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大便秘結

此條言服承氣湯,不轉臭氣,又不大便,不可再服。詳註潮熱,宜互看。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多汗則津液大泄,胃中必干,大便必硬,上熱不得下泄,故譫語。然用小承氣湯,清胃熱,止譫語,不求必下結糞,故譫語止,勿再服。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此重申誤汗亡津液,大便必難,久則譫語。如脈沉喘滿,乃里熱之喘,誤認表邪,反發其汗,大便必難,裡熱不得下泄,久則譫語。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發潮熱,不惡寒,獨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則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首段總言吐下不解,不大便,日晡發潮熱,不惡寒,如見鬼狀之病。第二段分劇者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若脈澀者則死。後段言症之微者,但發熱譫語,可以大承氣湯。大便一利,不可再服。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

此章千古誤注。曰陽明病,則無太陽少陽表症。譫語潮熱,乃里熱無疑。陽明胃熱,本能食。今反不能食,乃是腸胃有燥屎,內無容物之地,當用大承氣湯。若能食者,胃雖熱,尚有容物之地,但硬大便未必有燥屎,不可用大承氣湯。前賢見大承氣湯,在末句,皆注曰同用此方,豈理也哉。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

目睛不和,表症也。今六七日傳裡日期,無表裡症,大便難,身微熱,非陽明表邪,乃是陽明裡症實熱,故急下之。按仲景用急下有六條,陽明經三條,皆救津液。一日汗多,津越於外;一曰潮熱,便結津竭於內;一曰目睛不和,津竭於上。少陰經三條,皆救腎水。

一曰真水自竭;一曰木燥水枯;一曰土燥水乾。夫人以津液養生,停聚則病,泥結則危,干竭則死。邪在太陽,則結聚肌肉,而毛竅不通,故用發表,以散結聚。邪在少陽,則結聚半表半裡,而胸脅滿嘔,故用和解,以開結聚。邪在陽明之裡,則結聚腸胃,而大便不通,故用下法,以通結聚。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濈然汗出而解矣。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少陽半表半裡,和解發汗之症,故宜小柴胡湯。此申明和解,可以通津液發汗也。

白話文:

大便秘結

如果吃了承氣湯,沒有排出臭氣,也沒有大便,就不能再吃了。要注意觀察潮熱的情況,這兩者要互相參照來看。

陽明病的人,常常會多汗,因為津液外洩,導致胃裡乾燥,大便一定會變硬。大便硬了就會說胡話,這時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治療。如果吃一次藥,說胡話的情況停止了,就不要再繼續服藥。

多汗會使津液大量流失,胃裡一定會變得乾燥,大便也會變硬。體內的熱氣無法向下排洩,所以會說胡話。使用小承氣湯可以清除胃熱,停止說胡話,但不一定要讓大便排出來。所以,當說胡話的情況停止了,就不要再吃藥。

如果傷寒病發四五天,脈象沉而有喘滿的感覺,這表示病在身體裡面。如果這時候反而發汗,會使津液流失,導致大便困難,這樣就是表虛而裡實的情況,時間久了就會開始說胡話。

這段話再次強調,錯誤的發汗會使津液流失,導致大便困難,時間久了會說胡話。如果脈象沉而喘滿,這是體內有熱引起的喘,如果誤以為是表邪,反而發汗,會使大便更加困難,體內的熱無法向下排洩,時間久了就會開始說胡話。

傷寒病如果經過嘔吐或腹瀉後,病情沒有好轉,而且五六天甚至十多天都沒有大便,到了下午會出現潮熱,但不怕冷,獨自一人看起來像見到鬼一樣。如果病情嚴重,會意識不清,胡亂摸索衣服和床鋪,感到驚恐不安,輕微喘氣,眼神呆滯。這時如果脈象是弦脈就表示還有救,如果是澀脈就表示危險了。如果病情較輕微,只是發熱和說胡話,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一旦排便通暢,就不要再吃藥。

第一段總結了嘔吐或腹瀉後,病情沒有好轉,沒有大便,下午發潮熱,不怕冷,看起來像見鬼一樣的病症。第二段區分了病情嚴重者會意識不清、胡亂摸索、驚恐不安、輕微喘氣、眼神呆滯,並通過脈象的弦脈和澀脈判斷生死。最後一段說明,如果病情較輕微,只是發熱和說胡話,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大便通暢後就不能再吃藥。

陽明病的人,如果說胡話並且有潮熱,卻反而吃不下東西,這表示胃裡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如果還能吃東西,只是大便比較硬而已,這時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這段話點明了一個容易被誤解的地方。原文說陽明病,表示沒有太陽、少陽的表證。說胡話、潮熱,肯定是身體裡面有熱。陽明胃熱,本來應該能吃東西。現在反而吃不下,是因為腸胃裡有乾燥的糞便,沒有多餘的地方可以容納食物,這時才應該用大承氣湯。如果還能吃東西,表示胃裡雖然有熱,但還有空間可以容納食物,只是大便比較硬,不一定有乾燥的糞便,這時就不能用大承氣湯。以前的醫家看到大承氣湯在最後一句,就都解釋為可以用此方,這是沒有道理的。

傷寒病發六七天,眼睛看起來不清澈,眼珠也不靈活,沒有表證和裡證,大便困難,身體稍微發熱,這表示是實證,應該趕緊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眼睛不靈活,本來是表證的症狀。現在已經過了六七天,是傳入體內的時期,沒有表證和裡證,大便困難,身體稍微發熱,這不是陽明表邪,而是陽明裡症的實熱,所以應該趕緊瀉下。依照張仲景用急下法的原則,共有六種情況,其中陽明經佔三種,都是為了挽救津液。一種是因為汗多,津液外洩;一種是因為潮熱,大便乾燥,津液在體內枯竭;一種是因為眼睛不靈活,津液在上部枯竭。少陰經也有三種情況,都是為了挽救腎水。一種是真水自己枯竭;一種是木燥導致水枯;一種是土燥導致水乾。人靠津液來維持生命,津液如果停滯就會生病,如果凝結成塊就會危險,如果乾枯就會死亡。邪氣在太陽,會凝結在肌肉,導致毛孔不通,所以要用發汗的方法來疏散凝結的邪氣。邪氣在少陽,會凝結在半表半裡,導致胸脅脹滿想吐,所以要用和解的方法來打開凝結的邪氣。邪氣在陽明之裡,會凝結在腸胃,導致大便不通,所以要用瀉下的方法來疏通凝結的邪氣。

陽明病,脅下脹滿堅硬,沒有大便而且想吐,舌頭上有白苔,可以使用小柴胡湯。當上焦通暢了,津液就會下行,胃氣也會調和,自然就會出汗而痊癒。

陽明病,脅下脹滿堅硬,沒有大便而且想吐,舌頭上有白苔,這是少陽半表半裡的症狀,應該用和解發汗的方法治療,所以適合用小柴胡湯。這段話說明,用和解的方法也可以疏通津液而使人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