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胎
《傷寒論類方》~ 卷一 (3)
卷一 (3)
1. 桂枝湯(一)
下利腹脹滿,里症。身疼痛者,表症。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此節屬厥陰症,未必由誤治而得,然既見表症,亦宜兼治。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里症除而表症猶在,仍宜用桂枝法,輕其劑而加減之可也。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再誤。心下痞,邪入中焦。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苦寒開降之法,詳見後。
白話文:
腹瀉且肚子脹滿,是屬於身體內部的疾病。身體疼痛,是屬於身體表面的疾病。應該先溫暖身體內部,然後再處理身體表面,溫暖內部適合用四逆湯,處理表面適合用桂枝湯。這部分屬於厥陰病的症狀,不一定是由於錯誤治療引起的,但既然出現了身體表面的症狀,也應該同時治療。
嘔吐和腹瀉停止了,但身體疼痛仍然沒有停止,應該用溫和的方法來調和身體表面,適合用桂枝湯稍微調整一下。內部疾病消除了,但身體表面的症狀仍然存在,仍然適合用桂枝湯的方法,可以減輕藥劑的用量並做一些調整。
因為外感風寒而腹瀉後,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這是錯誤的。心下部位痞塞不舒服,是邪氣進入了身體中段。怕冷,是身體表面的寒邪還沒解除,不可以馬上治療心下的痞塞,應該先解除身體表面的寒邪,寒邪解除後才可以治療心下的痞塞。解除表面寒邪適合用桂枝湯,治療心下的痞塞適合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使用苦寒藥開泄降下的方法,詳細的內容會在後面說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