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二 (2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6)

1. 口渴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

此章分別不可用五苓散,宜用五苓之法。上段言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欲飲水,無脈浮小便不利句,但可與飲水,焉可用五苓,下段多脈浮小便不利之句,焉可不用五苓!前賢見一方在末句,皆注總治全章,誤也。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發汗已,脈浮數,不煩渴者,可再發汗。今煩渴,此太陽熱結在裡,故以五苓散雙解表裡。可見五苓散,惟太陽小便不利,脈浮煩渴,方可用。若陽明煩渴,小便不利,當豬苓湯。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主之。

此章申明傷寒汗出,風傷衛之症,須分別渴與不渴。若一見渴,則為里有結熱,可用五苓散。若汗出不渴者,則非熱結在裡,故不可用五苓散。觀仲景用五苓散,不重在小便不利治法之中,反詳於口渴引飲,發熱多汗,表熱不減條內。可見意在雙解表裡,上下分消太陽耳,非利小便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煩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誤下太陽,心下痞滿,用瀉心湯。痞不解,反渴而煩躁,小便不利,此太陽之邪,因下內陷,下結膀胱,故用五苓散雙解表裡。按以上五條,皆反復告誡用五苓散,以治汗多熱不解,口渴煩躁之症。

良以表熱不退,多用發表;口渴煩渴,多用清熱。今因汗出表不解,又見煩渴消水,此太陽表裡兩兼之症,又當雙解表裡,非單清單表所能愈者。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煩渴,本白虎湯症。然惡寒無汗而渴,脈浮脈細而渴,脈伏不消水而渴,太陽汗多,表熱不解,表裡熱結而渴,皆禁白虎湯此,以服桂枝湯。後大汗,後大煩渴,脈洪大,此陽明表解裡熱之渴,故用白虎湯。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症者,白虎加人參湯。

上章申明用白虎之症,此章又恐表邪未解,故復告誡。若傷寒脈浮,發熱無汗,表症不解,不可用白虎。即渴欲飲水,亦要看表症全無,方與白虎湯。

傷寒無大熱口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上章關防表症不可用白虎,此章又恐口燥渴,心煩,津液有立盡之虞。故曰身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者,裡熱已極,即有背微惡寒表症,亦用白虎湯。

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舌乾燥而煩,直至消水數升,當用白虎湯。今以若吐若下後,故加人參,以救津液。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後,大量出汗,導致胃部乾燥,煩躁無法入睡,想喝水的情況,要少量給予水分,讓胃氣恢復正常就會好。如果脈象浮現,小便不順暢,有輕微發熱和口渴現象,就要使用五苓散。

這裡要特別說明,不是所有口渴都能用五苓散,要根據情況判斷。前面說的是發汗後大量出汗,胃部乾燥,煩躁,想喝水,但沒有脈浮和小便不順的症狀,這種情況只要給予飲水就可以,不該用五苓散。後面說的是有脈浮和小便不順的症狀,就應該使用五苓散。前人看到一個方劑寫在最後,就認為可以治療所有情況,這是錯誤的。

發汗之後,如果脈象浮數,且有煩渴現象,要用五苓散治療。

發汗之後,如果脈象浮數,但沒有煩渴現象,可以再次發汗。現在有煩渴,說明是太陽熱邪結在體內,所以用五苓散來同時解除表裡之熱。由此可見,五苓散只有在太陽病出現小便不順、脈浮、煩渴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如果是陽明病引起的煩渴、小便不順,應該用豬苓湯。

傷寒病發汗後出現口渴,要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沒有口渴,就要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這裡說明了傷寒病發汗後,風邪侵犯衛表的症狀,要區分口渴與不口渴。只要出現口渴,就說明體內有熱邪積聚,可以使用五苓散。如果出汗後不口渴,就不是熱邪積聚在體內,因此不能用五苓散。觀察張仲景使用五苓散的情況,他不是著重在治療小便不順,而是詳細描述了口渴引水、發熱多汗、表熱不退等情況。由此可見,五苓散的用意在於同時解除表裡之熱,分散太陽經的邪氣,而不是單純地利小便。

如果因為錯誤地使用攻下藥,導致心下痞悶,應該用瀉心湯治療。如果痞悶沒有解除,而且出現口渴、煩躁、小便不順的情況,要用五苓散治療。這是因為錯誤地攻下太陽病,導致心下痞悶,使用了瀉心湯後,痞悶沒有解除,反而出現口渴、煩躁、小便不順,說明太陽的邪氣因為攻下而內陷,結在膀胱,所以要用五苓散同時解除表裡之熱。以上五條都是反覆告誡要用五苓散治療出汗多、熱邪不退、口渴煩躁的症狀。

這是因為表熱不退,通常會用發散的方法;口渴煩渴,通常會用清熱的方法。現在因為出汗導致表邪沒有解除,又出現煩渴想喝水的情況,這是太陽表裡同時有病的症狀,應該同時解除表裡之熱,不能單純使用清熱或發散的方法來治療。

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但大煩渴沒有解除,脈象洪大,要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煩渴本來是白虎湯的適應症。但如果出現怕冷無汗而口渴,脈象浮細而口渴,脈象微弱且飲水無效而口渴,太陽病出汗多、表熱不退、表裡熱邪結聚而口渴等情況,都不能使用白虎湯。這裡是說,在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大煩渴,脈象洪大,這說明是陽明表證已解,裡熱引起的口渴,所以要用白虎湯。

傷寒病脈象浮現,發熱無汗,表邪未解的情況,不能使用白虎湯。如果出現口渴想喝水,但沒有表證的,要用白虎加人參湯。

前面章節說明了使用白虎湯的適應症,這裡又怕表邪沒有解除,所以再次告誡,如果傷寒病脈象浮現,發熱無汗,表證未解,就不能用白虎湯。即使有口渴想喝水,也要確認表證完全消失後,才能使用白虎湯。

傷寒病沒有高熱,只是口渴、心煩、背部微微怕冷的情況,要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前面章節強調了有表證不能使用白虎湯,這裡又怕出現口燥渴、心煩,導致津液枯竭的情況。所以說,如果身體沒有高熱,只是口燥渴、心煩,說明裡熱已經很嚴重,即使有背部微微怕冷的表證,也要用白虎湯。

傷寒病,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後,七八天沒有好轉,熱邪積聚在體內,表裡都有熱,時時怕風、口渴嚴重、舌頭乾燥煩躁,想要喝水好幾升的情況,要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傷寒病七八天沒有好轉,熱邪積聚在體內,舌頭乾燥煩躁,甚至喝水好幾升,應該用白虎湯。現在因為出現了嘔吐或腹瀉,所以要加入人參,來補充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