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5)
卷四 (5)
1. 熱入血室
熱入血室,《傷寒論》分四條。首條陽明病下血譫語,總論男女均有此病,故曰下血,不曰經水,但頭汗出,刺期門。少陽三條,則專言婦人矣。第一言經水適來,七八日熱除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言渾似太陽誤下,身不發熱,表邪乘虛入里,結胸症。但彼以誤下,邪熱傳入陽明腸胃,故成結胸。
白話文:
熱邪侵入血室,《傷寒論》中分為四條。第一條是陽明病下血譫語,總論男女都會有此病,所以稱之為下血,而不是月經,只有頭部出汗,針刺期門穴。少陽三條專門討論婦女。第一條說月經剛剛來潮,七八天後熱退身涼,胸脅部以下脹滿,像結胸的症狀,這是因為太陽誤下,身體不發熱,表邪趁虛進入內裡,形成結胸症。但這條是因誤下而導致邪熱傳入陽明腸胃,所以形成結胸。
此以熱邪自傳厥陰血室,故刺期門。第二條言經水適斷,發作有時而寒熱,渾似少陽似瘧症,但彼以邪入少陽心胸之間,而成似瘧,此以邪熱入厥陰血室之所,而成熱入血室。二者病不同,而同用小柴胡湯,以其寒熱發作,如瘧狀相同,肝膽同治,故以小柴胡湯同和解。第三言雖有傷寒發熱之表症,譫語見鬼之裡症,然不用汗吐下等法,以犯胃氣,惟用刺期門,以泄裡熱,服小柴胡湯和解表裡。大凡發熱有氣血之分。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因為熱邪傳到了厥陰血室,所以要刺期門穴。第二條說經水適時斷絕,發作時有寒熱交替,很像少陽病的瘧疾,但少陽病是邪氣入侵少陽心胸之間導致的,而這裡是邪熱入侵厥陰血室導致的,兩者病因不同。不過,兩者都用小柴胡湯治療,因為它們都有寒熱發作,類似瘧疾,而且肝膽都需要治療,所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解毒。第三條說雖然有傷寒發熱的表症,也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裡症,但不能用汗、吐、下等方法,因為會傷及胃氣,只能用刺期門穴來泄裡熱,服用小柴胡湯來解表裡。總之,發熱可以分為氣分和血分。
日間發熱為氣熱,夜間發熱為血熱。故晝安靜,夜發熱,名熱入血室。然血熱之症,又有虛實不同。血虛發熱,營血不足,如陰虛內熱之症,故脈必細數,治以補血涼血,如海藏四物湯,倍加柴胡,黃芩,以定寒熱。血實發熱,邪熱入血,即熱入血室等症,故脈必數大,治宜涼血,不必補血,歸芍柴胡湯、導赤各半湯,倍加柴胡、芍藥、生地、黃芩、丹皮,引入血分。
白話文:
白天發熱是因為氣熱,晚上發熱是因為血熱。所以,白天安靜不發熱,晚上發熱,稱為熱入血室。但血熱的病症,又有虛實之分。血虛發熱,是因為營血不足,類似於陰虛內熱的病症,所以脈象一定會細而快,治療方法是補血涼血,例如四物湯加倍柴胡、黃芩,以穩定寒熱。血實發熱,是因為邪熱侵入血液,就是「熱入血室」等病症,所以脈象一定會數而大,治療方法宜涼血,不必補血,可用歸芍柴胡湯、導赤各半湯,加倍柴胡、芍藥、生地、黃芩、丹皮,讓藥效進入血分。
然其症狀,各有分別,血虛者,其人陰血素虛,漸漸夜間發熱,日間仍能舉動,其熱也緩,其脈細數無神;血實者,素無不足,偶因外有感冒,內有積熱,表邪未散,裡熱未清,或因早食厚味,或因早服補藥,每夜發熱,其熱也甚,其脈數大有力。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熱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白話文:
症狀方面,兩者各有不同:
血虛型熱症: 患者體質虛弱,血氣不足,通常會在夜間發燒,白天還能活動,發燒症狀較緩和,脈象細弱而快速,缺乏力道。
血實型熱症: 患者體質原本沒有問題,但偶爾因為受到外感或體內積熱,導致體表邪氣未除,體內熱氣未清,或因飲食過於豐盛或服用補藥過多,導致每到夜間就會發燒,發燒症狀較嚴重,脈象數大有力。
此條詳註頭汗下血門,宜互看。陽明表邪,傳少陽內舍厥陰,不得外泄,上薰頭汗出,刺期門肝穴,經絡宣通,濈然汗出而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詳細註解了「頭汗下血門」這個穴位,建議參閱交替查看其他相關內容。陽明經上的邪氣傳到了少陽經,又潛伏到了厥陰經,無法向外發散,上衝導致頭部出汗,可以刺「期門」穴(肝經穴位),疏通經絡,讓汗水自然排出而痊癒。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白話文:
婦女中風,發燒怕冷,剛好月經來潮,七、八天後,發燒退了,但是脈搏變慢、身體發冷,胸口和肋骨下有脹滿感,好像胸口有東西堵住一樣,而且還胡言亂語,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進入血室所致。應該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放血。
中風發熱惡寒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當自愈矣。今反見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因經水適來,血海正開,熱邪乘虛入於厥陰藏血之室,肝主魂,熱邪內亂神明,是以脅滿譫語,故刺期門厥陰所注之腧,瀉其實熱外泄。
白話文:
中風後發熱惡寒持續七八天,熱退後脈搏變慢,身體發涼,應該會逐漸恢復。但現在出現胸口和肋骨下部位感到脹滿,好像結胸一樣,還伴有胡言亂語,這是因為月經剛來,血海正處於開啟狀態,熱邪趁虛而入,侵入厥陰藏血的部位。肝臟主魂魄,熱邪擾亂神志,因此出現胸口脹滿和胡言亂語。所以,應該針灸期門穴,這是厥陰所屬的穴位,可以瀉出實熱,使熱邪排出體外。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女性中風,持續了七八天,接著出現寒熱,發作時間不固定,月經剛結束,這是因為熱氣侵入血室,血塊凝結,所以發作就像瘧疾一樣,有一定的時間,可以服用小柴胡湯治療。
上條言身涼脈遲,不用發表,但刺期門;此條言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血室未閉,熱入血結如瘧狀,宜用小柴胡湯。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白話文:
上文提到身體覺得冷、脈搏緩慢,這時候不用發散,只需針刺期門穴。這條文的意思是,如果寒熱交替發作已經持續了七、八天,而且有固定的發作時間,再加上月經剛斷,血室尚未關閉,熱氣進入血液,導致血凝滯就像瘧疾的發作,建議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上條一言結胸狀,一言如瘧狀,此條又言如見鬼狀,此互發熱入血室,病形不一。兩條言刺期門,一條言小柴胡湯主之,此條言無犯胃氣及上二焦,此總結上文熱入血室,惟刺期門、小柴胡湯二法。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白話文:
上文提到一種胸悶的狀況,又有一種像瘧疾的狀況,現在又說有一種像見到鬼的狀況,這些都是熱氣進入血室所引起的,症狀不盡相同。兩段都提到刺「期門」穴,一段提到「小柴胡湯」主治,現在又說不要損傷胃氣和上焦,這段總結了前面所說的熱氣進入血室,只有兩種方法:刺「期門」穴和服用「小柴胡湯」。
此方清血室之熱,家秘加當歸、芍藥,則引入血分。立齋以此湯加生地、丹皮,亦是此意。
白話文:
這個方劑清除了血室內部的熱,家人私下添加了當歸和芍藥,這就會引熱進入血液中。立齋用此方劑添加了生地和丹皮,也是這個意思。
柴芩四物湯
柴胡,黃芩,生地,當歸,白芍藥,牡丹皮
此即海藏四物湯,家秘加入柴胡、黃芩治血虛發熱,今用治熱入血室最效。
歸芍柴胡湯
白話文:
柴胡、黃芩、生地、當歸、白芍、牡丹皮,這就是海藏四物湯,家裡秘方加入柴胡、黃芩來治療血虛發熱,現在用來治療熱氣侵入血脈最有效。
歸身,白芍,柴胡,生地,丹皮,地骨皮,秦艽,黃芩,廣皮,甘草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柴胡、生地黃、丹皮、地骨皮、秦艽、黃芩、廣藿香、甘草
此方涼血養血,家秘治血虛,夜發熱,熱入血室,陰虛骨蒸等症最效。
導赤各半湯
血藏於肝而生於心,故心火旺則血亦熱。此方清心火,生心血,家秘加柴胡、歸、芍,兼肝熱而治之矣。
白話文:
這個處方能涼血養血,特別適合用來治療血虛、夜間發熱、熱入血室、陰虛骨蒸等症狀。
導赤各半湯
血液儲存於肝臟並由心臟生成,所以當心火旺盛時,血液也會變熱。這個處方可以清心火、補心血,家中秘傳配方還會加入柴胡、當歸、芍藥,以同時治療肝熱的問題。
2. 不語
不語之症,內傷外感皆有。外感不語,即噤口傷寒也,世有其症,無其書,故補註之。內傷不語,有舌強不語者,神志仍清,口亦能開,但舌本強硬,不能言語也。有口噤不語者,舌本無病,但牙關緊咬,口不能開而不能言語也。有神昏不語者,呼之不應,問之不答,如醉如睡,而不得言語也。
白話文:
嗓子發不出聲音的症狀,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
外感失聲,就是因為感冒引起的,這種症狀在民間很常見,但醫書上卻沒有記載,因此我補充記載一下。
內傷失聲,有舌頭僵硬導致發不出聲音的,神志仍然清醒,嘴巴也能張開,但舌頭根部僵硬,無法說話。有牙關緊閉導致發不出聲音的,舌頭本身沒有問題,但牙關咬得太緊,嘴巴無法張開且無法說話。有神志昏迷導致發不出聲音的,叫他也不答應,問他也不回答,好像喝醉或睡著一樣,無法說話。
外感不語之症有五條,初起惡寒發熱,失於發散表汗,不得發越,遂發煩熱喘渴,誤認裡熱,誤投涼劑。有口噤不語之症,此寒涼抑遏表邪之一條也。又有發熱日久,熱邪不解,應清火而不清,有下症而失下,諸竅熱壅,語言不出,此裡熱昏沉之一條也。倘因惱怒停食,又兼外冒風邪,發熱譫語渴不消水,人見其譫語,誤認裡熱,苦寒冷飲凝結中焦,今有譫語之後,即變不語,此寒涼抑遏食氣之一條也。
白話文:
發生外感而不能說話的情況有五種:
- **初起惡寒發熱,表邪未散,誤用清熱藥物:**初期出現畏寒發熱,卻未能及時發散表邪,導致表邪未除,反而出現煩熱、喘渴,誤以為是內熱,而誤用清涼藥物。有的人由此出現口噤不語,這是寒涼藥物抑制表邪所致。
- **發熱日久,熱邪未解,誤用溫補藥物:**發熱持續時間較長,熱邪未解,本應清熱解毒,卻未用清熱藥,同時出現下焦證狀而未用瀉下藥,導致全身熱壅,言語不出,這是內熱昏沉所致。
- **惱怒停食,外感風邪,誤用寒涼藥物:**因生氣發怒而停食,同時又感染風邪,出現發熱、胡言亂語、口渴卻喝不進水,有人看到胡言亂語,誤以為是內熱,便用寒涼藥物,導致中焦凝結,胡言亂語之後轉為不語,這是寒涼藥物抑制食氣所致。
又有內積痰飲,外冒風寒,又誤食生冷,與夾食傷寒不相上下,此寒涼抑遏痰迷不語之一條也。以上諸條,即大便秘結有下症者,止用芒硝、玄明粉、硝以消堅,不用大黃重濁泥滯。又有時行異氣,沿門傳染,溫毒濕毒,暴熱暴寒,襲人毛竅,或發疫症,癍痧毒氣不得外泄,內擾神明,志識昏迷,叉手捻空,口噤不語,此時疫不語之一條也。
白話文:
另外,有內部積痰飲,外部受風寒,又錯誤食用生冷食物,與夾食傷寒不相上下,這是寒涼壓制痰迷不語的一種情況。以上各種情況,對於大便祕結且有腹瀉症狀的人,只使用芒硝、玄明粉、硝石來消解積塊,不要使用大黃這種重濁泥滯的藥物。
有時還會有傳染性疾病,在鄰裏間傳播,溫毒濕毒,忽冷忽熱,侵襲人的毛囊,或者發作疫症,癍痧毒氣無法排出,在體內擾亂精神,意識昏迷,叉手抓空,嘴巴緊閉無法言語,此時也是疫不語的一種情況。
治表邪不語,若身表尚熱,兩足無汗六脈浮滑數動,或脈沉伏模糊,治宜辛溫發汗,冬三月北方口不幹者,可用麻黃;若口乾者,用羌活敗毒散。餘三月,不用麻黃,竟用羌活敗毒散,佐以石菖蒲、半夏開竅豁痰,禁用寒涼攻下。
白話文:
對於外感表證,患者不說話,如果身體表面仍然發熱,雙腳沒有出汗,六脈浮滑而次數增多,或脈象沉伏不明顯,治療上應採用辛溫發汗法。冬季三個月裏北方口不乾燥的患者,可以使用麻黃;如果口乾燥,則使用羌活敗毒散。其他九個月裏,不使用麻黃,完全使用羌活敗毒散,輔助以石菖蒲、半夏開竅化痰,禁止使用寒涼攻下法。
治裡熱不語,若身表不熱,手足時常有汗,口乾唇焦,六脈沉數,宜清其裡熱,則諸竅通達,導赤各半湯、涼膈散;有下症者,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治療內部熱氣而無法說話,但身體表面不熱,手腳經常出汗,口乾嘴脣乾裂,六脈沉且數,應該清除內部熱氣,這樣各個孔竅才會通暢。可以使用導赤散或涼膈散,如果伴有腹瀉症狀,則可以使用承氣湯瀉下。
治食氣不語,若發熱胸滿,手足或冷或熱,唇不焦,口不渴,右脈滑大不數,或反沉伏,先用吐法,隨用理氣稍滯,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白豆蔻。無汗者加乾葛、防風;太陽見症,加羌活;少陽見症,加柴胡;若表邪已散,時時手足有汗,便結不通,有下症者下之。
白話文:
治療食氣悶絕不說話
- 如果出現發熱、胸悶、手足時冷時熱,但嘴脣不乾,不口渴,右脈滑大而不數,或反而沉伏,先用催吐法,接著使用理氣稍滯的藥物,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上石菖蒲、白豆蔻。
- 如果沒有汗,加上乾葛、防風。
- 如果有太陽經症狀,加上羌活。
- 如果有少陽經症狀,加上柴胡。
- 如果表面風邪已經散去,但手腳經常出汗,大便不通,有裡症的症狀,則使用瀉下的藥物。
治痰迷不語,若胸膈滿悶,噁心嘔吐,口不乾渴,右關脈滑,按之沉弦不數,治宜二陳導痰湯合平胃散,加枳、桔。亦有用吐法,上湧其痰。若有表邪,加各經散表之藥。若表邪已散,手足時時有汗,梔連二陳湯沖竹瀝熱服。若便結不通,有下症者,竹瀝導痰湯加玄明粉下之。
白話文:
治療痰迷心竅、無法言語的情況: 如果胸中膈肌處感到脹滿、噁心、嘔吐,但口不渴,右手寸關脈滑而按之沉細且跳動不快,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導痰,配合平胃散,再加入枳實、桔梗。也可以使用催吐方法,將痰氣吐出。如果還有外感風寒,可以加入解表藥。如果外感風寒已經解除,手足時常出汗,可以用梔子、二陳湯,加入竹瀝煮熱後服用。如果大便不通,伴有其他腸胃不適,可以使用竹瀝導痰湯加入玄明粉瀉下。
治疫毒不語,先用敗毒散散表。若胸前滿悶,可用吐法,吐中有發散之義。若腸胃有積熱,脈見沉數,當清涼解毒,然亦不可驟用寒涼。古人用敗毒散治疫毒,以天地邪氣從外而入,仍要從毛竅而出,發散則毒得外出,苦寒則毒抑遏。
白話文:
治療疫毒時患者昏迷不語,先服用敗毒散來驅散體表的病邪。如果胸口感到悶塞,可用催吐的方法,嘔吐有發散病邪的作用。如果腸胃有積熱,脈象沉重而數,應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但不可突然使用寒涼藥物。古代名醫用敗毒散治療疫毒,因為疫毒是天地間的邪氣從體外侵入,要從皮膚的毛孔排出。如果發散得當,毒邪就能排出體外,如果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反而會抑制毒邪的排出。
羌獨敗毒散,見發熱。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涼膈散,見發狂。
承氣湯,見便結。
枳桔平胃散,即平胃散加枳殼、桔梗。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山梔、黃連。
竹瀝導痰湯,即導痰湯沖竹瀝。
痰結不語,即令有火,亦防寒涼抑遏。此方清火而無凝滯,化痰而不推蕩。
清胃湯
升麻,生地,山梔,黃連,甘草
膏粱積熱,壅結中焦,則諸竅閉塞而言語不出,故以此方清胃熱,治其本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發熱,可以用羌獨敗毒散;腹痛,則用導赤各半湯;發狂,則用涼膈散;便結,則用承氣湯;如果患者是因為胃氣不和導致的症狀,可以用枳桔平胃散,即平胃散加入枳殼和桔梗;如果患者是因為濕熱內蘊導致的症狀,可以用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入山梔和黃連;如果患者是痰結不語,即使有熱症也要注意不要用寒涼藥物來抑制,因為會導致痰液凝滯。竹瀝導痰湯,就是用竹瀝沖服導痰湯,它可以清熱化痰而不凝滯,不會推動痰液。
清胃湯由升麻、生地、山梔、黃連、甘草組成,適用於因飲食過於膏粱厚味,導致積熱壅塞中焦,致使諸竅閉塞,言語不出。清胃湯可以清胃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