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11)
卷一 (11)
1. 發熱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石膏,大棗,生薑
麻黃湯原方,加薑、棗、石膏,名大青龍湯;加白芍藥,名曰各半湯。今此方又以桂枝湯輕劑,加石膏制辛溫,白芍藥斂陰血,此從輕化輕,故曰越婢,形容不跋扈。
大柴胡湯,見寒熱。
白虎湯,見口渴。
小青龍湯,見咳逆。
此湯內散水氣,外散表邪,詳咳逆門。
小承氣湯,見大便結。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
此少陰外冒傷寒發熱,不可用太陽治法,故用此方溫經散寒邪,從里出表。
白話文:
發熱
桂枝二越婢一湯
成分: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石膏、大棗、生薑
原方為麻黃湯,若加入生薑、大棗、石膏,則稱為「大青龍湯」;若加入白芍藥,則名為「各半湯」。此方則是將桂枝湯的輕劑量加入石膏以調和辛溫之性,並以白芍藥收斂陰血,屬於從輕柔化解輕微症狀的方劑,稱為「越婢」,意指藥性溫和不霸道。
大柴胡湯
詳見「寒熱」篇。
白虎湯
詳見「口渴」篇。
小青龍湯
詳見「咳逆」篇。
此湯用於內散體內水氣,外解表邪,具體說明可參考「咳逆」章節。
小承氣湯
詳見「大便結」篇。
麻黃附子細辛湯
成分:麻黃、附子、細辛
用於治療少陰經外感風寒而發熱的症狀,因不同於太陽經的療法,故使用此方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使病症從內外出表而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