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5)
卷四 (5)
1. 熱入血室
熱入血室,《傷寒論》分四條。首條陽明病下血譫語,總論男女均有此病,故曰下血,不曰經水,但頭汗出,刺期門。少陽三條,則專言婦人矣。第一言經水適來,七八日熱除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言渾似太陽誤下,身不發熱,表邪乘虛入里,結胸症。但彼以誤下,邪熱傳入陽明腸胃,故成結胸。
此以熱邪自傳厥陰血室,故刺期門。第二條言經水適斷,發作有時而寒熱,渾似少陽似瘧症,但彼以邪入少陽心胸之間,而成似瘧,此以邪熱入厥陰血室之所,而成熱入血室。二者病不同,而同用小柴胡湯,以其寒熱發作,如瘧狀相同,肝膽同治,故以小柴胡湯同和解。第三言雖有傷寒發熱之表症,譫語見鬼之裡症,然不用汗吐下等法,以犯胃氣,惟用刺期門,以泄裡熱,服小柴胡湯和解表裡。大凡發熱有氣血之分。
日間發熱為氣熱,夜間發熱為血熱。故晝安靜,夜發熱,名熱入血室。然血熱之症,又有虛實不同。血虛發熱,營血不足,如陰虛內熱之症,故脈必細數,治以補血涼血,如海藏四物湯,倍加柴胡,黃芩,以定寒熱。血實發熱,邪熱入血,即熱入血室等症,故脈必數大,治宜涼血,不必補血,歸芍柴胡湯、導赤各半湯,倍加柴胡、芍藥、生地、黃芩、丹皮,引入血分。
然其症狀,各有分別,血虛者,其人陰血素虛,漸漸夜間發熱,日間仍能舉動,其熱也緩,其脈細數無神;血實者,素無不足,偶因外有感冒,內有積熱,表邪未散,裡熱未清,或因早食厚味,或因早服補藥,每夜發熱,其熱也甚,其脈數大有力。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熱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此條詳註頭汗下血門,宜互看。陽明表邪,傳少陽內舍厥陰,不得外泄,上薰頭汗出,刺期門肝穴,經絡宣通,濈然汗出而愈。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中風發熱惡寒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當自愈矣。今反見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因經水適來,血海正開,熱邪乘虛入於厥陰藏血之室,肝主魂,熱邪內亂神明,是以脅滿譫語,故刺期門厥陰所注之腧,瀉其實熱外泄。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上條言身涼脈遲,不用發表,但刺期門;此條言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血室未閉,熱入血結如瘧狀,宜用小柴胡湯。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上條一言結胸狀,一言如瘧狀,此條又言如見鬼狀,此互發熱入血室,病形不一。兩條言刺期門,一條言小柴胡湯主之,此條言無犯胃氣及上二焦,此總結上文熱入血室,惟刺期門、小柴胡湯二法。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此方清血室之熱,家秘加當歸、芍藥,則引入血分。立齋以此湯加生地、丹皮,亦是此意。
柴芩四物湯
柴胡,黃芩,生地,當歸,白芍藥,牡丹皮
此即海藏四物湯,家秘加入柴胡、黃芩治血虛發熱,今用治熱入血室最效。
歸芍柴胡湯
歸身,白芍,柴胡,生地,丹皮,地骨皮,秦艽,黃芩,廣皮,甘草
此方涼血養血,家秘治血虛,夜發熱,熱入血室,陰虛骨蒸等症最效。
導赤各半湯
血藏於肝而生於心,故心火旺則血亦熱。此方清心火,生心血,家秘加柴胡、歸、芍,兼肝熱而治之矣。
白話文:
熱入血室,是指熱邪侵入血分而導致的疾病。《傷寒論》中將其分為數種情況:
首先,陽明病伴隨下血和譫語,男女皆可罹患。症狀表現為下血(非月經),伴隨頭汗,治療方法為刺期門。少陽病則多見於婦女。
第一種情況:月經來潮期間,持續七八天後發熱消退,身體轉涼,但胸脅下滿,似結胸症狀,類似於誤下導致表邪乘虛而入裡,形成結胸。但此處熱邪是直接侵入厥陰血室,故刺期門治療。
第二種情況:月經剛結束,出現寒熱往復,類似少陽症或瘧疾,但此情況是熱邪入侵厥陰血室,與少陽病不同,但都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因為寒熱發作的症狀相似,且都涉及肝膽,因此小柴胡湯能同時和解表裡。
第三種情況:雖然有傷寒發熱的表證和譫語(胡言亂語)的裡證,但不用汗、吐、下法,以免傷及胃氣,只用刺期門瀉裡熱,並服用小柴胡湯和解表裡。
一般來說,發熱可分為氣熱和血熱。白天發熱為氣熱,夜間發熱為血熱。因此,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稱為熱入血室。但血熱又有虛實之分。血虛發熱是因營血不足,類似陰虛內熱,脈象細數,需用補血涼血之法治療,例如海藏四物湯加柴胡、黃芩以調和寒熱。血實發熱則因邪熱入侵血分,即熱入血室等症,脈象數大有力,治療宜涼血,不必補血,可用歸芍柴胡湯或導赤散加減柴胡、芍藥、生地、黃芩、丹皮以引熱入血分。
血虛和血實的症狀有所不同:血虛者,體質陰血不足,漸漸出現夜間發熱,白天仍能活動,發熱較緩慢,脈象細數無力;血實者,體質並無不足,因外感風寒,內有積熱,表邪未解,裡熱未清,或因飲食不節,或服用補藥過量,導致夜間發熱,發熱較劇烈,脈象數大有力。
陽明病下血譫語,也是熱入血室的一種。但伴有頭汗,則刺期門瀉熱,待汗出則病癒。
關於頭汗、下血、刺期門的治療,需相互參照理解。陽明表邪傳入少陽,再傳入厥陰,無法外泄,熱邪上蒸導致頭汗,刺期門(肝經穴位)疏通經絡,汗出則病癒。
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來潮七八天後,發熱消退,脈象遲緩,身體轉涼,但胸脅下滿,如結胸,並伴有譫語,也是熱入血室,應刺期門瀉熱。
中風發熱惡寒七八天後,發熱消退,脈象遲緩,身體轉涼,本應自愈,但若出現胸脅下滿,如結胸,並伴有譫語,則因為月經來潮,血海開放,熱邪乘虛而入厥陰藏血之室,肝主魂魄,熱邪擾亂神明,導致脅滿譫語,故刺期門瀉熱。
婦女中風,七八天後,持續出現寒熱往復,月經剛結束,也是熱入血室,血熱凝聚,症狀似瘧疾,寒熱往復,宜用小柴胡湯治療。
前文提到身體轉涼,脈象遲緩,不必發表,只刺期門;此處則說七八天後,持續寒熱往復,月經剛結束,血室未閉,熱邪侵入血室,凝結成塊,症狀似瘧疾,宜用小柴胡湯。
婦女傷寒發熱,月經來潮,白天清醒,晚上則譫語,如見鬼狀,也是熱入血室,不需攻治胃氣及上焦,會自行痊癒。
以上幾種情況都描述了熱入血室的不同症狀:結胸狀、瘧疾狀、見鬼狀等,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刺期門和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寒熱頭痛眩暈,此方能清血室之熱,家傳秘方會加入當歸、芍藥引藥入血分。有些醫師會在此方中加入生地、丹皮,作用也是相同的。
柴芩四物湯(海藏四物湯加柴胡、黃芩):用於治療血虛發熱,是治療熱入血室的有效方劑。
歸芍柴胡湯:此方涼血養血,家傳秘方用於治療血虛、夜間發熱、熱入血室、陰虛骨蒸等症。
導赤散加減:血藏於肝,生於心,心火旺則血熱,此方清心火,養心血,家傳秘方會加入柴胡、當歸、芍藥,兼治肝熱。
2. 不語
不語之症,內傷外感皆有。外感不語,即噤口傷寒也,世有其症,無其書,故補註之。內傷不語,有舌強不語者,神志仍清,口亦能開,但舌本強硬,不能言語也。有口噤不語者,舌本無病,但牙關緊咬,口不能開而不能言語也。有神昏不語者,呼之不應,問之不答,如醉如睡,而不得言語也。
外感不語之症有五條,初起惡寒發熱,失於發散表汗,不得發越,遂發煩熱喘渴,誤認裡熱,誤投涼劑。有口噤不語之症,此寒涼抑遏表邪之一條也。又有發熱日久,熱邪不解,應清火而不清,有下症而失下,諸竅熱壅,語言不出,此裡熱昏沉之一條也。倘因惱怒停食,又兼外冒風邪,發熱譫語渴不消水,人見其譫語,誤認裡熱,苦寒冷飲凝結中焦,今有譫語之後,即變不語,此寒涼抑遏食氣之一條也。
又有內積痰飲,外冒風寒,又誤食生冷,與夾食傷寒不相上下,此寒涼抑遏痰迷不語之一條也。以上諸條,即大便秘結有下症者,止用芒硝、玄明粉、硝以消堅,不用大黃重濁泥滯。又有時行異氣,沿門傳染,溫毒濕毒,暴熱暴寒,襲人毛竅,或發疫症,癍痧毒氣不得外泄,內擾神明,志識昏迷,叉手捻空,口噤不語,此時疫不語之一條也。
治表邪不語,若身表尚熱,兩足無汗六脈浮滑數動,或脈沉伏模糊,治宜辛溫發汗,冬三月北方口不幹者,可用麻黃湯;若口乾者,用羌活敗毒散。餘三月,不用麻黃,竟用羌活敗毒散,佐以石菖蒲、半夏開竅豁痰,禁用寒涼攻下。
治裡熱不語,若身表不熱,手足時常有汗,口乾唇焦,六脈沉數,宜清其裡熱,則諸竅通達,導赤各半湯、涼膈散;有下症者,承氣湯下之。
治食氣不語,若發熱胸滿,手足或冷或熱,唇不焦,口不渴,右脈滑大不數,或反沉伏,先用吐法,隨用理氣稍滯,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白豆蔻。無汗者加乾葛、防風;太陽見症,加羌活;少陽見症,加柴胡;若表邪已散,時時手足有汗,便結不通,有下症者下之。
治痰迷不語,若胸膈滿悶,噁心嘔吐,口不乾渴,右關脈滑,按之沉弦不數,治宜二陳導痰湯合平胃散,加枳、桔。亦有用吐法,上湧其痰。若有表邪,加各經散表之藥。若表邪已散,手足時時有汗,梔連二陳湯沖竹瀝熱服。若便結不通,有下症者,竹瀝導痰湯加玄明粉下之。
治疫毒不語,先用敗毒散散表。若胸前滿悶,可用吐法,吐中有發散之義。若腸胃有積熱,脈見沉數,當清涼解毒,然亦不可驟用寒涼。古人用敗毒散治疫毒,以天地邪氣從外而入,仍要從毛竅而出,發散則毒得外出,苦寒則毒抑遏。
羌獨敗毒散,見發熱。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涼膈散,見發狂。
承氣湯,見便結。
枳桔平胃散,即平胃散加枳殼、桔梗。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山梔、黃連。
竹瀝導痰湯,即導痰湯沖竹瀝。
痰結不語,即令有火,亦防寒涼抑遏。此方清火而無凝滯,化痰而不推蕩。
清胃湯
升麻,生地,山梔,黃連,甘草
膏粱積熱,壅結中焦,則諸竅閉塞而言語不出,故以此方清胃熱,治其本也。
白話文:
不語
不語症,無論內傷或外感都可能發生。外感導致的不語,就是噤口傷寒,民間雖有此症,卻無相關記載,因此特此補充說明。內傷導致的不語,又分為幾種:舌強不語,患者意識清楚,嘴巴也能張開,但舌頭僵硬,無法說話;口噤不語,舌頭沒問題,但牙關緊咬,嘴巴張不開,所以無法說話;神昏不語,患者呼之不應,問之不答,像喝醉或睡著一樣,無法說話。
外感引起的不語症有五種情況:初期惡寒發熱,未能及時發散表汗,導致煩熱喘渴,誤認為裡熱而服用涼藥。口噤不語就是寒涼抑制表邪的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發熱日久,熱邪未解,應清熱卻沒清,有便秘卻未通便,導致諸竅阻塞,無法說話,這是裡熱昏沉的一種情況。如果因惱怒、飲食停滯,又同時外感風邪,發熱、譫語、口渴卻不願喝水,別人見其譫語,誤以為是裡熱,服用寒涼飲品,凝結中焦,結果譫語之後變成不語,這是寒涼抑制食氣的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是內積痰飲,又外感風寒,又誤食生冷,與夾雜寒邪的傷寒症狀相似,這是寒涼抑制痰迷導致不語的一種情況。以上幾種情況,如果有便秘者,只用芒硝、玄明粉、硝石消解堅硬,不用大黃,以免藥性過重導致滯留。還有一種情況是時疫邪氣,沿門傳播,溫毒濕毒、暴熱暴寒,侵犯人體毛竅,或發病疫症,癍痧毒氣無法排出體外,內擾神明,意識昏迷,手腳抽搐,口噤不語,這是疫症引起的不語。
治療外感不語,如果身體表面還發熱,腳底無汗,脈象浮滑數,或脈沉伏模糊,應該用辛溫發汗的方法治療。冬三月北方人,口不乾的,可以用麻黃湯;如果口乾,用羌活敗毒散。其他月份不用麻黃,只用羌活敗毒散,再加石菖蒲、半夏開竅豁痰,禁用寒涼攻下。
治療裡熱不語,如果身體表面不熱,手腳經常出汗,口乾唇焦,脈象沉數,應該清裡熱,這樣諸竅才能通暢,可用導赤散和涼膈散;如果有便秘,用承氣湯通便。
治療食氣不語,如果發熱胸悶,手腳忽冷忽熱,嘴唇不幹,不口渴,右脈滑大不數,或反而沉伏,先用吐法,然後再理氣消滯,例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白豆蔻。不出汗的加乾葛、防風;有太陽經症狀的加羌活;有少陽經症狀的加柴胡;如果表邪已散,手腳經常出汗,大便秘結不通,有便秘者就通便。
治療痰迷不語,如果胸膈滿悶,噁心嘔吐,口不乾渴,右關脈滑,按之沉弦不數,應該用二陳湯加平胃散,再加枳實、桔梗。也可以用吐法,把痰吐出來。如果有表邪,要加入各經散表藥物。如果表邪已散,手腳經常出汗,用梔連二陳湯沖竹瀝熱服。如果大便秘結不通,有便秘者,用竹瀝導痰湯加玄明粉通便。
治療疫毒不語,先用敗毒散散表邪。如果胸前滿悶,可以用吐法,吐法也有發散的作用。如果腸胃有積熱,脈象沉數,應該清熱解毒,但也不可驟用寒涼藥物。古人用敗毒散治療疫毒,因為天地邪氣由外而入,也要從毛竅而出,發散才能使毒氣排出,寒涼則會抑制毒氣。
羌活敗毒散:見發熱使用。 導赤散:見腹痛使用。 涼膈散:見發狂使用。 承氣湯:見便祕使用。 枳桔平胃散:平胃散加枳殼、桔梗。 梔連二陳湯:二陳湯加山梔子、黃連。 竹瀝導痰湯:導痰湯沖竹瀝。
痰結不語,即使有熱,也要防止寒涼抑制。此方清熱而不凝滯,化痰而不峻猛。
清胃湯:升麻、生地黃、山梔子、黃連、甘草。
膏粱厚味積熱,阻塞中焦,導致諸竅閉塞,不能說話,因此用這個方子清胃熱,治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