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30)
卷二 (30)
1. 衄血
雜症門,衄血為里症,宜清裡;外感門,衄血為表症,宜散表。故曰外感衄血,邪熱在經,但有經絡之分,總無寒熱之異,同歸表熱而已。三陰經無衄血,惟陽邪傳入少陰,厥而無汗之症,醫者見其手足冷而無汗,誤認太陽表邪未伸,用麻桂強發其汗,陰血內動血從口鼻而出,名下厥上竭。此少陰裡熱,誤用辛溫,觸動陰血而上衝者也。
戴氏云:仲景論衄血宜發汗,麻黃湯主之。此治冬月傷寒,太陽表症,里無積熱之衄,非言三時熱令也。三時衄血,即有太陽表症,宜散表,只用羌活沖和湯,不可用麻黃桂枝湯。若太陽之邪,已經侵入陽明,即要與陽明藥互用。若陽明本經熱甚以致衄者,不用太陽之藥,當用升麻乾葛湯,以解陽明氣分之邪,隨用茅花湯合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升麻清胃湯、以解陽明血分之熱。海藏云:仲景言衄家不可發汗,汗之必額上陷,此為脈微里有熱者言也。
夫衄家脈浮緊,可發汗。若脈已微,表症已解,再發汗,則額上陷。故《傷寒論》云:衄血脈已微者,用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此言裡熱衄血,宜涼血,不可用辛溫發散也。吳氏云:衄血之症,若脈浮緊,宜發汗;脈不浮緊,不可發汗。東垣治衄血,脈已微,黃芩芍藥湯;脈沉數,犀角地黃湯。
余按仲景用麻黃湯治衄,乃是太陽經寒邪未散,脈浮緊之衄;東垣用黃芩芍藥湯治衄,乃是表散血熱,脈不浮緊而微者。黃芩涼血,芍藥斂血、涼血。斂血則衄自止,再按用犀角地黃湯治衄者,是表邪解,脈沉數,裡熱甚,宜清熱之衄也。夫犀角地黃,涼陽明血熱,又清肝腎之火,沉數之脈,熱在下焦,清肝腎下焦之火,血不上升,而衄不作。
故仲景麻黃湯,但治冬月太陽表邪之衄;東垣黃芩犀角湯,治四時裡熱之衄,兼治內傷之衄。地黃引子、門冬引子,治內傷不治外感者。升麻清胃湯,治外感兼治內傷者。此治之分別也。外感之衄,脈大者易治,沉澀者難醫;內傷之衄,脈緩者易治,脈數者難醫。此脈之分別也。
太陽病,脈浮無汗,發熱身疼,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邪不散,當以麻黃湯發其汗。今服麻黃藥,已病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則太陽之邪,不從汗解,必發鼻衄而解。其所以然之故,以太陽經熱邪重,今得麻黃辛溫,必上從陽明入目絡鼻之竅而出血矣。麻黃湯主之五字,在當發汗之下,不然,陽氣太重,必衄乃解之後,何可再用麻黃湯也。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此言太陽發熱,脈緊無汗,應用麻黃湯。因其人邪微正旺,未服麻黃湯自衄而病愈。申明上章衄而病解,不必再用麻黃湯也。
白話文:
衄血
鼻出血,若屬雜症,是內在疾病引起的,需清裡;若屬外感,是外邪入侵引起的,需疏散表邪。所以外感引起的鼻出血,是邪熱在經絡中,雖然有經絡的區別,但寒熱的性質並無不同,都歸屬於表熱。三陰經不會出現鼻出血,只有陽邪侵入少陰經,導致手足冰冷無汗的情況,醫生看到手足冰冷無汗,誤以為是太陽經的表邪未解,便使用麻黃桂枝類辛溫藥強行發汗,結果導致陰血內動,血液從口鼻流出,稱為「下厥上竭」。這是少陰經裡熱,誤用辛溫藥,觸動陰血而上衝造成的。
戴氏說:張仲景論述鼻出血宜發汗,用麻黃湯治療。這是治療冬季傷寒,太陽經表證,內無積熱的鼻出血,並不是說所有季節的鼻出血都適用。其他季節的鼻出血,即使有太陽經表證,也應該疏散表邪,只用羌活沖和湯,不能用麻黃桂枝湯。如果太陽經的邪氣已經侵入陽明經,就需要配合陽明經的藥物一起使用。如果陽明經本身熱盛導致鼻出血,則不用太陽經的藥物,應該用升麻葛根湯,以解陽明經氣分的邪氣,再根據情況配合茅花湯、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升麻清胃湯,來消除陽明經血分的熱邪。海藏說:張仲景說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這是指脈象微弱而裡有熱的情況。
鼻出血的人如果脈象浮緊,可以發汗。如果脈象已經微弱,表證已經解除,再發汗,就會導致額頭凹陷。所以《傷寒論》說:鼻出血脈象已經微弱的,要用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這是說裡熱引起的鼻出血,應該涼血,不能用辛溫發散。吳氏說:鼻出血,如果脈象浮緊,應該發汗;脈象不浮緊,就不能發汗。李東垣治療鼻出血,脈象已經微弱的,用黃芩芍藥湯;脈象沉而數的,用犀角地黃湯。
我認為,張仲景用麻黃湯治療鼻出血,是指太陽經寒邪未散,脈象浮緊的鼻出血;李東垣用黃芩芍藥湯治療鼻出血,是指表邪已散,血熱內盛,脈象不浮緊而微弱的鼻出血。黃芩清熱涼血,芍藥斂血、涼血。斂血就能使鼻出血停止,再根據情況用犀角地黃湯治療鼻出血,是指表邪已解,脈象沉而數,裡熱很盛,應該清熱的鼻出血。犀角地黃湯可以涼解陽明經的血熱,又能清瀉肝腎的火,脈象沉而數,熱在小腸,清瀉肝腎和小腸的火,血液就不會上衝,鼻出血就不會發生。
所以,張仲景的麻黃湯,只治療冬季太陽經表邪引起的鼻出血;李東垣的黃芩犀角湯,治療四季裡熱引起的鼻出血,也治療內傷引起的鼻出血。地黃、麥冬只治療內傷,不治療外感;升麻清胃湯,治療外感也治療內傷。這就是治療方法的區別。外感引起的鼻出血,脈象大的容易治療,脈象沉澀的難治療;內傷引起的鼻出血,脈象緩的容易治療,脈象數的難治療。這就是脈象的區別。
太陽病,脈象浮大,無汗,發熱身痛,八九天不好,表證還在,這時候應該發汗,服藥後症狀略微減輕。病人煩躁,眼睛睜不開,嚴重者必然鼻出血,鼻出血後就好了。這是因為陽氣太盛的緣故。用麻黃湯治療。
太陽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八九天不好。表邪不散,應該用麻黃湯發汗。現在服用麻黃湯,病情已經略微減輕,病人煩躁,眼睛睜不開,嚴重的話,太陽經的邪氣不能從汗液排出,必然會鼻出血而好轉。這樣的原因是,太陽經的熱邪太盛,現在用麻黃的辛溫藥,必然會從陽明經上衝到眼睛和鼻子的經絡,從而出血。麻黃湯治療這五個字,是在應該發汗的情況下使用的,否則,陽氣太盛,必然鼻出血後好轉,怎麼還能再用麻黃湯呢?
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熱身痛無汗,自發鼻出血就好了。
這說明太陽病發熱,脈象緊,無汗,應該用麻黃湯。因為病人邪氣輕微,正氣旺盛,沒有服用麻黃湯就自發鼻出血而病癒。這說明上一章說的鼻出血而病癒,不必再用麻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