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9)

1. 項強

項強症,有傷寒痙病之別。欲論傷寒項強,必以痙病項強,互相發明,始得詳悉。如傷寒總論項強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其分論項強曰:太陽病,發熱項強,汗出脈緩者為中風,太陽病頭痛項強,發熱身疼,腰痛惡寒,無汗,脈浮緊,為傷寒。《金匱》痙病,總論項強曰:太陽病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身雖熱,手足冷,頸項強急,獨搖頭,卒口噤,背反張,名痙病。

其分論痙病曰:太陽病,發熱無汗,頭項強,反惡寒,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詳其經絡,傷寒項強屬三陽表症,痙病項強,則有三陽三陰表裡各條,此症之分別也。詳其脈象,傷寒門則曰:脈浮而緊,脈浮而緩;痙病門則曰:脈沉細,脈沉遲,此脈之分別也。

詳其治法,傷寒門仲景以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寒脈浮緊,冬月麻黃加乾葛湯,餘三時陶氏推廣防風羌活湯,今余改用羌活加干根湯,以表藥而治無汗之傷寒項強。若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脈浮緩,冬月桂枝加乾葛湯;陶氏推廣加減沖和湯。今余改用防風加葛根湯,以風藥而治有汗之中風項強。

其在陽明,目痛鼻乾,不眠,調脈乾葛湯主之。其在少陽,身熱惡風寒,頭項強,胸脅滿,羌活防風柴胡湯主之。風溫項強,防風石膏湯。風濕項強,蒼防湯。濕溫項強,神術湯。以上言傷寒項強各條治法之分別也。至論痙病項強,《金匱》則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傷寒項強,身熱足寒,又見惡寒者,用麻黃湯主治。今痙病項強,目赤口噤,背反張,血液干竭,筋失所養,脈細之症,又不可誤用麻黃湯。故下文云: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𠘧𠘧然。確似太陽傷寒症,若脈不浮緊急大,即非傷寒而不可用麻黃。若脈反沉遲,此是痙病,當用栝蔞桂枝湯主之。

下文又云:太陽病,若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夫太陽無汗之項強,本是麻黃湯發汗症;以其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又是陽明之症,故以葛根湯雙解太陽陽明兩經之邪。若失用葛根清解陽明表邪,即用寒涼清裡,則口噤不語之後,又變介齒。

是此可見痙病無汗,亦有可汗者,但因其脈沉遲,難用麻黃髮汗耳。然痙病項強亦有當下者,故下文又云: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介齒,可以大承氣湯。此言痙病,若表邪盡解,惟存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介齒,一派裡熱內結,亦可與大承氣。

按此則《金匱》一立栝蔞桂枝湯,和營衛,清痰滌熱,而為解肌和解之方;一立葛根湯,散陽明太陽在表之邪,而為無汗剛痙發表之方;一立承氣湯,以清陽明表解裡熱,有汗柔痙攻下之方。如是則汗、下、和解、三法全矣。此言痙病項強各條治法之分別也。余以痙病項強,參以傷寒項強,則明項強症應從太陽表邪主治,而有發汗法門。

白話文:

項強症,可分為傷寒和痙病兩種。要討論傷寒引起的項強,必須將傷寒和痙病的項強互相比較研究,才能詳細了解。

例如,傷寒總論中提到項強:太陽經病症,脈象浮弱,頭項僵硬疼痛且畏寒。其分論項強則說:太陽病,發熱且項強,出汗脈象緩弱者為中風;太陽病頭痛項強,發熱全身疼痛,腰痛畏寒,不出汗,脈象浮緊者為傷寒。《金匱要略》中,痙病的總論提到項強:太陽病,身體僵硬疼痛,脈象反而沉而遲緩,雖然身體發熱,但手腳冰冷,頸項僵硬疼痛,只搖頭,突然口噤,背部反弓,稱為痙病。

其分論痙病則說:太陽病,發熱不出汗,頭項僵硬,反而畏寒,稱為剛痙;太陽病,發熱出汗,但不畏寒,稱為柔痙。從經絡的角度看,傷寒引起的項強屬於三陽表證,而痙病引起的項強則涉及三陽三陰表裡各經,這就是兩種病症的區別。從脈象來看,傷寒脈象為浮緊或浮緩;痙病脈象則為沉細或沉遲,這是脈象的區別。

從治療方法來看,傷寒方面,張仲景在治療太陽病項背僵硬疼痛,不出汗畏寒,脈象浮緊時,冬天用麻黃加乾葛湯,其他季節陶氏推廣使用防風羌活湯,現今我改用羌活加干根湯,用疏表藥物治療無汗的傷寒項強。如果太陽病,項背僵硬疼痛,反而出汗怕風,脈象浮緩,冬天用桂枝加乾葛湯;陶氏推廣使用加減沖和湯,現今我改用防風加葛根湯,用祛風藥物治療有汗的中風項強。

若病症在陽明經,則目痛鼻乾,失眠,用調脈乾葛湯治療。若病症在少陽經,則身熱惡風寒,頭項僵硬,胸脅滿悶,用羌活防風柴胡湯治療。風溫引起的項強,用防風石膏湯;風濕引起的項強,用蒼防湯;濕溫引起的項強,用神術湯。以上是傷寒項強各種治療方法的區別。

至於痙病引起的項強,《金匱要略》中記載:患者身體發熱腳冷,頸項僵硬疼痛,時而畏寒時而頭熱,面紅目赤,只搖頭,突然口噤,背部反弓,這就是痙病。如果患者出汗,是因為寒濕之邪互相影響,表證更虛,因此更畏寒,出汗後脈象像蛇一樣。

傷寒引起的項強,身體發熱腳冷,又畏寒,用麻黃湯治療。但痙病引起的項強,目赤口噤,背部反弓,血液乾枯,筋脈失養,脈象細弱,不可誤用麻黃湯。因此下文中說:太陽病,如果症狀齊全,身體僵硬疼痛,很像太陽傷寒症,但如果脈象不浮緊有力,就不是傷寒,不能用麻黃。如果脈象反而沉而遲緩,這是痙病,應當用栝蔞桂枝湯治療。

下文中又說:太陽病,如果不出汗而小便反而減少,氣往上衝胸,口噤不能說話,將要變成剛痙,用葛根湯治療。太陽經不出汗的項強,本來是用麻黃湯發汗治療;但因為氣往上衝胸,口噤不能說話,又是陽明經的症狀,所以用葛根湯同時疏解太陽和陽明兩經的邪氣。如果不用葛根湯疏解陽明經表邪,而用寒涼藥物清裡熱,那麼口噤不語之後,又會變成牙關緊閉。

由此可見,痙病不出汗的,也有可以發汗的,但因為其脈象沉遲,難以用麻黃發汗。然而痙病項強也有應該攻下的情況,因此下文中又說:痙病,胸悶口噤,臥不安席,腳抽筋,必然牙關緊閉,可以用大承氣湯。這說明痙病,如果表邪已經解除,只剩下胸悶口噤,臥不安席,腳抽筋,牙關緊閉,這是裡熱內結的情況,也可以用大承氣湯。

總之,《金匱要略》中,一是栝蔞桂枝湯,調和營衛,清痰除熱,是解表和解肌的方劑;一是葛根湯,疏散陽明和太陽經表邪,是治療無汗剛痙的發表方劑;一是承氣湯,清解陽明經表裡熱邪,是治療有汗柔痙的攻下方劑。這樣,發汗、攻下、和解三種方法都包括了。這是痙病項強各種治療方法的區別。我將痙病項強和傷寒項強結合起來研究,就明白了項強症應該從太陽經表邪著手治療,並且有發汗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