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2)

1. 身重

天麻四君子湯,即四君子湯加天麻。

此治氣虛眩暈者,有火加梔連;有痰,加半夏、廣皮;有寒,加炮薑、肉桂。

天麻四物湯,即四物湯加天麻。

白話文:

身重

天麻四君子湯,就是四君子湯再加入天麻。

這個方子是治療因氣虛引起的眩暈,如果體內有火氣,就加入梔子和黃連;如果有痰,就加入半夏和廣陳皮;如果體內有寒氣,就加入炮薑和肉桂。

天麻四物湯,就是四物湯再加入天麻。

2. 身癢

內傷身癢,有實有虛;外感身癢,悉是表汗未出。故太陽症有身癢之條,陽明病有身如蟲行,皆是表邪無從而出,故身癢但坐以汗出不徹之故。夫表有風寒,則身痛;表有風熱,則身癢。總之,陽邪怫鬱於肌表不得汗出,則皮膚作癢。太陽身癢,羌獨敗毒散。若陽明身癢,乾葛防風湯。

少陽身癢,柴胡防風湯。《原病式》謂腠理閉密,陽氣鬱結,不得散越,則發癢。故仲景用麻黃桂枝各半湯,辛散表邪。陽明篇曰,此久虛故也。言元氣久虛,津液不足之人,又冒外邪,因久虛之故,不能作汗逐邪,當散表邪,非言久虛而用補藥。《活人》妄以朮附湯、黃耆建中湯治,最為遺禍。

太陽得之八九日,如瘧疾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愈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症八九日,言如瘧狀,必其人不嘔清便、脈微緩者,有欲愈之機,若面反有赤色,尚是表邪未散,身必癢,故用發散表邪。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久虛故也。

陽明病,本多汗,今反無汗,則外邪攻注皮中如蟲行之狀,乃是元氣素虛,不能作汗逐邪故也。不立方,然散表補元,躍躍言外。

羌獨敗毒散,見發熱。

乾葛防風湯

乾葛,防風,荊芥,甘草

太陽身癢,不用麻桂各半湯,而用羌獨敗毒散,陽明身癢,不用幹葛湯原方,而用此方,以表邪火鬱故耳。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荊芥,甘草

太陽陽明身癢,用前二方,若少陽身癢,則此方治之;若三陽合病身癢,當以三方合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見發熱。

白話文:

身癢

身體發癢,內在原因引起的瘙癢,有實證也有虛證;外在因素引起的瘙癢,都是表層汗液未排出所致。因此《傷寒論》中太陽病篇有提到身癢,陽明病篇則有「身如蟲行」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表邪無法排出,導致汗液無法透發而引起的瘙癢。體表有風寒則身痛,有風熱則身癢。總之,陽邪鬱結於肌膚表面,無法透過出汗排出,就會導致皮膚發癢。太陽病引起的瘙癢,用羌獨敗毒散治療;陽明病引起的瘙癢,用乾葛防風湯治療。

少陽病引起的瘙癢,用柴胡防風湯治療。《原病式》中說,皮膚腠理閉塞,陽氣鬱結,無法散發,就會發癢。因此張仲景用麻黃桂枝各半湯,辛溫解表散邪。陽明篇說:「此久虛故也」,意思是元氣久虛,津液不足的人,又受外邪侵襲,因久虛的緣故,無法出汗驅邪,所以要散表邪,而不是用補藥。有些人錯誤地用朮附湯、黃耆建中湯治療,這是非常有害的。

太陽病發病八九天,像瘧疾一樣,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病人不嘔吐、大便正常,想自己好起來,一天發作二三次。脈象微弱緩慢的,預示將要痊癒;面色反而發紅的,還沒痊癒,因為他沒出小汗,身體一定會癢,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八九天,症狀像瘧疾,病人不嘔吐、大便正常、脈象微弱緩慢的,就有痊癒的希望;如果面色反而發紅,說明表邪還未散,身體一定會癢,所以要用發散表邪的藥物。

陽明病,本該多汗,反而不出汗,身體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久虛的緣故。

陽明病,本來應該多汗,現在反而不出汗,外邪侵犯皮膚,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元氣本來就虛弱,無法出汗驅邪的緣故。文中雖未列出具體方劑,但散表邪、補元氣的意思已很明顯。

羌獨敗毒散,用於發熱。

乾葛防風湯:乾葛、防風、荊芥、甘草。

太陽病引起的瘙癢,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而用羌獨敗毒散;陽明病引起的瘙癢,不用乾葛湯原方,而用這個方子,因為是表邪火鬱的緣故。

柴胡防風湯:柴胡、防風、荊芥、甘草。

太陽、陽明病引起的瘙癢,用前面兩個方子;如果少陽病引起的瘙癢,則用這個方子治療;如果三陽合病導致瘙癢,就要把三個方子一起使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於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