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4)
卷一 (4)
1. 惡寒
升麻乾葛湯
升麻,乾葛,白芍藥,甘草,生薑,棗肉
前方葛根解肌湯,治陽明發熱無汗惡寒者。此方治陽明有汗發熱惡寒者,蓋汗出而熱不減,不重在發汗。此方妙在但散邪不發汗者。
防葛石膏湯
防風,葛根,石膏,知母,廣皮,甘草
葛根解肌湯,治陽明無汗發熱惡寒。升麻乾葛湯,治陽明有汗發熱惡寒。若口渴消水,表裡俱見,立此方和解。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人參,半夏,甘草
太陽惡寒,陽明惡寒,前已分別各條治法。今少陽寒熱,通以小柴胡湯加減,以應變化。惡寒無汗,加防風;頭痛身痛,加川芎、羌活;目痛額痛,加乾葛、白芷;惡寒足冷,腰痛腳痛,加獨活;惡寒發熱,脅肋痛,加青皮、山梔、枳殼、木通、蘇梗;有汗,加白芍藥,助柴胡,同止寒熱;血不足而惡寒,倍加當歸、白芍藥;胸前飽悶,去人參加枳樸;大便閉結,小腹脹痛,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喘咳,加枳、桔、杏仁;里有積熱,加梔、連;嘔吐,倍半夏,加竹茹、厚朴;口燥痰多,去半夏易栝蔞霜、貝母;口渴唇焦,加石膏、知母、竹葉。小柴胡湯,有人參,無大黃,治中氣虛邪,在半表半裡者。
大柴胡湯,有大黃,無人參,治腸胃實熱,大便秘結者。柴胡飲子,有人參,有大黃,治中氣虛,大便結熱,有潮熱者。
柴胡桂枝湯,見發熱。
少陽症,又見太陽惡寒,以柴胡湯加羌、獨,散太陽表邪。無汗惡寒,加羌活、防風。見陽明症,加葛根。
黃耆建中湯
黃耆,桂枝,白芍藥,甘草,大棗
中氣虛寒而惡寒,以建中湯加入黃耆,實營衛;胸前凝滯,加砂仁、廣皮;元氣虛,加參、術;血虛,加當歸;真陽虛,加桂、附,去桂枝。
玉屏散
黃耆,防風,甘草
中氣虛,則用黃耆建中湯;表氣虛而惡寒,則用玉屏散。本草云: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非言補氣之功,言固表之功。元氣虛,加參朮;陰血虛,加歸芍。
吳茱萸湯
吳茱萸,生薑,人參,大棗
以下皆陰症惡寒之方。厥陰乾嘔,吐涎沫,惡寒,故以此方主治。痰多,加半夏;氣逆,加廣皮、藿香、砂仁。
通脈四逆湯
乾薑,熟附子,甘草,蔥白
不發熱而手足厥冷,三陰經陰症寒厥惡寒也,仲景以此方治之。家秘加廣皮和中州,助蔥白以行陽氣;加黃耆協薑、附而達表。方書用黃耆同防風,助黃耆實腠理。此以用薑、附加黃耆,助薑、附外固皮毛。
當歸四逆湯
當歸,白芍藥,桂枝,通草,細辛,大棗,甘草
此方治血虛傷寒發表者也。傷寒氣血充足,略一惡寒,即發熱作汗。若氣血虛,不能發熱作汗,故惡寒厥冷,脈細欲絕,宛似陰症。仲景以當歸、芍藥,與桂枝、細辛同用,全在養血散表,實非陰症溫經治法。家秘加川芎、蔥白,助其通陽和陰,作汗外解。
白話文:
主題:【惡寒】
升麻乾葛湯
由升麻、乾葛、白芍藥、甘草、生薑、棗肉組成。
前一個方劑“葛根解肌湯”用於治療陽明經發熱無汗且惡寒的情況。此方則用於陽明經有汗、發熱惡寒的病症,特點是汗出後發熱不退,因此重點不在發汗。此方的巧妙之處在於僅散邪氣而不強行發汗。
防葛石膏湯
由防風、葛根、石膏、知母、廣皮、甘草組成。
葛根解肌湯治療陽明經無汗發熱惡寒;升麻乾葛湯治療陽明經有汗發熱惡寒。若伴隨口渴、飲水多,表裡症狀並見,則用此方調和治療。
小柴胡湯
由柴胡、黃芩、廣皮、人參、半夏、甘草組成。
太陽經惡寒與陽明經惡寒的治療方法前文已分別說明。少陽經寒熱往來,通常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加減:
- 惡寒無汗:加防風
- 頭痛身痛:加川芎、羌活
- 目痛額痛:加乾葛、白芷
- 惡寒足冷、腰痛腳痛:加獨活
- 惡寒發熱、脅肋痛:加青皮、山梔、枳殼、木通、蘇梗
- 有汗:加白芍藥,協助柴胡調和寒熱
- 血虛惡寒:加量當歸、白芍藥
- 胸腹脹悶:去人參,加枳殼、厚朴
- 便秘腹脹痛:加大黃
- 小便不利:加木通
- 咳喘:加枳殼、桔梗、杏仁
- 內熱積滯:加梔子、黃連
- 嘔吐:加倍半夏,加竹茹、厚朴
- 口乾痰多:去半夏,改用瓜蔞霜、貝母
- 口渴唇焦:加石膏、知母、竹葉
小柴胡湯含人參,無大黃,用於治療中氣虛、邪在半表半里;
大柴胡湯含大黃,無人參,用於腸胃實熱便秘;
柴胡飲子含人參、大黃,用於中氣虛兼便秘潮熱。
柴胡桂枝湯(見“發熱”篇)
少陽症兼太陽經惡寒時,以柴胡湯加羌活、獨活散表邪;若惡寒無汗,加羌活、防風;兼陽明症時,加葛根。
黃芪建中湯
由黃芪、桂枝、白芍藥、甘草、大棗組成。
用於中氣虛寒而惡寒,建中湯基礎上加黃芪以鞏固營衛:
- 胸悶不暢:加砂仁、廣皮
- 元氣虛:加人參、白術
- 血虛:加當歸
- 真陽虛:加肉桂、附子,去桂枝。
玉屏散
由黃芪、防風、甘草組成。
中氣虛用黃芪建中湯;表氣虛惡寒則用此方。黃芪配防風可增強固表作用(非補氣)。元氣虛加人參、白術;陰血虛加當歸、白芍藥。
吳茱萸湯
由吳茱萸、生薑、人參、大棗組成。
以下為陰症惡寒的方劑。此方主治厥陰經乾嘔、吐涎沫、惡寒:
- 痰多:加半夏
- 氣逆:加廣皮、藿香、砂仁。
通脈四逆湯
由乾姜、熟附子、甘草、蔥白組成。
無發熱但手足冰冷,屬三陰經寒厥惡寒,此方為仲景所創。醫家秘傳加廣皮調和脾胃,助蔥白行陽氣;加黃芪協同姜、附固表。傳統用法中黃芪配防風以固腠理,此方則以黃芪輔姜、附強化溫陽固表。
當歸四逆湯
由當歸、白芍藥、桂枝、通草、細辛、大棗、甘草組成。
此方用於血虛傷寒需發汗者。常人傷寒後氣血充足,短暫惡寒即發熱汗出;若氣血虛無力發汗,則持續惡寒肢冷、脈細欲絕,類似陰症。仲景以當歸、芍藥配桂枝、細辛,重在養血解表,非溫經治法。醫家秘傳加川芎、蔥白助通陽調陰,促發汗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