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10)
卷一 (10)
1. 發熱
先厥後熱,即陰厥回陽,故曰利必自止。若後復見厥,則必複利矣。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
此條詳註咽痛。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自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此條詳註便膿血。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此章重申厥少熱多,熱不除,必便膿血。可見熱病回陰,陰症回陽,均怕過與不及。
麻黃湯,見惡寒。
羌活沖和湯
羌活,防風,白芷,黃芩,蒼朮,生地,川芎,細辛,廣皮,甘草
此和解太陽表裡之方。燥熱令,去蒼朮、川芎、細辛;兩足冷,加獨活;少陽見症,加柴胡;夏秋加知母、天花粉、石膏、乾葛;胸前飽悶,去生地,加枳殼、厚朴。汗多,加白芍藥。如濕氣勝,去生地。
羌活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防風,荊芥,廣皮,甘草
此方太陽經發汗解肌者。余以此代仲景麻黃湯,治四時太陽表症。口渴,去川芎;胸前飽悶,加枳殼、厚朴;陽明見症,加乾葛;里有熱,加黃芩、山梔、石膏。
加減防風湯,見身痛。
冬令北方,有汗發熱,用桂枝。南方三時,家秘用此方加減。詳身痛。
五苓散,見小便不利。
按太陽有汗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此熱結膀胱之症,故仲景以此方治之。加減詳小便不利、口渴門。
羌活木通湯
羌活,獨活,木通,車前子
熱結膀胱,脈數口渴症,用五苓散者,變立此方,雙解太陽表裡。
乾葛解肌湯
乾葛,升麻,防風,荊芥
此方散陽明表邪,發陽明伏癍不出。若惡寒頭痛。加羌活;時寒時熱,加柴胡;腰痛足冷,加獨活。
乾葛白虎湯,見口渴。
陽明表邪發熱,用前方乾葛解肌。若表裡皆熱,用乾葛散表,石膏清裡。
三黃巨勝湯,見譫語。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表熱宜散表,裡熱宜清裡。此方以瀉心湯合導赤散,清熱之力專,利小便之功大。
涼膈散,見發狂。
此方治熱結上焦,肺胃發熱之症,加減詳發狂。
大承氣湯,見大便結。
小柴胡湯,見寒熱。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此方即小柴胡加桂枝,去陳皮,易棗肉。三時忌桂枝,易羌活。口渴,去半夏、生薑,加天花粉;症兼陽明,加乾葛知母;無汗,加防風。
梔子柏皮湯,見發黃。
先發熱,後發黃,此因熱而蒸黃,故用此方,不比食滯發黃而用消滯者。
大青龍湯,見煩躁。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白芍藥,杏仁,甘草,生薑,大棗
麻黃湯,加石膏、薑、棗,更名大青龍,以石膏制辛熱,加薑、棗和中氣,是變辛熱而為辛涼矣。此方同加薑、棗和中,而加白芍藥養陰斂陰,是變汗劑而為和劑矣。
白話文:
發熱
一開始手腳冰冷,然後發熱,這表示陰寒之氣退去,陽氣恢復,所以說病勢自然會停止。如果之後又出現手腳冰冷,那就會再次腹瀉。
傷寒初期手腳冰冷,之後發熱,腹瀉自然會停止,如果反而出汗,並且喉嚨痛,那表示喉嚨有阻塞。
這條主要說明喉嚨痛的情況。
發熱但不出汗,腹瀉自然會停止。如果停止腹瀉,一定會排出膿血便。如果排出膿血便,表示喉嚨沒有阻塞。
這條主要說明排出膿血便的情況。
傷寒發熱,四天後出現手腳冰冷三天,接著又發熱四天,手腳冰冷的症狀較輕,發熱較重,這個病就會好轉。如果發熱四天到七天都沒有消除,一定會排出膿血便。
這段話再次強調手腳冰冷症狀較輕、發熱較重,發熱不退,就會排出膿血便。可見熱病恢復陰氣,陰症恢復陽氣,都害怕過多或不足。
麻黃湯:適用於怕冷。
羌活沖和湯: 羌活、防風、白芷、黃芩、蒼朮、生地、川芎、細辛、廣皮、甘草。 這是調和太陽經表裡之氣的方劑。如果是燥熱的情況,去除蒼朮、川芎、細辛;如果兩腳冰冷,加入獨活;如果出現少陽經的症狀,加入柴胡;夏天或秋天,加入知母、天花粉、石膏、葛根;如果胸口悶脹,去除生地,加入枳殼、厚朴;如果出汗多,加入白芍藥。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去除生地。
羌活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防風、荊芥、廣皮、甘草。 這是讓太陽經發汗、解除肌肉層邪氣的方劑。我用這個方劑代替張仲景的麻黃湯,治療四季的太陽經表症。如果口渴,去除川芎;如果胸口悶脹,加入枳殼、厚朴;如果出現陽明經的症狀,加入葛根;如果體內有熱,加入黃芩、山梔、石膏。
加減防風湯:適用於身體疼痛。
冬天北方地區,如果出汗發熱,用桂枝湯。南方其他三個季節,我家傳秘方會用這個方劑加減。詳細情況請看有關身體疼痛的內容。
五苓散:適用於小便不暢。
如果太陽經有汗發熱、口渴、小便不暢,這是熱邪結在膀胱的症狀,所以張仲景用這個方劑治療。加減的情況請看小便不暢、口渴的內容。
羌活木通湯: 羌活、獨活、木通、車前子。 如果熱邪結在膀胱,脈搏快、口渴,本來要用五苓散,現在改用這個方劑,同時解決太陽經的表裡問題。
葛根解肌湯: 葛根、升麻、防風、荊芥。 這個方劑是疏散陽明經的表邪,使潛伏的陽明經疹子發出來。如果怕冷頭痛,加入羌活;如果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加入柴胡;如果腰痛腳冷,加入獨活。
葛根白虎湯:適用於口渴。
如果陽明經的表邪發熱,用前面的葛根解肌湯。如果表裡都有熱,用葛根來疏散表邪,用石膏來清除裡熱。
三黃巨勝湯:適用於胡言亂語。
導赤各半湯:適用於腹痛。
表有熱就應該疏散表邪,裡有熱就應該清除裡熱。這個方劑是瀉心湯和導赤散合在一起,清除熱邪的力量很強,而且利尿的效果很大。
涼膈散:適用於發狂。
這個方劑治療熱邪結在上焦,引起肺胃發熱的症狀,加減的情況請看有關發狂的內容。
大承氣湯:適用於大便不通。
小柴胡湯:適用於發冷發熱。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這個方劑就是小柴胡湯加上桂枝,去掉陳皮,用棗肉代替。三個季節忌用桂枝,用羌活代替。如果口渴,去除半夏、生薑,加入天花粉;如果同時有陽明經的症狀,加入葛根、知母;如果沒有出汗,加入防風。
梔子柏皮湯:適用於發黃。
先發熱,後發黃,這是因為熱邪蒸發而導致發黃,所以用這個方劑,不同於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發黃而用消食導滯的藥物。
大青龍湯:適用於煩躁。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白芍藥、杏仁、甘草、生薑、大棗。 麻黃湯加上石膏、生薑、大棗,就改名為大青龍湯,用石膏來制約辛熱的藥性,加上生薑、大棗來調和中氣,就把辛熱的藥性變為辛涼了。這個方劑同樣加上生薑、大棗來調和中氣,而且加上白芍藥來養陰收斂,就把發汗的藥劑變為調和的藥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