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二 (3)
卷二 (3)
1. 似瘧
似瘧症,表有寒邪,忌白虎,里有積熱,忌桂枝。今以石膏之清涼同桂枝,亦能散表。桂枝辛熱同石膏,亦化清涼。桂枝治先惡寒;石膏治後發熱。
二陳導痰湯
半夏,南星,枳實,赤茯苓,橘紅,甘草,石菖蒲
胸前飽悶,又見寒熱似瘧,此因痰成瘧,故立此方。外感表邪,加羌活、柴胡、乾葛。里有積熱,加山梔、黃連、白豆蔻、厚朴。
平胃散,見譫語。
腸胃濕熱,恆發似瘧。若發時胸前飽悶,悉以食積主治。兼冒寒邪,加羌活、柴胡、葛根、防風;內兼積熱,加山梔、黃連、枳殼,食積重者,加楂肉一兩,青皮三錢,嘔吐,加竹茹、半夏、白豆蔻。
草果飲
草果仁,青皮,白芷,甘草,紫蘇,白豆蔻,山楂,萊菔子
人冒外邪,但發寒熱,不成瘧症。若腸胃先有食積痰涎,後又外感風寒,則發似瘧,故家秘以此消痰積。若發時惡寒身痛,此後感之表邪急也,加羌活、柴胡、升麻;口渴唇焦,先感之積熱重也,加梔、連。
不思飲食,似瘧不愈,消其飲食,不助熱邪,而熱自除。能食而似瘧不愈,禁其飲食,不助邪熱,而熱自減。以似瘧之症,皆因內有痰飲積熱故耳。
家秘截瘧飲
羌活,柴胡,升麻,半夏,厚朴,檳榔,青皮,枳殼,木通,楂肉
白話文:
類似瘧疾的症狀:
外感風寒邪氣,忌用白虎湯;體內有積熱,忌用桂枝湯。現以清涼的石膏配合桂枝,既能散解表寒;而辛熱的桂枝與石膏同用,也能轉為清涼。桂枝治療初始的惡寒症狀,石膏治療後續的發熱症狀。
二陳導痰湯:
半夏、南星、枳實、赤茯苓、橘紅、甘草、石菖蒲。
若胸悶並出現寒熱如瘧疾,是因痰濕引發,故用此方。若兼外感風寒,加羌活、柴胡、葛根;若內有積熱,加山梔、黃連、白豆蔻、厚朴。
平胃散(詳見「譫語」篇):
腸胃濕熱常引發類似瘧疾的症狀。若發作時胸悶,主要按食積治療。若夾雜風寒,加羌活、柴胡、葛根、防風;若內有積熱,加山梔、黃連、枳殼;食積嚴重者,加山楂一兩、青皮三錢;嘔吐則加竹茹、半夏、白豆蔻。
草果飲:
草果仁、青皮、白芷、甘草、紫蘇、白豆蔻、山楂、萊菔子。
若僅因外邪導致寒熱卻未成瘧疾,但腸胃原有食積痰濕,再感風寒後則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本方化痰消積為主。若惡寒身痛明顯,表示外感較重,加羌活、柴胡、升麻;口渴唇焦則為積熱較甚,加梔子、黃連。
飲食調整:
無食慾且症狀不愈,需消食以斷熱邪之源;能進食但症狀不愈,則需禁食以減少熱邪滋長。因此類症狀多因內有痰濕積熱所致。
家秘截瘧飲:
羌活、柴胡、升麻、半夏、厚朴、檳榔、青皮、枳殼、木通、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