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23)
卷三 (23)
1. 心下滿
心下滿,屬陽明胃家。故曰邪結心下,滿而煩,飢不欲食,心胸嘈雜,或見沖逆作嘔,此胃家有火之痰飲食積也。宜梔連平胃散、二陳湯調服。心下滿而不飢不食,不見嘈雜者,此無火之痰飲食積也。若初起噁心脹痛,宜先吐之,隨用消食化痰,不用苦寒抑遏。若熱邪聚胃,心下痞滿,方可用枳殼川連湯、梔連保和散,清熱積,梔連二陳湯化熱痰。
家秘用保和散加白豆蔻、砂仁消食滯飽悶。若里有熱,煎涼藥以湯調服,忌燥者沖竹瀝、萊菔汁最妙。總之,胸前飽悶,宜消不宜補,宜散不宜收。若有停滯,切忌寒涼生冷。若胸前真有凝結,即見煩躁譫語等症,宜察食氣痰凝,慎勿誤認裡熱譫妄,誤投涼劑攻下。大凡胸痛胃滿,皆是上部之病,非下部腸病,故禁下法也。
惟心下硬痛,大便不通者,方用攻下。
脈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熱屬臟者,攻之。
脈浮而大,不當攻。今心下反硬,有熱屬臟,形容熱已深入,而結藏於里,故可攻之。
陽明病,心下硬滿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
前條浮大表脈,尚曰可攻。此條同一硬滿,何曰不可攻?前條有有熱屬臟,內已包藏,便硬消水,口燥唇焦,種種裡熱之症,故曰攻之。此條無有熱屬臟,恐食滯痰飲硬滿。言此條不可攻,則上條可攻,愈有下手。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可去,心下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
傷寒大下後,若身熱去,心下結痛,此為結胸,當用陷胸湯。今身熱不去,心下結痛,當用柴胡湯。不用柴胡而用此湯者,以汗下後,身熱里煩,心下結痛耳。
太陽病,重發汗,復下之,不大便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大陷胸湯主之。
此分別同是下後,上條身熱不去,心下結痛,與此條日晡潮熱,小腹硬痛,治分上下。夫大便不通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且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則成結胸症,故用陷胸湯。
梔連平胃散,即平胃散加梔連。
胃有濕熱,故加梔,連濕鬱成痰,加半夏、石菖蒲;若頑痰膠結,加海石、香附。
二陳湯
熟半夏,白茯苓,廣皮,甘草,加石菖蒲
治痰用二陳,不易之論。然頑痰膠結,非南星、石菖蒲不能開鬱痰成積,非海石、香附不能解痰食相凝,須以保和丸合用。夫二陳湯,治痰病之緩者;導痰湯、指迷丸、化痰丸,則稍重;控涎丹、滾痰丸則重矣。要知應用控涎、滾痰症,不惟二陳不及,即用指迷、化痰亦不及。應用二陳症,不惟控涎、滾痰太過,即指迷、化痰亦太過也。
枳殼川連湯,二味。
此方加木香,能治濕熱下利;加當歸、大黃,能治燥熱下血,腹痛頻並。今以心下滿悶亦用此方,以枳殼與川連同用,能消心下熱結之痞。若痰涎凝結,加半夏、栝蔞實,則合小陷胸湯。加廣皮、厚朴、竹茹,能清胃熱而止嘔吐;加大黃、甘草,又合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心下滿,是陽明胃經的問題。所以說,邪氣聚集在心窩處,讓人感到飽脹煩悶,不想吃東西,心胸嘈雜,甚至噁心嘔吐,這是胃裡有火熱導致的痰飲積聚。應該服用梔連平胃散、二陳湯來調理。如果心下飽脹但不餓也不想吃東西,也沒有嘈雜感,這是沒有火熱的痰飲積聚。如果剛開始只是噁心脹痛,應該先催吐,然後再服用消食化痰的藥物,不要用苦寒的藥物抑制。如果熱邪聚集在胃部,心窩部痞脹,就可以服用枳殼川連湯、梔連保和散,來清熱化積;用梔連二陳湯化解熱痰。
家裡秘方是用保和散加白豆蔻、砂仁來消食化積,治療飽脹悶痛。如果內有熱邪,可以用涼性的藥物煎湯服用,如果忌諱燥熱,用竹瀝、蘿蔔汁沖服最好。總之,胸前飽脹悶痛,應該消導而不是進補,應該散開而不是收斂。如果有食物停滯,絕對不能吃寒涼生冷的食物。如果胸前真的有凝結之物,出現煩躁譫語等症狀,應該仔細檢查是不是食物、氣、痰凝結,千萬不要誤認為是裡熱導致的譫語,而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攻下。一般來說,胸痛胃滿都是上焦的病症,不是下焦腸道的疾病,所以禁止使用攻下之法。
只有心窩部硬痛,大便不通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攻下之法。
脈象浮大,心窩部卻硬痛,有熱邪屬於臟腑者,可以攻下。
脈象浮大,卻不應該攻下。現在心窩部硬痛,有熱邪屬於臟腑,說明熱邪已經深入,積聚在裡面,所以可以攻下。
陽明病,心窩部硬滿不能攻下,攻下會導致腹瀉不止。
前面提到浮大脈象,說可以攻下。這兩者都是硬滿,為什麼一個可以攻下,一個不可以?前面提到有熱邪屬於臟腑,熱邪已經包藏在裡面,導致硬痛,口乾舌燥,等等裡熱症狀,所以可以攻下。而這個則沒有熱邪屬於臟腑,可能是食物停滯或痰飲導致的硬滿。所以說前面可以攻下,而這個不可以攻下,更能體現治療的準確性。
傷寒病五六天,大瀉之後,身熱不退,心窩部結痛,說明病邪尚未消除,應該服用梔子豉湯。
傷寒病大瀉之後,如果身熱退了,心窩部結痛,這是結胸,應該服用陷胸湯。如果身熱未退,心窩部結痛,應該服用柴胡湯。不用柴胡湯而用這個湯的原因是,因為汗下之後,身熱裡煩,心窩部結痛。
太陽病,大量發汗,又使用了攻下之法,六七天不大便,舌苔乾燥口渴,午後略有潮熱,從心窩部到小腹部硬滿疼痛,應該服用大陷胸湯。
這些都是大便不通之後的病症,前面提到身熱不退,心窩部結痛;而這個是午後潮熱,小腹部硬痛,治療方法有所區別。大便不通六七天,舌苔乾燥口渴,午後略有潮熱,而且從心窩部到小腹部硬滿疼痛,就成了結胸,所以用陷胸湯。
梔連平胃散,就是平胃散加上梔子、連翹。
胃裡有濕熱,所以加梔子;連翹能疏散濕邪,並化解濕邪鬱結成的痰,加半夏、石菖蒲;如果痰液粘稠,就加海石、香附。
二陳湯
熟半夏、白茯苓、廣皮、甘草,加石菖蒲。
治療痰證用二陳湯,這是個不易改變的原則。但是痰液粘稠,非南星、石菖蒲不能化痰;痰飲積聚,非海石、香附不能化解,需要與保和丸合用。二陳湯治療痰證比較緩和;導痰湯、指迷丸、化痰丸,治療效果稍微強一些;控涎丹、滾痰丸治療效果最強。要知道,使用控涎丹、滾痰丸的症狀,不只是二陳湯不能治療,即使是導痰湯、化痰丸也不能治療。而使用二陳湯的症狀,不只是控涎丹、滾痰丸用量過大,即使是導痰丸、化痰丸用量也過大。
枳殼川連湯,只有枳殼和川連翹兩種藥材。
這個方子加木香,可以治療濕熱下瀉;加當歸、大黃,可以治療燥熱下血,腹痛頻發。現在用於治療心下滿悶,因為枳殼和川連翹同用,可以消除心下熱結導致的痞證。如果痰涎凝結,加半夏、栝樓實,就成了小陷胸湯。加廣皮、厚朴、竹茹,可以清胃熱止嘔吐;加大黃、甘草,又成了調胃承氣湯。
梔子豆豉湯,只有梔子和豆豉兩種藥材。
張仲景治療心胸滿悶,如果表證還在,仍然用發汗的方法。表邪已經解除了,裡邊有熱邪積聚,就用諸瀉心湯。心腹硬痛,有下利症狀,就用陷胸湯。如果汗下之後,心煩氣悶,就用梔子豉湯,調和其熱;梔子厚朴湯,疏通其氣,方法很多。
大陷胸湯,治療結胸。
大陷胸湯治療心下硬痛,實滿。小陷胸湯治療熱痰凝結在中焦。枳殼川連湯、梔子厚朴湯治療熱邪凝結在氣分。梔子豆豉湯治療汗下之後煩熱痞塞。諸瀉心湯治療寒藥誤下,抑制了胸前的痰熱,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