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脅滿

胸胃皆在中。脅肋在身之側。故脅肋之症,在雜症門,以肝膽肺三經所主;外感門,一惟少陽,蓋表邪傳裡,必由胸以至脅,故胸滿多是表症,腹滿方是里症,若滿脅痛,皆是半表半裡之症。然傷寒發熱脅滿痛,亦有兼太陽陽明表邪者,故無汗脈浮,惡寒脅痛,先用羌活柴胡防風湯,發散表邪,然後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加枳殼、桔梗、山梔、青皮治之。若有痰飲內結,再加豁痰藥。

另有一起,即從少陽發寒熱,或兩肋或一肋刺痛,甚則痛極而死,此感時行燥熱,伏積於中,又被風寒外束,鬱於少陽,名肋刺傷寒。又名沙脹是也。若無汗惡寒,脈浮緊,先用羌活敗毒散發散表邪,隨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青皮、蘇梗、木通,疏散少陽。若是燥熱,加知母、石膏,則汗出邪散。

不愈,刺委中三里,並刺十指出血,即名放沙法。另有脅痛,寒熱,又見咳嗽氣逆,此肺受外邪,名金邪入木。又有膽經有火,刑剋肺金,名木火刑金。此二症最重,初起發熱,脈浮無汗者,防風瀉白散加枳殼、桔梗;若無汗,惡寒身痛,有表症者,加羌活、柴胡,先散表邪;若有汗脈沉數,用黃芩瀉白散,合梔連枳桔湯;若燥熱流年,重加知母、石膏。

即見少陽胸脅痛症,亦是金邪入木,仍以肺邪為重,當清肺燥,禁用辛溫;若無肺經喘咳之症,則單治少陽。按外感脅痛,最重刺肋傷寒,以時行厲氣,害人最速,宜詳歲運何氣司政。余故分詳少陽脅痛、肺邪脅痛二條。其下手認症處,以不咳嗽為少陽,以咳嗽為肺邪;以左脅痛為少陽,以右脅痛為肺邪。

其認脈處,以左手脈病為少陽,以右手脈病為肺邪。其論治法,以脈浮身熱無汗,先散表;以脈沉裡熱,時時有汗,清裡熱。其有服發汗之藥,汗大出,邪不解,表藥中重加黃芩、山梔、枳殼、青皮以清少陽,重加知母、石膏、枳殼、桑皮以清肺邪。又有用一半散表,一半清裡,重用木通、蘇梗疏通經絡,得和解之力而愈者。

余嘗以木通、蘇梗各五錢,加入和解方中,以治無汗脅痛身痛,汗必出,痛必減。以木通通竅,蘇梗疏散耳。余嘗以木通、蘇梗、各五錢煎湯,治發熱脅痛,多有發癍痧而愈者。按此二味藥未嘗治痛,今以之疏通經絡,則不痛矣。按此二味藥未嘗主發癍痧,今以之疏通經絡,則邪散而癍出矣。

太陽病,十日外表已解也。若胸脅痛,小柴胡主之。若脈浮者,仍與麻黃湯。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

太陽病十日外,胸脅痛,是邪傳少陽,當用小柴胡湯。設脈浮者,尚是太陽表脈,尚宜散表。若四五日身熱脅下滿,手足溫而渴,則熱邪內傳,當用小柴胡湯,去半夏辛溫,易天花粉潤渴。

白話文:

脅滿

胸部和胃都在身體的中間,肋部則位於身體兩側。因此,肋部疾病在雜病中,主要與肝、膽、肺三經相關;在外感疾病中,則主要與少陽經有關。因為表邪入裡,通常會先從胸部到達肋部,所以胸滿大多是表證,腹滿才是裡證;肋部滿脹疼痛,則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然而,傷寒發熱伴隨肋部滿脹疼痛,也可能兼有太陽、陽明經的表邪,所以如果病人無汗、脈浮、惡寒、脅痛,應先使用羌活柴胡防風湯發散表邪,然後再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加入枳殼、桔梗、山梔、青皮治療。如有痰飲內結,再加入豁痰藥物。

另一種情況,是從少陽經開始發熱,或兩肋或一肋刺痛,嚴重者甚至痛到致死,這是由於時行燥熱之邪伏積於內,又受風寒外束,鬱阻於少陽經,稱為肋刺傷寒,也稱為沙脹。如果病人無汗、惡寒、脈浮緊,應先用羌活敗毒散發散表邪,然後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青皮、蘇梗、木通疏散少陽經。如果是燥熱,再加知母、石膏,則汗出邪散。

如果治療無效,可以針刺委中、三里穴,並針刺十指放血,稱為放沙法。還有一種情況是肋痛、寒熱,又見咳嗽氣逆,這是肺受外邪,稱為金邪入木。還有一種情況是膽經有火,克伐肺金,稱為木火刑金。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嚴重,初期發熱,脈浮無汗者,用防風瀉白散加枳殼、桔梗;如果無汗、惡寒、身痛,有表證者,加羌活、柴胡,先散表邪;如果出汗、脈沉數,則用黃芩瀉白散,合梔連枳桔湯;如果是燥熱盛行之年,再加知母、石膏。

少陽經的胸脅痛,也是金邪入木,仍以肺邪為主,應清肺燥熱,禁用辛溫藥物;如果沒有肺經喘咳的症狀,則單獨治療少陽經。在外感脅痛中,最嚴重的是肋刺傷寒,這是由於時行厲氣引起的,發病迅速,危害最大,應仔細觀察當年的流行病氣候。因此,我詳細地分述了少陽脅痛和肺邪脅痛兩種情況。判斷病症的關鍵,是不咳嗽則為少陽,咳嗽則為肺邪;左肋痛為少陽,右肋痛為肺邪。

判斷脈象的關鍵,是左手脈病為少陽,右手脈病為肺邪。治療方法,脈浮身熱無汗,先散表;脈沉裡熱,時時出汗,則清裡熱。如果服用發汗藥後,汗出很多,邪氣未解,在表藥中要加入黃芩、山梔、枳殼、青皮以清少陽;如果清肺邪,則要加入知母、石膏、枳殼、桑皮。還有一些情況,需要一半散表,一半清裡,重用木通、蘇梗疏通經絡,達到和解的效果而痊癒。

我曾經用木通、蘇梗各五錢,加入和解方中,治療無汗脅痛身痛,都能使汗出、疼痛減輕。木通能通利關竅,蘇梗能疏散風邪。我曾經用木通、蘇梗各五錢煎湯,治療發熱脅痛,很多病人能發出癍疹而痊癒。這兩種藥物原本並非專門治療疼痛,但能疏通經絡,則疼痛自止。這兩種藥物原本並非專門治療癍痧,但能疏通經絡,則邪氣消散,癍疹自然而出。

太陽病十日後,表證已解。如果出現胸脅痛,用小柴胡湯主治。如果脈浮,仍用麻黃湯。傷寒四五天,身熱惡風,脅下滿脹,手足溫熱而口渴,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天花粉。

太陽病十日後,胸脅痛,是邪氣傳入少陽經,應用小柴胡湯。如果脈浮,仍然是太陽經的表證,仍需散表。如果四五天出現身熱、脅下滿脹、手足溫熱而口渴,則是熱邪內傳,應用小柴胡湯,去半夏(辛溫藥),加天花粉以潤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