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7)
卷四 (7)
1. 溫病
《內經》以冬月天寒,人傷而即病者,名傷寒。若傷而不即病,寒邪鬱而成熱,至春而病者,名溫病。《傷寒論》。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同言太陽病,以不渴惡寒名傷寒,以渴而不惡寒者,名溫病。然則《內經》所云,明溫病之原,仲景所云,別溫病之症。
白話文:
《黃帝內經》提到,在寒冷的冬天,由於受寒而立即發病,稱為傷寒。如果受寒但沒有立即發病,寒邪鬱結化熱,到了春天再發作,稱為溫病。《傷寒論》中也說到,太陽病症狀為發熱口渴,但不惡寒,這屬於溫病。對於相同的太陽病,如果沒有口渴惡寒,就稱為傷寒;如果口渴但不惡寒,就稱為溫病。因此,《黃帝內經》說明瞭溫病發生的原因,而《傷寒論》的仲景則區分了溫病的症狀。
知病原,識症狀,知傷寒溫病之所以別矣。第《內經》所謂溫病者,冬受寒邪,至春始發之溫病也。仲景所謂溫病者,人感濕熱,當時即發之溫病也。進而求之,即春之溫病亦有三種,有冬傷於寒,至春而成溫病者;有冬感溫氣,至春更感溫熱,而病溫熱、溫毒者;有非冬感寒,非重感溫熱,但遇時行溫熱之邪。而即發溫病者。
白話文:
瞭解疾病的成因,辨別疾病的症狀,就能分辨傷寒和溫病的不同之處。
《內經》中所指的溫病,是冬天受到寒邪,到了春天發作的病症。
仲景所說的溫病,是人體感染濕熱之邪,當下發作的病症。
進一步探討,春天發生的溫病有以下三種:
- 冬天受到寒邪,到了春天轉化為溫病。
- 冬天感染溫熱之氣,到了春天再次感染溫熱之邪,導致溫熱或溫毒之病。
- 既沒有冬天寒邪的侵襲,也沒有嚴重感染溫熱之邪,但受到時行的溫熱之邪而發病。
是此而知傷寒不獨於冬,四時有暴寒,皆能傷寒者。溫病不獨發於春,四時有暴熱,皆有溫熱病者,但要明其病原主治耳。楨又悟得傷寒之邪,傷於太陽從表而起;溫熱之病,感於陽明而入腸胃,自內而發。故溫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若先感溫熱,又冒風寒,而發身痛頭痛,惡寒發熱而渴者,此太陽有表邪之寒熱病。
白話文:
從這裡可以知道,傷寒不僅限於冬天,四季都有暴寒,都能引起傷寒。溫病也不僅限於春天,四季都有暴熱,都有溫熱病,但重要的是要了解其病因和主治方法。
仲景又悟出傷寒的邪氣,從表而起傷於太陽(表證);溫熱病的邪氣,從內而發,感於陽明而入腸胃。所以溫病發熱而口渴,不惡寒。
如果先感染了溫熱,又遇到了風寒,就會出現身體疼痛、頭痛、惡寒發熱而口渴的症狀,這是太陽表證的寒熱病。
不得名之溫熱病也,當發表清熱和解主治者。故太陽傷寒,用羌活敗毒散發表。若太陽寒熱病,則用羌活沖和湯和解。陽明傷寒,用葛根湯發表。若陽明寒熱病,則用乾葛石膏湯和解。若少陽傷寒,用羌活柴胡湯。少陽寒熱病,用小柴胡湯和解。若身痛頭痛,惡寒發熱,口不渴者,乃三時暴感之傷寒症,非溫熱之症。
白話文:
對於那些無法確定是哪一類溫熱病症狀的,應該以發散寒氣、清熱、調和為主要治療原則。因此,如果太陽經發生的寒症,可以使用羌活敗毒散來發散表邪。如果有太陽經寒熱病,則使用羌活沖和湯來調和。如果陽明經發生的寒症,可以使用葛根湯來發散表邪。如果有陽明經寒熱病,則使用乾葛石膏湯來調和。如果少陽經發生的寒症,可以使用羌活柴胡湯。少陽經寒熱病,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如果身體疼痛、頭部疼痛、惡寒發熱,但口不渴,這屬於短期受風邪而發生的傷寒症狀,而不是溫熱病症狀。
總之,傷寒外感風寒,里無積熱。故初起以辛溫散表,不可早用清涼,直待表散裡熱,方用清裡。今溫病先感熱而病者,故宜清涼和解。惟惡寒身痛,無汗脈浮,表有寒邪者,方用辛涼散表。《活人》云:傷寒者,冬傷於寒即發之寒熱病也。冬溫者,冬有溫氣,感而即發之熱病也。
白話文:
總而言之,傷寒是由外感風寒引起的,體內沒有積熱。因此,一開始應使用辛溫的藥方發散表邪,不宜過早使用清涼的藥物。直到表邪散去,裡熱出現後,纔可以使用清熱的藥物。至於溫病,是由先感受到熱邪而引起的疾病,因此應該清涼解毒。只有那些惡寒身痛、無汗、脈浮,表示表有寒邪的人,纔可以使用辛涼的藥物發散表邪。
《活人書》中提到:傷寒是指在冬天受到寒邪侵襲而發病的寒熱病。冬溫是指冬天出現溫熱之氣,受到侵襲後發病的熱病。
春溫者。冬傷於寒,至春陽氣發升,寒邪鬱而發熱之溫病也。風溫者,不因冬感寒邪,即於春令,感當時溫熱之氣而病者。然此皆一人自感而獨病者。若暴寒暴熱,天地之邪氣流行,沿門長幼皆病者,此名時疫之病。
白話文:
春溫:冬天受到寒氣侵襲,到了春天陽氣升發時,寒邪鬱積發作導致發熱的溫病。
風溫:不是因為冬天受到寒邪侵襲,而是春天直接受到當時溫熱之氣的影響而發病。
但是上述這些情況都是一個人自己受到感應而獨自發病的。如果突然出現寒氣或熱氣的侵襲,天地間的邪氣流行,使得一家老小都發病,這種情況稱為時疫之病。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溫熱之病,陽明經多,然亦有兼太陽者,故立此方和解,以溫症用不得麻桂辛溫耳。
乾葛石膏湯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用於見到發熱的情況。
對於溫熱引起的疾病,多數屬於陽明經的問題,但也有時會涉及到太陽經,因此制定了這個方劑來調和治療。因為溫熱症狀不適合使用麻黃、桂枝等辛溫藥物。
乾葛石膏湯
升麻,乾葛,知母,石膏,甘草
白話文:
- 升麻
- 葛根 (曬乾)
- 知母
- 生石膏
- 甘草
此方和解陽明表裡症,帶太陽仍加羌活。
小柴胡湯,見寒熱。
此方和解少陽表裡者,若帶太陽表症,加羌活;帶陽明表症,加乾葛。
涼膈散,見發狂。
溫病表解裡熱者,以此方清熱;若帶表症,仍加表藥。
三黃巨勝湯,見發狂。
此方專治陽毒,故溫熱重者用之也。若帶表症,仍加散表之藥。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結。
溫病裡熱,止須清裡。然有熱結大腸大便不通者,以此方下之。
白話文:
這方子用來治療陽明經的表裡症,如果還有太陽經的症狀,就再加上羌活。 小柴胡湯,用於出現寒熱症狀。 這個方子是調和少陽經表裡症的,如果還有太陽經的表症,就加羌活;如果還有陽明經的表症,就加乾葛。 涼膈散,用於出現發狂的症狀。 溫病表解裡熱,就用這個方子清熱;如果有表症,就再加表藥。 三黃巨勝湯,用於出現發狂的症狀。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陽毒,所以溫熱重的病人可以用它。如果還有表症,就再加散表的藥。 三乙承氣湯,用於出現大便結的症狀。 溫病裡熱,只要清裡就好。但如果有熱結在腸道造成大便不通,就用這個方子來通便。
2. 疫病
疫邪之症,長幼相似。若一人獨病,不染他人者,此人自感,非大災之疫也。疫症之原不一,如春時應暖而反寒,則有寒疫。冬時應寒反溫,則有溫疫。推之於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應燥而反溫,及久雨之濕,久旱之燥,偏於太過者,則皆可成疫也。《傷寒論》惟注溫疫、寒疫,不知六氣之不正者,皆能發疫也。
白話文:
傳染病的症狀,不論老幼都相似。如果一個人單獨患病,沒有傳染給其他人,那麼這個人只是自己生病,不是大規模的傳染病。傳染病的起因不只一種。例如:春天本應溫暖,卻突然變冷,就會產生寒疫;冬天本應寒冷,卻突然變暖,就會產生溫疫。推而廣之,夏天本應炎熱,卻變涼;秋天本應涼爽,卻變熱;本應乾燥,卻變溫暖;以及連綿大雨導致過度潮濕,長期乾旱導致過度乾燥等,凡是極端的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傳染病。《傷寒論》只記載了溫疫和寒疫,卻不知道六種不正之氣都可能引發傳染病。
故各隨時氣之不正者主治,則得之矣。總之,時令應暖而反寒,散寒邪即是治疫;時令應寒而反溫,清溫熱即是治疫;應燥而反濕,祛濕邪即是治疫;應濕而反燥,清燥火即是治疫。
白話文:
因此,根據當時氣候的異常情況來進行治療,就能夠治癒疫病。總而言之,如果時節應當溫暖卻反常地寒冷,驅散寒邪就是治療疫病;如果時節應當寒冷卻反常地溫暖,清熱解毒就是治療疫病;如果時節應當乾燥卻反常地潮濕,去除濕邪就是治療疫病;如果時節應當潮濕卻反常地乾燥,清熱去火就是治療疫病。
寒疫,即時行之傷寒病也。既冒寒邪,當以辛溫散表。若內無積熱,太陽見症者,冬月北方用麻黃桂枝湯,南方用羌獨敗毒散等。若表邪未散,即內有積熱者,亦止宜羌活沖和湯等和解,未可用清涼。若陽明見症者,冬月北方葛根湯,南方升麻乾葛湯。少陽見症者,北方柴胡桂枝湯,南方柴胡防風湯。若寒邪已散,里有結熱,仍照傷寒清裡之法。
白話文:
寒症,就是流行性感冒(感冒)引起的疾病。當受到寒邪侵襲時,應使用辛溫解表藥物。如果體內沒有鬱熱,且有太陽經證狀者,在冬季北方可以使用麻黃桂枝湯,在南方可以使用羌活獨活敗毒散等藥物。如果表邪未散,體內又有鬱熱者,也只宜使用羌活沖和湯等和解藥物,不宜使用清涼解熱藥物。如果臨牀上出現陽明經證狀者,在冬季北方可以使用葛根湯,在南方可以使用升麻乾葛湯。如果臨牀上出現少陽經證狀者,在北方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在南方可以使用柴胡防風湯。如果寒邪已經散去,體內有鬱熱,仍需按照傷寒病清除體內熱邪的方法治療。
溫疫,即時行傷熱病也。熱邪帶表,當以辛涼解表。太陽見表症,羌活沖和湯。陽明見表症,升麻乾葛湯。少陽見表症,小柴胡湯。溫疫禁用辛溫,若里有結熱,涼膈散、三黃湯、人參白虎湯。有下症者,三乙承氣湯選用。若表邪未盡,仍要先散表邪,然後清下。
白話文:
溫疫,就是一種時令流行的發熱性疾病。這類疾病熱邪侵襲體表,需用辛寒的藥物來疏散表邪。
如果出現太陽經證狀,可用羌活沖和湯。 如果出現陽明經證狀,可用升麻乾葛湯。 如果出現少陽經證狀,可用小柴胡湯。
溫疫一般不能用辛溫藥物,如果體內有熱邪積聚,可用涼膈散、三黃湯、人參白虎湯等。 如果有下痢症狀,可選用三乙承氣湯。 如果表邪未盡,仍需先疏散表邪,再處理下痢的症狀。
濕疫,即時行傷濕病也。濕邪之症,當分寒濕熱濕。發熱無汗,身痛拘緊,口不消水,脈濡而小,此太陽寒濕之症,宜辛溫散表,羌獨敗毒散、羌活勝濕湯。若少陽見症,加柴胡;陽明見症,加蒼朮、白芷。發熱多汗,口渴消水,脈洪而數,此陽明濕熱之症,宜辛涼解肌,升麻乾葛湯合神術湯。若兼有太陽表症,合羌活沖和湯。少陽見症,合小柴胡湯。
白話文:
濕疫,就是流行的濕氣疾病。濕邪的症狀,可以分為寒濕和熱濕。
如果出現發燒、不流汗、身體疼痛僵緊、口乾卻不想喝水、脈象濡軟而細小,這些是太陽經寒濕的症狀,應該使用辛溫藥物發散表邪,例如羌獨敗毒散、羌活勝濕湯。
如果出現少陽經的症狀,則需要加入柴胡;陽明經的症狀,則需要加入蒼朮、白芷。
如果出現發燒、多汗、口渴、想喝水、脈象洪大而數,這些是陽明經濕熱的症狀,應該使用辛涼藥物解肌,例如升麻乾葛湯合神術湯。
如果同時有太陽經表證,則需要合入羌活沖和湯。如果出現少陽經症狀,則需要合入小柴胡湯。
燥疫,即時行傷燥病也。燥熱之症,多傷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故燥火之症,每多煩渴喘逆,當用清燥之藥,如人參白虎湯、清燥湯等,切忌溫燥,又不可發汗、利小便,重亡津液。又不比內傷之燥,可用滋陰凝滯。
白話文:
燥疫,就是季節流行的燥熱疾病。燥熱之症,多半傷及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所以燥熱的症狀,常常伴有煩渴、氣喘。治療時應該使用清熱去燥的藥物,例如人參白虎湯、清燥湯等。切忌使用溫熱性藥物,也不能發汗、利小便,以免損耗津液。燥疫也不同於內傷引起的燥熱,不能使用滋陰凝滯的藥物。
麻黃湯,桂枝湯,見惡寒。
羌活敗毒散,見發熱。
雙解散,見發狂。
寒疫可用辛溫,若溫熱之疫,即有表邪,止用此方辛涼雙解。
乾葛石膏湯,見寒熱。
白話文:
如果出現惡寒,可以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如果發熱,可用羌活敗毒散;如果發狂,可以用雙解散。寒疫可以用辛溫的藥物治療,如果是溫熱的疫病,即有表邪,就應該用辛涼雙解的藥物治療。如果出現寒熱,可以用乾葛石膏湯。
太陽溫疫,當以雙解散治之。陽明溫疫,則以此方雙解。若兼少陽,合用小柴胡湯。
白話文:
當受到太陽經的溫熱疫病侵襲時,應該使用雙解散來治療。如果是陽明經的溫熱疫病,也使用這個雙解散方。如果同時侵犯了少陽經,則需要結合使用小柴胡湯。
涼膈散,見發狂。
溫疫病有表症,當以前方雙解。若表邪已解,當以此方清裡。
知母石膏湯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治療出現發狂的情況。
溫疫病如果還有表症,應該使用前方的雙解法。如果表邪已經解除,則應該使用此方來清理內臟。
知母石膏湯。
知母,石膏,粳米,甘草,麥門冬
涼膈散,通治上焦裡熱。此方專治陽明胃熱。若下部有熱,再加清下部之藥。
三黃湯
白話文:
知母: 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功效。
石膏: 一種礦物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粳米: 一種穀物,具有健脾胃、益氣補血的功效。
甘草: 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麥門冬: 一種中藥材,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生津止渴的功效。
黃連,黃芩,大黃
白話文:
黃連 黃連是一種草本植物,其根通常用於中醫。
黃芩 黃芩也是一種草本植物,常取其根用於中醫。
大黃 大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用於中醫。
前二方,治上焦溫熱。若三焦皆熱,大便燥結,當用此方。
六一散
夏令濕熱溫疫,當用此清利濕熱,從下竅而出。
神術湯
防風,熟蒼朮,石膏,甘草
白話文:
前面兩種方子用於治療上焦溫熱。如果三焦都熱,大便乾燥不通,就應該用這個方子。
六一散
夏天濕熱流行溫病,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清熱利濕,從下竅排出。
神術湯
防風、熟蒼朮、石膏、甘草
濕熱疫邪,當分表裡主治濕熱在裡,用寒藥以清熱,淡藥以利水。若濕熱在表,用風藥以散濕,燥藥以勝濕,佐以石膏、甘草,則濕熱盡去。
白話文:
當濕熱之邪氣侵襲人體時,必須分清表證和裡證。如果濕熱在體內,則使用寒涼藥物清熱,淡滲藥物利水。如果濕熱在體表,則使用祛風藥物散濕,燥濕藥物勝濕,再輔以石膏和甘草,就能清除濕熱。
蒼朮防風湯
風濕疫邪,散表為捷。防風勝濕,蒼朮燥濕。兼寒者,加熱藥;兼熱者,加寒藥。此二語開無窮之悟。
朮附湯
熟附子,白朮
寒濕疫邪在表者,宜用辛溫散濕。若里有寒濕,當以此方主治。
人參白虎湯,見潮熱。
燥熱疫邪,肺胃先受,故時行熱病,見唇焦消渴者,即用此方。
清燥湯,見喘逆。
陽明燥熱疫症,用前白虎湯。若燥傷肺氣,而見發熱喘嗽,則以此方清肺。若陽明燥熱,上衝刑肺,二方合用。
白話文:
風濕疫邪入侵身體,散發表面的邪氣最為快速。防風具有勝濕的功效,蒼朮能燥濕。如果患者兼有寒症,就加入溫熱的藥物;如果兼有熱症,就加入寒涼的藥物。這兩句話開啟了無窮的智慧。
熟附子、白朮。
寒濕疫邪停留在身體表面者,應該使用辛溫散濕的藥物。如果內有寒濕,就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人參白虎湯,適用於出現潮熱的患者。
燥熱疫邪會先侵犯肺胃,所以流行的熱病患者,如果出現嘴唇乾燥、口渴的症狀,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
清燥湯,適用於出現喘逆的患者。
陽明經燥熱的疫症,可以使用白虎湯。如果燥熱傷了肺氣,出現發熱咳嗽喘息,就應該用這個方子清熱潤肺。如果陽明燥熱上衝傷肺,則可以將這兩個方子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