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下血

血從小便出者,名尿血;從大便出者,名便血。總其名曰下血。但有陰經陽經之分,並無寒熱之異,同歸於熱而已。《傷寒論》雖有少陰厥陰下血之條,皆是陽熱傳入陰經之症,經雖屬陰,症則陽症。陶氏一以為協熱,是矣;一以為陰寒,誤也。

此因雨濕之年,濕淫用事,濕毒外襲皮毛,內侵血分,令人身發寒熱,大便下血,腹反不痛,且用蒼獨敗毒散辛溫散表,忌用寒涼抑遏,此宗《內經》濕淫所勝,治以辛溫之法,非陰寒而溫之也。陶氏以其用辛溫,故誤認陰寒而名之,不思《內經》云歲火太過,民病血溢血泄。

少陰火氣內發,血溢血泄,夫血得熱則妄行,故無論外感諸血,以熱主治,即內傷。亦有心移熱於小腸而尿血,用導赤各半湯者。小腸本經自熱而病,用火府丹加木通、滑石者。肺移熱於大腸為便血,用涼膈散者。大腸本經自熱而病,用當歸大黃湯加梔、連、芍藥者。膀胱下焦熱結而尿血,用木通車前湯加知、柏、梔、連者。

肝經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用知柏四物湯合龍膽瀉肝湯者。未可以陰寒言之也。

太陽病,以火薰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

太陽病當汗解,因其人津竭血燥,不得作汗,醫以火劫汗傷陰故發躁。下圊血,當清火邪。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為欲愈。脈沉滑者,協熱下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太陽病誤下,怕成結胸,其脈浮促,表邪尚未內陷,未成結胸,故為欲愈。若脈沉滑,則邪遺大腸,而為協熱下利。若脈浮滑者,則血熱流溢,必大便下血。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便血。

淋家即熱結膀胱,小便頻數。不清利膀胱,反發其汗,必小便出血。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此條詳註熱入血室。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此少陰熱邪,外傳太陽,則一身盡熱,熱結膀胱,必小便下血。

當歸大黃湯

當歸,大黃,生地,甘草

此方本治燥火下血,家秘以此治吐血嗽血,大便乾結。良以涼血則不上升,且大黃與當歸同用,其血當歸經矣。

黃芩芍藥湯,見衄血。

肝家有火,則施泄不藏。脾受火乘,則土崩而不裹。今以白芍與芩連同用,則肝脾之火皆清,而藏裹之令皆得矣。

蒼朮敗毒散

熟蒼朮,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防風,荊芥,枳殼,廣皮,甘草

寒濕傷於太陽,內傳陽明,有濕毒下血之症。以毛竅所入之邪,必要仍從毛竅而出,故不用血藥,而以此方散寒濕。若誤用寒涼,毒邪伏而不散。

桃核承氣湯,即桃仁承氣湯。

寒濕傷表,用敗毒散。裡熱下血,以此方清裡熱,下淤血。一表一里,兩大法也。

導赤各半湯,見譫語發熱。

涼膈散,見譫語。

火府丹,治二便。

當歸,赤芍藥,黃連,大黃,甘草,滑石

桃仁承氣湯下淤血者,此方清血熱者,同用大黃,有清下之分,有大小便之別。

當歸大黃湯

當歸,大黃,廣皮,甘草

火府丹,兼治二便,此方專清大腸。

木通車前湯

木通,車前子,山梔,川連,知母,黃柏,生地,甘草

此方清小腸之熱,通利膀胱。家秘治下焦熱結,小便淋秘。

知柏四物湯

知母,黃柏,當歸,白芍藥,生地,丹皮

龍膽瀉肝湯,見脅痛。

膽草,柴胡,黃芩,山梔,川連,知母,麥冬,人參,甘草

白話文:

下血是指血液從大小便排出。從小便排出稱尿血,從大便排出稱便血,統稱為下血。雖然有陰經陽經之分,但並非寒熱之症,最終都歸因於熱。雖然《傷寒論》中提到少陰厥陰下血,但都是陽熱之邪侵入陰經所致,經絡雖屬陰,但病症卻是陽證。陶弘景認為這屬於熱證,是對的;認為是陰寒證則錯誤。

某些年份雨水過多,濕邪盛行,濕毒侵襲皮膚,進而影響血液,導致身體發寒發熱,大便出血,但腹部卻不痛。此時應使用蒼朮敗毒散等辛溫解表藥物,忌用寒涼藥物抑制病情,這是根據《內經》中濕邪盛行,應以辛溫之法治療的原則,並非因為是陰寒證才用溫熱藥物。陶弘景因為看到用了辛溫藥物,便誤認為是陰寒證,並沒有考慮到《內經》中提到的「歲火太過,民病血溢血泄」。

少陰經的火氣內生,也會導致出血。血液遇熱就會妄行,因此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引起的各種出血,都應以清熱為主要治療方法。例如,心火移熱於小腸而導致尿血,可用導赤散加減;小腸本身因熱而病,可用火府丹加減木通、滑石;肺火移熱於大腸導致便血,可用涼膈散;大腸本身因熱而病,可用當歸大黃湯加減梔子、黃連、芍藥;膀胱下焦熱結而導致尿血,可用木通車前湯加減知母、黃柏、梔子、黃連;肝經血室伏火而導致下血,可用知柏四物湯合龍膽瀉肝湯。總之,不能簡單地用陰寒來解釋下血。

太陽病,用火灸的方法無法出汗,病人必然煩躁,經期未到就出血,這叫做火邪。

太陽病應該用汗法治療,如果病人津液耗竭、血液乾燥,無法出汗,醫生用火灸逼汗反而傷了陰液,導致病人煩躁。大便出血,應該清除火邪。

太陽病,用下瀉的方法治療,脈象促數,沒有胸滿的情況,則預示病情將愈。脈象沉而滑者,是熱邪下瀉,脈象浮而滑者,則必然會出血。

太陽病誤用下瀉法,擔心會導致胸滿,但脈象浮而促數,表明表邪還沒有內陷,尚未形成胸滿,所以預示病情將愈。如果脈象沉而滑,則邪氣留在大腸,導致熱邪下瀉。如果脈象浮而滑,則血液因熱而溢出,必然會大便出血。

尿路感染的病人不可發汗,發汗則會導致便血。

尿路感染就是膀胱熱結,小便頻數。如果不清除膀胱的熱邪,反而發汗,必然會小便出血。

陽明病,出血並神志不清,這是熱邪侵入血室,如果只是頭部出汗,應該刺期門穴,配合瀉法治療,汗出之後病情就會好轉。這條記載詳細闡述了熱邪入血室的病理。

少陰病,八九天,全身手足都發熱,這是熱邪在膀胱,必然會大便出血。

少陰的熱邪外傳到太陽經,則全身發熱,熱邪結聚在膀胱,必然會小便出血。

以下是一些方劑的說明:

  • 當歸大黃湯: 當歸、大黃、生地、甘草。此方原本治療燥熱下血,家傳秘方用它治療吐血、咳血、大便乾燥。因為涼血藥不上行,而大黃與當歸同用,能引血歸經。

  • 黃芩芍藥湯: 見衄血(鼻出血)。肝火旺盛,則肝血不能藏攝;脾受火邪,則脾土崩潰。此方用白芍與黃芩、黃連同用,能清瀉肝脾之火,使肝脾之氣得以調和。

  • 蒼朮敗毒散: 熟蒼朮、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防風、荊芥、枳殼、廣皮、甘草。寒濕之邪侵犯太陽經,內傳陽明經,導致濕毒下血。因為邪氣從毛竅入侵,所以也應該從毛竅排出,故不用活血藥,而用此方散寒除濕。如果誤用寒涼藥物,則毒邪會潛伏不散。

  • 桃核承氣湯 (即桃仁承氣湯): 寒濕傷表,用敗毒散;裡熱下血,用此方清裡熱,瀉淤血。一表一裡,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

  • 導赤散: 見神志不清發熱。

  • 涼膈散: 見神志不清。

  • 火府丹: 治大小便。當歸、赤芍藥、黃連、大黃、甘草、滑石。桃仁承氣湯瀉淤血,此方清血熱,都用大黃,但清瀉的部位和大小便有所區別。

  • 當歸大黃湯: 當歸、大黃、廣皮、甘草。火府丹兼治大小便,此方專門清瀉大腸。

  • 木通車前湯: 木通、車前子、山梔、黃連、知母、黃柏、生地、甘草。此方清瀉小腸之熱,通利膀胱。家傳秘方用於治療下焦熱結,小便淋澀。

  • 知柏四物湯: 知母、黃柏、當歸、白芍藥、生地、丹皮。

  • 龍膽瀉肝湯: 見脅痛。龍膽草、柴胡、黃芩、山梔、黃連、知母、麥冬、人參、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