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11)
卷四 (11)
1. 大便秘結
太陽陽明者,脾約也。正陽陽明者,胃實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是也。
言太陽陽明者,太陽表邪,後歸陽明之裡,陽明裡熱,又內傳太陰,約束大便堅結,故曰脾約也。正陽陽明者,陽明熱邪,不傳太陰而傳大腸燥熱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後,傳陽明腸胃,煩燥而大便難也。此章分別三陽傳裡,大便結硬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此承明上條陽明之熱,內傳太陰而為燥熱脾約者,當用脾約丸。若少陰復傳陽明,大便硬,脈大沉數者,仍用承氣湯,不比太陰篇濕熱系在太陰而下穢腐之條。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條言太陰熱邪,外傳陽明。此條言少陰熱邪,外傳陽明,有便腹脹急下之症,宜用大承氣湯。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上章言腹脹滿不大便,宜急下;此章言下利譫語,無腹脹不大便,即有燥屎亦止,宜小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病罷,但發汗潮熱,手足漐漐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太陽症罷,則表症全無。但發潮熱,手足多汗,大便難,譫語者,此陽明應下之症。
小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
此方下劑之輕者。表有邪,加柴胡、葛根;中氣虛,加人參、廣皮、甘草;小便不利,加木通。
大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芒硝
痞滿腹脹,應急下症,則用此方。
大柴胡湯,見寒熱。
下症雖見,尚帶少陽表症者,則以此方雙解表裡。
麻仁丸
麻仁,白芍藥,枳實,大黃,杏仁,厚朴
熱結陽明氣分者,則用承氣湯。熱結太陰血分者,則此方。
白話文:
大便秘結
太陽陽明的便秘,是因為脾臟受到約束。正陽陽明的便秘,是因為胃腸太過燥熱。少陽陽明的便秘,是發汗或利尿後,胃腸變得躁熱,導致大便難解。
太陽陽明的便秘,是指太陽表邪進入陽明裡,陽明裡熱又傳到太陰,使得腸道約束,導致大便乾硬,所以說是脾受到約束。正陽陽明的便秘,是陽明熱邪直接傳到大腸,使其燥熱。少陽陽明的便秘,是發汗或利尿後,邪熱傳到陽明的腸胃,導致煩躁和大便難解。以上分別說明三陽的病邪傳入體內,導致大便乾硬的情況。
如果傷寒的脈象浮而緩,手腳溫暖,代表病邪在太陰。太陰病會出現黃疸,如果小便正常,就不會出現黃疸。但如果到了七八天大便變硬,就屬於陽明病。
這段是承接上面講的陽明熱邪傳到太陰,導致燥熱和脾受約束的情況,應該使用脾約丸來治療。如果少陰病邪又傳到陽明,導致大便硬,脈象又大又沉又快,就仍然要用承氣湯,這和太陰篇的濕熱導致腸道不通暢的情況不同。
少陰病,如果六七天腹脹卻不大便,應該立即用大承氣湯來瀉下。
上一條說的是太陰的熱邪傳到陽明。這一條說的是少陰的熱邪傳到陽明,出現腹脹且有便意卻無法排出,必須馬上用大承氣湯來瀉下。
如果腹瀉但又說胡話,代表腸道裡有乾硬的大便,應該用小承氣湯來治療。
上面說的是腹脹滿,大便不通,需要緊急瀉下;這裡說的是腹瀉又說胡話,雖然沒有腹脹,但即使有乾硬的大便,也只要用小承氣湯就可以了。
如果是二陽(太陽和陽明)同時生病,太陽病症消失後,只剩下發汗、潮熱、手腳濕熱、大便困難、說胡話的情況,用瀉下藥治療就會好,應該用大承氣湯。
太陽病的表症消失,只剩下發潮熱、手腳多汗、大便困難、說胡話,這是陽明病應該使用瀉下藥的情況。
小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
這個方子是瀉下藥中藥力較輕的。如果表有邪氣,可以加柴胡、葛根;中氣虛,可以加人參、廣皮、甘草;小便不利,可以加木通。
大承氣湯
枳殼、厚朴、大黃、芒硝。
如果出現痞滿腹脹,屬於應急瀉下的情況,就用這個方子。
大柴胡湯(詳見寒熱篇)
如果出現瀉下症狀,但仍然帶有少陽的表症,就要用這個方子來同時解決表裡的問題。
麻仁丸
麻仁、白芍藥、枳實、大黃、杏仁、厚朴。
如果是熱結在陽明的氣分,就用承氣湯。如果是熱結在太陰的血分,就用這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