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4)
卷三 (4)
1. 自汗
太陽症,自汗出,發熱不解,惡風,脈浮緩,此風傷衛,宜解肌。仲景用桂枝湯,家秘用羌活防風湯。若太陽發熱,自汗口渴,小便不利,此熱結膀胱,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湯。若太陽表邪已解,自汗發熱,口渴不惡寒,此陽明裡熱自汗,宜用涼膈散、三黃石膏湯、導赤各半湯。若大便不通,腹脹多汗,脈沉而數,此乃下症自汗也,宜用三承氣湯。
仲景下法,獨詳自汗條內者,以下法最怕表症不散,今自汗則表邪多解。以上論冬令傷寒,然亦可參治四時者。外有汗自出,身仍發熱之冬溫;有自汗出發熱不惡寒而渴之溫病;有發汗已,身灼熱之風溫;有汗出身熱,口燥渴之暑病;有自汗出身灼熱,煩悶口渴,長幼相似之溫疫。此皆四時有汗之寒熱病,而非冬月傷寒自汗症也。
傷寒初起,里未鬱熱,用辛溫散表。若三時寒熱病,里先有熱,後感風寒在表者,用麻、桂則礙裡熱,故化立辛涼散表、和解表裡兩法。發散太陽,羌獨敗毒散;和解太陽,羌活沖和湯;發散陽明,升麻乾葛湯;和解陽明,乾葛石膏湯;發散少陽,柴胡防風湯;和解少陽;小柴胡湯。若表散裡熱,仍照傷寒清裡之法。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止。
此言太陽時候也。巳午主太陽,故太陽病多發辰巳時。太陽病欲解,必過辰巳午時至未方解也。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此明太陽病欲解,當必其脈浮先煩,知其汗出而解。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者,名為中風。
此條言發熱汗出,脈浮緩,乃是風傷衛之中風症。以無汗有汗,分別中風傷寒。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申明太陽中風,因衛之陽分有邪,故脈浮緩;營之陰分無邪,故不緊而弱。衛陽有邪,則發熱;營弱無邪,則不閉鬱而汗自出。言翕翕發熱,形容表邪拘緊之象。鼻鳴喘逆,表邪氣粗也。乾嘔者,表邪嘔惡也。故用桂枝湯,急解風邪。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申明頭痛發熱自汗之中風,宜桂枝湯者。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臟無他病,言無里症,但時有發熱自汗表症,此衛氣有病,當未發作時,先服桂枝湯發汗,則愈。
病嘗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
此重明自汗出之病。營分本無病,因衛外之衛氣,不諧和於營氣,服桂枝湯,以和諧營氣則病愈。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白話文:
自汗
太陽病,伴隨自汗、發熱持續不退、怕風、脈搏浮而緩,這是風邪侵犯衛氣,應當解表散寒。張仲景用桂枝湯治療,家傳秘方用羌活防風湯。如果太陽病發熱、自汗口渴、小便不利,這是熱邪阻塞膀胱,張仲景用五苓散,家傳秘方用羌活木通湯。如果太陽病表邪已解,但仍然自汗發熱、口渴卻不惡寒,這是陽明經裡熱導致的自汗,宜用涼膈散、三黃石膏湯、導赤散各半的混合湯劑。如果大便不通、腹脹多汗、脈搏沉而數,這是下焦的病症導致的自汗,宜用三承氣湯。
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中,針對自汗的論述非常詳細。但是下法治療最怕表症未解,現在自汗的情況,表邪大多已經消解。以上論述多是針對冬令傷寒,但也可以參考治療其他季節的疾病。例如,冬天溫病會有汗自出,身體仍然發熱;溫病會有自汗、發熱、口渴但不惡寒;風溫會有發汗後,身體灼熱;暑病會有自汗、身體發熱、口乾渴;溫疫會有自汗、身體灼熱、煩悶口渴,不論大人小孩症狀都相似。這些都是四季中伴隨汗出的寒熱病,並非單指冬月傷寒的自汗症。
傷寒初期,裡焦還未鬱熱,應用辛溫藥物散表。如果是其他季節的寒熱病,裡焦先有熱邪,之後感受風寒於表者,使用麻黃、桂枝則會加重裡熱,因此要採用辛涼解表、或和解表裡兩種方法。發散太陽經邪氣,用羌獨敗毒散;和解太陽經邪氣,用羌活沖和湯;發散陽明經邪氣,用升麻乾葛湯;和解陽明經邪氣,用乾葛石膏湯;發散少陽經邪氣,用柴胡防風湯;和解少陽經邪氣,用小柴胡湯。如果表邪已散,裡熱未清,仍然按照傷寒論的清裡方法治療。
太陽病將要痊癒時,從巳時到未時結束。
這指的是太陽經的時辰。巳時和午時屬太陽經,所以太陽病多在辰時和巳時發病。太陽病要痊癒,必須過了辰時、巳時、午時,到未時才能痊癒。
想要自愈,必須先感到煩躁,然後出汗而痊癒。怎麼知道呢?脈搏浮,就知道汗出而痊癒了。
這說明太陽病將要痊癒時,一定先會脈搏浮現,煩躁不安,知道出汗就會痊癒了。
太陽病,發熱、出汗、怕風、脈搏浮,稱為中風。
這段指出發熱、出汗、脈搏浮而緩,是風邪侵犯衛氣的中風症。根據是否有汗來區分中風和傷寒。
太陽中風,陽氣浮而陰氣虛弱。陽氣浮則發熱;陰氣虛弱則自汗。畏寒、怕風、發熱、鼻塞、乾嘔,用桂枝湯治療。
這段說明太陽中風,是因為衛氣(陽氣)受邪,所以脈搏浮而緩;營氣(陰氣)未受邪,所以脈搏不緊而弱。衛陽受邪,則發熱;營氣虛弱,則不閉塞鬱結而自汗。 「翕翕發熱」形容表邪拘緊的樣子。「鼻鳴喘逆」是表邪氣粗。「乾嘔」是表邪導致的嘔惡。所以用桂枝湯,迅速解除風邪。
太陽病,頭痛、發熱、出汗、怕風,用桂枝湯治療。
這段說明頭痛、發熱、自汗的中風,宜用桂枝湯治療。
病人沒有其他臟腑疾病,經常發熱自汗而不好轉,這是衛氣不和,在發病初期就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宜用桂枝湯治療。
沒有其他臟腑疾病,指的是沒有裡症,只是經常發熱自汗的表症,這是衛氣有病,在未發作時,先服用桂枝湯發汗,就會痊癒。
病人經常自汗,這是營氣調和的表現。營氣調和,外邪卻不能調和,是因為衛氣與營氣不能協調。因為營氣運行於脈中,衛氣運行於脈外,再次發汗,營衛調和則痊癒。
這再次說明自汗的病症。營氣本身沒有病,因為外表的衛氣與營氣不協調,服用桂枝湯,使營衛協調,病就會痊癒。
發汗後,不可以再服用桂枝湯。汗出而喘,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發汗後,喝水太多一定會喘,即使灌水也會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