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3)
卷一 (3)
1. 寒熱
寒熱者,寒已又熱,熱已又寒,或一日二三度發。若每日一發,先寒後熱,發作有定期者,又名似瘧而非寒熱矣。寒熱之症,太陽經居多,有時邪熱內伏則寒,有時邪熱外發則熱。表邪多,則寒多熱少而無汗,羌活柴胡湯散表。裡熱多則熱多寒少而有汗,以小柴胡湯和解。若寒多脈浮大者,倍用柴胡;若手足常冷,惡寒汗少,再加發表之藥。
汗多脈沉數者,方用黃芩;若汗多口渴脈數,再加清裡之藥。表寒多,用發散忌以清涼,裡熱多,用清涼兼發散;若汗多有寒有熱之症,不得不用發散清涼,寒熱雜合之劑,以和解表裡,是以仲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經時寒時熱之症。以柴胡一味,升散在表之邪,使惡寒自已。
以黃芩一味,清解在裡之熱,使發熱自除。再加人參、廣皮、甘草,以和胃氣,使胃陽敷布,得專和解之權。推而比例,則症之兼見太陽者,羌活沖和湯,症見陽明者,乾葛石膏湯;若三陽經俱見症者,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散表,以治惡寒,黃芩、石膏、知母三味清涼,以治裡熱,廣皮、甘草,以和中氣,則三陽寒熱汗多,一和解而盡之矣。《準繩》書以此治夏秋三陽寒熱之瘧,深中此旨。
傷寒病,至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宜大柴胡湯。
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已為可下。今因往來寒熱,少陽症,但可用柴胡湯散表邪,略加大黃一味,以去裡熱。
傷寒六七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條詳註嘔吐門。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小柴胡湯。
太陽病傳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症見沉緊弦脈,症脈皆是少陽,故用小柴胡湯。
傷寒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未解也,宜柴胡桂枝幹薑湯。
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往來寒熱,又心煩,此太陽表症未罷,少陽諸症又急,故用柴胡、桂枝合治。因汗下後,略加乾薑和中。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熟半夏,廣皮,甘草
此仲景和解少陽表裡寒熱之方。若太陽兼症,加羌活;若陽明兼症,加葛根、升麻;無汗,加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腹中脹痛,下症急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大便滑泄,加赤茯苓,名柴苓湯。頭角痛,加川芎。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此方和解太陽寒熱之症。加減詳發熱門。
乾葛石膏湯
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此方以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三方合一,雙解陽明少陽表裡者。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大黃
此方小柴胡,去人參,加大黃,名大柴胡湯。治少陽表症未罷,下症已急,故以此湯雙解表裡。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桂枝,黃芩,廣皮,甘草,人參,芍藥,乾薑,半夏
此即小柴胡合桂枝湯,治太陽中風,兼少陽寒熱者。廣而推之,仲景治項強症,有桂枝加葛根湯,麻黃加葛根湯,同此法也。
時寒時熱症,世俗皆以小柴胡和解少陽,然未見效。余今進求精切,因知發熱惡寒,皆太陽表症,時寒者,表邪欲發未伸也。時熱者,邪熱暫時外現也。時寒時熱者,邪熱欲發未能,邪正分爭,表邪未越,表汗未徹也;豈小柴胡和解一法得以治之!夫似瘧症,每發必汗出身涼,專務散邪主治,忌用寒涼抑遏,恐明日至其時,尚有惡寒表症耳,況寒熱不涼者乎!理肺發表湯、平胃發表湯,治時寒時熱最效。方見身痛。
白話文:
寒熱是指身體時冷時熱的症狀,這種寒熱交替發作,有時一天甚至會出現兩三次。如果每天只發作一次,先冷後熱,而且發作時間規律,則更像是瘧疾而非一般的寒熱症。寒熱症多與太陽經有關,有時邪氣內藏會表現為發冷,有時邪氣外發則表現為發熱。
如果表邪較重,則發冷較多,發熱較少,且無汗,可用羌活柴胡湯散表。如果裡熱較重,則發熱較多,發冷較少,且有汗,則用小柴胡湯和解。如果發冷較多,脈搏浮大,則加倍使用柴胡;如果手腳冰冷,惡寒少汗,則需再加入一些發散的藥物。
如果汗多、脈搏沉而數,則應用黃芩;如果汗多、口渴、脈搏數,則需再加入一些清裡熱的藥物。表寒較重,治療時應發散,忌用清涼藥物;裡熱較重,則應使用清涼兼發散的藥物;如果汗多且同時有寒有熱的症狀,則必須使用發散兼清涼的藥物,寒熱兼治的藥劑,以調和表裡。例如仲景的小柴胡湯,就是用來調和少陽經時冷時熱的症狀。
小柴胡湯中柴胡一味,可以疏散表邪,使惡寒自行消失;黃芩一味,可以清解裡熱,使發熱自行消除;再加入人參、廣皮、甘草,以調和胃氣,使胃陽充分運作,發揮和解的功效。以此推論,如果兼見太陽經症狀,則用羌活沖和湯;如果兼見陽明經症狀,則用乾葛石膏湯;如果三陽經症狀都出現,則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藥散表,治療惡寒;黃芩、石膏、知母三味藥清裡,治療裡熱;廣皮、甘草調和中氣,這樣就能治療三陽經寒熱汗多的症狀。古籍《準繩》就用此法治療夏秋季節三陽寒熱型瘧疾,非常精確。
傷寒病持續十多天,外熱結於裡,反复出現寒熱,宜用大柴胡湯。
十多天,外熱結於裡,已經可以服用瀉下藥物。現在因為反复出現寒熱,屬於少陽症,可以用柴胡湯散表邪,再略加大黃一味,以去除裡熱。
傷寒病五六天,中風,反复出現寒熱,胸脅部脹滿,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嘔吐,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部疼痛,或者脅下痞塊堅硬,或者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或者不口渴,身體微熱,或者咳嗽,可用小柴胡湯。
(此段為嘔吐門詳註)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肋脹滿,乾嘔,反复寒熱,尚未吐瀉,脈象沉緊,用小柴胡湯。
太陽病傳入少陽,脅肋脹滿,乾嘔,反复寒熱,症狀和脈象都屬於少陽,因此用小柴胡湯。
傷寒病五六天,已經汗出或瀉下,胸脅部輕微結痛,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反复寒熱心煩,症狀未解,宜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五六天已經汗出或瀉下,胸脅部輕微結痛,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反复寒熱,又心煩,這是太陽表證未除,少陽諸證又加重,所以用柴胡、桂枝合治。因為已經汗出或瀉下,所以略加乾薑和中。
小柴胡湯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熟半夏、廣皮、甘草。這是仲景用來治療少陽表裡寒熱的方劑。如果兼有太陽經症狀,加羌活;如果兼有陽明經症狀,加葛根、升麻;無汗,加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腹中脹痛,下症急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大便滑泄,加赤茯苓,名柴苓湯;頭角痛,加川芎。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門。這是治療太陽寒熱的方劑。加減詳見發熱門。
乾葛石膏湯組成: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此方結合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三方,雙解陽明少陽表裡的藥方。
大柴胡湯組成: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大黃。這是小柴胡湯去人參,加大黃的方劑。治療少陽表證未除,裡證已急的病症,所以用這個方劑雙解表裡。
柴胡桂枝乾薑湯組成:柴胡、桂枝、黃芩、廣皮、甘草、人參、芍藥、乾薑、半夏。這是小柴胡湯合桂枝湯,治療太陽中風,兼少陽寒熱的方劑。廣而推之,仲景治療項強的方劑,如桂枝加葛根湯、麻黃加葛根湯,都是相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時寒時熱的症狀,世俗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少陽,但療效不佳。我進一步探究,發現發熱惡寒都是太陽表證,時冷是表邪欲發未伸,時熱是邪熱暫時外現。時寒時熱是邪熱欲發不能,邪正相爭,表邪未解,表汗未透;豈是小柴胡湯單純和解就能治療的!像瘧疾一樣的症狀,每次發作都會汗出,身體變涼,治療應該以散邪為主,忌用寒涼抑制,以免明日發作時仍有惡寒表證,更不用說寒熱不伴有發冷的症狀了!理肺發表湯、平胃發表湯,治療時寒時熱最有效。(方劑詳見身痛門)
2. 身痛
身痛之症,六經皆有。三陽身痛,皆是表邪;三陰身痛,皆是裡寒。太陽身痛,發熱無汗,手足冷,脈浮緊,宜發汗,西北冬月麻黃湯,南方三時羌活湯;有汗脈浮緩,西北冬月桂枝湯,南方加減防風湯。如發汗後,身痛不減,若脈仍浮緊,可再發汗;若汗後身痛不減,而脈變遲者,切不可再發汗,宜桂枝人參芍藥湯。若初起本不身痛,因發汗後反見身痛,此誤汗亡陽身痛也,黃耆建中湯。
又有發熱面目黃,遍身疼痛,喜忘,漱水在口,不得嚥下,此上焦蓄血身痛,犀角地黃湯,加紅花、赤芍藥。若小腹硬滿,大便或閉,或黑,此下焦蓄血痛也,桃仁承氣湯主之。夏秋中暑,多汗身疼,脈反虛而口渴,人參白虎湯。風在三陽,惡風發熱,支節煩疼,脈浮,無汗,宜羌活防風湯。
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轉側,口不消水,脈浮而濡,北方冬令,桂枝附子湯,南方三時,防風神術湯。濕溫身痛,汗多口渴,不能轉側,石膏神術湯。同一身痛不能轉側,上條言風濕,口不消渴,則里無濕熱,故用防風神術溫散;下條言濕溫汗多口渴,則里有熱矣,故用石膏神術清滲法。
大凡濕痛多身重,風痛多身輕,熱痛多身汗,寒痛身多青,飲痛多嘔惡,暑痛多口渴,虛痛多喜按,氣痛多攻注,風火則行走不定,時作時止,風寒則凝住一處,長痛不休,四肢常冷。另有不發熱、脈沉遲、身痛者,此三陰經陰寒身痛也,重則四逆湯,輕則理中湯。
頭痛身痛症,悉系表邪。頭痛條雖有痰飲、火沖二症,亦是內有痰火,外冒表邪而痛;至身痛皆是太陽表症,家秘專以羌獨湯加蘇梗木通主治。更有時行暴寒雨濕,常發疫邪身痛,亦以羌獨敗毒散主治。如有胸滿嘔吐,兼用平胃二陳湯宜散胃濕邪痰飲,同發表之藥,作汗外解。
又有身痛惡寒,發熱嘔惡,下痢血水,亦用前方,宣散溫毒之表邪,則痢自愈。誤用寒涼抑遏,則表汗不出,表邪內陷而不治。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此言太陽寒傷營之表症,故發散表邪。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交結,外症未去者,柴胡湯、桂枝湯主之。
太陽少陽之表邪未去,故用柴胡、桂枝二方合用,詳註惡寒條。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二便清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傷寒表症,醫誤下之,則下利不止,故急當救里。服後身疼痛,表邪不解,故急救表。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持,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寒濕之症也。脈虛而澀,寒澀之脈也。故用桂枝附子湯。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
此承上章寒濕身痛,而又化出近之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等症,故用甘草附子湯溫經散濕。若用防風神術湯,則非矣。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也。
此條詳註煩躁。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此章千古錯解。麻黃湯主之一句,在當發其汗下看。詳註衄血。
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然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此言能食之陽明病,見小便不利,水必內停。其人骨節疼,有翕翕發熱之表症,又有奄然發狂之裡症,此即水穀之寒熱,故必得濈然汗出,則內停水穀之邪,與汗共並而解。然必得脈緊急有力,則能作汗自愈。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三陰經亦有傷寒中風,陽症脈長,有外傳陽明之診,故欲愈。若太陰病脈浮,則外傳太陽,故可發汗,宜桂枝湯。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
此少陰經陰症身痛,也故用附子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此條厥陰經,里有寒而下利,表有邪而身痛也。裡氣虛寒,風寒得入而身疼痛,故先溫其里,後攻其表。
麻黃湯,羌活湯,桂枝湯,三方見惡寒。加減法,俱詳惡寒。
加減防風湯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川芎,甘草,生薑,芍藥,大棗
此方家秘治三時太陽經身痛頭痛風濕等症。
桂枝人參芍藥湯
桂枝,人參,白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此方治裡氣虛寒,發汗後身仍痛,邪仍在,脈沉遲,不可再發汗,故以小建中湯加人參,扶元氣以逐表邪。
黃耆建中湯
白芍藥,甘草,桂枝,黃耆
此方治表虛身痛,誤汗亡陽者也。前以裡氣虛,不能逐邪外解而痛,故用建中湯加人參。
此以表氣虛,不能衛外而痛,故用建中湯加黃耆。一以人參、桂枝同建功於內,逐邪於外;一以黃耆、桂枝同實表於外,固密衛陽。
四逆湯
附子,乾薑,廣皮,甘草
陰症身痛,四肢厥冷,以此方溫里,加廣皮,則陽氣愈和。
理中湯,見漱水不咽。
陰症身痛,皆由中氣虛寒,用理中湯,則陽氣周流,表裡通達。
犀角地黃湯
生犀角,山梔,生地,赤芍藥,當歸尾,澤蘭葉,荊芥,楂肉,牡丹皮,紅花
熱邪不得外發,瘀熱伏結血分,故發熱面目皆黃,遍身疼痛。用此方清上焦之熱,消上焦之血也。
桃仁承氣湯,見蓄血。
人參白虎湯,見潮熱。
羌活防風湯,見發黃。
防風神術湯,見頭痛。
石膏神術湯
石膏,熟蒼朮,甘草
此濕溫身痛之方。上部痛,加防風、荊芥、白芷、川芎;下部痛,加防己、秦艽、黃柏。
大青龍湯,見煩躁。
平胃發表湯,家秘治寒熱胸滿無汗症。
羌活,柴胡,乾葛,枳樸,半夏,廣皮
理肺發表湯,家秘治寒熱喘咳無汗症。
羌活,柴胡,乾葛,枳殼,桔梗,桑皮
上二方,家秘一以治胃主肌肉,胃家凝結,胃陽不得敷布作汗散邪;一以治肺主皮毛,肺受外邪,皮毛閉塞不得作汗。此二條不獨治身痛,凡系散邪妙訣。足冷腰痛,加獨活,夜間熱,加升麻;汗少,加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