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15)
卷二 (15)
1. 嘔吐
有聲無物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物有聲為嘔吐。仲景有乾嘔條,嘔而無物之謂。嘔吐症,以內傷論,皆在陽明胃家;以外感論,有各條分別。若惡寒發熱,脈浮而數,初起胸滿而嘔,此太陽外感風寒,胃家內有痰飲,以羌活湯散太陽表邪,合保和平胃散加乾葛,消胃家痰飲食滯。若寒熱嘔而口苦,脈見弦數,此少陽經表邪嘔苦之症,小柴胡湯治之。
若初起兼有飽滿嘔吐,亦是胃家夾食,佐以保和平胃散。若目痛鼻乾,先渴後嘔,無汗脈浮大,此陽明外有表邪,內有積熱,以乾葛清胃法治之。若有汗脈數,嘔而消水,此燥火嘔吐也,知母石膏湯沖竹瀝蘆根汁。若嘔而不渴,身不大熱,此濕火嘔吐也,梔連半夏湯,加白豆蔻、厚朴、竹茹。
若噁心嘔吐,六脈滑大不數,發熱而口反不渴,此痰飲食積嘔吐之症也,平胃保和散、二陳導痰湯加乾葛、竹茹治之。若口臭牙疼,二便赤澀,此積熱痰火嘔吐也,升麻清胃湯、二陳湯、竹茹湯、加川連、白豆蔻。若脅肋刺痛嘔吐酸水,此肝木火沖之嘔,小柴胡加梔、連、竹茹。
總之,無痰涎,不嘔吐,故熱病嘔吐,皆痰飲火邪上衝,用竹茹、半夏化痰涎,梔、連清胃火。家秘以竹茹半夏湯加梔、連、白豆蔻,其吐立止。若夫時行熱病,汗出不解,足冷耳聾,煩悶咳嘔,此疫毒癍症嘔吐也,羌獨敗毒散、升麻乾葛湯、升麻清胃湯。若燥邪時疫嘔吐,加知母、石膏、竹瀝、半夏,沖蘆根汁、生梨汁熱服。
方書云:嘔家多服生薑,此指胃寒痰飲嘔吐而言,若胃熱者,不與川連同用寧不增病耶!惟三陰經胃寒嘔吐,乃用理中湯等溫劑。此書專為傷寒熱病,故三陰不發熱嘔吐,另具《症因脈治》中也。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
脈浮自汗,翕翕發熱,此即太陽中風症,故解肌散表,則嘔自止。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
服桂枝而吐者,胃必熱。胃熱得桂枝後,必吐膿血。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太陽熱結膀胱,下部症發表為逆,故水藥不得入口。若再發汗,必氣升而吐利不止。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症,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即愈。
此申明太陽熱結膀胱,表裡吐逆之症,應用五苓治者。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邪已解,脅下痛,乾嘔短氣,此兼懸飲,宜十棗湯治者。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重嘔逆,脈陰陽俱緊。
白話文:
嘔吐
嘔吐分為三種:有聲音但沒有吐出東西的叫「嘔」,有東西吐出來但沒有聲音的叫「吐」,既有聲音又有東西吐出來的叫「嘔吐」。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有「乾嘔」的記載,指的是嘔而無物的情況。
嘔吐症從內傷角度看,大多與陽明胃經有關;從外感角度看,則有不同的病因。例如:
-
若伴隨惡寒發熱、脈搏浮而數,初期胸悶並嘔吐,這是太陽經外感風寒,胃中痰飲的表現,可用羌活湯散太陽表邪,再配合保和丸加乾葛,以消解胃中痰飲積滯。
-
若出現寒熱、嘔吐、口苦,脈搏弦數,這是少陽經表邪引起的嘔吐,用小柴胡湯治療。
-
若初期伴隨飽滿感和嘔吐,也是胃中積食,可用保和丸治療。
-
若出現眼痛鼻乾、先渴後嘔、無汗脈搏浮大,這是陽明經外有表邪,內有積熱,可用乾葛清胃法治療。
-
若有汗、脈搏數、嘔吐並伴隨消瘦,這是燥熱引起的嘔吐,可用知母石膏湯,並沖服竹瀝和蘆根汁。
-
若嘔吐但不口渴,身體不發熱,這是濕熱引起的嘔吐,可用梔子連翹半夏湯,並加入白豆蔻、厚朴、竹茹。
-
若噁心嘔吐,脈搏滑大但不數,發熱但口不渴,這是痰飲積滯引起的嘔吐,可用保和丸、二陳湯加乾葛、竹茹治療。
-
若口臭牙痛,大便小便赤澀,這是積熱痰火引起的嘔吐,可用升麻清胃湯、二陳湯、竹茹湯,並加入川連、白豆蔻。
-
若脅肋刺痛、嘔吐酸水,這是肝木之火上衝引起的嘔吐,可用小柴胡湯加梔子、連翹、竹茹。
總之,沒有痰涎就不會嘔吐,所以熱病引起的嘔吐,都是痰飲火邪上衝所致,治療上應使用竹茹、半夏化痰涎,梔子、連翹清胃火。民間秘方用竹茹半夏湯加梔子、連翹、白豆蔻,療效迅速。
如果是流行性熱病引起的嘔吐,伴隨汗出不解、足冷耳聾、煩悶咳嗽嘔吐,這是疫毒引起的嘔吐,可用羌活獨活敗毒散、升麻乾葛湯、升麻清胃湯。如果是燥邪引起的嘔吐,可加知母、石膏、竹瀝、半夏,沖服蘆根汁、生梨汁溫服。
古方書記載:嘔吐的人多服用生薑,這是針對胃寒痰飲引起的嘔吐而言。如果胃熱,就不宜與川連同用,否則會加重病情。只有三陰經(少陰、厥陰、太陰)胃寒引起的嘔吐,才可以用理中湯等溫熱藥物治療。本書專門講述傷寒熱病,所以三陰經不發熱引起的嘔吐,則另見於其他醫書,例如《症因脈治》。太陽經中風,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陽氣浮盛則發熱,陰氣虛弱則自汗,伴隨惡寒、惡風、發熱、鼻塞、乾嘔,可用桂枝湯治療。
脈搏浮弱,自汗,發熱,這是太陽經中風,所以解表散寒,嘔吐自然會停止。
服用桂枝湯後嘔吐的,之後很可能會吐出膿血。
服用桂枝湯而嘔吐,說明胃部有熱。胃熱服用桂枝後,必然會吐出膿血。
發汗後,如果水藥喝下去會嘔逆,若再次發汗,則必然嘔吐不止。
太陽經熱結膀胱,下焦症狀已經出現,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是逆治,因此水藥喝下去會嘔逆。如果再次發汗,則氣機上逆,必然嘔吐腹瀉不止。中風發熱,六七天不解,且煩躁,有表裡證候,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就嘔吐,稱為「水逆」,可用五苓散治療。多喝溫水,汗出後即可痊癒。
這是說明太陽經熱結膀胱,表裡俱病,嘔吐逆治的情況,應使用五苓散治療。
太陽經中風,下痢嘔逆,表證已經解除,就可以攻邪。病人汗出不止,發作有規律,頭痛,心下痞硬滿,牽引脅下疼痛,乾嘔氣短,汗出但不惡寒,這是表證已經解除但裡證未解,可用十棗湯治療。
太陽經中風,下痢嘔逆,表邪已解,脅下疼痛,乾嘔氣短,這是兼有懸飲,宜用十棗湯治療。
太陽病,無論是已經發熱還是尚未發熱,都會伴隨惡寒、身體沉重、嘔逆,脈象陰陽俱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