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28)
卷二 (28)
1. 口渴
三黃巨勝湯
黃芩,黃連,大黃,石膏
中有積熱,身熱多汗,二便赤閉,目赤唇焦,譫妄作渴飲水,則用此方。
涼膈散,見發狂。
肺胃有熱,多發渴。此方雖用大黃,不用枳殼,與桔梗同用,則涼上而不下行矣。
乾葛石膏湯,見寒熱。
陽明裡熱作渴,用白虎湯;陽明表裡皆熱,亦用此方。
石膏清燥湯,見喘逆。
熱在氣分,口多渴;燥熱為病,口多渴。清燥湯氣分藥也,清氣分之燥熱,則渴自止。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黃連,甘草
口渴皆系內熱,瀉心下之火則熱退渴止。
枳實梔子豆豉湯,見懊憹。
食滯中焦,每不作口渴。然蒸釀日久,亦能作渴,故不用清熱治渴,而以腐谷消滯則渴自止。
茵陳蒿湯
茵陳,梔子,大黃
發黃口渴,全憑濕熱上起見,故去熱退渴,推此方為當。
升麻清胃湯
同一陽明症,以渴而消水,熱在氣分,用乾葛清胃湯。渴不消水,熱在血分,用升麻清胃湯。治膏粱積熱,亦用升麻清胃湯。以血肉之物,善傷血分耳。若以陽明邪熱之口渴,妄用膩膈之味,則邪熱凝滯,食氣痰飲,膠結胸前,蒸釀發熱,其渴愈甚。另有三陰下利陰寒之症,亦有假作渴者,然渴不消水,小便清白為異耳。
白話文:
口渴
三黃巨勝湯
成分:黃芩、黃連、大黃、石膏
適用症狀:體內積聚熱邪,身體發熱且多汗,大小便色赤且不通暢,眼睛發紅、嘴唇乾裂,因發熱而說胡話且口渴想喝水時,可用此方。
涼膈散(詳見「發狂」條目)
病因:肺胃有熱,容易口渴。
說明:此方雖使用大黃,但未搭配枳殼,而是與桔梗同用,主要清上焦熱邪,而不會使藥效下行。
乾葛石膏湯(詳見「寒熱」條目)
適用症狀:
- 陽明經內熱導致口渴,可用白虎湯。
- 陽明經表裡俱熱時,亦可用此方。
石膏清燥湯(詳見「喘逆」條目)
病因:熱邪在氣分,或燥熱致病,皆容易口渴。
說明:此方為氣分藥物,能清氣分的燥熱,口渴自然緩解。
大黃黃連瀉心湯
成分:大黃、黃連、甘草
病因:口渴多因內熱,瀉除心火後,熱退則口渴停止。
枳實梔子豆豉湯(詳見「懊憹」條目)
病因:食滯中焦通常不引發口渴,但若積滯日久化熱,也可能口渴。
說明:治療不直接清熱止渴,而是消食化滯,積滯去除後口渴自止。
茵陳蒿湯
成分:茵陳、梔子、大黃
適用症狀:身黃且口渴,屬濕熱上蒸所致,此方清熱退黃,兼能止渴。
升麻清胃湯
辨證:
- 陽明病症中,若口渴且能大量飲水,屬氣分熱,用乾葛清胃湯。
- 若口渴但不欲多飲水,屬血分熱,則用此方。
其他應用: - 治療飲食過度導致的積熱,亦可用此方,因肉食易傷血分。
注意:若因陽明邪熱導致的口渴,誤用滋膩藥物,反而會使熱邪滯留,痰食膠結胸中,加重發熱與口渴。
假性口渴辨別:
某些陰寒下利的三陰病症,可能出現假性口渴,但此類患者通常不願多喝水,且小便清澈,可作為鑑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