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7)
卷三 (7)
1. 自汗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升麻乾葛湯,乾葛石膏湯,俱見寒熱。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荊芥,前胡
少陽自汗,亦有表裡二條。若少陽表症多,宜散少陽表邪,當用此方。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少陽表裡皆熱而自汗,不可單解表,宜用此方,以柴胡散少陽之表,黃芩清少陽之裡。
知母石膏湯
知母,石膏,麥門冬,粳米
陽明純表邪症,則用升麻乾葛湯。表有邪,里有熱,則用乾葛石膏湯。若表邪已解,裡熱自汗,則以此方單清裡熱。
三黃解毒湯,見發狂。
三乙承氣湯,見便結。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
陽明裡有燥熱而自汗,用乾葛石膏湯。陽明裡有溫熱而自汗下利,則用葛根黃連湯。陽明受熱,肺受火制,則用乾葛芩連湯,兼清肺胃。然又有熱在氣分而多汗,則用乾葛知母石膏湯。熱在血分而多汗,又用升麻清胃湯。
十棗湯,見結胸。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汗出而喘,身無大熱,且見於汗下後,乃是肺家內有積熱,外冒寒邪。內有積熱,外攻皮毛,故汗出;外有表邪,故發喘。此方妙在杏仁利肺氣,借麻黃以散外寒,借石膏以清內熱,從越婢湯中化出辛溫變辛涼之法,並開後人雙解肺經表裡之法也。
大柴胡湯,見潮熱。
甘草附子湯,見身痛。
甘草乾薑湯,見煩躁。
芍藥甘草湯,見煩躁。
桂枝葛根湯
桂枝,葛根,白芍藥,甘草,大棗
太陽發熱,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當用桂枝湯。今加入乾葛者,以項強自汗兼見陽明耳。
白話文:
自汗
-
羌活沖和湯:如果出現發燒的情況,可以使用此方。
-
升麻葛根湯、葛根石膏湯:這兩個方子都適用於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
-
柴胡防風湯:
-
成分包含柴胡、防風、荊芥、前胡。
-
用於治療少陽經自汗,這種情況有表證和裡證兩種可能。如果少陽經的表證比較明顯,應該使用此方來疏散少陽經的表邪。
-
小柴胡湯:適用於出現忽冷忽熱、頭暈目眩的症狀。
-
少陽經表裡都有熱而導致自汗,不能單純只用解表的藥物,應該使用這個方子。用柴胡來疏散少陽經的表邪,用黃芩來清除少陽經的裡熱。
-
知母石膏湯:
-
成分包含知母、石膏、麥門冬、粳米。
-
如果陽明經的表證比較單純,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如果表有邪氣,裡有熱邪,則使用葛根石膏湯。如果表邪已經解除,只剩下裡熱引起的自汗,則單用此方來清除裡熱。
-
三黃解毒湯:適用於出現發狂的症狀。
-
三乙承氣湯:適用於出現便秘的情況。
-
葛根黃連黃芩湯:
-
成分包含葛根、黃連、黃芩、甘草。
-
如果陽明經裡有燥熱導致自汗,使用葛根石膏湯。如果陽明經裡有溫熱導致自汗並伴隨腹瀉,則使用葛根黃連湯。如果陽明經受熱,肺也受到火熱的影響,則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同時清理肺和胃的熱邪。此外,還有熱邪在氣分導致多汗的情況,可以使用葛根知母石膏湯。如果熱邪在血分導致多汗,則可以使用升麻清胃湯。
-
十棗湯:適用於出現結胸的症狀。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成分包含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
如果出現汗出、喘息,但身體沒有明顯發熱,而且這種情況出現在發汗或攻下之後,這是由於肺部內部有積熱,同時外感風寒。內部有積熱,會向外侵犯皮毛,所以導致出汗;外感風寒,所以會出現喘息。這個方子的巧妙之處在於,用杏仁來疏通肺氣,借用麻黃來疏散外寒,借用石膏來清除內熱,從越婢湯的辛溫藥變為辛涼藥的用法,並且開創了後人同時解決肺經表裡問題的方法。
-
大柴胡湯:適用於出現潮熱的症狀。
-
甘草附子湯:適用於出現身體疼痛的症狀。
-
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這兩個方子都適用於出現煩躁的症狀。
-
桂枝葛根湯:
-
成分包含桂枝、葛根、白芍藥、甘草、大棗。
-
如果是太陽病引起的發熱,伴隨後頸背部僵硬、出汗而且怕風,應該使用桂枝湯。現在加入了葛根,是因為在後頸僵硬、自汗的同時,也出現了陽明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