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4)
卷三 (4)
1. 盜汗
盜汗者,睡中乃出,醒則止矣。雜症門,責之血虛有火,故用當歸六黃湯等補血涼血。外感盜汗,是邪熱在半表半裡之間,故用小柴胡湯。然不獨少陽一經,有盜汗,三陽三陰,皆有盜汗也。三陽盜汗,皆邪熱未盡;三陰盜汗,皆熱伏血分。故盜汗之症,有熱無寒者也。治太陽盜汗,羌活沖和湯。
陽明盜汗,乾葛石膏湯。少陽盜汗,小柴胡湯。三陰盜汗,當歸六黃湯。在厥陰,倍生地、白芍藥;在少陰者,倍生地、黃柏、黃連;在太陰者,倍當歸、黃芩。仲景論中,但有三陽盜汗,無三陰盜汗,以盜汗皆表症耳。今見熱邪傳入三陰,亦有盜汗者。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詳註結胸宜參看。
陽明病,脈浮而緊,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前條申明太陽脈浮動數,盜汗症,表邪未解,誤下而變結胸發黃。此條申明陽明脈浮而緊,潮熱發作有時症,表邪未散,亦不可下。即脈之但浮不緊,亦必見盜汗之表症。詳註潮熱。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合目則汗。
脈浮,太陽也。脈大,陽明也。上關上,少陽也。欲眠睡,合目則盜汗,此熱在膽也,用小柴胡湯、瀉心湯。今余推廣清膽湯,重加柴胡、黃芩,互注合病,互參看。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仲景治盜汗,惟以小柴胡湯主治。盜汗尚見太陽表症者,家秘用此湯治之。
乾葛石膏湯,見寒熱。
盜汗而見太陽表症,用羌活沖和湯;盜汗而見陽明表症,化立此方。太陽不用敗毒散,用沖和湯;陽明不用幹葛湯,用此方,以盜汗表裡症,宜和解耳。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當歸六黃湯
當歸,地黃,黃耆,黃連,黃芩,黃柏
此治血中伏火,內傷盜汗。家秘去黃耆。加柴胡、白芍藥,治外感盜汗。再加牡丹皮,其方更專。
大陷胸湯,見結胸。
盜汗本非此方治者,因下後,心下直至小腹硬痛,故以此方治結胸為急。
清膽湯
柴胡,黃芩,竹茹,厚朴,廣皮,甘草
合目則汗,膽經火旺,故用此方。若左寸脈大,是膽涎沃心,家秘加陳膽星、川黃連;兼小便不利,合導赤各半湯;左關數大,合龍膽瀉肝湯,加歸、芍、山梔、牡丹皮。
白話文:
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醒來就停止的現象。一般認為是血虛有火引起的,可用當歸六黃湯等補血涼血的藥方治療。若因外感引起,則屬邪熱在表裡之間,可用小柴胡湯治療。但盜汗並不只限於少陽經,三陽三陰經都可能出現。三陽經的盜汗,都是邪熱未盡;三陰經的盜汗,都是熱邪伏於血分。因此,盜汗的症狀,是有熱無寒的。治療太陽經的盜汗,用羌活沖和湯;陽明經的盜汗,用乾葛石膏湯;少陽經的盜汗,用小柴胡湯;三陰經的盜汗,用當歸六黃湯,其中厥陰經需加倍生地、白芍藥;少陰經需加倍生地、黃柏、黃連;太陰經需加倍當歸、黃芩。張仲景的醫案中,只提到三陽經的盜汗,沒有提到三陰經的盜汗,因為他認為盜汗都是表證。但現在發現熱邪侵入三陰經,也會引起盜汗。
太陽病,脈搏浮而有力且頻數,浮脈代表風邪,頻數脈代表熱邪;脈搏有力代表疼痛,頻數代表虛弱。頭痛發熱,稍微出汗,卻又怕冷,表示表證未解。如果此時錯誤地使用下瀉藥,脈搏由有力頻數變為遲緩,膈肌處疼痛拒按,胃部空虛,氣體衝擊膈肌,呼吸短促煩躁,心中懊惱,陽氣內陷,心窩處硬塊,則會形成結胸,此時需用大陷胸湯治療。若沒有形成結胸,但頭上出汗,汗液沿著頸部往下流,小便不利,身體就會發黃,詳見結胸的詳細說明。
陽明病,脈搏浮而緊,必定會有潮熱發作,有時發有時不發。如果只有浮脈,必定會有盜汗的表證。
前面提到太陽病脈搏浮而有力且頻數,伴有盜汗,是表邪未解,如果誤用下瀉藥就會轉變為結胸、黃疸。這裡提到陽明病脈搏浮而緊,潮熱發作有時,也是表邪未散,同樣不可使用下瀉藥。也就是說,如果脈搏只是浮而不緊,也必定會有盜汗的表證。詳見潮熱的詳細說明。
三陽經合病,脈搏浮大,上關脈浮大,只想睡覺,閉上眼睛就出汗。
脈搏浮大,屬於太陽經;脈搏大,屬於陽明經;上關脈浮大,屬於少陽經。想睡覺,閉眼就出汗,這是膽經火旺,可用小柴胡湯、瀉心湯治療。現在我推廣清膽湯,加重柴胡、黃芩的用量,關於合病的治療,請參考相關內容。
羌活沖和湯,適用於發熱的症狀。
張仲景治療盜汗,主要使用小柴胡湯。對於盜汗伴有太陽經表證的,家傳秘方也用此湯治療。
乾葛石膏湯,適用於寒熱交替的症狀。
盜汗伴有太陽經表證,使用羌活沖和湯;盜汗伴有陽明經表證,則使用這個方子。太陽病不用敗毒散,用沖和湯;陽明病不用乾葛湯,用這個方子,因為盜汗的表裡症狀,宜用和解的方法治療。
小柴胡湯,適用於寒熱、頭暈的症狀。
當歸六黃湯:
當歸、地黃、黃耆、黃連、黃芩、黃柏
此方治療血中伏火引起的內傷盜汗。家傳秘方去除黃耆,加入柴胡、白芍藥,治療外感盜汗。再加入牡丹皮,此方更為專效。
大陷胸湯,適用於結胸。
盜汗原本不是這個方子的治療範圍,但因服用下瀉藥後,心窩處直至小腹都硬痛,所以用此方治療結胸為急。
清膽湯:
柴胡、黃芩、竹茹、厚朴、廣皮、甘草
閉眼就出汗,是膽經火旺,所以用此方。如果左寸脈大,是膽涎浸潤心臟,家傳秘方加陳膽星、川黃連;如果同時小便不利,再加導赤散;如果左關脈浮大,再加龍膽瀉肝湯,並加入當歸、白芍藥、山梔子、牡丹皮。
2. 懊憹
《傷寒論》言懊憹,惟太陽陽明發汗吐下後有此症,則知是三陽經陽邪內陷,鬱結心胸,而為半表半裡之症,非三陰症。故仲景雖立大陷胸湯、人參白虎湯、豬苓湯等,然於懊憹條歸重於梔子豆豉湯。今余分各經見症施治,如太陽表邪,用羌活湯合梔子豆豉湯。陽明表症,用葛根湯合梔子豆豉湯。
少陽見症,以小柴胡湯合梔子豆豉湯。不見表症,而有熱邪內結,則以清裡藥合梔子豆豉湯。若食滯中焦,梔子豆豉湯加陳枳實,兼有痰凝,小陷胸湯合梔子豆豉湯。此余推廣之法也。
太陽病,脈浮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內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此條因結胸症兼懊憹,故治結胸。詳註結胸、頭汗、發黃門。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病欲解也,梔子豆豉湯主之。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豆豉湯主之。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者;梔子豆豉湯治之。
首條言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尚在,心中結痛,病未解也,故用梔子豆豉湯。第二條言若發汗,又下之,胸中煩熱窒塞者,允宜梔子豆豉湯。第三條言發汗又吐又下後,其人虛煩,直至不得眠。若更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較之前兩條雖甚,然不脫梔子豆豉湯者,以懊憹惟此為正法耳。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白苔者,梔子豆豉湯。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人參白虎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此章先分發汗、燒針、下之三條,誤治後,立三方治法。心中懊憹,舌上白苔,故用梔子豆豉湯;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豆豉湯主之。
此申明表邪誤下,身熱仍在,陽邪未內陷,不作結胸,但成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必宜以梔子豆豉湯治之。互注頭汗條參看。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
陽明下後,懊憹煩躁,有可攻不可攻。若果有燥屎,可攻之。若腹微滿而不大滿,肛門初頭之屎雖硬,後必溏薄,不可攻之。
梔子豆豉湯
梔子,豆豉
此仲景治懊憹原方也。以懊憹症,心下煩熱致病,故以梔子豆豉湯主治。然表邪不散,亦有煩熱懊憹者,家秘故有三陽表藥加入之法。如羌活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羌活,以宣發太陽。乾葛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乾葛,以宣發陽明。柴胡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柴胡,以宣發少陽。
梔子豆豉枳實湯
懊憹熱而無滯,止須原方。若有食滯,當加枳實,此開消導之法,非止用枳實一味也。
梔子豆豉陷胸湯
梔子,豆豉,半夏,川連,栝蔞霜
因結胸以致懊憹,故有大陷胸湯治法。若痛而不實,當以梔子豆豉湯合小陷胸湯。
大陷胸湯,見結胸。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懊憹症,渴能消水,則陽明裡熱,故以此方清陽明。
豬苓湯,見小便不利。
懊憹症,宜治上焦。今以小便不利,則利小便為急,不用五苓散者,因陽明裡熱耳。
白話文:
《傷寒論》提到懊憹這個症狀,主要出現在太陽、陽明經發汗、吐瀉之後。這是因為三陽經的陽邪內陷,鬱結在心胸,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而非三陰經的病症。所以張仲景雖然設立了大陷胸湯、人參白虎湯、豬苓湯等方劑,但對於懊憹,還是著重於梔子豆豉湯。我根據不同經絡的症狀來施治,例如太陽經表邪,就用羌活湯加梔子豆豉湯;陽明經表證,用葛根湯加梔子豆豉湯;少陽經症狀,用小柴胡湯加梔子豆豉湯。如果沒有表證,但有熱邪內結,則用清裡藥物加梔子豆豉湯。若有食物停滯中焦,就在梔子豆豉湯中加入陳皮、枳實;如果兼有痰液凝滯,就用小陷胸湯加梔子豆豉湯。這是我的治療方法的延伸。
太陽病,脈象浮而有力且快速,浮代表風邪,數代表熱邪,動代表疼痛,數且虛弱代表氣虛,伴隨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卻又怕冷,表示表邪未解。如果醫生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脈象由浮數變為遲緩,膈肌處疼痛拒按,胃中空虛,氣體衝擊膈肌,呼吸短促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內感覺硬塊,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治。
這一條是因為結胸症伴隨懊憹,所以治療重點在結胸。詳細說明請參考結胸、頭汗、發黃等條目。
傷寒五六天,大瀉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有結痛,病情將要好轉,梔子豆豉湯主治。發汗或下瀉後,煩熱胸悶,梔子豆豉湯主治。發汗、吐瀉後,虛煩失眠,嚴重者甚至輾轉反側,心中懊憹,用梔子豆豉湯治療。
第一條提到傷寒五六天,大瀉後,身體仍然發熱,心中結痛,病情未解,所以用梔子豆豉湯。第二條提到如果發汗,又下瀉,胸中煩熱阻塞,也應該用梔子豆豉湯。第三條提到發汗、吐瀉後,患者虛煩,甚至失眠,嚴重者輾轉反側,心中懊憹。雖然病情比前兩條嚴重,但仍然用梔子豆豉湯,因為對於懊憹,梔子豆豉湯是最有效的。
陽明病,脈象浮而緊,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膨滿喘息,發熱出汗,不惡寒反而惡熱,身體沉重。如果發汗會加重乾燥,心神恍惚,甚至出現譫語;如果用燒針療法,會更加煩躁不安,失眠。如果使用下瀉的方法,會導致胃中空虛,氣體衝擊膈肌,心中懊憹,舌苔白色,用梔子豆豉湯。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用人參白虎湯。如果脈象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用豬苓湯。
這一章首先分述發汗、燒針、下瀉三種錯誤治療方法,以及針對這三種誤治後的三種治療方法。心中懊憹,舌苔白色,用梔子豆豉湯;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用白虎加人參湯;如果脈象浮,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用豬苓湯。
陽明病下瀉後,體表仍然發熱,手足溫暖,沒有結胸,心中懊憹,飢餓卻不能進食,只有頭部出汗,用梔子豆豉湯主治。
這段說明表邪誤用下瀉法治療後,體熱未退,陽邪尚未內陷,沒有形成結胸,只是出現心中懊憹,飢餓卻不能進食,只有頭部出汗,就應該用梔子豆豉湯治療。詳情請參考頭汗條目。
陽明病下瀉後,心中懊憹煩躁,胃中有乾硬的糞便,可以攻下治療。如果腹部輕微膨脹,大便一開始堅硬,之後會變稀軟,則不可以攻下治療。
陽明病下瀉後,懊憹煩躁,有的可以攻下,有的不可以攻下。如果有乾硬的糞便,可以攻下治療。如果腹部輕微膨脹,而不是明顯膨脹,肛門處大便一開始堅硬,之後會變稀軟,則不可以攻下治療。
梔子豆豉湯:
梔子、豆豉
這是張仲景治療懊憹的原方。由於懊憹症狀是心下煩熱引起的,所以用梔子豆豉湯主治。但是,如果表邪未散,也會出現煩熱懊憹,家傳秘方是在其中加入三陽經的表證藥物。例如羌活梔子豆豉湯,就是在原方加入羌活,以宣發太陽經的邪氣;葛根梔子豆豉湯,就是在原方加入葛根,以宣發陽明經的邪氣;柴胡梔子豆豉湯,就是在原方加入柴胡,以宣發少陽經的邪氣。
梔子豆豉枳實湯:
懊憹伴有熱證,但沒有食滯,只要使用原方即可。如果有食物停滯,就應該加入枳實,這是通利大便的方法,並不是單獨使用枳實。
梔子豆豉陷胸湯:
梔子、豆豉、半夏、川連、栝蔞霜
因為結胸導致懊憹,所以有使用大陷胸湯的療法。如果疼痛但不嚴重,就用梔子豆豉湯合小陷胸湯。
大陷胸湯:詳見結胸條目。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懊憹症狀,口渴能喝水,這是陽明經裡熱,所以用這個方劑清熱。
豬苓湯:詳見小便不利條目。
懊憹症狀,應該治療上焦。現在出現小便不利,應該先利尿,不用五苓散,是因為陽明經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