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2)
卷四 (2)
1. 下利
二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發熱,陽邪也。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而下利,里症也。故以此方雙解表裡。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宜治少陽,故用黃芩湯。若見嘔,加半夏、生薑。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者,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承氣湯。
木邪乘克,腸胃下利,若少陽脈大,則陽明受病重。設陽明脈滑數,方可下之。此關防下利,忌陽明脈弱,更不可誤下。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太陰腹滿,吐,食不下,自利而腹自痛,非陽明下症腹痛,若誤下之,則胸下結硬。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上章以腹滿吐食自利定真太陰,此章以自利不渴承明太陰寒症,《尚論書》皆注熱邪,誤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穢腐當去故也。
脈浮,陽脈也;脈緩,太陰也。上章以自利不渴,定其太陰寒症下利;此章以脈浮,手足自溫,定其太陰濕熱下利。太陰濕熱,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不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結硬,此外傳陽明,濕熱變燥而為脾約等症。若不外傳而發暴煩下利,雖每日十餘行,濕熱去盡,必自止而愈,以脾熱穢腐當去者也。
同一太陰熱邪,以濕熱繫住太陰下利,則入太陰篇。以外傳陽明濕熱變燥,大便乾結,則入陽明篇。此千古未白。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此言少陰火虛滑脫便膿血,宜用桃花湯。舊注陽邪傳入,誤也。
少陰病便膿血者,可刺。
此言少陰熱病便膿血,不可用桃花湯,但可刺,泄血中之熱。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二條,皆少陰熱症。詳註渴門。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
先厥後發熱,則真陽回而利止。若反汗出,咽中痛,則回陽太過,上衝其喉必痹。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陽經發熱無汗,利必不止;陰經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而無汗,則回陽太過,下移大腸,而必便膿血,熱邪下泄,故喉不痹。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此言裡寒之人,外冒表邪之症。下利腹脹滿,是裡寒;身體疼痛者,是表邪。下利腹脹之身痛,必以四逆湯先救里,後以桂枝湯再發表。
白話文:
下利
如果傷寒發燒,出汗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感到心下痞硬(胸口悶脹),想吐又拉肚子,這種情況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發燒是陽邪的表現。出汗後病情沒好轉,加上心下痞硬和拉肚子,說明病邪已經在體內了,所以要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決表裡的問題。
如果是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自己就開始拉肚子,這種情況用黃芩湯來治療。如果還出現嘔吐,就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自己就開始拉肚子,應該從少陽經著手治療,所以用黃芩湯。如果還嘔吐,就加入半夏和生薑。
如果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一定會拉肚子。如果脈象平穩,就表示病情是順利的。如果脈象不穩,就表示病情不好,這是互相剋制的情況。如果脈象滑而快,表示體內有積食,應該用承氣湯來瀉下。
這是說木邪侵犯,導致腸胃拉肚子,如果少陽經的脈象很大,表示陽明經的病情也很嚴重。如果陽明經的脈象滑而快,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這段話重點在強調,拉肚子時要注意陽明經的脈象,如果脈象虛弱,就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如果是太陰經生病,會出現肚子脹滿想吐,吃不下東西,拉肚子越來越嚴重,而且肚子會時不時的疼痛。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胸口下方一定會結硬。
太陰經生病會出現肚子脹滿、想吐、吃不下東西、拉肚子、肚子疼痛,這種腹痛不是陽明經的瀉下腹痛,如果誤用瀉下藥,胸口下方一定會結硬。
如果拉肚子卻不覺得口渴,這是太陰經的病,是因為體內有寒氣,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適合服用四逆湯類的藥方。
前面說到用肚子脹滿、想吐、拉肚子來判斷是否為太陰經的病,這裡用拉肚子卻不口渴來確定是太陰寒症。《尚論書》中說這是熱邪,是錯誤的。
如果傷寒的脈象是浮而緩,手腳溫暖,表示病邪在太陰經,太陰經的病應該會出現身體發黃。如果小便順暢,就不會發黃。到了七八天,即使突然感到煩躁,拉肚子一天十多次,也會自己停止,這是因為脾臟功能恢復,體內污濁的物質要排出去的緣故。
脈象浮是陽脈,脈象緩是太陰脈。前面說到拉肚子卻不口渴,是太陰寒症的拉肚子;這裡說脈象浮、手腳溫暖,是太陰濕熱的拉肚子。太陰濕熱應該發黃。如果小便順暢,就不會發黃。到了七八天,大便會變硬,這是因為病邪傳到陽明經,濕熱轉變成燥熱,導致脾約等症狀。如果沒有傳到陽明經,而是突然出現煩躁和拉肚子,即使一天拉十多次,也是濕熱排盡的表現,一定會自行停止而痊癒,因為這是脾胃的熱邪污穢要排出去。
同樣是太陰的熱邪,因為濕熱停留在太陰經導致拉肚子,就歸入太陰篇。如果濕熱傳到陽明經,轉變成燥熱導致大便乾硬,就歸入陽明篇。這個道理千百年來都沒有說清楚。
如果是少陰病,在二三天到四五天之間,出現肚子痛、小便不暢、拉肚子不止,甚至拉出膿血,就用桃花湯來治療。
這是說少陰的虛火導致滑脫,拉出膿血,應該用桃花湯。以前的注解說是陽邪傳入,是錯誤的。
如果是少陰病,拉膿血,可以用針刺的方法治療。
這是說少陰熱病拉膿血,不能用桃花湯,只能用針刺的方法,來洩掉血中的熱。
如果是少陰病,拉肚子六七天,出現咳嗽、想吐、口渴、心煩、睡不著覺,就用豬苓湯來治療。
如果是少陰病,拉出像清水一樣的稀便,顏色很清,胸口下方一定會疼痛,口乾舌燥,這時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上面兩條都是少陰熱症。詳細的說明在口渴那一章。
如果傷寒是先出現手腳冰冷,然後才發燒,拉肚子一定會自己停止,但是如果反而出汗,並且喉嚨痛,表示喉嚨已經麻痹。
先出現手腳冰冷,然後發燒,表示陽氣恢復,拉肚子也會停止。但是如果反而出汗,喉嚨痛,表示陽氣恢復過度,向上衝擊喉嚨導致麻痹。
如果發燒卻不出汗,拉肚子一定會自己停止。如果沒有停止,反而拉出膿血,表示喉嚨不會麻痹。
陽經發燒不出汗,拉肚子一定不會停止;陰經發燒不出汗,拉肚子一定會停止。如果沒有停止而且不出汗,表示陽氣恢復過度,下移到大腸,導致拉出膿血,熱邪向下排洩,所以喉嚨不會麻痹。
如果拉肚子、肚子脹滿、身體疼痛,要先溫補體內,然後再解決體表的症狀。溫補體內適合用四逆湯,解決體表症狀適合用桂枝湯。
這是說體內有寒氣的人,又感染了外邪。拉肚子、肚子脹滿是體內有寒氣,身體疼痛是感染了外邪。拉肚子、肚子脹滿又身體疼痛,一定要先用四逆湯來溫補體內,然後再用桂枝湯來解決體表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