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5)
卷四 (5)
1. 小便不利
太陽熱結,小便不利,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獨木通湯。陽明熱結,小便不利,仲景用豬苓湯、木通湯、六一散。另有風濕相搏,身腫身痛,小便不利,用通苓散、羌活勝濕湯。有腸胃熱結,大便閉澀,小便不利,用八正散。有心熱遺於小腸而不利者,導赤各半湯。有上焦肺熱而不利者,清肺飲。
有水飲停結而不利者,用平胃四苓散合二陳湯。有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不利者,用生脈益氣湯。有誤下太過,中氣損傷,津液內耗而不利者,用生脈建中湯。若論運氣便閉,《內經》有陽明司天之政,天氣急,地氣明,民病癃閉,此言燥熱加臨也,宜用白虎湯、清燥湯。
又云少陰司天之政,地氣肅,天氣明,其病淋,此言君火行令也,宜用瀉心湯、導赤各半湯。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小腹腫,不得小便,此言土敗浸淫也,宜用平胃五苓散。又云水不及曰涸流,其病癃閉,此言火炎燥土,金不生水也,宜用清肺飲、涼膈散。又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溏泄,土受木克,不能分利小便,水穀偏滲大腸,先用羌防勝濕湯散風祛濕,隨用五苓散、豬苓湯分利陰陽。
另有食滯中焦,小便赤澀黃濁,此即中氣不清,溲便變色,宜用辛溫化滯保和散,加砂仁、豆蔻,合蒼朮平胃散。若妄用寒涼,則食滯凝結。另有三陰裡寒,而小便不通,此是陰症寒閉也。真陽不足者,金匱腎氣丸;中氣虛寒,氣化不及州都者,補中氣湯。外有水腫而小便不利,呃逆而小便不利,女科胎前而不利,跌撲傷損而不利,另具本門雜症中。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發汗後,又大汗出,則表邪已解,胃中干欲飲水,故以水治其乾渴,可以令愈。若脈尚見浮,則表邪未散,又小便不利,微熱消渴,此太陽熱結膀胱。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
此辨小腹硬是水是血。同一身黃,脈沉結,小腹硬,而以小便利為蓄血,以小便不利為溺結。
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必自愈。
此言汗下太過,津液外亡下竭,勿用劫利膀胱,則病必自愈。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小便不利,裡熱者多,然尚見少陽太陽表證,故立散表法門。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越熱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黃,茵陳湯主之。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
白話文:
小便不利
太陽經脈受熱導致阻塞,小便不通,張仲景用五苓散治療,民間秘方則用羌獨木通湯。陽明經脈受熱導致阻塞,小便不通,張仲景用豬苓湯、木通湯、六一散治療。此外,風濕互相侵襲,身體腫痛,小便不通,則用通苓散、羌活勝濕湯。腸胃積熱,大便秘結,小便不通,則用八正散。心火留滯小腸導致小便不通,則用導赤散半量。上焦肺部積熱導致小便不通,則用清肺飲。
水液停滯導致小便不通,則用平胃四苓散加二陳湯。出汗過多,體液流失導致小便不通,則用生脈益氣湯。瀉下過度,中氣受損,體液內耗導致小便不通,則用生脈建中湯。若從氣運的角度來說,小便閉塞,《內經》中提到陽明經主氣,天氣急促,地氣明朗,百姓患有小便閉塞的疾病,這是燥熱之氣加重所致,宜用白虎湯、清燥湯。
又說少陰經主氣,地氣肅殺,天氣明朗,疾病表現為淋症,這是君火旺盛所致,宜用瀉心湯、導赤散半量。又說太陰經主氣,濕邪盛行,疾病表現為小腹腫脹,不能排尿,這是土氣衰敗,濕邪浸淫所致,宜用平胃五苓散。又說水氣不足則河流乾涸,疾病表現為小便閉塞,這是火炎灼傷土氣,金氣不能生水氣所致,宜用清肺飲、涼膈散。又說厥陰經主氣,風邪盛行,百姓患有洩瀉的疾病,土氣受木氣克制,不能分別調節小便,水谷滲入大腸,先用羌防勝濕湯散風祛濕,再用五苓散、豬苓湯分別調節陰陽。
此外,食物停滯中焦,小便赤澀、黃濁,這是中氣不足,導致大小便顏色異常,宜用辛溫化滯保和散,加入砂仁、豆蔻,再配合蒼朮平胃散。若濫用寒涼藥物,則會使食物停滯加重。此外,三陰經脈積寒,小便不通,這是陰寒導致閉塞,真陽不足者,用金匱腎氣丸;中氣虛寒,氣化功能不足者,用補中氣湯。此外,水腫伴隨小便不通,呃逆伴隨小便不通,婦科妊娠期小便不通,跌撲損傷導致小便不通,另見本門雜病篇。
太陽病,發汗後,大量出汗,胃中乾燥,煩躁失眠,想喝水者,少量給予飲水,使胃氣調和則會痊癒。如果脈象浮,小便不通,微熱口渴,則用五苓散治療。
發汗後,又大量出汗,則表邪已解,胃中乾燥想喝水,所以用水治療乾渴,可以痊癒。如果脈象仍然浮,則表邪未散,又小便不通,微熱口渴,這是太陽經脈積熱阻塞膀胱。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部堅硬,小便不通,這是缺乏血液所致。
這裏辨別小腹部堅硬是水邪還是血瘀。同樣是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部堅硬,小便通暢則為蓄血,小便不通則為溺結。
大便瀉下之後,又發汗,小便不通,這是體液流失所致,不要治療,小便通暢後,必然自愈。
這是指汗下過度,體液外流耗竭,不要使用峻下利尿的藥物,則疾病必然自愈。
傷寒五六日,已經發汗又瀉下,胸脅部滿悶微結,小便不通,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往來寒熱,心煩,這是疾病尚未痊癒,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
小便不通,裡熱較多,但是仍然見到少陽、太陽表證,所以設立散表的方法。
陽明病,發熱出汗,這是熱邪過盛不能發黃。只有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汗液停滯於頸部,小便不通,口渴想喝水,這是瘀熱滯留在裡,身體必然發黃,用茵陳湯治療。傷寒七八日,身體發黃如同橘子顏色,小便不通,腹部微脹,用茵陳蒿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