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3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3)

1. 蓄血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淤,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下之。

此二章申明用抵當湯真訣,血淤於內則喜忘,且大便硬,反潤滑易出,驗其色又黑,確是蓄血,故用抵當湯。

病者胸滿痞痿,舌青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自言吾滿,為有淤血。

胸滿痿黃,似脾胃濕熱。但舌青色,口燥漱水,不欲下咽。無寒熱,脈又微大來遲,他人不見腹滿,自言脹滿,則外不脹,而內脹急,故斷其淤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伏陰,是淤血,也下之。

病如熱狀,且見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不數大,乃是陽邪伏於陰分,故知其為淤血,宜下之。前條以脈大來遲,而斷其血;此條以脈反無熱,而斷其血也。

少陰病,脈沉細,手足冷,或時發燥作渴,亦漱水不欲咽者,宜四逆湯溫之。

下利厥逆,無脈,乾嘔煩渴,欲漱口,不欲咽,宜通白四逆湯、加豬膽、人尿同服。厥陰蛔厥,口燥舌燥,時時欲涼水浸舌反唇,一刻不可離,又不欲嚥下,宜理中湯加烏梅主之。

以上三條,言陰極發躁,亦有漱水在口,不欲嚥下者,故用四逆理中等湯溫之。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赤芍藥,當歸身

此方行血而無推蕩,活血而無凝滯。家秘加山楂、香附,以散凝結;加山梔,以散熱結;加韭汁,以散寒結。

犀角地黃湯,見衄血。

此方本治衄血吐血,今因火傷上焦,故可用之。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此湯加桃仁佐大黃,行下焦蓄血;加桂枝散下焦凝結之血。家秘加枳樸,以血隨氣行;加當歸、芍藥,去舊中即為生新地步。

抵當湯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

血蓄下焦,沉結牢實,直至小腹硬痛,不得不用此方。

當歸紅花湯,二味。

此活血之方,非行血者。血虛人有停淤,以此方加山楂、桃仁,為輕行之法。

當歸桃仁湯,二味。

此亦輕劑,但以桃仁易紅花,則稍重前方。此等方法,示後人婉轉,而戒鹵莽。

白話文:


蓄血
陽明病的人如果容易健忘,體內必定有積聚的血瘀。這是因為長期瘀血阻塞,導致記憶力減退。雖然大便乾硬,但排出時反而容易,且顏色必定發黑,可用抵當湯來攻下瘀血。

這兩章強調使用抵當湯的關鍵:血瘀在內會導致健忘,大便雖硬卻滑潤易解,顏色發黑,確認為蓄血後才能使用抵當湯。

若患者胸悶、面色萎黃、舌頭髮青、口乾卻只願漱口不願吞水,沒有發冷或發熱,脈搏微弱而遲緩,腹部看似不脹卻自覺脹滿,這是瘀血的表現。

胸悶與面色萎黃看似脾胃濕熱,但若舌青、口乾漱水不嚥、脈搏微大遲緩、他人不見腹脹卻自感脹滿,則屬於內部瘀血阻塞所致。

患者出現發熱症狀,煩躁胸悶、口乾口渴,但脈搏卻無熱象,這是熱邪潛伏在陰分,屬於瘀血,需用攻下法治療。前條以脈大而遲判斷瘀血,此條則以脈搏無熱象確診。

少陰病患者脈沈細、手腳冰冷,偶爾煩躁口渴,願漱口不嚥水,宜用四逆湯溫補。若下利、四肢冰冷、無脈、乾嘔煩渴、只願漱口不嚥,則用通白四逆湯加豬膽汁、人尿同服。厥陰病蛔厥導致口舌乾燥,反覆用涼水潤唇舌卻不願吞嚥,需用理中湯加烏梅治療。

以上三條說明陰寒極致可能出現漱水不嚥的症狀,需用四逆湯、理中湯等溫補方劑。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赤芍藥、當歸
此方活血而不傷正,家傳秘方中可加山楂、香附散結,加山梔清熱,加韭汁散寒。

犀角地黃湯(見「衄血」條)
原用於吐血衄血,若上焦火熱損傷亦可使用。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此方以桃仁助大黃攻下焦瘀血,桂枝散下焦血結。家傳秘方加枳實、厚朴理氣,加當歸、芍藥祛瘀生新。

抵當湯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
下焦瘀血嚴重至小腹硬痛時,必須使用此方。

當歸紅花湯(當歸、紅花)
此方用於活血而非強力攻瘀,血虛兼瘀者宜加山楂、桃仁溫和化瘀。

當歸桃仁湯(當歸、桃仁)
此為輕劑,以桃仁取代紅花稍增藥力,示範治療需靈活謹慎,避免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