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三 (4)
卷三 (4)
1. 盜汗
盜汗者,睡中乃出,醒則止矣。雜症門,責之血虛有火,故用當歸六黃湯等補血涼血。外感盜汗,是邪熱在半表半裡之間,故用小柴胡湯。然不獨少陽一經,有盜汗,三陽三陰,皆有盜汗也。三陽盜汗,皆邪熱未盡;三陰盜汗,皆熱伏血分。故盜汗之症,有熱無寒者也。治太陽盜汗,羌活沖和湯。
白話文:
盜汗
盜汗是在睡眠中出現,醒來後就會停止。在中醫的「雜症」分類當中,認為盜汗是因為血虛有熱所導致,因此治療上會使用當歸六黃湯等補血涼血的藥方。
而由於外感引起的盜汗,則是因為病邪熱氣介於表裡之間,因此使用小柴胡湯。但是,除了少陽經會出現盜汗之外,三陽三陰經也都有可能盜汗。
三陽經盜汗,都是因為病邪熱氣尚未完全清除;三陰經盜汗,則是熱氣潛伏在血中。因此,盜汗的症狀中,只會有熱沒有寒。
治療太陽經盜汗,可以使用羌活沖和湯。
陽明盜汗,乾葛石膏湯。少陽盜汗,小柴胡湯。三陰盜汗,當歸六黃湯。在厥陰,倍生地、白芍藥;在少陰者,倍生地、黃柏、黃連;在太陰者,倍當歸、黃芩。仲景論中,但有三陽盜汗,無三陰盜汗,以盜汗皆表症耳。今見熱邪傳入三陰,亦有盜汗者。
白話文:
陽明虛熱盜汗:乾葛石膏湯。少陽虛熱盜汗:小柴胡湯。三陰虛熱盜汗:當歸六黃湯。
如果盜汗屬於厥陰虛熱:加倍生地和白芍藥;如果屬於少陰虛熱:加倍生地、黃柏和黃連;如果屬於太陰虛熱:加倍當歸和黃芩。
在《傷寒論》中,只提到三陽虛熱盜汗,沒有三陰虛熱盜汗,因為盜汗通常是表證。現在發現熱邪傳入三陰,也會有盜汗的情況。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詳註結胸宜參看。
陽明病,脈浮而緊,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白話文:
太陽病,脈浮快而有力。浮主風,有力主熱;有力主痛,有力則虛。頭痛發熱,微微出汗,但仍然怕冷,這是表證未解。如果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法,有力變弱,膈肌內有疼痛,胃中空虛,外來的病邪衝擊膈肌,導致氣短、煩躁不安,心中憂鬱,陽氣內陷,心胸部位堅硬,就會形成結胸。使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不形成結胸,但頭部出汗,流到頸部再返回,小便不暢,身體一定會發黃。詳情請參閱結胸條目。
前條申明太陽脈浮動數,盜汗症,表邪未解,誤下而變結胸發黃。此條申明陽明脈浮而緊,潮熱發作有時症,表邪未散,亦不可下。即脈之但浮不緊,亦必見盜汗之表症。詳註潮熱。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合目則汗。
白話文:
前面條文說明太陽脈浮動而數,同時伴有盜汗,說明外邪沒有解除,如果誤用下法清熱,就會導致胸中結熱、肌膚發黃。這條文說明陽明脈浮而緊,有時出現潮熱發作,說明外邪還沒有散解,同樣不能使用下法清熱。即使脈象只有浮動而沒有緊,也必定會有盜汗等外邪未解的症狀。具體詳見潮熱的注釋。
脈浮,太陽也。脈大,陽明也。上關上,少陽也。欲眠睡,合目則盜汗,此熱在膽也,用小柴胡湯、瀉心湯。今余推廣清膽湯,重加柴胡、黃芩,互注合病,互參看。
白話文:
脈搏浮起,代表太陽經出了問題。脈搏強而有力,代表陽明經出了問題。上關脈強,代表少陽經出了問題。很想睡,但閉上眼睛就會盜汗,表示熱氣在膽經,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或瀉心湯。現在我推廣清膽湯,在原配方的基礎上,再加入柴胡和黃芩,讓它們相互作用,針對不同的病症。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仲景治盜汗,惟以小柴胡湯主治。盜汗尚見太陽表症者,家秘用此湯治之。
乾葛石膏湯,見寒熱。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用於發燒的情況。
張仲景治療盜汗,主要使用小柴胡湯。如果盜汗還伴有太陽經表症狀,家用此方治療。
乾葛石膏湯,用於寒熱交作的情況。
盜汗而見太陽表症,用羌活沖和湯;盜汗而見陽明表症,化立此方。太陽不用敗毒散,用沖和湯;陽明不用幹葛湯,用此方,以盜汗表裡症,宜和解耳。
白話文:
如果盜汗同時出現太陽經表症,可用羌活沖和湯治療;如果盜汗同時出現陽明經表症,就用這個方子。太陽經表症不用敗毒散,而用沖和湯;陽明經表症不用幹葛湯,而用這個方子,因為盜汗屬於表裡症,宜用和解的方法。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當歸六黃湯
當歸,地黃,黃耆,黃連,黃芩,黃柏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寒熱往來、頭部眩暈的症狀。
當歸六黃湯
包含當歸、熟地黃、黃耆、黃連、黃芩、黃柏。
此治血中伏火,內傷盜汗。家秘去黃耆。加柴胡、白芍藥,治外感盜汗。再加牡丹皮,其方更專。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血中積聚的虛火,以及因內傷引起的盜汗。家傳祕方中不使用黃耆,而是加入柴胡、白芍藥來治療由外感引起的盜汗。如果再加入牡丹皮,這個方子就更加專門。
大陷胸湯,見結胸。
盜汗本非此方治者,因下後,心下直至小腹硬痛,故以此方治結胸為急。
清膽湯
白話文:
大陷胸湯適用於治療結胸症狀。
盜汗本來不是這個方劑的主治範圍,但因為患者在使用瀉下藥後出現了從心窩到小腹硬且疼痛的情況,所以緊急使用此方來治療結胸。
清膽湯
柴胡,黃芩,竹茹,厚朴,廣皮,甘草
白話文:
**柴胡:**宣發疏散肝膽鬱熱的藥物。
黃芩: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藥物。
竹茹: 清熱生津,止嘔止咳的藥物。
厚朴: 行氣化濕,溫中散寒的藥物。
廣皮: 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藥物。
甘草: 調和諸藥,緩解藥性。
合目則汗,膽經火旺,故用此方。若左寸脈大,是膽涎沃心,家秘加陳膽星、川黃連;兼小便不利,合導赤各半湯;左關數大,合龍膽瀉肝湯,加歸、芍、山梔、牡丹皮。
白話文:
閉上眼睛就會出汗,表示膽經火氣旺盛,所以使用此方。如果左手寸脈跳動得厲害,是因為膽汁流入心臟,家傳祕方可以加上陳膽星和川黃連;如果同時小便不順利,併用導赤各半湯;如果左手關脈跳動次數多又強,併用龍膽瀉肝湯,加上歸、芍、山梔和牡丹皮。
2. 懊憹
《傷寒論》言懊憹,惟太陽陽明發汗吐下後有此症,則知是三陽經陽邪內陷,鬱結心胸,而為半表半裡之症,非三陰症。故仲景雖立大陷胸湯、人參白虎湯、豬苓湯等,然於懊憹條歸重於梔子豆豉湯。今余分各經見症施治,如太陽表邪,用羌活湯合梔子豆豉湯。陽明表症,用葛根湯合梔子豆豉湯。
白話文:
《傷寒論》提到「懊憹」這種症狀,只有在太陽病或陽明病發汗或吐下之後才會出現。這說明是三陽經的陽邪向內侵犯,鬱積在胸中,形成半表半裡的疾病,而不是三陰病。因此,雖然仲景提出了大陷胸湯、人參白虎湯、豬苓湯等方劑,但在「懊憹」條中仍然首重梔子豆豉湯。
我根據不同的經絡症狀施治,例如太陽病的表邪,使用羌活湯合併梔子豆豉湯。陽明病的表症,使用葛根湯合併梔子豆豉湯。
少陽見症,以小柴胡湯合梔子豆豉湯。不見表症,而有熱邪內結,則以清裡藥合梔子豆豉湯。若食滯中焦,梔子豆豉湯加陳枳實,兼有痰凝,小陷胸湯合梔子豆豉湯。此余推廣之法也。
白話文:
少陽證見:
使用小柴胡湯合併梔子豆豉湯。
非表證,但有熱邪內結:
使用清裡藥物合併梔子豆豉湯。
若有食物停滯在中焦:
梔子豆豉湯加上陳枳實。
若兼有痰液凝結:
小陷胸湯合併梔子豆豉湯。
以上是我所推廣的治療方法。
太陽病,脈浮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內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此條因結胸症兼懊憹,故治結胸。詳註結胸、頭汗、發黃門。
白話文:
太陽病,脈搏浮動而跳動得快,浮主風,數主熱,動主痛,數又主虛。頭痛發熱,微微出汗,卻又怕冷,表示表證未解除。如果醫生反過來使用下法,會導致脈搏從跳動快變成跳動慢,橫膈內感到疼痛,胃中空虛,客氣上犯橫膈,氣短煩躁,心中懊惱煩悶,陽氣向內收縮,心內氣血凝結,便形成結胸,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病欲解也,梔子豆豉湯主之。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豆豉湯主之。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者;梔子豆豉湯治之。
白話文:
患有傷寒五、六天,服用瀉藥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絞痛的人,是疾病要好轉的徵兆,服用梔子豆豉湯為主。如果是發汗或服瀉藥後,煩熱感加劇、胸中憋悶的人,服用梔子豆豉湯為主。發汗、嘔吐或瀉藥後,出現虛熱、失眠,嚴重者會反覆翻滾、心中煩悶的人,服用梔子豆豉湯治療。
首條言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尚在,心中結痛,病未解也,故用梔子豆豉湯。第二條言若發汗,又下之,胸中煩熱窒塞者,允宜梔子豆豉湯。第三條言發汗又吐又下後,其人虛煩,直至不得眠。若更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較之前兩條雖甚,然不脫梔子豆豉湯者,以懊憹惟此為正法耳。
白話文:
第一條古文指出了傷寒五六天,大便腹瀉,但身體仍發熱,心中結痛,病情未解,因此使用梔子豆豉湯。
第二條古文表示,如果發汗治療後又腹瀉,導致胸中煩熱窒悶,此時非常適合使用梔子豆豉湯。
第三條古文提到,在發汗後又吐又瀉的情況下,患者會感到虛煩,甚至難以入眠。如果病情加重,患者會出現反復顛倒,心中懊惱不安。雖然此條病情比前兩條更嚴重,但仍然適用梔子豆豉湯,因為這種懊惱不安的症狀只有梔子豆豉湯纔能有效治療。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白苔者,梔子豆豉湯。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人參白虎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白話文:
陽明病
症狀:
- 脈搏浮動而緊實
- 咽喉乾燥,口苦
- 腹脹,呼吸困難
- 發熱、出汗
- 不怕冷,反而怕熱
- 身體沉重
治療方法:
- 如果發汗,會加重燥熱,心神不安,出現胡言亂語。
- 如果使用針灸燒灼,會感到驚恐不安,煩躁失眠。
- 如果使用瀉法,會導致胃中空虛,邪氣上衝到膈膜,心中煩悶。
舌苔白者,可用梔子豆豉湯。
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者,可用人參白虎湯。
如果脈搏浮動,發熱,小便不利者,可用豬苓湯。
此章先分發汗、燒針、下之三條,誤治後,立三方治法。心中懊憹,舌上白苔,故用梔子豆豉湯;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豆豉湯主之。
白話文:
本章首先介紹了發汗、燒針、下泄這三種治療方法。如果使用了錯誤的治療方法,就需要立即採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治療:
- 如果心煩懊惱,舌頭上有白苔,可以使用梔子豆豉湯。
- 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 如果脈象浮動,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可以使用豬苓湯。
此申明表邪誤下,身熱仍在,陽邪未內陷,不作結胸,但成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必宜以梔子豆豉湯治之。互注頭汗條參看。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
白話文:
此處說明表邪(在表層的邪氣)治療錯誤,身體熱感仍在,陽邪(熱邪)尚未內陷,不會形成結胸,但會感到胸中煩悶、不安,飢餓卻無法進食,但會頭汗淋漓,這時候應該用梔子豆豉湯治療。請參閱「頭汗」條的互注內容。
陽明下後,懊憹煩躁,有可攻不可攻。若果有燥屎,可攻之。若腹微滿而不大滿,肛門初頭之屎雖硬,後必溏薄,不可攻之。
梔子豆豉湯
梔子,豆豉
白話文:
大便後感到懊悔不安,煩躁不已,有想要攻下的感覺,但又覺得不能攻下。如果確實有乾燥的大便,可以攻下。如果腹部只有輕微脹滿感,並不十分脹滿,肛門附近的最初大便雖然較硬,但排出的後半段大便必定會稀軟,這種情況下不能攻下。
此仲景治懊憹原方也。以懊憹症,心下煩熱致病,故以梔子豆豉湯主治。然表邪不散,亦有煩熱懊憹者,家秘故有三陽表藥加入之法。如羌活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羌活,以宣發太陽。乾葛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乾葛,以宣發陽明。柴胡梔子豆豉湯,即前方加柴胡,以宣發少陽。
白話文:
這是仲景治療煩躁原來的方子。因為煩躁症候是心下煩熱所致,因此用梔子豆豉湯來治療。可是體表的邪氣未散,也有煩熱煩躁的,家裡祕傳的方法是加入三陽表藥。例如:羌活梔子豆豉湯,就是原來的方子加上羌活,以發散太陽經的邪氣。乾葛梔子豆豉湯,就是原來的方子加上乾葛,以發散陽明經的邪氣。柴胡梔子豆豉湯,就是原來的方子加上柴胡,以發散少陽經的邪氣。
梔子豆豉枳實湯
懊憹熱而無滯,止須原方。若有食滯,當加枳實,此開消導之法,非止用枳實一味也。
梔子豆豉陷胸湯
梔子,豆豉,半夏,川連,栝蔞霜
因結胸以致懊憹,故有大陷胸湯治法。若痛而不實,當以梔子豆豉湯合小陷胸湯。
大陷胸湯,見結胸。
人參白虎湯
白話文:
若發燒但沒有食物積滯,只要使用原方即可。若有食物積滯,則應加枳實,此為開消導滯的方法,並非只用枳實一味。
若因胸部結塊導致發燒,則可使用大陷胸湯治療。若胸痛但無實證,則應將梔子豆豉湯與小陷胸湯合用。
大陷胸湯用於治療胸部結塊。人參白虎湯則另有用途。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懊憹症,渴能消水,則陽明裡熱,故以此方清陽明。
豬苓湯,見小便不利。
白話文:
**人參:**滋補元氣,強壯身體
石膏: 清熱解毒,止渴降溫
知母: 滋陰清熱,養陰生津
甘草: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副作用
粳米: 主食,補氣健脾
懊憹症,宜治上焦。今以小便不利,則利小便為急,不用五苓散者,因陽明裡熱耳。
白話文:
憂鬱症應該治療上焦。現在因為小便不暢,所以利尿比較急迫,不用五苓散的原因是因為陽明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