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三 (3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4)

1. 腹痛

桂枝芍藥大黃湯

桂枝,白芍藥,大黃,甘草

承氣湯,下陽明腹痛者,桂枝大黃湯,治太陰腹痛也。大腸熱結,不用桂枝、大黃;脾家穢腐,不用承氣湯。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結。

三黃枳殼湯

黃柏,黃連,黃芩,枳殼,木通

腹痛大便秘結者,用承氣湯。協熱下利而腹痛,當用三黃湯。腹痛皆氣結,故用枳殼、木通,分利兩便。

大柴胡湯,見寒熱。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枳殼

誤下表邪,心胸痛連小腹,大陷胸湯。邪陷太陰腹痛,桂枝、大黃湯。太陽秘結腹痛,承氣湯。挾熱下利腹痛,三黃枳殼湯。腹痛表症未解,大柴胡湯。今以蓄血腹痛,用此方。

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陽症腹痛,當用清熱;陰症腹痛,則用此方。

四逆湯,見身痛。

建中湯

白芍藥,桂枝,甘草

中氣虛而腹痛,用理中湯;真陽不足而腹痛,用四逆湯。肝脾血分虛寒,故以戊己湯加桂枝。

大順飲

縮砂,草豆蔻,厚朴,青皮

陽症腹痛,當用清熱;陰症腹痛,則用溫經。今本是陽症,因過服寒涼,以致腹痛,故用辛散疏利。

黃連湯

黃連,桂枝,乾薑,半夏,人參,甘草,大棗

誤用寒藥,痰飲熱邪,痞塞中焦,故用瀉心湯,寒熱各半散之。今加參、棗,化瀉心湯為和中散邪之劑。

四逆散

柴胡,白芍藥,枳殼,甘草

陰症腹痛厥冷,用四逆湯;陽症腹痛厥冷,用涼膈散。今以陰經陽症腹痛厥冷,不可驟用寒涼,故先疏通肝膽血脈,調和胃家中氣,四肢溫暖,然後清熱。

真武湯

茯苓,白朮,白芍藥,附子

陽邪腹痛,腸胃居多,陰寒腹痛,乃脾寒,故用真武湯。

通脈四逆湯

附子,乾薑,廣皮,甘草,蔥白頭

陰症腹痛,下利厥冷,脈伏,真陽脫矣,故用通脈四逆。

白話文:

腹痛

桂枝芍藥大黃湯

組成:桂枝、白芍藥、大黃、甘草。

如果使用承氣湯來治療陽明經的腹痛,那麼使用桂枝大黃湯則是用來治療太陰經的腹痛。如果大腸因為熱而導致便秘,就不適合使用桂枝和大黃;如果脾胃因為穢濁腐敗而導致腹痛,就不適合使用承氣湯。

三乙承氣湯

當出現大便乾硬結塊時,可以使用此方。

三黃枳殼湯

組成:黃柏、黃連、黃芩、枳殼、木通。

腹痛且大便秘結時,使用承氣湯。如果腹痛同時伴隨發熱的下痢,則應使用三黃湯。腹痛大多是因為氣機阻滯不通,所以使用枳殼、木通來疏通二便。

大柴胡湯

當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時,可以使用此方。

桃仁承氣湯

組成:桃仁、大黃、枳殼。

如果誤用藥物導致表邪入裡,出現心胸痛連到小腹的狀況,可以使用大陷胸湯。如果邪氣陷入太陰經導致腹痛,則使用桂枝大黃湯。如果是太陽經的便秘導致腹痛,則使用承氣湯。如果腹痛伴隨發熱的下痢,則使用三黃枳殼湯。如果腹痛且表症未解,則使用大柴胡湯。現在提到的是因為體內有瘀血導致的腹痛,所以使用此方(桃仁承氣湯)。

理中湯

組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屬於陽證的腹痛,應該使用清熱的藥物;屬於陰證的腹痛,則使用此方(理中湯)。

四逆湯

當出現身體疼痛的症狀時,可以使用此方。

建中湯

組成:白芍藥、桂枝、甘草。

如果是中氣虛弱導致的腹痛,使用理中湯;如果是真陽不足導致的腹痛,則使用四逆湯。如果是肝脾血分虛寒,則使用戊己湯再加入桂枝。

大順飲

組成:縮砂、草豆蔻、厚朴、青皮。

屬於陽證的腹痛,應該使用清熱的藥物;屬於陰證的腹痛,則使用溫經的藥物。現在的情況原本是陽證,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腹痛,所以使用辛散疏通的藥物。

黃連湯

組成:黃連、桂枝、乾薑、半夏、人參、甘草、大棗。

因為誤用寒涼藥物,導致痰飲和熱邪阻礙在中焦,所以使用瀉心湯,用寒熱各半的藥物來散邪。現在加入人參、大棗,將瀉心湯轉變為調和中焦、散邪的方劑。

四逆散

組成:柴胡、白芍藥、枳殼、甘草。

如果是陰證的腹痛,而且手腳冰冷,使用四逆湯;如果是陽證的腹痛,而且手腳冰冷,使用涼膈散。現在的情況是陰經出現了陽證的腹痛和手腳冰冷,不可以馬上使用寒涼藥物,所以先疏通肝膽的氣血,調和脾胃的中氣,讓四肢溫暖,然後再清熱。

真武湯

組成:茯苓、白朮、白芍藥、附子。

如果是陽邪引起的腹痛,大多是腸胃的問題;如果是陰寒引起的腹痛,則是脾寒的問題,所以使用真武湯。

通脈四逆湯

組成:附子、乾薑、廣皮、甘草、蔥白頭。

如果是陰證的腹痛,同時伴隨下痢、手腳冰冷、脈象微弱,代表真陽已經衰脫,所以使用通脈四逆湯。