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自汗

太陽症,自汗出,發熱不解,惡風,脈浮緩,此風傷衛,宜解肌。仲景用桂枝,家秘用羌活防風湯。若太陽發熱,自汗口渴,小便不利,此熱結膀胱,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湯。若太陽表邪已解,自汗發熱,口渴不惡寒,此陽明裡熱自汗,宜用涼膈散、三黃石膏湯、導赤各半湯。若大便不通,腹脹多汗,脈沉而數,此乃下症自汗也,宜用三承氣湯。

白話文:

太陽證:

  • 自發出汗,但發熱仍不退
  • 怕風
  • 脈搏浮浮的、舒緩的

**原因:**風邪侵襲衛氣。治療: 疏散表邪,解肌散寒。

仲景方: 桂枝湯 家祕方: 羌活防風湯

如果太陽證發熱同時:

  • 自汗口渴
  • 小便不利

**原因:**熱邪積聚在膀胱。治療: 利水消腫。

仲景方: 五苓散 家祕方: 羌活木通湯

如果太陽表邪已退而:

  • 自汗發熱
  • 口渴但不惡寒

**原因:**陽明裡熱。治療: 清熱降火。

方劑: 涼膈散、三黃石膏湯、導赤各半湯

如果:

  • 大便不通
  • 腹脹多汗
  • 脈搏沉細而有力

**原因:**下焦邪熱導致自汗。治療: 瀉下通便。

方劑: 三承氣湯

仲景下法,獨詳自汗條內者,以下法最怕表症不散,今自汗則表邪多解。以上論冬令傷寒,然亦可參治四時者。外有汗自出,身仍發熱之冬溫;有自汗出發熱不惡寒而渴之溫病;有發汗已,身灼熱之風溫;有汗出身熱,口燥渴之暑病;有自汗出身灼熱,煩悶口渴,長幼相似之溫疫。此皆四時有汗之寒熱病,而非冬月傷寒自汗症也。

白話文:

張仲景在治療傷寒的「下法」中,特別詳細記載了自汗的條目。在使用下法的治療中,最擔心的是表證沒有散去,但如果是自汗的情況,表示表邪已經多半解除了。以上所討論的是冬季傷寒,但也可以參考其他季節的治療。

在其他季節,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 冬溫:外有汗水自出,但身體仍然發熱。
  2. 溫病:自汗後出現發熱,不惡寒但口渴。
  3. 風溫:發汗後,身體灼熱。
  4. 暑病:汗出身熱,口乾舌燥。
  5. 溫疫:自汗出身灼熱,煩躁口渴,無論年紀大小都類似。

這些都是四季皆有可能發生的自汗伴隨寒熱的疾病,與冬季傷寒的自汗症不同。

傷寒初起,里未鬱熱,用辛溫散表。若三時寒熱病,里先有熱,後感風寒在表者,用麻、桂則礙裡熱,故化立辛涼散表、和解表裡兩法。發散太陽,羌獨敗毒散;和解太陽,羌活沖和湯;發散陽明,升麻乾葛湯;和解陽明,乾葛石膏湯;發散少陽,柴胡防風湯;和解少陽;小柴胡湯。若表散裡熱,仍照傷寒清裡之法。

白話文:

當傷寒初期,體內熱氣尚未鬱積時,應使用驅散表邪的辛溫藥物。若出現三時寒熱的病症,表示體內原先就有熱氣,後來又受到風寒侵襲表層時,使用麻黃和桂枝會阻礙裡熱的排出,因此採用調製辛涼散表藥物和調和表裡兩方的療法。若要發散太陽表症,可使用羌獨敗毒散;若要調和太陽表症,可使用羌活沖和湯;若要發散陽明表症,可使用升麻乾葛湯;若要調和陽明表症,可使用乾葛石膏湯;若要發散少陽表症,可使用柴胡防風湯;若要調和少陽表症,可使用小柴胡湯。若發散表邪後出現裡熱,仍依照傷寒清解裡熱的方法治療。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止。

此言太陽時候也。巳午主太陽,故太陽病多發辰巳時。太陽病欲解,必過辰巳午時至未方解也。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此明太陽病欲解,當必其脈浮先煩,知其汗出而解。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者,名為中風。

此條言發熱汗出,脈浮緩,乃是風傷衛之中風症。以無汗有汗,分別中風傷寒。

白話文:

太阳病想要好转,一般会从巳时(上午十点到十二点)持续到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这段话描述的是太阳病的时间规律,巳时和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一点)对应着太阳的运行时间,所以太阳病多在辰时(上午七点到九点)和巳时发病。太阳病想要好转,必须经过辰、巳、午时,一直到未时才会好转。想要自然好转的,必须先发热,然后才会有汗出来,病才会好。怎么知道呢?脉象浮,就知道会出汗好转了。这段话说明太阳病想要好转,必须脉象浮,先发热,才能知道会出汗好转。太阳病,发热出汗,怕风,脉象浮的,叫做中风。这段话说明发热出汗,脉象浮缓,就是风邪侵犯卫气的中风症状。根据是否有汗,可以区分中风和伤寒。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中風,陽氣浮在體表,而陰氣虛弱。陽氣浮在體表,所以會自發發熱;陰氣虛弱,所以會自出汗。身體感到微微發冷,遇風會加劇發冷,發熱時感到身體緊繃,鼻子不通氣且乾嘔,這種情況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申明太陽中風,因衛之陽分有邪,故脈浮緩;營之陰分無邪,故不緊而弱。衛陽有邪,則發熱;營弱無邪,則不閉鬱而汗自出。言翕翕發熱,形容表邪拘緊之象。鼻鳴喘逆,表邪氣粗也。乾嘔者,表邪嘔惡也。故用桂枝湯,急解風邪。

白話文:

太陽中風,是因為人體衛氣中陽氣部分受到邪氣侵襲,所以脈搏表淺而緩慢;營氣中陰氣部分沒有受到邪氣侵襲,所以脈搏不緊而虛弱。

衛陽受到邪氣,就會發熱;營氣虛弱,沒有邪氣,就不會閉塞鬱滯而自動出汗。

文中形容「翕翕發熱」,是指表邪拘束緊迫的徵象。「鼻鳴喘逆」,是表邪氣息粗重的表現。「乾嘔」,是表邪引發噁心的症狀。

因此,使用桂枝湯,可以迅速解除風邪。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申明頭痛發熱自汗之中風,宜桂枝湯者。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臟無他病,言無里症,但時有發熱自汗表症,此衛氣有病,當未發作時,先服桂枝湯發汗,則愈。

白話文:

患上太陽病,頭疼發燒,冒汗怕風的,用桂枝湯治療。

這說明頭疼發燒、自汗的中風,應該用桂枝湯。

病人內臟沒有其他疾病,經常發燒、自汗,而且一直不好,這是衛氣不調和,趁著發病初期就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能好。應該用桂枝湯治療。

內臟沒有其他疾病,也就是說沒有內臟病變,只是偶爾出現發燒、自汗的表面症狀,這是衛氣有病,在疾病發作之前就先服用桂枝湯發汗,就能好。

病嘗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

此重明自汗出之病。營分本無病,因衛外之衛氣,不諧和於營氣,服桂枝湯,以和諧營氣則病愈。

白話文:

過去曾經出過自汗的人,這是因為營氣和順。營氣和順,衛氣就不會和營氣相協調,所以才會發出汗來。因為營氣運行在脈中,衛氣運行在脈外,再次發出汗來,營氣和衛氣和順,病就會痊癒。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白話文:

服用發汗藥後,不可再服用桂枝湯。如果出汗後喘息,但沒有明顯發熱,可以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發汗後,如果大量喝水,一定會喘息;即使灌水也會喘。

大凡汗出而喘,似太陽中風桂枝湯症,深恐誤用桂枝,故曰若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即自汗喘熱之表症,若身無大熱,但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蓋麻黃與石膏同用,化辛溫而為辛涼。麻黃同石膏,不惟散表,兼能清肺定喘。石膏得麻黃杏仁,不惟清肺,兼能散表。又云發汗後,飲水多,必水寒射肺而喘。若水灌之,則外閉毛竅,亦必喘。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白話文:

如果出汗和喘氣,類似於太陽中風的桂枝湯證候,但擔心誤用桂枝,所以說如果已經出汗,就不可以用桂枝。

如果有自汗、喘熱的表面證候,但身體沒有很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因為麻黃和石膏一起用,可以化解麻黃的辛溫,使其變成辛涼。

麻黃和石膏一起用,不僅可以疏散表證,還能清肺止喘。石膏和麻黃杏仁一起用,不僅可以清肺,還能疏散表證。

另外,出汗後如果喝很多水,水寒會進入肺部而引起喘息。如果用水灌體,則會閉塞毛孔,也會引起喘息。

前條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不可更用桂枝。此條下後汗出而喘,無大熱,亦不可更行桂枝,亦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兩條汗下不同,然汗出而喘無大熱則同。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前面的條文提到在發汗後的狀況:如果出汗但喘氣,而且沒有高燒,就不要再使用「桂枝」。這條條文提到在通便後出汗但喘氣,且沒有高燒,也不要再使用「桂枝」,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兩條條文的出汗原因不同,但出汗但喘氣且沒有高燒的狀況則相同。

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下利,此邪走腸胃,宜用下法。然發熱嘔吐,尚非承氣症,故用大柴胡湯。

白話文:

發燒出汗不止,心下脹硬,拉肚子,這表示邪氣侵襲腸胃,宜用瀉下治療。然而,發燒嘔吐,還不是「承氣症」,因此使用大柴胡湯。

陽明病,脈遲,出汗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此申明陽明病,亦有自汗發熱惡風寒中風者,但以脈遲不浮緩,別陽明也。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

此申明陽明病,亦有無汗寒傷營症,但脈不緊,別陽明也。非教人必服麻、桂,當比例用方可也。

問曰:陽明病外症云何,答云:身熱自汗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此申明陽明病裡熱外症形象,身熱自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者。

白話文:

陽明病症狀是脈搏遲緩、出汗多、稍微怕冷,表示表證尚未解除,可以發汗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陽明病也可能伴隨自汗、發熱、怕風寒,類似中風的症狀,但脈搏遲緩不浮也不快速,這與一般的陽明病有所不同。

陽明病症狀是脈搏浮起,沒有出汗卻喘不過氣,發汗就能治癒,適合用麻黃。

陽明病也可能出現沒有出汗、寒氣傷及營氣的症狀,但脈搏不緊,這與一般的陽明病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一定要根據病情比例用藥。

陽明病的外在表現是身體發熱、自汗,不畏寒,反而怕熱。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

此申明上章。自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脈象症形,分詳里症之大下未可下,微和胃氣之次第輕重。

白話文:

陽明經脈發病,脈搏緩慢,即使出汗也不怕冷的人,身體一定沉重,感覺氣短、腹部脹滿並喘氣;有潮熱的人,此外單欲除去病邪,可以攻取裡症;手腳浮腫並出汗的人,這表示大便已經變硬了,此時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如果腹部非常脹滿、不通暢的人,可以使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讓大便過度洩出。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此言汗多而渴,宜生津退熱,不可用豬苓湯。

白話文:

陽明病患者如果出汗多且口渴,就不要給他服用豬苓湯,因為過度出汗會導致胃中乾燥,豬苓湯會進一步增加排尿量,加劇胃中乾燥。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病人感到發熱煩躁,出汗後症狀就會減輕,又像是得了瘧疾一樣,每天傍晚發熱的,屬於陽明疾病。脈象實的,適合瀉下治療;脈象浮虛的,適合發汗治療。瀉下的方劑是大承氣湯;發汗的方劑是桂枝湯。

此一日一發似瘧之症。言病人煩熱汗出而解,至明日日晡,又見先寒後熱,此陽明經似瘧,脈實多汗,便結腹脹,宜承氣湯下之。如尚有頭痛惡寒發熱表症,而見浮緩虛脈,尚宜桂枝湯汗之。

傷寒發熱無汗,嘔而不能食,而反汗出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濈微汗出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一天發作一次,類似瘧疾的疾病。病人會覺得煩熱並流汗而好轉,但到了隔天中午,又會出現先寒後熱的症狀。這是陽明經的瘧疾,脈搏有力且流汗多,有便祕和腹脹的問題。宜服用承氣湯來瀉下。

如果還有頭痛、惡寒、發熱等表證,同時脈搏浮緩虛弱,則宜服用桂枝湯來發汗。

發熱無汗太陽症,今有汗出而至濈然者,轉屬陽明矣。故轉屬陽明,必濈濈常有微汗出而不幹。然雖屬陽明,未見熱結在裡,故不用下法。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原本沒有出汗的發熱屬太陽症,現在有汗水流出,而且一直濕漉漉的,已經轉變成陽明症了。所以轉成陽明症,一定會一直濕漉漉地出微汗而不乾。但是雖然屬陽明症,但沒有看到熱結在體內,所以不用瀉下的方法。

汗出熱不解,蒸蒸常有汗者,屬胃家裡熱,故與調胃承氣湯。上條但濈濈微汗不幹,此條蒸蒸時汗外達,邪已入里,故立調胃承氣湯,以示微下之意。

白話文:

古文: 汗出熱不解,蒸蒸常有汗者,屬胃家裡熱,故與調胃承氣湯。

如果出汗但熱度沒有退,而且總是流很多汗,這是因為胃中火氣大,因此要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古文: 上條但濈濈微汗不幹,此條蒸蒸時汗外達,邪已入裏,故立調胃承氣湯,以示微下之意。

前一條症狀只是輕微出汗,而這條症狀是大量的汗液外洩,表示邪氣已經深入體內,因此要使用調胃承氣湯,達到輕微攻下的目的。

陽明病,其人多汗,汗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較上章多譫語大便硬二症,故用小承氣湯,但清胃熱,譫語一止,莫再服。不服恐熱氣不清,多服恐無燥糞。

白話文:

陽明病的患者會出很多汗,汗水是體液的一部分,出汗多了胃裡就會變得很乾燥,大便一定會很硬。如果大便硬了,人就會說胡話。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服用一次後胡話停止了,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相比之前的章節,這裡提到多了一個說胡話和大便硬的症狀,所以使用小承氣湯來清理胃中的熱氣。只要胡話一停,就不要再服藥了。如果不服藥可能會讓熱氣不清除,但若服用太多又怕沒有乾燥的大便可以排。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糞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若下之太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有人出汗、說胡話,是因為胃中有燥便,這是風熱的原因,需要瀉下。過一段時間後才能瀉下,如果洩得太早,會導致言語混亂。這是因為表虛裏實的緣故,只要瀉下就能好轉,建議使用大承氣湯。

上章多汗亡津,腸中乾結,內熱譫語,未必燥屎,故用小承氣湯。此章汗出譫語,且有燥屎在腸胃之中,乃是陽明風熱,消津結硬,蒸其胃汁,外騰陰血陽津有立盡之勢,則須下之。以表虛無邪,裡實有熱,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然立大下之法,又恐後人下早,故先戒曰:過經表散,乃可下之。

白話文:

上一章講的是已經出很多汗,導致體液流失,腸道乾燥結實,身體內部火熱,胡言亂語。但這不一定是由於糞便乾燥引起的,所以使用小承氣湯。本章講的是已經出汗,而且胡言亂語,還有糞便乾燥堆積在腸胃中。這是陽明經中風熱,消耗津液,導致結硬,蒸發胃液,使得身體內的陰血和陽津迅速消耗殆盡。這種情況下需要瀉下。因為表證沒有邪氣,內證有熱,瀉下就能夠治癒,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但是制定大瀉下的方案時,又擔心後人操之過急,所以先告誡道:必須經過表證散盡,纔可以瀉下。

若下之太早,則表邪內攻,語言必亂而死矣。前四句,立大下法門;中三句,關防下早變症;末三句,繳前應下方法。失下恐津液立盡,早下恐變症不測。仲景豈以未過經而下早,變出內亂神明危惡之症,反輕言下之則愈,復立大承氣大下危法於後。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下瀉得太早,表邪會侵入體內,患者的語言一定會變得混亂,最後死亡。前四句確立了大瀉法;中間三句是防止過早下瀉引發的變化;最後三句是呼應前面應採取的瀉法。如果放任病情發展,恐耗損津液至盡;如果過早下瀉,恐引發難以預料的變化。仲景不會因為病情未超過經絡範圍就過早下瀉,導致內亂神明受危的嚴重症狀,反而輕易地說下瀉就可以治癒,又在後面確立了大承氣湯的大瀉危法。

言陽明病,則無太陽少陽表症。言汗多,則陽明表邪盡解。仍發熱,乃是裡熱,蒸汗盡出,故用急下。前條言濈濈蒸蒸汗出,初入陽明裡症,用調胃承氣,清胃熱;中條言汗多,津液竭,大便硬,可用小承氣微下;後條言譫語,有燥屎,當用大承氣大下;此條總結上文,發熱汗多,表解譫語,大便硬,有燥屎,已過經下症,當用急下、大下之法。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葛根湯。

白話文:

當陽明經發生病變時,就不會出現太陽經和小陽明經的表證。如果病者多汗,則表示陽明經的表邪已完全解除。如果仍然發熱,這是裡熱的表現,會蒸發汗液,所以要用急下之法。

前面一段提到「濈濈蒸蒸」的出汗症狀,表示剛進入陽明經的裡證,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清胃熱。中間一段提到「汗多」,表示津液耗竭,大便乾硬,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輕微瀉下。後一段提到「譫語」,表示有燥屎,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大幅瀉下。

這一段總結了前面的敘述,發熱、多汗、表證解除、譫語、大便乾硬、有燥屎,都屬於經下證的範疇,應該使用急下、大下的方法。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寒,當用麻黃湯。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當用桂枝湯。今用桂枝葛根湯,必汗出惡風,又兼見陽明症。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白話文:

太陽證的項背強項:

  • 項背肌肉僵硬且脹痛
  • 沒有汗液,怕冷
  • 應當使用麻黃湯。

太陽證的項背強項:

  • 項背肌肉僵硬且脹痛
  • 反而出汗,怕風
  • 應當使用桂枝湯。

現在如果使用桂枝葛根湯:

  • 肯定會出汗,怕風
  • 而且還會合併陽明證的症狀。

三陽合病,脈浮,大表脈也。上關上,少陽也。肝膽主目,合目則汗,盜汗也。雖不立方、然宜用小柴胡症。

白話文:

如果三個陽經同時出現問題,脈搏浮浮沉沉,這是明顯的表證。上關穴位受阻,是少陽經出了問題。肝膽負責視覺,肝膽氣機協調則會出汗,盜汗也是這個原因。即使不能確診,也建議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屎。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白話文:

三陽經合並發病,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齒不清、面色晦暗,胡言亂語、大便失禁。如果發汗後會產生胡言亂語,而瀉下後會在前額出汗、手腳冰冷,如果是自發出汗的,則用白虎湯治療。

前條三陽合病,發明脈浮大,上關上,目合則汗,以示少陽和解主治。此條三陽合病,發明腹滿身重,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屎之裡症,以示陽明清裡主治。非表症,故發汗則譫語。非下症,故下之則額生汗。因手足冷,復戒之曰:自汗出者,可用白虎湯。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三陽合病,表現在脈搏浮大,上部關閉,閉著眼睛就會出汗,說明少陽和解為主。這條三陽合病,表現在腹滿、身體沉重、口齒不清、面黑、胡言亂語、大便失禁等內症,說明陽明清裡為主。這不是表症,所以發汗會導致胡言亂語。這不是下症,所以瀉下會出汗。因為手腳發冷,所以再次告誡:自發汗的,可以用白虎湯。

桂枝湯,見惡寒。

羌活防風湯,見項強。

涼膈散,見發狂。

三黃石膏湯

白話文:

桂枝湯,用於治療感到寒冷的情況。

羌活防風湯,用於治療頸部僵硬的情況。

涼膈散,用於治療出現狂躁的情況。

三黃石膏湯,用於治療多種熱毒症狀。

黃連,黃芩,黃柏,石膏

白話文:

黃連:一種中藥,性寒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黃芩:一種中藥,性寒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作用。

黃柏:一種中藥,性寒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血的作用。

石膏:一種中藥,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渴的作用。

上焦肺胃有熱,蒸汗外出,用前方涼膈散。若二焦皆熱,則用此方,兼治三焦。

導赤各半湯,見腹滿痛。

敗毒散,見發狂。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白話文:

上焦肺胃有熱,會使汗水蒸發外出,可以使用涼膈散。如果兩個焦都有熱,就用這個方子,同時治療三個焦。

導赤各半湯,適用於腹滿痛的情況。

敗毒散,適用於發狂的情況。

羌活沖和湯,適用於發熱的情況。

升麻乾葛湯,乾葛石膏湯,俱見寒熱。

白話文:

《升麻乾葛湯》和《乾葛石膏湯》這兩帖藥方都用於治療有寒有熱的症狀。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荊芥,前胡

少陽自汗,亦有表裡二條。若少陽表症多,宜散少陽表邪,當用此方。

小柴胡湯,見寒熱頭眩。

白話文:

小柴胡湯加上防風。

柴胡,防風,荊芥,前胡。

如果是在少陽病時出汗,且少陽病的表面症狀比較多,應該要散去少陽的表面邪氣,應該使用這個方子。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寒熱交錯和頭暈的症狀。

少陽表裡皆熱而自汗,不可單解表,宜用此方,以柴胡散少陽之表,黃芩清少陽之裡。

白話文:

輕度發燒,體表和體內都發熱並自發出汗時,不能只使用治療體表發燒的藥物。應使用這個方劑,用柴胡散發體表的熱,用黃芩清除體內的熱。

知母石膏湯

知母,石膏,麥門冬,粳米

白話文:

知母石膏湯的成分包括知母、石膏、麥門冬和粳米。

陽明純表邪症,則用升麻乾葛湯。表有邪,里有熱,則用乾葛石膏湯。若表邪已解,裡熱自汗,則以此方單清裡熱。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只有外邪證狀,就用升麻乾葛湯治療。如果外邪和裡熱同時存在,就用乾葛石膏湯治療。如果外邪已經解除,但裡熱仍有發熱汗出的情況,則只用此方單獨清裡熱。

三黃解毒湯,見發狂。

三乙承氣湯,見便結。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

白話文:

三黃解毒湯用於發狂,三乙承氣湯用於便結,葛根黃連黃芩湯則由葛根、黃連、黃芩、甘草組成。

陽明裡有燥熱而自汗,用乾葛石膏湯。陽明裡有溫熱而自汗下利,則用葛根黃連湯。陽明受熱,肺受火制,則用乾葛芩連湯,兼清肺胃。然又有熱在氣分而多汗,則用乾葛知母石膏湯。熱在血分而多汗,又用升麻清胃湯。

白話文:

  • 陽明經內部出現燥熱且自汗,使用乾葛石膏湯治療。
  • 陽明經內部出現溫熱且自汗腹瀉,使用葛根黃連湯治療。
  • 陽明經受熱,肺部受到火氣剋制,使用乾葛芩連湯治療,同時清除肺胃熱氣。
  • 如果氣血中存在熱氣,導致過度出汗,使用乾葛知母石膏湯治療。
  • 如果血液中存在熱氣,導致過度出汗,使用升麻清胃湯治療。

十棗湯,見結胸。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白話文:

十棗湯,用於治療胸悶結實的情況。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汗出而喘,身無大熱,且見於汗下後,乃是肺家內有積熱,外冒寒邪。內有積熱,外攻皮毛,故汗出;外有表邪,故發喘。此方妙在杏仁利肺氣,借麻黃以散外寒,借石膏以清內熱,從越婢湯中化出辛溫變辛涼之法,並開後人雙解肺經表裡之法也。

白話文:

出汗伴隨喘息,但身體沒有特別發熱,通常在出汗後才會出現,這是因為肺部有積熱,同時受到了外來的寒邪。肺部有積熱會向外攻到皮膚,因此出汗;外部有表邪,因此喘息。這個方劑的妙處在於杏仁可以利肺氣,藉助麻黃來散發外在的寒氣,藉助石膏來清除體內的熱氣,從越婢湯中演化出辛溫轉為辛涼的方法,也開創了後人同時治療肺經表裡的方法。

大柴胡湯,見潮熱。

甘草附子湯,見身痛。

甘草乾薑湯,見煩躁。

芍藥甘草湯,見煩躁。

桂枝葛根湯

桂枝,葛根,白芍藥,甘草,大棗

太陽發熱,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當用桂枝湯。今加入乾葛者,以項強自汗兼見陽明耳。

白話文:

服用大柴胡湯後出現潮熱,服用甘草附子湯後出現身痛,服用甘草乾薑湯或芍藥甘草湯後出現煩躁。

桂枝葛根湯的組成是桂枝、葛根、白芍、甘草、大棗。適用於太陽經發熱,脖子和後背僵硬疼痛,並伴有出汗怕風的患者。由於患者出現頸部僵硬和出汗,兼有陽明經證,因此加入了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