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下利

下利當分陰陽、表裡。在表有寒濕、風濕、濕熱;在裡有積熱、傷食、臟寒、冷飲、外感、寒濕、下利、惡寒身痛、無汗、脈浮、瀉下清水、色如屋漏、口不作渴,此寒濕傷於太陽也,北方麻黃桂枝湯,江南用羌胡敗毒散,先散毒邪。利未止,五苓散分利小便,若頭額眼眶痛,六脈長大,此寒濕傷於陽明也,蒼防乾葛湯解表,後用豬苓湯利小便。若時寒時熱,六脈弦大,此寒濕傷於少陽也,以柴苓湯主之。

白話文:

腹瀉應分為陰陽、表裡。外感有寒濕、風濕、濕熱;內受有積熱、傷食、臟寒、冷飲、外感寒濕、腹瀉、惡寒身痛、不發汗、脈浮、瀉出清水、顏色如屋頂漏水、口不渴,這是寒濕損傷太陽經,北方用麻黃桂枝湯,江南用羌胡敗毒散,先祛除毒邪。腹瀉不止,五苓散能利尿,如果頭額眼框疼痛,六脈洪大,這是寒濕損傷陽明經,蒼防乾葛湯解表,後用豬苓湯利尿。如果時而發寒時而發熱,六脈弦大,這是寒濕損傷少陽經,使用柴苓湯治療。

外感風濕下利,則骨節煩疼,惡風身痛,自汗脈浮,此風濕傷於太陽也,北方用桂枝防風湯,江南羌活防風湯。小便不利,蒼防四苓散。若額痛目痛,手足拘痛,身熱多汗,六脈長大,此風濕傷陽明也,蒼防乾葛湯。利未止,合豬苓湯。若寒熱往來,嘔而口苦,此風濕傷於少陽也,蒼防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外感風寒濕邪導致腹瀉: 症狀:關節疼痛、怕冷、全身痠痛、自發出汗、脈搏浮動。 原因:風寒濕邪侵襲太陽經。 北方治療方法:使用桂枝防風湯。 江南治療方法:使用羌活防風湯。 小便不暢時:使用蒼防四苓散。

風寒濕邪侵襲陽明經: 症狀:頭痛、眼睛疼痛、手腳抽搐疼痛、發燒、多汗、六脈脈搏快速有力。 原因:風寒濕邪侵襲陽明經。 治療方法:使用蒼防乾葛湯。 腹瀉未止時:加入豬苓湯。

風寒濕邪侵襲少陽經: 症狀:寒熱交替、嘔吐、口苦。 原因:風寒濕邪侵襲少陽經。 治療方法:使用蒼防柴胡湯。

外感濕熱,下利,發熱惡寒,六脈浮大,此濕熱傷於太陽也,先用羌獨敗毒散發表,後用清濕熱。若發熱自汗,六脈長數,此濕熱傷於陽明也,先用乾葛石膏湯,後用川連枳殼湯。若寒熱口苦,此濕熱傷於少陽也,先用柴胡湯,後用黃芩芍藥湯,河間芍藥黃連湯。臍腹作痛,裡急後重,大柴胡湯、香連丸。

白話文:

外感濕熱,導致腹瀉、發熱惡寒、脈搏浮大

這是因為濕熱侵犯了太陽經絡。首先使用羌獨敗毒散發汗驅邪,然後再用藥物清熱利濕。

發熱自汗,脈搏快速而有力

這是因為濕熱侵犯了陽明經絡。首先使用乾葛石膏湯清熱除濕,然後再用川連枳殼湯。

寒熱交替,口苦

這是因為濕熱侵犯了少陽經絡。首先使用柴胡湯調理肝膽,然後再使用黃芩芍藥湯或河間芍藥黃連湯。

臍部和腹部疼痛,裡急後重(大便緊急而困難)

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或香連丸治療。

又有發熱汗出,煩躁口乾,頭痛身痛,時寒時熱下利,脈大,三陽挾熱下利,俗名漏底傷寒,此濕熱先傷腸胃。又因早晚風露外束,濕熱不得外泄,下流大腸而下利,宜以羌防柴苓湯,先散表邪,後以豬苓湯,分利濕熱。若寒熱往來,口苦而嘔,症兼少陽,宜柴胡湯。此症若不先散表邪,即用清裡,則表邪內縮,不死不休。

白話文:

還有發熱出汗、煩躁口乾、頭痛身痛、時而寒熱時而下痢,脈搏強而有力,三陽經絡有熱氣導致下痢,俗稱「漏底傷寒」,這是濕熱先傷及腸胃所致。又因為早晚露水風寒從外束縛,濕熱無法排出體外,流入大腸而引起下痢,宜用羌活、防風、柴胡、茯苓湯,先驅散表面的病邪,再用豬苓湯,分別祛除濕氣和熱氣。若是寒熱交替發作,口苦嘔吐,症狀合併少陽經,宜用柴胡湯。這種症狀如果不先驅散表面的病邪,就用清熱藥物,則表面的病邪會內縮,久拖不癒。

又有表邪已解,裡熱不散而下利,當用清裡治法,如黃芩黃連湯、香連丸等。若痛而即利,利後稍減,少頃復痛複利,宜川連枳殼湯。欲便不得便,腹痛有下症,承氣湯下之。又有飲食不節,損傷腸胃,腹中常痛常利者,此傷食成利症也,宜保和平胃散。家秘消積散。又有本是積熱,日發熱口乾,過食生冷,以致腸鳴下利,此因熱傷冷症,宜大順飲等。

白話文:

當體表症狀消失後,體內熱毒未散而導致腹瀉時,應採用清熱瀉火的治療方法,如黃芩黃連湯、香連丸等。

如果腹痛即腹瀉,腹瀉後症狀稍有減輕,但過一會兒又腹痛腹瀉,則適宜服用川連枳殼湯。

如果想排便卻排不出來,腹痛伴有便意感,則可用承氣湯通便。

如果飲食不節制,損傷腸胃,導致經常腹痛腹瀉,這是由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症狀,宜服用保和平胃散、家祕消積散等健脾消食藥物。

如果本來就有體內積熱,表現為發熱口渴,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後導致腸鳴腹瀉,這是因為熱毒損傷冷症所致,宜服用大順飲等藥物。

另有初起不發熱,口不渴,小便清白,大便滑泄下利,六脈沉遲,此三陰臟寒下利也,輕者理中湯;重者四逆湯。夫三陰寒利,脈宜沉小;三陽外感下利,脈忌沉小。內傷下利,左關弦大者,主死。外感下利,左關弦大,反不作死論,以人迎脈大,正合外感身熱症耳。

白話文:

還有初起時不發熱,不口渴,小便清白,大便滑而稀薄,六脈沉穩遲緩,這是三陰臟寒導致的下痢。病情較輕的,用理中湯治療;病情較重的,用四逆湯治療。

三陰寒利,脈象應該是沉而小的;三陽外感導致的下痢,脈象不能沉而小。內傷導致的下痢,左手關脈弦而大的,預後兇險。外感導致的下痢,左手關脈弦而大,反而不能判斷會死亡,因為人迎脈大,這正是外感身熱證的表現。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利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風寒表證)的症狀尚未消除,卻一再下利,導致內熱與腹瀉,腹瀉不止,心下痞硬,表邪未解,裡實未清者,應使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

表症誤下,若不見表邪,變下利,痞滿結胸者,用瀉心湯、陷胸湯。今下後表裡不解,故仍用桂枝解表,加人參和中氣。

白話文:

如果錯誤地進行攻下治療,導致表邪沒有去除,反而出現腹瀉、腹脹、胸悶等症狀,應使用瀉心湯、陷胸湯。現在攻下後,表裏症狀仍然沒有緩解,所以仍需使用桂枝解表,並加入人參以調和中氣。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此因誤下多下,以致下焦不固,又以理中誤治中焦,故用固下焦藥。設利不止,又當分利小便,以此條是水穀利耳。

白話文:

服用治療傷寒的湯藥後,腹瀉不止,心窩部位堅硬脹痛,服用瀉心湯後改善。之後又用其他藥物下瀉,腹瀉依然不止,醫生用理中湯治療,腹瀉加重。理中湯是治療中焦失調,而這種腹瀉是下焦失調,所以要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如果腹瀉仍然不止,就要利小便。這是因為誤服過多下瀉藥物,導致下焦不固,而理中湯又錯誤地治療了中焦,所以要用固下焦的藥物。如果腹瀉仍然不止,還應區分是水谷性腹瀉還是其他類型腹瀉。

二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發熱,陽邪也。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而下利,里症也。故以此方雙解表裡。

白話文:

兩種傷寒發燒,出汗後症狀仍未緩解,胸腹之間感到脹滿硬結,伴有嘔吐和腹瀉的,應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發燒是因為體內有熱毒。出汗後症狀仍未改善,並且胸腹間脹滿硬結還伴有腹瀉,這是體內的病症。因此用這個藥方來同時治療體表和體內的病症。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白話文:

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且會拉肚子,就使用黃芩湯。如果還有嘔吐,就用黃芩湯加上生薑和半夏的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宜治少陽,故用黃芩湯。若見嘔,加半夏、生薑。

白話文: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伴有腹瀉,應當治療少陽病,所以使用黃芩湯。如果出現嘔吐,加半夏、生薑。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者,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承氣湯。

白話文:

陽明經和少陽經一起生病,通常會出現腹瀉。如果脈象沒有異常,表示疾病發展順利。如果脈象有阻滯,表示病情失控,兩條經脈互相抵抗。脈象滑而快,說明體內有宿食,需要用瀉藥治療。建議服用承氣湯。

木邪乘克,腸胃下利,若少陽脈大,則陽明受病重。設陽明脈滑數,方可下之。此關防下利,忌陽明脈弱,更不可誤下。

白話文:

當木邪過於強盛並剋制其他臟腑時,會導致腸胃下痢。如果少陽脈的脈象較大,則陽明脈受到的病症較重。如果陽明脈的脈象滑數,纔可以進行瀉下治療。這是治療下痢的關鍵要點,要注意陽明脈虛弱,更不可錯誤地進行瀉下治療。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太陰腹滿,吐,食不下,自利而腹自痛,非陽明下症腹痛,若誤下之,則胸下結硬。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上章以腹滿吐食自利定真太陰,此章以自利不渴承明太陰寒症,《尚論書》皆注熱邪,誤也。

白話文:

太陰病的表現是腹部脹滿並且會嘔吐,吃東西難以下嚥,會自發地腹瀉而且腹部會自己疼痛。如果使用了攻下的方法治療,必然會導致胸下部變硬結。

太陰病會出現腹部脹滿、嘔吐、吃不下食物,並且會自發地腹瀉及腹痛,這不是陽明病的腹痛,如果錯誤地使用了攻下的方法,那麼會造成胸下部硬結。

自己腹瀉但不口渴的情況屬於太陰病,這是因為體內的臟器有寒涼的原因,應該使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適合服用四逆湯一類的藥物。

前一段通過腹部脹滿、嘔吐、不能進食及自利確定了真正的太陰病,這一段則通過自利但不口渴進一步說明太陰病的寒涼性質,《尚論書》都註解為熱邪,這是錯誤的。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穢腐當去故也。

白話文:

傷寒時,如果脈搏浮緩,手腳自己發熱的,問題出在太陰脾經,太陰脾經會讓身體發黃疸。如果患者小便自己能排出,就不會發黃疸。到了第七、八天,即使患者煩躁不安,一天下痢十幾次,也必定會自己停止,因為患者脾胃實熱,必須把穢物和腐敗物排出體外。

脈浮,陽脈也;脈緩,太陰也。上章以自利不渴,定其太陰寒症下利;此章以脈浮,手足自溫,定其太陰濕熱下利。太陰濕熱,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不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結硬,此外傳陽明,濕熱變燥而為脾約等症。若不外傳而發暴煩下利,雖每日十餘行,濕熱去盡,必自止而愈,以脾熱穢腐當去者也。

白話文:

浮脈是陽脈的表現,緩脈是太陰脈的表現。上章根據腹瀉但不口渴,判定是太陰寒證引起的腹瀉。這一章根據浮脈和手腳自覺溫熱,判定是太陰濕熱引起的腹瀉。太陰濕熱,應該會出現黃疸。如果小便自利,就不會出現黃疸。到了七八天,大便會變得結硬,這表示濕熱從太陰傳到了陽明,濕熱轉化為燥熱,變成了脾約等證候。如果濕熱沒有傳出去,而是發作為劇烈的煩躁和腹瀉,即使每天腹瀉十幾次,只要濕熱完全排出,腹瀉就會自行停止而痊癒,因為脾臟的濕熱穢物本來就應該排出。

同一太陰熱邪,以濕熱繫住太陰下利,則入太陰篇。以外傳陽明濕熱變燥,大便乾結,則入陽明篇。此千古未白。

白話文:

如果太陰經受到熱邪侵犯,導致濕熱阻滯在太陰經中,出現腹瀉的情形,這就歸類為太陰病。如果熱邪從太陰經傳到陽明經,濕熱化燥,導致大便乾結,這就歸類為陽明病。這個區別自古以來一直沒有說清楚。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陰病,發病後的二至四天,會出現腹痛、小便不通暢、拉肚子不停,大便帶有膿血,可以用桃花湯治療。

此言少陰火虛滑脫便膿血,宜用桃花湯。舊注陽邪傳入,誤也。

少陰病便膿血者,可刺。

此言少陰熱病便膿血,不可用桃花湯,但可刺,泄血中之熱。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二條,皆少陰熱症。詳註渴門。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

先厥後發熱,則真陽回而利止。若反汗出,咽中痛,則回陽太過,上衝其喉必痹。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白話文:

這句話說的是少陰虛寒導致滑脫便膿血,應該用桃花湯。以前的註解說這是陽邪入侵,是錯誤的。

少陰病患者出現便膿血,可以用針刺治療。

這句話說的是少陰熱病導致便膿血,不能用桃花湯,只能用針刺,瀉去血中的熱氣。

少陰病患者,腹瀉六七天,咳嗽、嘔吐、口渴,心煩失眠,可以用豬苓湯治療。

少陰病患者,自行腹瀉清水,顏色清澈,心下必痛,口乾,要緊急瀉下,應該用大承氣湯。

上面兩條都是少陰熱症。詳細說明在渴門。

傷寒病人先出現厥逆,然後發熱,腹瀉會自行停止,反而出汗,咽喉疼痛,這是喉嚨被痹阻了。

先出現厥逆,然後發熱,說明真陽回歸,腹瀉停止。如果反而出汗,咽喉疼痛,說明回陽太過,上衝喉嚨,就會導致喉嚨被痹阻。

發熱無汗,腹瀉會自行停止。如果腹瀉沒有停止,必然會出現便膿血,出現便膿血,喉嚨就不會被痹阻。

陽經發熱無汗,利必不止;陰經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而無汗,則回陽太過,下移大腸,而必便膿血,熱邪下泄,故喉不痹。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

白話文:

陽經發熱沒有汗水,病症肯定不會好轉;陰經發熱沒有汗水,病症肯定會自己好。如果病症沒有好轉,而且沒有汗水,說明身體陽氣過盛,下移到大腸,必定會排膿血,熱邪排出體外,所以喉嚨不痛。

此言裡寒之人,外冒表邪之症。下利腹脹滿,是裡寒;身體疼痛者,是表邪。下利腹脹之身痛,必以四逆湯先救里,後以桂枝湯再發表。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此重申下利清穀,必先救里。若先發其汗出,必脹滿不治。

白話文:

文章指的就是體內寒冷,外部又遭受風寒侵襲的症狀。腹瀉、腹部脹滿,這是體內寒冷;身體疼痛,這是外部風寒入侵。腹瀉、腹部脹滿又疼痛的,必須先用四逆湯調理體內寒氣,再用桂枝湯驅散外邪。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瘥,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復緊,為未解。

前條言下利清穀,外冒表寒之利。此條言微熱而渴,又見脈弱,則邪衰正復,故令自愈。

白話文:

  • **腹瀉,有輕微發熱和口渴,脈搏較弱的,**讓其自行恢復。
  • **腹瀉,脈搏較快,有口渴的,**讓其自行恢復。如果沒有好轉,必定是清熱散膿血,因為有熱證的緣故。
  • **腹瀉,脈搏較快,有輕微發熱,出汗的,**讓其自行恢復。如果脈搏再次變得緊促,表示病情尚未解除。

第二段言脈數而渴,較之上段則里有熱,故設不瘥,必下膿血。第三段言脈數微熱,是表熱內陷,故自汗出令自愈。設復緊,則表邪伏而未散。

白話文:

第二段提到脈搏快速且口渴,相比前一段,體內有熱,因此若不痊癒,必定會排出膿血。第三段提到脈搏快速,微熱,是表面的熱症向內侵犯,因此出汗可以自行痊癒。如果脈搏又緊又急,則代表表面的邪氣潛伏著,尚未消散。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圊膿血。

寸脈主氣,尺脈主血。今寸脈浮數,氣中有熱。尺中自澀,血分受傷。熱勝於血,故必圊膿血。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脈沉弦,則邪滿於里,故下重。若脈太過而大,為未愈。必得微弱而數,乃為自止。

即或脈數發熱,乃沉弦轉陽,亦不主死。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此言熱利,以明上條皆寒利,下條皆熱利也。熱利下重,火熱下迫,故用清火。

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此申明宜用白頭翁湯方法。言陰症下利,口不渴,今欲飲水者,以上焦有熱故也,亦以前方清熱。

下利譫語,以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上條以渴欲飲,水定熱在上焦;此以下利譫語,定腸胃有燥屎。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上條以譫語,故定腸胃實熱;此條以利後,心下濡而不堅,故定虛煩也。

羌活敗毒散,見發熱。

五苓散,見小便不利。

乾葛湯,見似瘧。

豬苓木通湯

白話文:

拉肚子,寸脈浮數,尺脈澀,必定是膿血。寸脈主氣,尺脈主血,寸脈浮數代表氣中有熱,尺脈澀代表血分受傷。熱勝於血,所以必定是膿血。

拉肚子,脈沉弦的,代表下焦沉重。脈大的,代表病情未止。脈微弱數的,代表病情將要自愈,即使發燒,也不會致命。

拉肚子脈沉弦,邪氣充滿下焦,所以下焦沉重。脈太過而大,代表病情未愈。只有脈微弱而數,才能自愈。

即使脈數發燒,但脈沉弦轉陽,也不致命。

熱邪導致拉肚子下焦沉重,可以用白頭翁湯治療。

這段文字說明熱邪導致的拉肚子,與之前的寒邪導致的拉肚子有所不同。熱邪導致的拉肚子下焦沉重,火熱下迫,所以要用清火藥物。

拉肚子想喝水,是因為有熱邪的緣故,可以用白頭翁湯治療。

這段文字說明使用白頭翁湯的方法。陰症導致的拉肚子,口不渴,但現在想喝水,是因為上焦有熱邪的緣故,可以用之前的清熱方劑治療。

拉肚子神志不清,是因為腸胃有燥屎,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

前文說明想喝水,是因為熱在上焦。現在說拉肚子神志不清,是因為腸胃有燥屎。

拉肚子後更煩躁,按壓心下軟弱,這是虛煩,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

前文說明神志不清是因為腸胃實熱,這段文字說明拉肚子後,心下軟弱,是因為虛煩。

羌活敗毒散,用於發熱。

五苓散,用於小便不利。

乾葛湯,用於類似瘧疾。

豬苓木通湯,...

豬苓,白茯苓,澤瀉,木通

白話文:

豬苓:是一種生長在松樹根部,外形如豬腎的菌類。 白茯苓:是一種乾燥的茯苓,顏色較白,質地較硬。 澤瀉:是一種生長在沼澤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可入藥。 木通:是一種攀緣藤蔓植物,其莖枝可入藥,有通利小便的作用。

太陽熱結下焦,用五苓散。若陽明熱結,家秘用此方。

柴苓湯

柴胡,黃芩,廣皮,半夏,甘草,茯苓,豬苓

少陽濕熱,每多協熱下利,故用此方。家秘加乾葛,兼治陽明大腸;加木通佐其分利。

桂枝防風湯

白話文:

如果太陽熱邪積聚在下焦,可以用五苓散治療。若陽明熱結,並伴有便秘,也可以用這個方子。

柴苓湯主要用於治療少陽濕熱,因其往往伴隨發熱和腹瀉,因此使用這個方子。如果便秘,可以加乾葛,兼治陽明大腸;若想加強利尿效果,可以加木通。

桂枝防風湯的組成是桂枝和防風。

桂枝,防風,桔梗,厚朴,蒼朮,甘草

白話文:

桂枝:一種辛溫的藥材,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 防風:一種辛苦的藥材,具有祛風解表、疏散風熱的作用。 桔梗:一種苦辛的藥材,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作用。 厚朴:一種辛溫的藥材,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散寒的作用。 蒼朮:一種苦辛的藥材,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咳的作用。 甘草:一種甘甜的藥材,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此治風寒濕熱三氣下利,故用桂枝、防風去太陽風寒,用蒼朮去陽明風濕。若風熱、濕熱,當以羌活易桂枝。

蒼朮四苓散,即四苓散加蒼朮防風。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風寒濕熱三邪導致的下痢,因此使用桂枝和防風來驅散太陽經的風寒,使用蒼朮來祛除陽明經的風濕。如果兼有風熱、濕熱,則應以羌活代替桂枝。

此方表有風濕,里有濕熱,故以蒼防散在表之風濕,以四苓利在裡之濕熱。家秘加木通湯調服,功力更大。

白話文:

這個藥方針對的是表層有風濕,內部有濕熱的情況。因此,方中使用蒼防散來治療表層的風濕,四苓湯來緩解內部的濕熱。如果加上家傳祕方的木通湯一起服用,療效會更加顯著。

蒼防乾葛湯

蒼朮,防風,乾葛,白芷,厚朴,甘草

風濕內傳,每多下利。河間云風邪內縮,以此方治之。

豬苓湯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

濕熱下利,先散表邪,隨利小便。熱結太陽,用五苓散;熱結陽明,用此方。

蒼防柴胡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廣皮,甘草,防風

此方治風濕傷於少陽下利者。若見太陽表症,加羌活;見陽明表症,加乾葛。

羌防柴苓湯

羌活,防風,柴胡,茯苓,黃芩,半夏,廣皮,甘草

外感下利,皆從毛竅而入,必當仍從毛竅而出,故用此方。

黃芩芍藥湯

黃芩,白芍藥,川黃連,甘草

白話文:

蒼防乾葛湯

蒼朮、防風、乾葛、白芷、厚朴、甘草

風濕侵入體內,常會導致腹瀉。劉河間說,風邪向內收縮時,可用這個處方治療。

豬苓湯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

濕熱引起的腹瀉,首先應散去表層的邪氣,接著利尿。如果熱邪困在太陽經,使用五苓散;若熱邪困在陽明經,則使用這個處方。

蒼防柴胡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陳皮、甘草、防風

這個處方用於治療因風濕影響少陽經而導致的腹瀉。如果出現太陽經的表徵,可加入羌活;若出現陽明經的表徵,可加入乾葛。

羌防柴苓湯

羌活、防風、柴胡、茯苓、黃芩、半夏、陳皮、甘草

外感引發的腹瀉,都是通過皮膚毛孔進入體內,因此治療時也必須讓邪氣從毛孔排出,所以使用這個處方。

黃芩芍藥湯

黃芩、白芍、黃連、甘草

燥火利,以大黃、歸、芍同用,則清血分之火;與枳殼同用,則清氣分之火。今濕火傷血,故以黃連、芍藥同用,加棗肉,又名芍藥黃連湯,兼治內傷血利。

香連丸

木香,川連,等分棗肉為丸

白話文:

大便乾燥而火氣旺盛,可以用大黃、當歸、芍藥一起使用,這樣可以清涼血液中的火氣;和大黃皮一起使用,可以清涼氣血中的火氣。現在是濕熱火氣損傷了血液,所以用黃連、芍藥一起使用,再加上大棗,又稱做芍藥黃連湯,同時也能治療內部受傷的腹瀉。

濕火傷血,用當歸黃連清血中之火。今濕火傷氣,故以木香、黃連同用。家秘加棗肉為丸,則不損中州。

白話文:

濕熱傷血,使用當歸和黃連清熱涼血。現在濕熱傷氣,所以使用木香和黃連一起使用。祕方中加入棗肉製成丸藥,這樣不會損傷脾胃。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秘。

保和丸,見發狂。

平胃散,見譫語。

理中湯,見嘔吐。

四逆湯,見身痛。

大順飲,見腹痛。

溫中湯

草豆蔻,乾薑,厚朴,甘草

此方與大順飲,同治傷冷飲者。若液干有熱,反為害。

大柴胡湯,見潮熱。

白通湯

蔥白頭,乾薑,熟附子

此即四逆湯,去甘草加蔥白,以通陽氣,少陰下利,脈微厥冷,方可用。

白話文:

三乙承氣湯,看到便秘就可以用。

保和丸,看到發狂就可以用。

平胃散,看到譫語就可以用。

理中湯,看到嘔吐就可以用。

四逆湯,看到身體疼痛就可以用。

大順飲,看到腹部疼痛就可以用。

溫中湯:

草豆蔻、乾薑、厚朴、甘草

這個方子和大順飲一樣,都是治療傷寒、吃冷飲導致的病症。如果體液乾燥且有熱,反而會有害。

大柴胡湯,看到潮熱就可以用。

白通湯:

蔥白頭、乾薑、熟附子

這個方子就是四逆湯,去掉甘草,加入蔥白,用來通陽氣。如果少陰經有下痢,脈搏微弱,身體發冷,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白通加豬膽汁湯,即白通湯加人中黃、豬膽汁溫服。

白話文:

白通湯加人中黃和豬膽汁,溫服。

真武湯

白茯苓,生薑,熟附子,白朮,白芍藥

土虛不能制水,以此方補土中之火。

四逆散,見厥冷。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

熱利下重,乃是火勢下迫,故以此方主治。

梔子豉湯

山梔,淡豆豉,加薤白,蔥頭

下利心煩,故以此方先治上焦。

白話文:

白茯苓、生薑、熟附子、白朮、白芍藥,這些藥材組成真武湯,用於補益脾土之火,以制水濕。

四逆散用於治療四肢厥冷。

白頭翁湯由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組成,用於治療熱邪下迫導致的痢疾。

梔子豉湯則以山梔、淡豆豉為主,加入薤白和蔥頭,用於治療下利心煩,因其能清熱解毒,先治上焦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