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12)
卷一 (12)
1. 寒熱
寒熱者,寒已又熱,熱已又寒,或一日二三度發。若每日一發,先寒後熱,發作有定期者,又名似瘧而非寒熱矣。寒熱之症,太陽經居多,有時邪熱內伏則寒,有時邪熱外發則熱。表邪多,則寒多熱少而無汗,羌活柴胡湯散表。裡熱多則熱多寒少而有汗,以小柴胡湯和解。若寒多脈浮大者,倍用柴胡;若手足常冷,惡寒汗少,再加發表之藥。
汗多脈沉數者,方用黃芩;若汗多口渴脈數,再加清裡之藥。表寒多,用發散忌以清涼,裡熱多,用清涼兼發散;若汗多有寒有熱之症,不得不用發散清涼,寒熱雜合之劑,以和解表裡,是以仲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經時寒時熱之症。以柴胡一味,升散在表之邪,使惡寒自已。
以黃芩一味,清解在裡之熱,使發熱自除。再加人參、廣皮、甘草,以和胃氣,使胃陽敷布,得專和解之權。推而比例,則症之兼見太陽者,羌活沖和湯,症見陽明者,乾葛石膏湯;若三陽經俱見症者,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散表,以治惡寒,黃芩、石膏、知母三味清涼,以治裡熱,廣皮、甘草,以和中氣,則三陽寒熱汗多,一和解而盡之矣。《準繩》書以此治夏秋三陽寒熱之瘧,深中此旨。
傷寒病,至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宜大柴胡湯。
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已為可下。今因往來寒熱,少陽症,但可用柴胡湯散表邪,略加大黃一味,以去裡熱。
傷寒六七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條詳註嘔吐門。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小柴胡湯。
太陽病傳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症見沉緊弦脈,症脈皆是少陽,故用小柴胡湯。
傷寒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未解也,宜柴胡桂枝幹薑湯。
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往來寒熱,又心煩,此太陽表症未罷,少陽諸症又急,故用柴胡、桂枝合治。因汗下後,略加乾薑和中。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熟半夏,廣皮,甘草
此仲景和解少陽表裡寒熱之方。若太陽兼症,加羌活;若陽明兼症,加葛根、升麻;無汗,加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腹中脹痛,下症急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大便滑泄,加赤茯苓,名柴苓湯。頭角痛,加川芎。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此方和解太陽寒熱之症。加減詳發熱門。
乾葛石膏湯
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此方以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三方合一,雙解陽明少陽表裡者。
白話文:
寒熱是指身體時冷時熱的症狀,這種寒熱交替發作,有時一天甚至會出現兩三次。如果每天只發作一次,先冷後熱,而且發作時間規律,則更像是瘧疾而非一般的寒熱症。寒熱症多與太陽經有關,有時邪氣內藏會表現為發冷,有時邪氣外發則表現為發熱。
如果表邪較重,則發冷較多,發熱較少,且無汗,可用羌活柴胡湯散表。如果裡熱較重,則發熱較多,發冷較少,且有汗,則用小柴胡湯和解。如果發冷較多,脈搏浮大,則加倍使用柴胡;如果手腳冰冷,惡寒少汗,則需再加入一些發散的藥物。
如果汗多、脈搏沉而數,則應用黃芩;如果汗多、口渴、脈搏數,則需再加入一些清裡熱的藥物。表寒較重,治療時應發散,忌用清涼藥物;裡熱較重,則應使用清涼兼發散的藥物;如果汗多且同時有寒有熱的症狀,則必須使用發散兼清涼的藥物,寒熱兼治的藥劑,以調和表裡。例如仲景的小柴胡湯,就是用來調和少陽經時冷時熱的症狀。
小柴胡湯中柴胡一味,可以疏散表邪,使惡寒自行消失;黃芩一味,可以清解裡熱,使發熱自行消除;再加入人參、廣皮、甘草,以調和胃氣,使胃陽充分運作,發揮和解的功效。以此推論,如果兼見太陽經症狀,則用羌活沖和湯;如果兼見陽明經症狀,則用乾葛石膏湯;如果三陽經症狀都出現,則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藥散表,治療惡寒;黃芩、石膏、知母三味藥清裡,治療裡熱;廣皮、甘草調和中氣,這樣就能治療三陽經寒熱汗多的症狀。古籍《準繩》就用此法治療夏秋季節三陽寒熱型瘧疾,非常精確。
傷寒病持續十多天,外熱結於裡,反复出現寒熱,宜用大柴胡湯。
十多天,外熱結於裡,已經可以服用瀉下藥物。現在因為反复出現寒熱,屬於少陽症,可以用柴胡湯散表邪,再略加大黃一味,以去除裡熱。
傷寒病五六天,中風,反复出現寒熱,胸脅部脹滿,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嘔吐,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部疼痛,或者脅下痞塊堅硬,或者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或者不口渴,身體微熱,或者咳嗽,可用小柴胡湯。
(此段為嘔吐門詳註)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肋脹滿,乾嘔,反复寒熱,尚未吐瀉,脈象沉緊,用小柴胡湯。
太陽病傳入少陽,脅肋脹滿,乾嘔,反复寒熱,症狀和脈象都屬於少陽,因此用小柴胡湯。
傷寒病五六天,已經汗出或瀉下,胸脅部輕微結痛,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反复寒熱心煩,症狀未解,宜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五六天已經汗出或瀉下,胸脅部輕微結痛,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反复寒熱,又心煩,這是太陽表證未除,少陽諸證又加重,所以用柴胡、桂枝合治。因為已經汗出或瀉下,所以略加乾薑和中。
小柴胡湯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熟半夏、廣皮、甘草。這是仲景用來治療少陽表裡寒熱的方劑。如果兼有太陽經症狀,加羌活;如果兼有陽明經症狀,加葛根、升麻;無汗,加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腹中脹痛,下症急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大便滑泄,加赤茯苓,名柴苓湯;頭角痛,加川芎。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門。這是治療太陽寒熱的方劑。加減詳見發熱門。
乾葛石膏湯組成: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此方結合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三方,雙解陽明少陽表裡的藥方。
大柴胡湯組成: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大黃。這是小柴胡湯去人參,加大黃的方劑。治療少陽表證未除,裡證已急的病症,所以用這個方劑雙解表裡。
柴胡桂枝乾薑湯組成:柴胡、桂枝、黃芩、廣皮、甘草、人參、芍藥、乾薑、半夏。這是小柴胡湯合桂枝湯,治療太陽中風,兼少陽寒熱的方劑。廣而推之,仲景治療項強的方劑,如桂枝加葛根湯、麻黃加葛根湯,都是相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時寒時熱的症狀,世俗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少陽,但療效不佳。我進一步探究,發現發熱惡寒都是太陽表證,時冷是表邪欲發未伸,時熱是邪熱暫時外現。時寒時熱是邪熱欲發不能,邪正相爭,表邪未解,表汗未透;豈是小柴胡湯單純和解就能治療的!像瘧疾一樣的症狀,每次發作都會汗出,身體變涼,治療應該以散邪為主,忌用寒涼抑制,以免明日發作時仍有惡寒表證,更不用說寒熱不伴有發冷的症狀了!理肺發表湯、平胃發表湯,治療時寒時熱最有效。(方劑詳見身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