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3)
卷四 (3)
1. 大便秘結
大便秘結,雜症門有實秘、虛秘、風秘、冷秘、熱秘、氣秘、血枯之分;外感門,症分表未解、半表半裡、表已解、表邪傳裡,治分應下、急下、微下、大下、可下、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導等法。如表汗未出,表症尚在,病在胸前,脈浮身熱,脈細不數,脈伏不出,面赤煩躁,胸前食滯,久病多汗,血竭津竭者,不可下。
白話文:
便秘的種類很多,中醫裡分為實秘、虛秘、風秘、冷秘、熱秘、氣秘、血枯等;而外感引起的便秘,則根據病情的不同,分為表未解、半表半裡、表已解、表邪傳裡等,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應下、急下、微下、大下、可下、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導等。例如,如果患者尚未出汗,表症還在,胸前有積滯,脈浮身熱,脈細不數,脈伏不出,面赤煩躁,久病多汗,血竭津液耗竭,就不可使用瀉藥。
身無大熱,手足多汗,便硬腹脹,身無表邪,欲便而不得便,時轉臭氣下,口燥咽乾,渴而消水,大便久結,常脹滿,舌苔黃焦,腹中作痛,應急下,皆用大承氣湯。然仲景下法,既詳此條之中,復詳於自汗門內,良以下法最怕表邪未散,表汗未徹,必自汗多汗表邪方解,互注參玩,庶不差誤。若大便不通,臍腹脹痛,表症在而里症尤急,不得不下者,止用大柴胡湯,雙解表裡。
白話文:
身體沒有明顯發熱,但手腳常出汗,大便硬結,肚子脹痛,身體沒有外感邪氣,想排便卻排不出來,偶爾有臭氣從下方排出,嘴巴乾燥,喉嚨發乾,口渴但喝水也不解渴,大便長時間不暢通,經常感覺肚子脹滿,舌苔發黃發焦,肚子疼痛,需要緊急通便時,都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然而,仲景在使用大承氣湯的準則中,對於這一條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另外還在自汗門內(也就是「自發性出汗」的病症中)又詳細地說了一次。這是因為使用通便法最怕的是外感邪氣沒有散去,體表汗出不暢,這樣必會導致自汗多汗,外感邪氣才能解除。所以,互相參照比較,纔不容易出錯。
如果大便不通暢,臍部和腹部脹痛,說明外感症狀還存在,而內部症狀更加嚴重,不得不用通便法,這時只用大柴胡湯,既能解除外感症狀,又能緩解內部症狀。
如熱輕結少,津液乾涸,便閉不通,腹脹未滿,不轉臭氣者,宜微下,止用小承氣湯。若大便不通,腹不脹滿,未欲大便,即大便閉結,俟之有熱無結,不轉矢氣者,宜俟之。津液不足,大便乾結,血枯熱微者,宜生津養血,外用蜜導。上部胸胃無熱,不耐承氣苦寒,下部大腸熱結,下用膽汁外導。
白話文:
如果發熱較輕,大便不通暢且乾燥,腹部脹而不滿,不排臭氣,適合使用小承氣湯輕瀉。
如果大便不通暢,腹部不脹滿,還沒有想大便的意願,但是已經便祕,可以先觀察是否伴有發熱,如果沒有發熱且大便不幹結,不排臭氣,則需要繼續等待。
如果津液不足,大便乾結,有輕微血虛發熱,適合滋生津液、養血,同時使用蜂蜜開塞露幫助通便。
如果上腹部胸胃沒有發熱,不適合使用苦寒的承氣湯藥,但下腹部大腸有熱結,可以外用膽汁開塞露幫助通便。
是以大便閉結,惟以表邪之解與未解,裡熱之結與不結,汗之多與不多,身表之熱與不熱,下症之急與不急,屎之硬與不硬,津液之干與不幹,臍腹之痛與不痛,脈之數與不數,以別可下、不可下、微下、急下、俟之導之之法也。
白話文:
因此,大便不通,應從表邪是否已解、裡熱是否鬱結、汗出多少、體表是否發熱、大便急迫程度、糞便是否硬結、津液是否匱乏、臍腹是否疼痛、脈搏是否急促等方面,來區分可下、不可下、小量下、急下、等待通便或輔導通便的方法。
傷寒脈陽微而汗少,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
此條言汗出太多,則陽液竭絕於里,名亡津液,大便因硬,非言陽火虛寒也。
白話文:
傷寒時如果脈象溫和而汗液不多,這是身體自我調節、恢復平衡的表現。
如果汗液過多,表明身體反應過度。如果陽脈充實,強行發汗導致汗液過多,也是反應過度。
反應過度時,陽氣會被阻隔在體內,導致津液不足,大便因此會變硬。
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此申明上章汗下亡津液,胃中乾燥,內實,大便難,此名陽明裡症也。
白話文:
在太陽病中,如果發汗、瀉下或利小便,這些行為會耗損體液,導致胃中乾燥,進而轉變為陽明病症。如果不換衣服,胃中實熱,大便困難,這也稱為陽明病。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此申明上章吐下後,雖有陽明可下之症,但津液耗盡,止與小承氣湯和之。
白話文:
對於太陽病的患者,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出汗、輕微煩躁、小便頻繁、大便乾燥的情況,可以使用小承氣湯進行治療以恢復健康。
病人不惡寒而渴,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以法救之。
此申明不大便,無所脹苦,非下症也。詳註口渴。
白話文:
病人沒有畏寒,卻口渴,這是病邪轉移到陽明經絡。小便次數多,大便一定會乾燥硬結。十天不更換衣服,都沒有不適的感覺。病人口渴想喝水,要少量地給他喝,用方法來救治他。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故不久必大便也。
白話文:
陽明病原本是因為出汗過多而引起的。如果醫生不斷讓病人發汗,病情雖然已經好轉,但還是有點煩躁不安的,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大便乾燥引起的。因為身體津液流失,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變硬。這時應該詢問病人每天小便的次數,如果病人原本每天小便三四次,現在卻增加了排便次數,就可以知道大便很快就會排出。現在出現尿頻的情況,是因為體內津液減少,而這些津液會被重新吸收回到胃中,所以很快就會大便。
此重申多汗亡津液,大便硬不可下,宜俟之。仲景常以小便利不利,以定屎之硬不硬。今又以小便減少,以定水液還入大腸,而必大便之自行。
白話文:
這句話進一步闡述了多汗導致體液耗損,大便變硬難以排出。此時應耐心等待。仲景大夫經常根據小便不通暢來判斷大便是否堅硬。現在又根據小便減少,判斷水液已經迴流到大腸,大便一定會自行排出。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豬膽汁,皆可為導也。
此承上文重亡津液,即大便硬,有下症者,止宜用外導。
白話文:
陽明病,自發出汗,如果用藥發汗,小便通暢的人,這是津液體液耗竭的緣故,雖然身體虛弱無法承受攻補之法,但需要自然想大便,可用蜂蜜煮成的瀉藥幫助通便。如果沒有,可以用土瓜根或豬膽汁做瀉藥。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矣。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白話文:
太陽經熱病,脈搏遲緩,雖然出汗但沒有畏寒,身體一定感覺沉重,呼吸困難、腹脹而喘,還伴有潮熱,外表上想發散解表,可以攻下裡熱。手上腳上浮腫而出汗的,這是大便已經乾結,可以用大承氣湯。如果出汗很多,稍微發熱畏寒,則外邪沒有解表,這種熱不是潮熱,還不能用大承氣湯。如果腹脹腹滿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調理胃氣,不要讓大便過度瀉下。
陽明脈洪大,今反遲,非浮緊之表脈。大凡汗出不惡寒者,無身重,今雖身重,短氣而喘,因有潮熱,則可攻裡矣。然必手足漐漐汗出,則大便已硬,宜用大承氣。若汗多而見發熱惡寒,其熱不潮,未可下也。若腹大滿不通,只可小承氣湯,微和胃氣。
白話文:
過去陽明脈搏跳得很快,現在反而變慢,這不是浮且緊的表面脈象。一般來說,出汗而不怕冷的人,不會有身體沉重感,而現在雖然身體沉重,但呼吸短促、喘氣,再加上有潮熱,那就表示可以治療內部了。
但是一定要手腳都出汗,而且大便已經變硬的情況下,才適合用大承氣湯。如果出汗很多,而且發熱怕冷,潮熱不退,那就不能使用瀉下藥。如果腹部脹滿不通,只能用小承氣湯,稍微緩和胃氣。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大便也。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而不解腹滿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病人五六天沒有大便,肚臍周圍疼痛,感到煩躁,並且這種症狀時有時無,這是因為有乾硬的大便導致的。
大量瀉下之後,六七天又沒有大便,仍然感到煩躁並且腹部脹滿,這也是因為有乾硬的大便。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本來就有未消化的食物積聚在體內,適合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以上諸條,關防未可下外導等法。此二條又恐應下失下,故曰腹滿痛,煩躁發作有時,不大便,即是有燥屎,急宜下者。
白話文:
以上講的這些情況,都還不能使用導瀉的治療方法。但這兩種情況又擔心會導致便祕,所以說腹脹腹痛、煩躁不安發作有時,還沒有大便,說明有宿便,需要緊急用藥導瀉。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若不轉矢氣,此但初硬而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白話文:
當陽明病發熱,大便略微乾燥時,可以給予大承氣湯。如果大便不乾燥,就不可以給予大承氣湯。如果大便已經六七天沒有通暢,擔心有燥屎。想要知道有沒有燥屎的方法,就是給予小承氣湯,如果服藥後放屁,表示有燥屎,就可以攻下。如果服藥後不放屁,表示只是前面較硬,後面一定會腹瀉,不可以攻下,攻下後一定會腹脹脹滿而無法進食。如果病人想喝水,給予水喝就會嘔吐,然後發熱,一定是大便乾燥且量少,可以用小承氣湯來調和。如果不放屁,則絕對不可以攻下。
上二條申明大下的訣,以下又關防若未見燥糞,尚宜探討。例如陽明病,見潮熱里證,又見大便微硬,可與大承氣湯。若不硬者,切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以小承氣湯。若湯入腹,有臭氣下矢,此有燥屎可攻。若不矢臭氣,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能食。
白話文:
上面兩條說明瀉下的大原則,下面再針對沒有看到乾燥糞便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例如陽明病,出現潮熱內熱的症狀,同時大便稍微硬,可以給予大承氣湯。如果大便不硬,千萬不要給予。如果已經六七天沒有大便,擔心有乾燥糞便,應該使用小承氣湯。如果服用藥湯後,有惡臭的糞便排出,表示有乾燥糞便可以瀉下。如果沒有排出惡臭的糞便,但剛開始大便硬,之後必定會變成溏稀,如果再瀉下,就會脹滿不能進食。
欲飲水者,與水則胃寒而噦。其後雖發熱煩躁,即大便硬,然結糞必少,止可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慎不可攻。
白話文:
想要喝水的人,如果接觸了水,就會胃寒而嘔吐。隨後雖然發燒煩躁,但大便會變硬,不過積結的糞便必定很少,只能用小承氣湯來調和。如果大便不通暢,千萬不能攻補。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症、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發病二至三日,脈象虛弱,沒有太陽病的柴胡症狀,心下感到堅硬。到四至五日,雖然還能進食,但用小承氣湯稍微緩和一下症狀,讓他稍微安穩一些。到六日再給他服用承氣湯。若六七日不排便,小便也少,即使不能進食,但開始時心下堅硬,後來必定腹瀉,還沒確定是否轉為堅硬,如果攻擊之必會腹瀉。需要先讓小便暢通,大便一定堅硬,才能攻之,應該用大承氣湯。
上半節,以脈弱無太陽少陽表症,而有煩躁心下硬應下之症,故即能食,亦宜以小承氣湯微和之。下半節,以小便少別糞未必硬,即不能食,未可攻,須待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
白話文:
上半節: 如果脈象虛弱,沒有太陽病或少陽病的表證,但有煩躁、心下堅硬、應當瀉下的症狀,即使可以進食,也應該服用小承氣湯來稍微緩和症狀。
下半節: 如果小便少,但糞便不一定堅硬,即使不能進食,也不能急於攻下。需要等到小便增多、糞便確定堅硬後才能攻下。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小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更復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白話文:
得了陽明病,說胡話、發高燒,脈搏滑而快的人,可以使用小承氣湯治療。服下小承氣湯一升後,如果腹中排氣排便,再服一升。如果沒有排氣排便,就不要再服用了。如果第二天還沒有排便,脈搏反而變得細弱,說明是體內虛弱,難以治療,不能再服用承氣湯。
此條言服承氣湯,不轉臭氣,又不大便,不可再服。詳註潮熱,宜互看。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白話文:
這條說服用承氣湯後,不會轉變為臭氣,且如果沒有排便,就不能再服用。詳細註解潮熱的情況,應該互相參照。
陽明病,患者多汗,因為津液外洩,胃中乾燥,大便必然會硬,大便硬結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應使用小承氣湯治療。如果服用一次後胡言亂語停止了,就不要再繼續服用了。
多汗則津液大泄,胃中必干,大便必硬,上熱不得下泄,故譫語。然用小承氣湯,清胃熱,止譫語,不求必下結糞,故譫語止,勿再服。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白話文:
過度出汗會大量消耗體液,導致胃部乾燥,大便也會變硬。熱氣積聚在上焦無法下降,因此出現胡言亂語。使用小承氣湯可以清胃熱,停止胡言亂語。但不需要一定要排便才能見效。等到胡言亂語停止,就不需要再服用。
此重申誤汗亡津液,大便必難,久則譫語。如脈沉喘滿,乃里熱之喘,誤認表邪,反發其汗,大便必難,裡熱不得下泄,久則譫語。
白話文:
這段話強調,如果錯誤地發汗後導致體液流失,會引起大便便祕。如果長時間下去,患者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症狀。如果脈象沉細而呼吸急促,這可能是內熱引起的喘息。如果誤認為是外感風邪,再次發汗會加重患者便祕,無法緩解內熱,長時間下去就會出現譫語。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發潮熱,不惡寒,獨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則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白話文:
傷寒後,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但症狀沒有減輕,而且好幾天(五到十天以上)沒有大便,到了下午就會發燒,但不畏寒,只會感覺好像看到鬼一樣。嚴重的話,發作時會不認識人,沿著衣服摸索著牀邊,坐立不安,微微喘氣,目光呆滯。脈搏弦細的人會活,脈搏澀滯的人會死。輕微的症狀,只是發熱、說胡話,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下後一次瀉利,就不要再服用了。
首段總言吐下不解,不大便,日晡發潮熱,不惡寒,如見鬼狀之病。第二段分劇者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若脈澀者則死。後段言症之微者,但發熱譫語,可以大承氣湯。大便一利,不可再服。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一開始就說了,患者吐瀉後無法排便,肚子一直不適,到了下午就開始發燒,但沒有畏寒,看起來像是被鬼嚇到一樣。
有些人會出現神志不清,認不得人,摸著衣服牀鋪,不安地翻來覆去,微微喘氣,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如果脈搏是弦脈,代表患者能活下來;但如果脈搏是澀脈,那就很可能活不了。
病情較輕的患者,只是發燒和神志不清,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只要大便通暢,就不要再服藥了。
如果患者患有陽明病,神志不清,而且發燒時反倒不想吃東西,代表胃裡一定有五到六顆乾燥的糞便。如果患者還能吃飯,只是食物難以下嚥,也適合服用大承氣湯。
此章千古誤注。曰陽明病,則無太陽少陽表症。譫語潮熱,乃里熱無疑。陽明胃熱,本能食。今反不能食,乃是腸胃有燥屎,內無容物之地,當用大承氣湯。若能食者,胃雖熱,尚有容物之地,但硬大便未必有燥屎,不可用大承氣湯。前賢見大承氣湯,在末句,皆注曰同用此方,豈理也哉。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
白話文:
這一段古文千古以來都被錯誤註解了。書中提到「陽明病」,是指沒有太陽病和少陽病的表症。神志不清、身體發熱,顯然是體內有熱。陽明經主胃,胃熱通常不會影響進食。現在反而不能進食,是因為腸胃中有乾燥的大便,無法再容納其他食物。這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如果還能進食,表示胃雖有熱,但還能容納食物。此時大便是否乾燥也不確定,不宜使用大承氣湯。古人看到大承氣湯在文章最後一句,就全部注釋為同用這一方,這是不合理的。
目睛不和,表症也。今六七日傳裡日期,無表裡症,大便難,身微熱,非陽明表邪,乃是陽明裡症實熱,故急下之。按仲景用急下有六條,陽明經三條,皆救津液。一日汗多,津越於外;一曰潮熱,便結津竭於內;一曰目睛不和,津竭於上。少陰經三條,皆救腎水。
白話文:
眼睛模糊不清,是外表的症狀。現在已經過了六七天傳入體內的時期,沒有外感和內證的症狀,但是大便困難,身體微熱,並不是陽明經外證導致的邪氣,而是陽明經內證實熱所致,所以要緊急瀉下。
根據仲景的說法,使用緊急瀉下的情況有六種,其中陽明經佔了三種,都是為了搶救津液。一種是出汗過多,津液外溢;一種是潮熱,大便不通,津液內竭;一種是眼睛模糊不清,津液上竭。少陰經佔了三種,都是為了搶救腎水。
一曰真水自竭;一曰木燥水枯;一曰土燥水乾。夫人以津液養生,停聚則病,泥結則危,干竭則死。邪在太陽,則結聚肌肉,而毛竅不通,故用發表,以散結聚。邪在少陽,則結聚半表半裡,而胸脅滿嘔,故用和解,以開結聚。邪在陽明之裡,則結聚腸胃,而大便不通,故用下法,以通結聚。
白話文:
第一種情況是自身的體液耗盡;第二種情況是木氣過於乾燥導致體液耗竭;第三種情況是土氣過於乾燥導致體液乾涸。人體依靠津液滋養生命,如果津液停滯不流就會生病,如果凝結成塊就會危及生命,如果完全耗盡就會死亡。
邪氣如果在表層的太陽經,就會導致肌肉緊繃,毛孔不通,所以要使用發散的方法,來疏散這些結塊。邪氣如果在半表半里的少陽經,就會導致胸脅脹滿、嘔吐,所以要使用和解的方法,來疏通這些結塊。邪氣如果在裡層的陽明經,就會導致腸胃不通,大便不通,所以要使用瀉下的方法,來疏通這些結塊。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濈然汗出而解矣。
白話文:
陽明經體質發生疾病,肋骨下邊堅硬脹滿,大便不通、嘔吐,舌頭上有白苔,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上焦氣機能疏通,津液得以向下流動,胃氣也因此調和順暢,就會自然流汗而痊癒。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少陽半表半裡,和解發汗之症,故宜小柴胡湯。此申明和解,可以通津液發汗也。
太陽陽明者,脾約也。正陽陽明者,胃實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是也。
白話文:
陽明經熱病,脅骨下又硬又脹,大便不通但嘔吐,舌苔白色,屬於少陽經半表半裡的證候,需要調和肝膽氣機,發散表邪的藥物,所以適合使用小柴胡湯。這表明調和氣血,就能暢通津液,發散汗邪。
言太陽陽明者,太陽表邪,後歸陽明之裡,陽明裡熱,又內傳太陰,約束大便堅結,故曰脾約也。正陽陽明者,陽明熱邪,不傳太陰而傳大腸燥熱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後,傳陽明腸胃,煩燥而大便難也。此章分別三陽傳裡,大便結硬也。
白話文:
談到太陽和陽明,太陽是外表的邪氣,後來轉入陽明的內部,陽明內部的熱氣,又會傳到太陰,導致大便乾結,所以叫做「脾約」。真正的陽明症,陽明的熱邪不傳到太陰,而是傳到大腸,導致大腸燥熱。少陽和陽明的症狀,在發汗利尿後,會傳到陽明的腸胃,出現煩躁和大便困難。這一段分別說明瞭三陽熱邪傳到內部,導致大便乾結。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白話文:
傷寒時,如果脈象浮緩,手腳自動發熱的,這是因為疾病在太陰經。太陰經的病症,本應會面黃,若小便自然通暢,則不會面黃,到七八天後大便變硬的,這就演變為陽明經的病症了。
此承明上條陽明之熱,內傳太陰而為燥熱脾約者,當用脾約丸。若少陰復傳陽明,大便硬,脈大沉數者,仍用承氣湯,不比太陰篇濕熱系在太陰而下穢腐之條。
白話文:
上述陽明熱證傳導給太陰,形成太陰燥熱,脾氣鬱結的,應該使用脾約丸治療。如果少陰熱證再次傳給陽明,出現大便硬結,脈象有力而沉數的情況,仍然使用承氣湯,這與太陰篇中濕熱鬱結於太陰,導致排泄物腐敗的狀況不同。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條言太陰熱邪,外傳陽明。此條言少陰熱邪,外傳陽明,有便腹脹急下之症,宜用大承氣湯。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上章言腹脹滿不大便,宜急下;此章言下利譫語,無腹脹不大便,即有燥屎亦止,宜小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病罷,但發汗潮熱,手足漐漐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太陽症罷,則表症全無。但發潮熱,手足多汗,大便難,譫語者,此陽明應下之症。
小承氣湯
白話文:
少陰病,如果六七天後肚子脹卻沒大便,就要急著瀉下去,適合用大承氣湯。
之前說太陰的熱邪傳到陽明,這段說少陰的熱邪傳到陽明,出現便秘、腹脹、需要急著瀉下去的情況,應該用大承氣湯。
如果拉肚子還神志不清,可能是因為大便乾燥,應該用小承氣湯。
前面提到肚子脹滿沒大便,要急著瀉下去;這段提到拉肚子神志不清,沒有腹脹便秘,即使有乾燥的大便,也應該用小承氣湯。
兩種陽病同時發作,太陽病已經好了,但還是發汗、潮熱,手腳出汗,大便困難,神志不清,瀉下去就能治好,應該用大承氣湯。
太陽病好了,表面的症狀就完全消失。但還是發潮熱,手腳多汗,大便困難,神志不清,這是陽明需要瀉下去的症狀。
小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
白話文:
枳殼
- 味苦,性微寒
- 入脾胃二經
- 功效:理氣,化痰,止痛
- 適用於胸悶腹脹、氣滯痰結、食積腹痛等症
厚朴
- 味苦,性溫
- 入肺、脾經
- 功效: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燥濕利水
- 適用於寒邪內侵、嘔吐不止、水腫痰飲等症
大黃
- 味苦,性寒
- 入脾、大腸經
- 功效:瀉熱通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適用於熱結便祕、腑熱泄瀉、熱毒瘡瘍等症
此方下劑之輕者。表有邪,加柴胡、葛根;中氣虛,加人參、廣皮、甘草;小便不利,加木通。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比較輕的瀉下劑。如果表證有邪氣,可以加入柴胡和葛根;中氣虛弱,可以加入人參、廣皮和甘草;小便不利,可以加入木通。
大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芒硝
痞滿腹脹,應急下症,則用此方。
大柴胡湯,見寒熱。
下症雖見,尚帶少陽表症者,則以此方雙解表裡。
麻仁丸
白話文:
如果肚子脹滿、很不舒服,需要緊急處理,就可以用大承氣湯,它裡面包含枳殼、厚朴、大黃和芒硝。
如果出現寒熱交加的症狀,而且雖然有肚子脹滿的狀況,但也還帶有少陽經的表證,就可以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決表裡兩方面的問題。
麻仁丸是另外一種藥方。
麻仁,白芍藥,枳實,大黃,杏仁,厚朴
熱結陽明氣分者,則用承氣湯。熱結太陰血分者,則此方。
白話文:
- **麻仁:**有助於滋潤腸道,緩解便祕。
- **白芍藥:**具有鎮痛、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緩解疼痛和炎症。
- **枳實:**有助於理氣消脹,改善消化不良和腹脹。
- **大黃:**具有瀉下、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便祕和清熱降火。
- **杏仁:**富含營養,有助於止咳平喘、潤肺生津。
- **厚朴:**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嘔的作用,可改善痰多、嘔吐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