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17)
卷二 (17)
1. 嘔吐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有柴胡、黃芩,無竹茹、枳實;清膽湯有竹茹、枳實,無柴胡、黃芩。加二味,則二方合之。又加藿香、厚朴,以利胃止嘔。
乾葛清胃湯
乾葛,石膏,熟半夏,厚朴,廣皮,甘草
乾葛解表,石膏清裡,加半夏、厚朴、廣皮化痰涎,和胃止嘔。
羌獨敗毒散,見發熱。
此方散表邪,則疫毒散而嘔吐止,故曰敗毒散。
升麻葛根湯,見發熱。
疫邪癍痧,伏於陽明胃經嘔吐,用此方升散陽明,則癍出吐止。
蒼樸導痰湯
痰飲水濕伏於胃家,每多嘔吐,故用燥濕化痰。非外感熱病,漫用燥藥。
梔連二陳湯
前方治有痰無火者,此方加川連、白豆蔻、竹茹、厚朴,治有痰有火者。
竹茹湯
竹茹,乾葛,陳皮,半夏,甘草,藿香
嘔吐屬胃,此方以乾葛、竹茹清胃,廣皮、甘草和胃。無涎不成嘔,故加半夏化痰涎。應辛散者,加生薑;應清火者,加梔、連、白豆蔻;若帶表症,加各經表藥;若和中氣,加藿香、厚朴;若飽悶有食滯,加消導之藥。
黃連湯,見腹痛。
胃寒而吐,用理中湯、吳茱萸湯。胃熱而吐,用黃連湯。若熱痰嘔吐,梔連二陳湯。食滯熱嘔,梔連保和散。口渴熱嘔,合乾葛石膏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少陽合病,當用桂枝柴胡黃芩湯。今見嘔吐,故加半夏、生薑。
乾薑黃連黃芩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
此方寒熱並用,統治誤下致嘔者。加廣皮、半夏,即合瀉心湯方法。
白話文:
【嘔吐】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包含柴胡和黃芩,但沒有竹茹和枳實;清膽湯則有竹茹和枳實,但沒有柴胡和黃芩。若將這兩味藥加入,便相當於結合兩方的功效。再添加藿香、厚朴,能調和胃氣,緩解嘔吐。
乾葛清胃湯
組成:乾葛、石膏、熟半夏、厚朴、廣皮、甘草。
乾葛能解表熱,石膏可清內熱,加入半夏、厚朴、廣皮能化痰、和胃止嘔。
羌獨敗毒散(請參考「發熱」條目)
此方散除表邪,使疫毒消散而嘔吐停止,因此稱為敗毒散。
升麻葛根湯(請參考「發熱」條目)
疫邪或癍疹潛伏於陽明胃經導致嘔吐,使用此方升散陽明之邪,則斑疹透出、嘔吐緩解。
蒼樸導痰湯
痰飲水濕積聚於胃部,常引發嘔吐,故用燥濕化痰之法。但若非外感熱病,不可隨意使用燥熱藥物。
梔連二陳湯
前一個方子(蒼樸導痰湯)適用於有痰無火的情況,此方加入川連、白豆蔻、竹茹、厚朴,適合有痰又有火的患者。
竹茹湯
組成:竹茹、乾葛、陳皮、半夏、甘草、藿香。
嘔吐因胃氣不調而起,此方以乾葛、竹茹清胃熱,廣皮、甘草和胃氣。無痰涎不會嘔吐,因此加入半夏化痰。若需辛散,可加生薑;若需清火,可加梔子、黃連、白豆蔻;若兼有表證,加入相應經絡的解表藥;若需調和中氣,可加藿香、厚朴;若脹悶因食積,可加消食導滯藥物。
黃連湯(請參考「腹痛」條目)
胃寒嘔吐可用理中湯、吳茱萸湯;胃熱嘔吐用黃連湯。若因熱痰嘔吐,可用梔連二陳湯;食積熱嘔,可用梔連保和散;口渴熱嘔,可合乾葛石膏湯使用。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與少陽合病時,本應使用桂枝柴胡黃芩湯,但見嘔吐症狀,因此加入半夏、生薑止嘔。
乾薑黃連黃芩湯
組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
此方寒熱並用,專治誤服瀉下藥導致嘔吐者。若加入廣皮、半夏,即符合瀉心湯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