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惡寒

未發汗而惡寒,表邪也;既發汗後反惡寒,此誤汗亡血中之陽,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不比亡氣中之陽,用四逆湯者。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此申明傷寒不拘日數,但以微惡寒骨節煩疼,心下支結,外症未去。當以桂枝柴胡等,散太陽少陽表邪,不用桂枝柴胡湯,用柴胡桂枝湯,以少陽症多於太陽耳。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當攻痞,當先解表,乃可攻裡。解表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此申明汗下後,痞滿若惡寒,為表邪未解,故先用桂枝湯解表,後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攻痞。不比惡熱之痞氣,即用瀉心湯攻裡者。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汗出多,本不惡寒;陽明脈,汗出多,本不遲。今本陽明病,尚見浮遲浮緩之脈,汗雖多,仍微惡寒,尚是太陽風傷衛表症,故重申解肌散表之治也。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陽明病,脈本不浮,陽明病,本有汗。今陽明病,見浮緊太陽脈,又見無汗而喘,太陽寒傷營之症,故重申發汗散表之治也。

本太陽病,初得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以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此太陽病,因發汗出不徹,以致轉入陽明。若汗雖多,尚微發熱惡寒,外邪未解,且未見潮熱,未可用承氣湯。

若腹大滿,又見大便不通,亦止可以小承氣湯,略微和胃氣,勿令其大泄,以起初汗不透徹故耳。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口苦咽乾,腹滿陽明症也。但微喘發熱惡寒,又見浮緊太陽脈,則不可下,若誤下,則表邪內陷,腹滿而小便不利。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可與小柴胡湯。

傷寒五六日,少陽時也。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少陽症也。大便硬,陽明結也。但脈細,此少陽微結,非陽明實結,故用小柴胡湯。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此條以下,皆中寒陰症也。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

同一背惡寒,若口乾而渴,以別陽明,口中和而不渴,以別少陰。

麻黃湯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白話文:

惡寒

如果沒有發汗就感到怕冷,這是表邪的緣故;如果已經發過汗反而感到怕冷,這是因為誤用發汗的方式,傷到血液中的陽氣,可以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來治療,這和傷到氣中的陽氣,要用四逆湯的情況不同。

傷寒六七天,發燒、稍微怕冷、肢體關節痠痛、輕微想吐、心下感覺堵塞,外在症狀還沒解除的,可以用柴胡桂枝湯治療。

這裡說明傷寒不論過了幾天,只要有稍微怕冷、骨節痠痛、心下堵塞,外在症狀還沒解除的,就應該用桂枝、柴胡等藥來疏散太陽、少陽的表邪,不直接用桂枝柴胡湯,而是用柴胡桂枝湯,是因為少陽的症狀比太陽的症狀多。

傷寒病大便瀉下後,又用發汗的方式,導致心下痞塞、怕冷,這是表邪沒有解除,不應該直接治療痞塞,應該先解除表邪,才可以治療裡證。解除表邪可以用桂枝湯,治療痞塞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這裡說明發汗、瀉下後,如果出現痞滿又怕冷,是因為表邪沒有解除,所以先用桂枝湯解除表邪,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痞塞,這和因熱引起的痞塞,可以直接用瀉心湯治療裡證的情況不同。

陽明病,脈搏緩慢、出汗多、稍微怕冷,這是表邪沒有解除,可以發汗,宜用桂枝湯。

陽明病,出汗多,本來不應該怕冷;陽明病的脈搏,出汗多,本來不應該緩慢。現在的陽明病,卻出現浮緩或浮遲的脈象,雖然出汗多,仍然稍微怕冷,這是太陽經感受風邪、衛表受傷的症狀,所以再次強調應該用解肌散表的治法。

陽明病,脈搏浮而無汗且喘的,發汗後就會痊癒,宜用麻黃湯。

陽明病的脈搏本來不應該浮,陽明病本來是有汗的。現在的陽明病,卻出現浮緊的太陽脈象,又沒有汗而且喘,這是太陽經感受寒邪、營分受傷的症狀,所以再次強調應該用發汗散表的治法。

本來是太陽病,剛開始發病時,就用發汗的方式,但汗沒完全透出來,因此轉變成陽明病。如果汗出很多,但稍微發燒又怕冷,這是外邪沒有解除,而且還沒有出現潮熱,不可以用承氣湯。如果肚子脹滿而且大便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用太強的瀉藥。這是太陽病,因為發汗沒透徹,導致轉入陽明。如果雖然汗出很多,但仍然稍微發燒怕冷,這是外邪沒解,而且還沒看到潮熱,不可以用承氣湯。

如果肚子脹滿,而且大便不通,也只能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用太強的瀉藥,是因為起初發汗沒有透徹的緣故。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部脹滿、稍微喘、發熱怕冷,脈搏浮而緊,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會導致腹部更加脹滿、小便困難。口苦咽乾、腹部脹滿,是陽明病的症狀。但如果稍微喘、發熱怕冷,又出現浮緊的太陽脈象,就不可以用瀉下的方式,如果誤用,表邪會陷入體內,導致腹部脹滿、小便不利。

傷寒五六天,頭部出汗、稍微怕冷、手腳冰冷、心下感覺滿悶、不想吃東西、大便硬、脈搏細弱,這是陽氣虛弱結聚的現象,必定有表邪和裡證,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傷寒五六天,是少陽經主病的時間。頭部出汗、稍微怕冷、手腳冰冷、心下感覺滿悶、不想吃東西,是少陽病的症狀。大便硬,是陽明經結聚的症狀。但脈象細弱,是少陽經的陽氣微弱結聚,不是陽明經的實熱結聚,所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少陰病,腹瀉。如果腹瀉自己停止、怕冷蜷縮、手腳溫暖的,可以治療。

以下這些條文,都是屬於中寒的陰症。

少陰病,怕冷而蜷縮,時常煩躁,想要脫掉衣被的,可以治療。

少陰病,怕冷身體蜷縮而且腹瀉,手腳冰冷的,無法治療。

少陰病,四肢冰冷、怕冷身體蜷縮、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不煩躁卻焦慮不安的,是死證。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口中感覺平和、背部怕冷的,應該用艾灸來治療,配合使用附子湯。

同樣是背部怕冷,如果口乾舌燥想喝水,那是陽明病的症狀;如果口中平和不渴,那是少陰病的症狀。

麻黃湯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