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0)

1. 溫病

《內經》以冬月天寒,人傷而即病者,名傷寒。若傷而不即病,寒邪鬱而成熱,至春而病者,名溫病。《傷寒論》。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同言太陽病,以不渴惡寒名傷寒,以渴而不惡寒者,名溫病。然則《內經》所云,明溫病之原,仲景所云,別溫病之症。

知病原,識症狀,知傷寒溫病之所以別矣。第《內經》所謂溫病者,冬受寒邪,至春始發之溫病也。仲景所謂溫病者,人感濕熱,當時即發之溫病也。進而求之,即春之溫病亦有三種,有冬傷於寒,至春而成溫病者;有冬感溫氣,至春更感溫熱,而病溫熱、溫毒者;有非冬感寒,非重感溫熱,但遇時行溫熱之邪。而即發溫病者。

是此而知傷寒不獨於冬,四時有暴寒,皆能傷寒者。溫病不獨發於春,四時有暴熱,皆有溫熱病者,但要明其病原主治耳。楨又悟得傷寒之邪,傷於太陽從表而起;溫熱之病,感於陽明而入腸胃,自內而發。故溫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若先感溫熱,又冒風寒,而發身痛頭痛,惡寒發熱而渴者,此太陽有表邪之寒熱病。

不得名之溫熱病也,當發表清熱和解主治者。故太陽傷寒,用羌活敗毒散發表。若太陽寒熱病,則用羌活沖和湯和解。陽明傷寒,用葛根湯發表。若陽明寒熱病,則用乾葛石膏湯和解。若少陽傷寒,用羌活柴胡湯。少陽寒熱病,用小柴胡湯和解。若身痛頭痛,惡寒發熱,口不渴者,乃三時暴感之傷寒症,非溫熱之症。

總之,傷寒外感風寒,里無積熱。故初起以辛溫散表,不可早用清涼,直待表散裡熱,方用清裡。今溫病先感熱而病者,故宜清涼和解。惟惡寒身痛,無汗脈浮,表有寒邪者,方用辛涼散表。《活人》云:傷寒者,冬傷於寒即發之寒熱病也。冬溫者,冬有溫氣,感而即發之熱病也。

春溫者。冬傷於寒,至春陽氣發升,寒邪鬱而發熱之溫病也。風溫者,不因冬感寒邪,即於春令,感當時溫熱之氣而病者。然此皆一人自感而獨病者。若暴寒暴熱,天地之邪氣流行,沿門長幼皆病者,此名時疫之病。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溫熱之病,陽明經多,然亦有兼太陽者,故立此方和解,以溫症用不得麻桂辛溫耳。

乾葛石膏湯

升麻,乾葛,知母,石膏,甘草

此方和解陽明表裡症,帶太陽仍加羌活。

小柴胡湯,見寒熱。

此方和解少陽表裡者,若帶太陽表症,加羌活;帶陽明表症,加乾葛。

涼膈散,見發狂。

溫病表解裡熱者,以此方清熱;若帶表症,仍加表藥。

三黃巨勝湯,見發狂。

此方專治陽毒,故溫熱重者用之也。若帶表症,仍加散表之藥。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結。

溫病裡熱,止須清裡。然有熱結大腸大便不通者,以此方下之。

白話文:

溫病

《內經》記載,冬季天氣寒冷,人受寒後立即發病的稱為「傷寒」;若受寒後未立即發病,寒邪鬱積化熱,到春季才發病的則稱為「溫病」。《傷寒論》提到,太陽病症狀為發熱、口渴且不畏寒,即為溫病。同屬太陽病,若不渴且畏寒稱為傷寒,若口渴且不畏寒則為溫病。由此可知,《內經》闡明溫病的根源,而張仲景則區分溫病的症狀。

瞭解病因與症狀,便能分辨傷寒與溫病的差異。《內經》所說的溫病,是冬季受寒邪,延至春季才發作;而仲景所說的溫病,則是感受濕熱之氣後立即發病。進一步探討,春季的溫病可分三類:一是冬季受寒,春季轉為溫病;二是冬季感染溫氣,春季再感溫熱而引發溫熱病或溫毒;三是非冬季受寒或反覆感染溫熱,僅因時令溫熱之邪而發病。

由此可知,傷寒不限於冬季,四季驟寒皆可能致病;溫病也不僅發於春季,四季驟熱皆可能引發溫熱病,關鍵在於辨明病因與治療方法。此外,傷寒之邪多從太陽經(體表)起始,而溫熱病則由陽明經(腸胃)由內而發,故溫病常見發熱、口渴、不畏寒。若先感溫熱又受風寒,出現身痛、頭痛、惡寒、發熱且口渴,則屬太陽經兼表邪的寒熱病,不屬純粹溫熱病,需以解表清熱、調和治療。

治療方劑

  • 太陽傷寒:用羌活敗毒散發汗解表。
  • 太陽寒熱病:用羌活沖和湯調和(見「發熱」篇)。
  • 陽明傷寒:用葛根湯解表。
  • 陽明寒熱病:用乾葛石膏湯調和(升麻、乾葛、知母、石膏、甘草)。若兼太陽表症,加羌活。
  • 少陽傷寒:用羌活柴胡湯。
  • 少陽寒熱病:用小柴胡湯調和(見「寒熱」篇)。若兼太陽表症加羌活,陽明表症加乾葛。

若症狀為身痛、頭痛、惡寒、發熱且不渴,屬三時驟寒的傷寒症,非溫熱病。傷寒多因外感風寒,體內無積熱,初期宜辛溫解表,不可過早清熱;溫病則因先感熱邪,宜清涼調和,僅當惡寒、身痛、無汗、脈浮表寒明顯時,才用辛涼解表。

《活人書》提到:

  • 傷寒:冬季受寒立即發作的寒熱病。
  • 冬溫:冬季感溫氣立即發作的熱病。
  • 春溫:冬季受寒,春季陽氣升發,寒邪鬱熱所致。
  • 風溫:非冬季受寒,而是春季感溫熱之氣致病。

若因驟寒驟熱導致大範圍流行疾病,則屬「時疫」。

其他方劑

  • 涼膈散(見「發狂」篇):溫病表邪已解但裡熱未清時使用,若兼表症需加解表藥。
  • 三黃巨勝湯(見「發狂」篇):專治陽毒,溫熱重症適用,兼表症時加解表藥。
  •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結」篇):溫病裡熱且大腸熱結便秘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