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33)
卷二 (33)
1. 蓄血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淤,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下之。
此二章申明用抵當湯真訣,血淤於內則喜忘,且大便硬,反潤滑易出,驗其色又黑,確是蓄血,故用抵當湯。
病者胸滿痞痿,舌青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自言吾滿,為有淤血。
胸滿痿黃,似脾胃濕熱。但舌青色,口燥漱水,不欲下咽。無寒熱,脈又微大來遲,他人不見腹滿,自言脹滿,則外不脹,而內脹急,故斷其淤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伏陰,是淤血,也下之。
病如熱狀,且見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不數大,乃是陽邪伏於陰分,故知其為淤血,宜下之。前條以脈大來遲,而斷其血;此條以脈反無熱,而斷其血也。
少陰病,脈沉細,手足冷,或時發燥作渴,亦漱水不欲咽者,宜四逆湯溫之。
下利厥逆,無脈,乾嘔煩渴,欲漱口,不欲咽,宜通白四逆湯、加豬膽、人尿同服。厥陰蛔厥,口燥舌燥,時時欲涼水浸舌反唇,一刻不可離,又不欲嚥下,宜理中湯加烏梅主之。
以上三條,言陰極發躁,亦有漱水在口,不欲嚥下者,故用四逆理中等湯溫之。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赤芍藥,當歸身
此方行血而無推蕩,活血而無凝滯。家秘加山楂、香附,以散凝結;加山梔,以散熱結;加韭汁,以散寒結。
犀角地黃湯,見衄血。
此方本治衄血吐血,今因火傷上焦,故可用之。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此湯加桃仁佐大黃,行下焦蓄血;加桂枝散下焦凝結之血。家秘加枳樸,以血隨氣行;加當歸、芍藥,去舊中即為生新地步。
抵當湯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
血蓄下焦,沉結牢實,直至小腹硬痛,不得不用此方。
當歸紅花湯,二味。
此活血之方,非行血者。血虛人有停淤,以此方加山楂、桃仁,為輕行之法。
當歸桃仁湯,二味。
此亦輕劑,但以桃仁易紅花,則稍重前方。此等方法,示後人婉轉,而戒鹵莽。
白話文:
陽明病的人如果容易忘事,通常是有瘀血的現象。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體內本來就有長期的血瘀,所以導致健忘。雖然大便很硬,但排便反而容易,而且大便的顏色一定是黑色的,這時要用抵當湯來治療。
這兩段文字說明了使用抵當湯的關鍵,體內有瘀血就會健忘,而且大便堅硬卻容易排出,觀察顏色又是黑色,這確實是瘀血的症狀,因此要用抵當湯來治療。
病人胸部悶脹不舒服,身體虛弱無力,舌頭發青,口乾舌燥,只是漱口卻不想吞下去,沒有發冷發熱的現象,脈象細微遲緩,肚子也不覺得脹滿,但病人自己卻說肚子脹,這是因為體內有瘀血的緣故。
胸部悶脹無力,臉色發黃,看起來像是脾胃濕熱,但是舌頭呈現青色,口乾漱口卻不想吞下去,沒有發冷發熱,脈象又是細微遲緩,別人看不出肚子脹,自己卻說脹滿,這是因為外表不脹,但內部卻脹得厲害,所以判斷是有瘀血。
病人像發熱一樣,煩躁不安,口乾舌燥想喝水,但脈象卻沒有發熱的表現,這是陰氣被壓制,體內有瘀血,也要用藥把瘀血排除。
病人表現得像發熱,而且煩躁不安,口乾舌燥想喝水,但脈象卻沒有快速洪大的表現,這是因為陽氣被陰邪壓制,所以知道是有瘀血,應該用藥排出。之前是根據脈象遲緩來判斷有瘀血,這裡則是根據脈象沒有發熱來判斷有瘀血。
少陰病,脈象沉細,手腳冰冷,有時會覺得煩躁口渴,也是漱口卻不想吞下去,這時要用四逆湯來溫補。
下痢、四肢冰冷、沒有脈搏、噁心想吐、煩躁口渴、想漱口卻不想吞下去,這時要用通脈四逆湯,並加入豬膽汁和人尿一起服用。如果是厥陰病引起的蛔蟲作亂,導致口乾舌燥,想要用涼水浸泡舌頭和嘴唇,一刻都不能離開,卻又不想吞下去,這時要用理中湯加入烏梅來治療。
以上三段文字說明,陰氣極盛時也會出現煩躁,也會有漱口卻不想吞下去的情況,所以要用四逆湯、理中湯等藥方來溫補。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赤芍藥、當歸身
這個藥方能夠活血,但不會過於推動血液,能夠活血化瘀,卻不會造成凝滯。家傳秘方會加入山楂、香附,來消散凝結;加入山梔,來消散熱結;加入韭菜汁,來消散寒結。
犀角地黃湯,可參考關於鼻子出血的章節。
這個藥方原本是用來治療鼻子出血和吐血,現在是因為火氣傷害到上焦,所以也可以用這個藥方。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這個藥方加入桃仁輔佐大黃,來治療下焦的瘀血;加入桂枝來消散下焦凝結的血液。家傳秘方會加入枳殼、厚朴,使氣血運行順暢;加入當歸、芍藥,來幫助身體去除舊血,產生新血。
抵當湯: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
血液蓄積在下焦,沉積牢固,以至於小腹出現硬痛,不得不使用這個藥方。
當歸紅花湯,只有兩味藥:
這是一個活血的藥方,但並非推動血液的藥方。對於血虛而且有瘀血的人,可以用這個藥方加入山楂、桃仁,作為輕微活血的方法。
當歸桃仁湯,只有兩味藥:
這也是一個輕微的藥方,只是把紅花換成了桃仁,藥力比前面的藥方稍強。這些方法都是為了告訴後人要婉轉處理,戒除魯莽的用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