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頭汗

太陽中風,陽邪也,以火劫之,血氣沸騰,灼其身發黃。火傷陽分,上衝作衄;火傷陰分,小便遂難。陰陽俱傷,身枯燥,但頭汗。火傷脾肺,則腹滿而喘,口乾咽爛,大便不行。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擾亂。此時惟賴小便利者,津液尚存,尚可救。

太陽病,脈浮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此條詳註結胸。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淤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湯主之。又云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必發黃。

此二條反復明頭汗身無汗,濕熱不得內外分消,必發黃而小便不利。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

此言陽明病下後,外有熱,手足溫,則表邪尚未內陷,當解表。今因心中懊憹,但頭汗,故用梔子,去煩滌熱,豆豉宣散,胃陽敷布,作汗外解。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泄之,濈然汗出而愈。

陽明有熱,深入藏血藏魂之所,火擾神明,則下血譫語,如見鬼狀。熱邪閉而不宣,故但頭汗。刺期門,則營衛得通,遍身汗出而愈。可見小柴胡湯,治熱入血室,不從少陽起見,乃清解厥陰邪熱。小柴胡湯治往來寒熱,不從厥陰起見,清解少陽邪熱也。

小柴胡湯,見惡寒頭眩。

梔子豆豉湯,見懊憹。

乾葛神術湯

乾葛,蒼朮,防風,石膏

陽明濕熱,閉郁中焦,胃陽不能敷布,但頭汗周身無汗,故以此方宣發胃氣。

羌活勝濕湯,見身重。

陽明頭汗,用前乾葛神術湯。太陽頭汗,當用此方。

半夏茯苓湯

熟半夏,白茯苓

中焦閉塞,則周身不能敷布,但頭有汗,逐胃家水飲,則胃氣清和,而濈濈汗出。

紅花桃仁湯

血瘀上焦,常有發黃頭汗者,此方瘀血散則汗出而邪散。

桃仁承氣湯,見蓄血。

血瘀上部,前方紅花桃仁湯。若血瘀下部,頭汗而臍腹硬滿者,當用此方。

歸芍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當歸,白芍藥,牡丹皮,地骨皮

熱入血室,但頭汗出,仲景以小柴胡湯治之。家秘重加當歸、白芍藥,則功力愈專;加二皮,則身熱易退。

大柴胡湯,見潮熱。

大陷胸湯,見結胸。

茵陳湯,見發黃。

發黃頭汗症,皆系濕熱,治分發表清裡二條。前方乾葛神術湯發表之法,此方清裡之法也。

白話文:

頭汗

太陽中風屬於陽邪,若用火法治療,氣血沸騰,身體灼熱發黃。火傷陽分,熱氣上衝導致鼻出血;火傷陰分,小便困難。陰陽俱傷,身體乾燥無潤澤,僅頭部出汗。火傷脾肺,會出現腹脹氣喘、口乾喉嚨潰爛、大便不通。拖延則會胡言亂語,嚴重時甚至嘔吐、手足躁動。此時若小便通利,表示津液尚存,仍有救治機會。

太陽病脈浮動數,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卻仍怕冷,代表表邪未解。若誤用下法,脈會轉為遲緩,胸口疼痛,胃中空虛,邪氣擾動橫膈,氣短煩躁,心悶不安。熱邪內陷導致心下硬結,即為結胸,可用大陷胸湯治療。若未形成結胸,僅頭部出汗,頸部以下無汗,小便不利,則身體會發黃。

陽明病發熱出汗,屬熱氣外散,不會發黃;若只有頭汗,身體無汗且小便不利,口渴飲水,代表熱鬱體內,必定發黃,可用茵陳湯治療。另外,陽明病誤用火法,額頭微汗、小便不利,也會發黃。

這兩條反覆說明頭汗而身無汗,濕熱無法內外消散,必然發黃且小便不通。陽明病誤下後,若外有熱證、手足溫暖,未成結胸,僅心煩飢餓無法進食、頭汗出,可用梔子豉湯。此為表邪未完全內陷,需解表散熱。

陽明病下血譫語,屬熱入血室。若僅頭汗出,可針刺期門穴瀉實熱,使全身出汗而癒。當熱邪深入血分,擾亂心神,出現下血譫語如見鬼狀,且熱閉不解僅頭汗時,刺期門能通調營衛,令汗出病癒。

(其他方劑簡述)

  • 小柴胡湯:用於熱入血室或往來寒熱,分別清解厥陰、少陽邪熱。
  • 梔子豉湯:針對心煩頭汗,清熱解鬱。
  • 乾葛神術湯(乾葛、蒼朮、防風、石膏):宣發陽明濕熱,改善頭汗身無汗。
  • 羌活勝濕湯:適用太陽病頭汗。
  • 半夏茯苓湯(半夏、茯苓):化解中焦水飲,促進全身汗出。
  • 紅花桃仁湯、桃仁承氣湯:分治上、下焦血瘀所致頭汗。
  • 歸芍柴胡湯(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白芍、丹皮、地骨皮):加強小柴胡湯功效,清退血室之熱。

(其他相關方劑如大柴胡湯、大陷胸湯、茵陳湯等,參見原書對應條目。)

治療頭汗伴隨發黃,需分發表、清裡兩法:乾葛神術湯主發散表邪,茵陳湯主清洩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