,肚子裡沒有疾病,疾病在頭部的寒濕,所以鼻塞。把藥塞入鼻孔就能好轉。
風濕
有人問:風濕夾雜在一起,會導致全身疼痛,按理說應該發汗就能好。但是如果遇到陰雨連綿,醫生說可以發汗,但發汗後病情卻沒有好轉,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發汗後,如果汗出得很多,就只是把風邪趕走了,濕邪還在,所以病不會好。如果治療風濕,發汗時只要微微有點要出汗的感覺,風邪和濕邪就會一起去除。這裡說的是治療方法。
病人全身疼痛、發熱,在下午的時候病情加重,這就叫做風濕。這種病是因為出汗時吹到風,或是長時間受寒所導致。
風濕的脈象是浮的,肢體疼痛沉重、不能轉動身體,額頭微微出汗、不想脫掉被子,或者身體稍微腫脹。
濕溫 兩條小腿冰冷,胸腹脹滿,容易出汗,頭痛眼痛,說胡話,脈象陽脈濡弱,陰脈細而急,這種情況不能發汗,治療重點在太陰經。出自《活人書》。
溫毒 冬天感染毒邪,到春天開始發病,肌肉出現斑點,像錦紋一樣的疹子,或者咳嗽、胸悶,但會嘔吐青色的汁液。出自《活人書》。
中暑 太陽病中暑,就是暍。這種人會出汗、怕冷、身體發熱且口渴。
太陽病中暑,會導致身體發熱疼痛沉重,脈象微弱,這是因為夏天受寒水侵襲,導致水邪在皮膚中運行。
太陽病中暑,會發熱、怕冷,身體沉重且疼痛;脈象是弦細且空虛、遲緩;小便後,全身發冷、汗毛豎立;手腳冰冷;稍微勞累就會發熱;嘴巴張開,前排牙齒乾燥。如果發汗,會更加怕冷;如果用溫針,會更加發熱;如果多次使用瀉下的方法,會導致小便淋漓不盡。
陰毒
手腳冰冷,背部僵硬,肚臍腹部抽痛,咽喉疼痛,呼吸短促,嘔吐、腹瀉,身體就像被打過一樣。或者冷汗、煩躁口渴;或者指甲面色青黑,煩躁且口渴,脈象沉細微弱、快要消失,但一息之間跳動七次。適合灸氣海穴、丹田穴二三百壯;或用蔥熨敷在肚臍中間。氣海穴在肚臍下一寸五分;丹田穴在肚臍下二寸。
陽毒
會發躁狂奔、胡言亂語,臉色發紅、咽喉疼痛,身體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或者腹瀉赤黃色的東西,脈象洪大有力、滑而快;或者舌頭捲曲焦黑,鼻子裡像有煤煙一樣,適合用布沾冷水敷在胸口上,熱了就換。出自《活人書》的方法。
溫病 冬天受寒,寒邪藏在肌肉皮膚裡,到春天發病。
熱病 寒邪到夏天才發病,都跟傷寒很像。
兩感 太陽經與少陰經、陽明經與太陰經、少陽經與厥陰經同時發病。
風溫 這種人平時就容易受風邪侵襲,又感染熱邪,脈象寸脈和尺脈都是浮的。會頭痛、身體發熱,常常自己出汗,身體沉重且喘息,四肢無力,默默地只想睡覺,如果發汗,會胡言亂語、煩躁不安,狀況像受到驚嚇的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