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潮熱

潮熱者,如潮水之有準,而不失其時。但熱不寒,不若似瘧,先寒後熱,尚有表症者。發作有時,不若發熱壯熱煩熱常熱不休者。雜症潮熱,有實有虛。外感潮熱,惟以陽明腸胃,積熱燥屎所致。故潮熱多用清、下二法,以里症多也。然又有分別,發於寅卯二時,先有微寒而熱者,此少陽潮熱。

白話文:

潮熱指的是像潮水一樣有規律且準時發作。但是隻有發熱而不發冷,不像瘧疾那樣先發冷後發熱,而且症狀只出現在表面。發作時間有規律,不像發熱、壯熱、煩熱、常熱等持續不斷。雜症中的潮熱有實虛之分。外感造成的潮熱,主要是因為胃腸內積熱、大便乾燥所致。因此潮熱的治療常用清熱、通便兩種方法,因為裡面有病症。然而,潮熱還有不同的區別:如果在寅時或卯時發作,且先有輕微發冷再發熱,這屬於少陽潮熱。

無汗脈浮,柴胡防風湯;有汗脈弦,小柴胡湯;大便秘有下症者,大柴胡湯,虛人,柴胡引子。發於巳午二時,或一日一發者,此太陽潮熱。脈浮無汗,羌活沖和湯;熱結膀胱,導赤各半湯,重加羌活。

白話文:

  • **無汗脈浮:**使用柴胡防風湯。
  • **有汗脈弦:**使用小柴胡湯。
  • **大便祕結有腹瀉症狀:**使用大柴胡湯。
  • **體虛的人:**使用柴胡引子。
  • **發病時間在巳午時(上午9-11時),或每天發作一次:**為太陽經潮熱。
  • **脈浮無汗:**使用羌活沖和湯。
  • **熱結膀胱:**使用導赤各半湯,再加重羌活的用量。

發於申未二時,或間日發作者,此是陽明腸胃積熱,宜川連枳殼湯;然脈浮無汗,尚宜乾葛解肌湯;有汗脈大,口渴,用葛根白虎湯;若胸前飽悶,右脈弦滑,保和散,重加消導;若大便結有下症者,大幹葛湯下之;若腹脹滿作痛,欲大便不得,便手足漐漐多汗,用三乙承氣湯。潮熱不用發表之方者,以潮熱無表症耳。

白話文:

發病時間在下午三時至六時,或隔天發病

這是陽明經腸胃積熱所引起的,應服用川連枳殼湯。

但脈象浮動,沒有汗,

還應服用乾葛解肌湯。

若有汗,脈象大,口渴,

服用葛根白虎湯。

若胸前飽悶,右側脈象弦滑,

使用保和散,再加強消導。

若有大便不通的症狀,

服用大幹葛湯瀉下。

若腹脹滿痛,想要大便卻便不出來,手腳盜汗,

服用三乙承氣湯。

潮熱的患者不用服用發表的藥方,

因為潮熱沒有表證。

若表邪未散者,仍用發散。是以潮熱,亦有用雙解散、小柴胡湯和解而愈者。未可徒恃清、下二法者。總之,自汗脈沉數,無表邪之潮熱,宜清裡,不必解表。無汗脈浮大,有表症之潮熱,宜解表。即有里邪,亦只宜雙解表裡,未可單清裡熱,反礙表邪。即表邪盡解,里症潮熱,如無下症者,未可即下。

白話文:

如果身體還有外邪沒有散去,仍可使用發散治療。因此,潮熱的症狀,也有使用雙解散方(荊芥穗、防風、川芎、白芷、桔梗、升麻、甘草、葛根、柴胡、薄荷、連翹)、小柴胡湯解表和清熱後痊癒的。不能只依賴清熱、瀉下的方法。

總之,自汗但脈搏沉數,沒有外邪的潮熱,應清熱,不必解表。沒有自汗但脈搏浮大,有外邪症狀的潮熱,應解表。即使有內邪,也只宜同時解表裡,不能只清裡熱,反而阻礙外邪的去除。即使外邪已經完全去除,但還有內邪導致的潮熱,如果沒有瀉下的症狀,也不能立刻瀉下。

以上言有表有里之潮熱也。又有外不常熱,每至五更,即覺煩熱,至辰巳或午未申,則內火上衝,或嘔或脹,或作痛,或胸前脅肋一片,每至其時,發熱如火,一日一發,不愆其期,此積熱痰火,內伏作患,從里發外之潮熱也。宜痰火合枳殼川連湯、梔連二陳湯,加海石、栝蔞,清積熱,化痰涎。

白話文:

上述所說的潮熱,是表裡兼有的。還有一種外在並不經常發熱,但每到五更天,就會覺得煩熱,到了辰時(上午7-9點)、巳時(上午9-11點)或午、未、申時(中午11點至下午5點),內部火氣就會上沖,可能嘔吐、脹氣或疼痛,或胸前肋骨一帶疼痛,每到特定時間,就發熱如火,每天發作一次,時間很準確。這是因為積熱痰火內伏為患,從裡到外發作的潮熱。建議服用化痰火合枳殼、川連湯、梔連二陳湯,再加上海石、栝蔞,清除積熱,化解痰涎。

甚至腹作痛,有下症者,導痰湯加大黃、玄明粉下之。若食滯未消,忌寒涼抑遏者,宜保和平胃散消食積。若痰食皆消,惟存積熱不解,家秘用乾葛而熱從表解,川連同枳殼而泄大便,川連同木通而清小便,得內外分消之法。此言里有積熱之潮熱也。又有熱病後,每至申酉,微有潮熱,此名日暮微煩,陽明腸胃積熱未清,二便未滑,又食谷太早。仲景云:損谷即愈。

白話文:

如果有腹痛、腹瀉等症狀,可以用導痰湯加入大黃、玄明粉來瀉下。如果食物滯留未消化,忌諱服用寒涼藥物抑制,應該服用保和平胃散來消解積食。如果痰食都已經消除了,但還是有積熱未解的情況,可以用乾葛來表散熱邪,用川連搭配枳殼來瀉大便,用川連搭配木通來利小便,這樣就可以達到內外分消的目的。這裡所說的積熱,是指身體潮熱且反覆發作。另外,還有熱病過後,每天傍晚時分會出現輕微的潮熱,這種情況稱為「日暮微煩」,是陽明經的腸胃積熱未清,大便和小便不通暢,而且過早食用穀物所致。仲景說:「損耗穀物就會好。」

此言戒穀食,並用寒涼,微下大腸,損其腹中之穀食,兼清其餘熱,宜用枳殼、木通、川連、大黃、黃芩、山梔以治之;或梔子豆豉湯加枳實、大黃,同食復主治亦可。

白話文:

這裡建議禁食穀物,並使用一些寒涼性質的藥材,微微瀉下大腸,排除腹中的穀食,同時清除體內餘熱。可以服用枳殼、木通、川連、大黃、黃芩、山梔等藥材治療。也可以使用梔子豆豉湯,加入枳實和大黃,一起食用也有治療效果。

太陽病,重發汗,復下之,不大便,舌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大陷胸湯。

此條不治潮熱,但治結胸,故詳註結胸症。

白話文:

太陽經病症狀,經過發汗、下法治療後,卻沒有大便。舌頭乾燥、口渴,下午有輕微的發熱感,從心窩到小腹部位感到堅硬、脹滿和疼痛,手碰觸無法忍受。這時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陽明潮熱,大便硬,可與承氣湯。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食。

白話文:

陽明經發熱,大便乾硬,可以使用承氣湯。如果病情沒有改變,而且出現氣虛的現象,表示剛開始大便硬,後續一定會變稀,如果此時再用攻下的藥物治療,一定會脹滿導致食不下嚥。

此申明用承氣法,必以轉失臭氣為糞定硬。若不轉臭氣,其糞初頭一段雖硬,後即是溏糞。若誤攻,腹必脹滿不食。

白話文:

使用承氣法時,一定要等到排便氣味轉為臭味,且糞便凝結成固體狀後才能停藥。如果氣味未轉為惡臭,那麼一開始排出的糞便雖然比較硬,但後面就會變成稀便。如果誤用了承氣法,患者的肚子會脹滿、不想進食。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矣。手足汗出者,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若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如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

白話文:

陽明病:

  • 脈搏遲緩,汗出,不畏寒,說明體內藏熱較重。
  • 氣短、腹脹、喘息,如果有潮熱(體溫波動),說明外邪將要解除,可以攻下體內的熱邪。
  • 手足出汗,說明大便已經變硬,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 如果還有輕微發熱、畏寒,說明外邪尚未解除。如果沒有潮熱,不能使用大承氣湯。
  • 如果腹部腫脹不通,可以使用小承氣湯,稍微緩和胃氣,不要導致大瀉。

陽明病脈不浮大,而遲緩汗出不惡寒,且腹滿潮熱,手足汗出,大便已硬,可攻裡矣。若尚見發熱惡寒,又無潮熱里症,未可用承氣湯。即令腹大滿,大便不通,只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下。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糞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大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陽明病的脈象不浮大,反而遲緩,出汗卻不惡寒,而且肚子脹滿發熱,手腳出汗,大便已經硬結,可以攻治體內的病邪。

但如果仍然有發熱、惡寒的症狀,而且沒有肚子脹滿、發熱的裡證,還不能使用承氣湯。即便肚子脹滿、大便不通,也只能使用小承氣湯,微微調和脾胃之氣,不要導致大瀉。

此以不能食,別有燥屎。以能食,別無燥屎。言陽明熱本能食,今反不能食,此腸胃中填實,無餘地納穀,即大實大滿互詞,故斷其必有燥屎五六枚,宜大承氣湯主之。若能食者,但硬大便,未必有乾結燥屎,未可用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不能進食,且伴有乾硬的大便。如果能進食,則沒有乾硬的大便。意思是陽明經發熱的人通常能進食,現在反而不能進食,這是因為腸胃已被填充實了,沒有多餘的空間容納食物,也就是「實證」和「滿證」相互轉化,因此斷定此人必定有五六枚乾硬的大便嵌塞在腸道中,應當使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能進食,只是大便硬結,不一定有乾結的大便嵌塞,這時不能使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與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氣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白話文:

陽明經熱盛證,病人胡言亂語、發潮熱,脈搏滑快,應使用小承氣湯治療。服藥一劑後,腹中氣體流動、排矢氣,再服一劑。如果沒有排矢氣,不要再給病人服用。如果第二天沒有大便,脈搏由浮滑變為沉細,表示體內正氣虛弱,病情難治,不能再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潮熱,脈沉數,方是下脈。今脈滑疾,尚是浮動表邪之脈,且以小承氣湯服之,察其若轉矢氣,仍以小承氣湯更服一劑。若不轉矢氣,勿更服。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則裡氣已虛,不可更投承氣湯,故曰難治。

白話文:

陽明發燒,精神錯亂,發熱,脈搏沉細而快速。這正常是下焦的脈象。現在脈象滑而快速,仍然是浮動的,表示外邪還在表層。先服用小承氣湯,觀察是否排便。如果排便正常,再服用一劑小承氣湯。如果沒有排便,就不要再服用。如果第二天沒有大便,而且脈象變得微細而澀,表示體內正氣已經虛弱,不能再服用承氣湯,所以說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二陽並病,太陽症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大承氣湯主之。

太陽症罷,但發潮熱,已無表證矣。汗出大便難而譫語,皆下症,故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得了二陽並病,太陽症狀已經消失,但仍然發燒、手腳冒汗,大便困難並且神志不清,可以用瀉藥治療,效果很好,大承氣湯是治療這個病症的首選。

太陽症狀已經消失,只是發燒,沒有外感症狀了。出汗、大便困難、神志不清都是內在病症,所以要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如果脈象浮而緊,就一定會出現間歇性的發燒;如果脈象只是浮,就一定會盜汗。

陽明病中,復申脈浮而緊,即潮熱發作有時者,亦不可早下,仍用太陽施治。發作有時,非發作定期,乃言發作時,必現太陽時候。例如辰巳潮熱,屬太陽之時;上半日潮熱,屬表邪之時。即脈但浮不緊,表邪輕者,亦見盜汗出,尚是柴胡症也。此示人不拘脈與症,但見表邪起影,即當從表治之。

白話文:

在陽明病的過程中,如果又出現脈象浮緊,並且在某段時間出現潮熱發作的症狀,也不宜過早服用下焦藥物,仍應按照太陽病的治法處理。潮熱發作有時,並不是指發作有固定的時間,而是說在發作的時候,必定會出現太陽病的症狀。例如,在上午九到十一點之間出現潮熱,屬於太陽病的時間;在上半天出現潮熱,屬於表邪發作的時間。如果脈象只浮而不緊,表邪較輕,還有盜汗的症狀,仍然屬於柴胡證。這表明不拘泥於脈象和症狀,只要看到表邪開始發作,就應該從表證進行治療。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乾葛,甘草

白話文:

柴胡、防風、乾葛、甘草。

此散少陽陽明表邪之方。若惡寒身痛,加羌活。飽悶,加枳殼、厚朴;嘔吐,加半夏、厚朴。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半夏,人參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少陽經和陽明經的表證。

如果病人怕冷、全身痠痛,可以加入羌活。 如果病人覺得胃脹、口乾,可以加入枳殼、厚朴。 如果病人嘔吐,可以加入半夏、厚朴。

此方和解少陽。若見惡寒身痛,仍加羌活,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飽悶,去人參,加枳殼、厚朴;小便不利,加木通。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調和少陽膽氣。

如果出現惡寒、身體疼痛的症狀,可加入羌活和防風。

如果出現口渴的症狀,可去掉半夏,加入天花粉。

如果出現飽脹悶痛的症狀,可去掉人參,加入枳殼和厚朴。

如果出現小便不利的症狀,可加入木通。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半夏,大黃

少陽表症未解,里症又急,用此方雙解表裡。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脹,加枳殼;小便澀,加木通。

柴胡飲子

白話文: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半夏、大黃

少陽表症未解,同時裡症又急,使用此方可以同時解決表裡問題。如果口乾渴,去掉半夏;如果腹部脹滿,加入枳殼;如果小便不通暢,加入木通。

柴胡飲子

此即小柴胡湯加大黃,大柴胡湯加人參,家秘治潮熱便閉,本元虛者。去半夏,加當歸、白芍,治血虛潮熱,大便閉結。

白話文:

這是小柴胡湯加了大黃,大柴胡湯加了人參,是我家祕方,用來治療潮熱便祕,但身體虛弱的人。去掉半夏,加入當歸和白芍,用來治療血虛引起的潮熱和大便不通。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導赤各半湯,見腹痛。

白虎湯,見口渴。

用此方,第一要分別有汗無汗,消水不消水,唇口焦與不焦,乃下手要訣也。

大幹葛湯

此從大柴胡湯雙解少陽表裡法中,化立此湯,雙解陽明表邪未解,又見陽明裡熱有下症者。

三乙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芒硝,甘草

潮熱,里症也。故一見下症,即用下法。

大陷胸湯,此方詳註結胸症。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就用羌活沖和湯;出現腹痛,就用導赤各半湯;出現口渴,就用白虎湯。使用這些方劑,首先要區分是否有汗、是否消水、嘴唇是否乾燥,這是用藥的關鍵。

大幹葛湯是由大柴胡湯的雙解少陽表裡方法演變而來,適用於陽明表邪未解,又出現陽明裡熱及下症者。

三乙承氣湯由枳殼、厚朴、大黃、芒硝、甘草組成,適用於潮熱、裡症,也就是一旦出現下症,就用下法治療。

大陷胸湯專門用於治療結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